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

第6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6部分

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笄诓坎莆癫俊�5月,免去黄克诚部长兼政治委员职务,洪学智任总后勤部部长,余秋里任政治委员,唐天际、饶正锡、张贤约任副部长,李雪三任副政治委员。1958年3月,免去余秋里政治委员职务,李聚奎任政治委员。1959年10月,免去洪学智部长职务,邱会作任部长。12月,彭嘉庆任副政治委员。这时,总后勤部机关在1954年11月的基础上,增设汽车拖拉机管理部(1955年5月)、后方工程建筑部(1955年9月)、学校管理部(1955年10月);撤销马政局(1955年8月)、车辆兽力管理部(1955年10月)、后方工程建筑部(1957年8月)、学校管理部(1958年4月)、干部部(1958年10月)、兽医局(1959年1月)、训练部(1959年3月)。
  1960年4月,总后方勤务部改称总后勤部。12月,周玉成任副部长。1962年10月,汤平、张池明、韩振纪任副部长。1963年1月,免去唐天际副部长职务。1964年3月,张天云任副部长。1965年6月、7月,先后免去周玉成、韩振纪副部长职务。从1960年3月至1966年5月,总后勤部机关又先后作了一些调整:增设物资计划部(1960年3月)、运输部(1960年4月)、科学技术部(1960年9月)、第一、第二物资计划部(1960年10月)、工厂管理部和管理局(1963年3月)、军马部(1965年5月);军需生产部改称军需部(1965年3月);撤销汽车拖拉机管理部(1960年4月)、科学技术部(1962年1月)、油料部(1965年4月)、第二物资计划部(1965年10月)、第一物资计划部(1966年3月)、工厂管理部和军马部(1966年5月)。到“文化大革命”前,总后勤部下设有:司令部、政治部、财务部、军需部、卫生部、军械部、运输部、油料部、物资部、营房部、军需生产部、管理局等12个部门。
  “文化大革命”中,总后勤部建设受到干扰破坏。1966年下半年至1967年底,总后勤部机关开展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一些领导干部遭受批斗,机关部、局曾一度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林彪、邱会作等人以加强战备和精简机关为名,将总后勤部连同新改隶该部的原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和军事交通部等14个部(局)合并为9个部(局)。财务、军需、油料、物资4个部合并为供给部;军械、运输、装备计划3个部合并为装备部。这次机构变动,打乱了原来总后勤部比较合理的组织体制和业务管理关系,削弱了总后勤部的建设,使不少工作难以开展。1967年3月,免去彭嘉庆副政治委员职务。4月,免去饶正锡副部长和李耀副政治委员职务。7月,免去李聚奎政治委员职务,张池明任政治委员。1968年1月,免去汤平副部长职务。9月,邱会作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1969年8月,免去李雪三副政治委员职务。9月,陈庞、王希克、伊文、封永顺、张明远、严俊、丁先国任副部长,戴金川任副政治委员。1970年12月,邱创成任副部长。
  1971年9月,邱会作因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被隔离审查,并免去陈庞、王希克、伊文、张明远、严俊、丁先国副部长和戴金川副政治委员职务。1972年11月,卢南樵任副政治委员。1973年6月,张宗逊任部长,7月,郭林祥、张池明任政治委员。同时,徐斌、张汝光、詹海英、孙洪珍、栾学文任副部长,康立泽任副政治委员。10月,白相国任副部长。1975年5月,贺诚任副部长。8月,免去张池明、郭林祥政治委员职务,免去张天云、徐斌、詹海英、张贤约、栾学文、白相国副部长职务和卢南樵、康立泽副政治委员职务。饶正锡、张震、张元培、李元任副部长,李耀、李雪三、曹思明、李真、白相国任副政治委员。8月底,又免去饶正锡、李耀、李雪三的职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总后勤部重新调整了业务部门的设置,装备部改为军械车船部,装备计划工作重归总参谋部负责;供应部和企业部调整为财务物资部和军需部;司令部改为办公室。经过这次调整,虽然在业务部的设置上较前后合理一些,但仍没有理顺被林彪反革命集团搞乱了的后勤编制体制和业务管理关系。
  1977年12月,王平任政治委员,饶正锡、张贤约、贺彪、范子瑜任副部长,李耀任副政治委员。1978年2月,免去张宗逊部长职务,张震任部长。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组织体制已明显不适应工作的需要。1978年,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总后勤部机关再次进行整编。其机构设置:司令部、政治部、财务部、军需部、卫生部、军械部、军事交通部、车船部、油料部、物资部、基建营房部、工厂管理部(后改称军需生产部)、管理局等13个部局。通过调整充实,该体制与军队后勤现代化的建设基本适应。此后,总后勤部的组织体制相对稳定。1980年1月,免去张震部长职务,洪学智任部长。5月,胥光义任副部长,免去孙洪珍、封永顺副部长职务。12月,王政柱任副部长,陈瑛任副政治委员。1981年3月,免去曹思明副政治委员职务。1982年2月,免去邱创成副部长职务。12月,白相国、张祥任副部长,免去张令彬、张汝光、贺诚、张元培、饶正锡、张贤约、贺彪、范子瑜、王政柱副部长职务和李真、李耀、白相国副政治委员职务。1985年3月,免去王平政治委员职务,洪学智任部长兼政治委员。同时,赵南起任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刘明璞、张彬、宗顺留任副部长,免去李元,胥光义、白相国、张祥副部长和陈瑛副政治委员职务。1987年11月,免去洪学智部长兼政治委员职务。赵南起任部长,刘安元任政治委员。1990年4月,免去刘安元政治委员和宗顺留副部长职务,周克玉任政治委员,李九龙任副部长,许胜任副政治委员。1992年10月,傅全有(原兰州军区司令员)任总后勤部部长,免去赵南起部长职务。1992年11月,王太岚任副部长。1993年12月,苏书岩、周友良任副部长。1994年12月,左建昌、沈滨义任副部长,杨德清任副政治委员。1995年7月,周坤仁任政治委员。1995年9月,王克(原沈阳军区司令员)任总后勤部部长,免去傅全有部长职务。1996年7月,温光春任副部长。1999年5月,董宜胜任副政委。1999年12月,孙志强任副部长。2001年12月,王谦任副部长。2002年11月,廖锡龙任总勤部部长,免去王克部长职务。
  总后勤部自组建以来,为保障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作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总装备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最高统帅机关。1955年3月,成立了总军械部,王树声任部长。1957年总军械部撤销,军械工作划归总参谋部。为了调整改革军队原有的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加强武器装备建设集中统一领导,以更好地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加快武器装备建设的步伐,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998年4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曹刚川任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任政治委员。1998年8月,李元正、陈达植、胡世祥、萧贞堂任副部长,朱增泉任副政治委员。总装备部的组建,是贯彻落实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机关改革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组建总装备部,对于改革原有武器装备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的步伐,促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000年12月,李安东任副部长,免去陈达植副部长职务。2002年1月,楚鸿彦、长诗明、朱发忠任副部长,免去萧贞堂副部长的职务。
  2002年11月,李继耐任总装备部部长,免去曹刚川部长职务。迟万春任政治委员。
  2004年9月,陈炳德任总装备部部长,免去李继耐部长职务。

