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

第79部分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第79部分

小说: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后必定都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老师。很多科学大师,如玻尔、波恩、布拉格、费米等在他们生命的后期都带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青年科学家。

  注:

  1、表中统计数据引自睢平“关于基础科学与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1(3)。

  2、赵红州,中国且莫忘了诺贝尔奖,中国科技论坛,1995(4),p45~48

  3、胡乐真,中国科技论坛,也谈中国何以与诺贝尔奖无缘,1995(6),p28~29

  4、路甬祥,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2001科学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2001。

  5、薛冬、刘振坤,中国李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光明日报(2000年8月7日)

  6、周光召,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科研管理,2000(01)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

  第六篇 中国科学家问题专论

  第34章 中国科技人员的经济价值

  不管科学家自己怎样想,世界上决没有任何经济制度愿意为了让科学家消遣一番就把钱付给科学家。科学也同任何其他人类活动一样,要想前进,就必须付给人家一笔过境费用,虽然这笔费用不一定总是采取纯粹的物质形态。我们还应该把科学的声望和它对道德和政治的影响考虑进去。  ——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个人追求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表现为人自己的活动及其产物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产生的意义和效用。当这些活动及其产物对自己有意义时,其效用为正,个人则会对此做出积极的、肯定的价值判断;反之,则会做出消极的、否定的价值判断。大多数人相似的、较稳定的个人价值判断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个人价值能否得到最大的体现,受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制约。

  人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在市场经济下,经济价值成为调节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1、当代科技人员的价值特征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占社会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是维持平均主义与大锅饭的道德本位论。它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义务,崇尚贡献。例如,在政治上要求领导者德才皆备,但重德甚于重才;在经济上,要求商人们重义轻利,否定功利;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普通老百姓“非礼莫视,非礼莫言,非礼莫听,非礼莫动”。这种环境使得个人被淹没在社会集体之中,失去了个人意识,既缺少独立的人格,又缺少独立活动的能力。人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干多干少一个样,难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普遍懒于进取,安于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自觉地进行着经济预期和得失权衡,并按照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做出行为原则和决定。个人主体意识的发育和增强,使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成员的科技人员,也在这种变化着的价值观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从价值选择倾向上看,中国科技人员的价值心理、价值认识评定更加现实化、实用化,这促使科技人员将理想人格追求、自我实现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当代科技人员要求承认知识的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做到按知识成果的价值获取报酬,对“脑体倒挂”、平均主义现象极为不满。

  从行为动机上看,在社会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中国科技人员的功利主义动机增强,使其行为更加注重于社会实际相联系。社会对科技人员的期望增加,科学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给科学以回报,回报的方式有经济上的也有荣誉上的,这种回报反过来影响科技人员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使科技人员的功利动机增强。

  从行为模式上,由注重深奥的基础理论研究转向注重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及方法。市场经济迫使企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也就是需要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动力作用促使科技人员的行为模式发生转变。

  从行为能力和行为角色来看,有能力的科技人员将有更多的机会在社会范围内选择职业和职位,担当更多的社会角色。在市场经济下,作为知识生产的诸要素,包括人才、信息、设备等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科技人员角色的呈现多元化特征:从纯理论科技人员、实业家到咨询顾问等,这不仅导致了科技人员的在价值方面的选择多样化,为科技人员实现价值最大化创造了条件,也增强科技人员的竞争意识。

  总之,市场经济下经济价值的凸现是中国科技人员的价值走向的重要特征。

  2、经济价值获取的理论基础

  个人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报酬和奖励的获取上,判断个人的经济价值的水平也就是他获取报酬和奖励的现实水平和未来潜力。

  1) 经济价值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执行者,是科研机构的最宝贵的资源。当代科技人员的行为动机已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性假设来讨论科技人员的行为特征。科技人员作为受雇人,他们的研究活动需要外界系统的监督管理;作为经济人,合理的报酬制度是吸引他们的基本条件,合理的奖励制度是激励他们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人,科技人员需要在一个关系融洽的组织里工作;作为管理人,科技人员希望能在一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且管制较少的组织里和学科领域里工作;更为的复杂的是,科技人员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有不同的需要。

  尽管好奇心是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原始的冲动,非功利主义的动机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但科技人员并不生活在于金钱无涉的象牙塔中,只有当社会对科技人员显出除满足好奇心的外部条件,才能把这种动机转化为行动。从近代科学开始,科学逐渐从业余爱好变成一种职业,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的动力不再是单纯的满足好奇心。他们也有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经济要求,如需要足够的报酬收入和必要的激励措施,使得自己能够并愿意在比较宽松的生活条件和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下高效率地从事科学研究。

