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

第83部分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第83部分

小说: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3 N。R。芬森: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 I。P。巴甫洛夫: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 R。柯赫: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 C。焦尔季,S。拉蒙卡哈尔: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 C。L。A。拉韦朗: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 P。埃利希,E。梅奇尼科夫:从事有关免疫方面的研究

  1909 E。T。科歇尔: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 A。科塞尔: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 A。古尔斯特兰德: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 A。卡雷尔: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 C。R。里谢:从事有关抗原过敏性的研究

  1914 R。巴拉尼: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 J。博尔德特: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 S。A。S。克劳: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2 A。V。希尔: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O。迈尔霍夫: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 F。G。班廷,J。J。R。麦克劳德:发现胰岛素

  1924 W。爱因托文: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6 J。A。G。菲比格: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 J。瓦格纳-姚雷格: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 C。J。H。尼科尔: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 C。艾克曼: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 K。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1931 O。H。瓦尔堡: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 T。H。摩尔根: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 C。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 H。施佩曼: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 H。H。戴尔,O。勒韦: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 A。森特。焦尔季: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 C。海曼斯: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 G。多马克: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3 C。P。H。达姆: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 J。厄兰格,H。S。加塞: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 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发现青霉素以及青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 H。J。缪勒:发现用X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 C。F。科里,G。T。科里: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塞: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 P。H。米勒: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 W。R。赫斯: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A。E。莫尼茨:发现切割脑部前叶白质对精神病的治疗意义

  1950 E。C。肯德尔,P。S。亨奇,T。赖希施泰因: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 M。蒂勒: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 S。A。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

  1953 F。A。李普曼: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H。A。克雷布斯:发现克雷布斯循环即三羧酸循环

  1954 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技术的应用

  1955 A。H。西奥雷尔: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 A。F。库南德,D。W。理查兹,W。福斯曼: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 D。博维特: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 G。W。比德尔,E。L。塔特姆:发现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由基因逐步控制的规律;J。莱德伯格: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 S。奥乔亚,A。科恩伯格: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 F。M。伯内特,P。B。梅达沃: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 G。V。贝凯西: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 J。D。沃森,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即DNA螺旋结构及其对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1963 J。C。艾克尔斯,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 K。E。布洛赫,F。吕南: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 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 F。P。劳斯: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发现内分泌对癌的干扰作用

  1967 R。A。格拉尼特,H。K。哈特兰,G。沃尔德:发现眼睛的化学及生理视觉过程

  1968 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希,S。E。卢里亚: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 B。卡茨,U。S。V。奥伊勒,J。阿克塞尔罗德: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 E。W。萨瑟兰: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 G。M。埃德尔曼,R。R。波特: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 K。V。弗里施,K。劳伦滋,N。廷伯根: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 A。克劳德,C。R。德·迪夫,G。E。帕拉德: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 D。巴尔的摩,H。M。特明,R。杜尔贝科: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 B。S。布卢姆伯格: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 R。C。L。吉尔曼,A。V。沙里: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 W。阿尔伯,H。O。史密斯,D。内森斯: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 A。M。科马克,G。N。蒙斯菲尔德:开发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扫描仪)

  1980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J。多塞: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 R。W。斯佩里: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T。N。威塞尔: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J。R。范恩:发现前列腺素及从事相关研究

  1983 B。麦克林托克:发现玉米的转基因

  1984 N。K。杰尼,G。J。F。克勒,C。米尔斯坦:确立有关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 M。S。布朗,J。L。戈德斯坦: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 R。L。蒙塔尔西尼,S。科恩: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 利根川进: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 J。W。布莱克,G。B。埃利昂,G。H。希钦斯: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 J。M。毕晓普,H。E。瓦慕斯: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所谓原癌基因

  1990 J。E。默里,E。D。托马斯: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的研究

  1991 E。内尔,B。萨克曼: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 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 P。A。夏普,R。J。罗伯茨:发现断裂基因

  1994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 E。B。刘易斯,E。F。维绍斯,C。N。福尔哈德: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 P。C。多尔蒂,R。M。青克纳格尔: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 S。B。普鲁西纳: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 R。罗伯特,L。伊格纳罗,F。默拉德:发现一氧化氮(NO)是心血管系统中传播信号的分子

  1999 G。布洛贝尔:识别蛋白质在细胞内活动的信号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00  A。卡尔森、B。格林加德 E。坎德尔,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送”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2001  L。哈特威尔,R。亨特,P。纳斯:在控制细胞循环中做出创造性发现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

  科学家人名索引

  (按汉语拼音排列)

  阿尔瓦雷斯  Walter Alvarez

  阿伦尼乌斯

  阿普尔顿

  阿斯顿

  埃德尔曼

  埃尔德什

  埃利昂

  艾弗里

  艾根

  艾伦菲斯特

  爱德华兹

  爱迪生

  爱因斯坦

  昂内斯

  奥本海默

  奥尔

  奥立芬特

  奥斯特瓦尔德

  奥依勒

  巴伯

  巴丁

  巴尔的摩

  巴尔克拉

  巴甫洛夫

  巴斯德

  柏诺兹

  拜尔

  班廷

  鲍林

  鲍威尔

  北泽宏一

  贝采里乌斯

  贝尔,A。

  贝尔,J。S。

  贝尔纳

  贝克勒尔,A。C。

  贝克勒尔,A。E。

  贝克勒尔,A。H。

  贝克勒尔,J。

  贝克勒尔,P。

  贝特

  毕希纳

  波多尔斯基

  波尔金霍恩

  波尔约

  波兰尼

  波利亚尼

  波普

  波义耳

  玻恩

  玻尔

  玻尔兹曼

  伯格

  伯努利,Daniel

  伯努利,Jacob

  伯努利,John

  博劳克

  布尔

  布拉德雷

  布拉顿

  布拉格,W。H。

  布拉格,W。L。

  布莱克特

  布劳威尔

  布勒尔

  布里奇曼

  布洛赫

  布什

  蔡斯

  查德威克

  陈芳允

  陈景润

  陈能宽

  程开甲

  崔琦

  达·芬奇

  达尔文,E。

  达尔文,G。

  达尔文,R。

  达朗贝尔

  戴维森

  道尔顿

  德布罗意

  德尔布吕克

  邓稼先

  狄拉克

  迪昂

  笛卡尔

  丁肇中

  杜马

  多普勒

  多伊西

  恩德斯

  法拉第

  菲利普斯

  菲斯克

  菲索

  费马

  费曼

  费米

  费歇尔,E。

  费歇尔,H。

  芬森

  冯·卡门

  冯·劳厄

  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

  弗莱明

  弗莱希曼

  弗兰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