五、军区机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领导机关包括大军区和省军区领导机关。军区领导机关的体制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解放军军区领导机关,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全国政权的建立和行政区域划分,军队任务和职能的变化,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军委总部之下建立了军区领导机关体制,并进行了多次改革调整,使之不断完善。
  (一)三级军区
  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大陆的逐步解放,全国地方各大局、分局和省级政权的建立,人民解放军的体制由野战体制向国防军体制转变,设立了三级军区体制。这三级军区设置情况是:与中央局相应的设一级军区,与中央分局相应的设二级军区,与省和行政区相应的设三级军区。这三级军区体制的建立情况是:
  1、六大军区的组建(一级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是根据战略需要划分的军事区域及与其相应的军队一级组织。大军区,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是战区的最高指挥机构和地方军事系统最高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战区军事活动。军区机关,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通常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陆、海、空军部队的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以及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战略需要和国家大行政区的设置情况,决定设立六大军区。因此,至1950年上半年,全国组建了为6个大军区,即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军区。此时六大军区领导机关,主要是由解放战争中的各野战军领导机关演变过来的。1950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野战军、兵团两级机构。但实际上有的野战军的番号继续沿用至1955年4月。
  东北军区:东北军区成立于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4月,高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参谋长,周桓任政治部主任,段苏权任副参谋长。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高岗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晋年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富春、张秀山任副政治委员,周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6月,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1954年4月,杜平任政治部主任。辖辽东、辽西、吉林、热河、松江、黑龙江军区等。1954年2月,邓华任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3月,撤销东北铁道运输司令部,成立东北军区司令部军事交通部。4月,军区各特种兵机关分别改编为军区空军部、防空部队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公安部队部。5月,林枫任副政治委员。8月,辽东、辽西军区合编为辽宁省军区,松江、黑龙江军区合编为黑龙江省军区。东北军区对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特别是负责志愿军的后方供应工作,做出了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