  2)教育、天赋与报酬。

  报酬就是一个人的劳动所得。除了直接的薪金收入,报酬还包括职业保障、退休养老金、带薪假期、健康与伤残保险、晋升机会以及工作的必要条件等。

  决定收入高低时有两个因素:简单劳动补偿性工资差别和特殊劳动补偿性工资差别。前者是指用较高的工资来补偿不良的工作条件(如危险大、污染大、气候恶劣等)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后者是指有些特殊的职业岗位需要长期教育、训练和某些天赋等特殊条件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如律师、影视明星、运动员。

  我们可以用用经济学的成本概念分析为什么科技人员应该得到高报酬。首先,科技人员通常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因此他支付了教育的有形成本(学费、书本、额外的交通费用等)和机会成本(因为他们选择了受教育而不能很早地工作);其次,科技人员必须进行特殊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大量消耗脑力,可能导致获取报酬的直接时间的减少;同时,思维活动的特点要求科技人员为科研活动进行准备工作如读书、思考问题,经常牺牲闲暇时间;第三,科技人员具有某些特殊的天赋,天赋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使用稀缺性资源需要高成本。

  毫无疑问,像任何其他职业一样,随着科技人员队伍的扩大和社会分层化,随着社会其他职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里的高报酬只能赋予少量的优秀科技人员,一般科技人员的报酬将取决于科技工作的职业声望的状况和社会报酬的平均水平的变化。也就是说,报酬不平等不仅在职业之间产生,也在职业内部产生。

  3)报酬的普适性与奖励的特殊性。

  科技人员也需要维持生计和得到财富,社会首先通过工资和待遇来调节科技人员的行为。报酬的差别体现不同的部门之间、不同的国家之间、不同层次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报酬的差别成为不同部门、国家、科研机构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的主要手段,也成为科技人员流动的动因之一。报酬是对科技人员对组织贡献的报答,是一种针对大多数人的行为,进入某一层次的科技人员都应该获得大体一致的相应的报酬。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可预期的物质形式,对处于所有层次的科技人员都起着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量的多少上。

  而奖励是对科技人员本身成就的报答,是一种针对少数人的行为。获得奖励表明科技人员在科学共同体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承认,是自我实现的标志。科技人员获得奖励的难度比较大,奖励的形式不一定体现为金钱,更多地体现为奖励带来的无形资产,如科学院成员、名誉教授等等。奖励是一种偶然的、不可与取的激励方式,它主要体现在质上,对个别优秀科技人员起直接作用,对其他科技人员只能起间接作用。

  4)报酬与奖励的主客体。

  奖励与报酬的主体是指报酬和奖励的实施者,客体则是报酬和奖励的实施对象。一个的科技人员可能服务于企业、政府(包括直接管理的和委托管理的非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因为这些机构的性质不同,科技人员得到报酬和奖励的方式和条件也各不相同。

  一般地,报酬与奖励应该坚持谁使用谁支付、谁受益谁实施的原则。如果一个企业使用了一个科技人员,便给科技人员以报酬;如果企业从这个科技人员中得到了比其他科技人员更多的收益,它便给科技人员以奖励;报酬和奖励的决定权在企业。推而广之,如果这位科技人员是直接为政府做事(例如政府直接管理的科研机构),他便成为政府公务员中的一员,由政府支付报酬;如果政府从这位科技人员中得到了比其他科技人员、其他公务员更多的收益,政府就给他奖励;报酬和奖励的决定权在政府。其次,只有当社会也是科学活动尤其是基础研究项目的受益人时,奖励的主体才能是社会。由社会的代表者政府或者非营利的民间机构奖励做出这项研究的科技人员,不管这位科技人员是为企业服务还是为政府服务。第三,报酬与奖励的客体必须是个人。报酬直接赋予科技人员,这一点谁都没有疑义。但是奖励的客体问题究竟是个人还是科研成果,却存在分歧。科技奖励的目的在于通过导向、竞争、激励机制的引入,强化科技人员的角色意识,激发科技人员的精神状态的变化。这个特点决定了奖励的客体只能是人。而作为物化的科研成果,只能作为客体能否得到奖励的评判依据,而不能替代客体。

  3、中国科技人员经济价值的变化轨迹

  从行业平均工资收入来看,中国科技人员的工资逐年增加。1978~1999年,在16个行业排名中,从事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