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教堂的三个钟拿下一个,用铜铸炮,一年铸了300门,同时在瓦尔霍夫河、
卢卡河建造了600艘平底船。1703年,位于斯维尔河的大型造船厂建成,同
年8月,第一艘巡洋舰“军旗号”下水,标志着波罗的海舰队的诞生。为解
决工场劳动力问题,1703年,彼得大帝正式颁布将国有农民编入手工工场的
命令,官办工场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711年,彼得大帝为扶植工业的发展,于2月28日发布命令,允许将
国家工场以优惠条件转让给私人资本经营,政府发放低息贷款资助,并可从
国外聘请技师。1719年,为加强管理,中央设立了手工工场院和矿业院。1721
年1月18日的指令又规定,手工工场主可以收买整村农奴进入手工工场,被
判刑的罪犯、流浪汉及战俘,都许可放到手工工场中劳动。同时彼得大帝的
政治改革,也贯彻到了工业政策中:非贵族出身的企业家可以上升为贵族。
乌拉尔炼铁厂的杰米多夫家族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到18世纪20年代,俄国手工工场由最初的30多家增加到178家,其中
官办工场占89家。许多紧缺的日用品和军需物资,如丝、麻织品,帆布和铁
已几乎可满足国内需要。全国大的冶金工场及金属加工工场有45个,新建设
的叶卡特林堡成了五金生产中心,同时随着乌拉尔炼铁厂的增加,俄国由原
来的铁进口国变成了铁出口国。
在叶卡特林娜二世时期,俄国工场手工业经历了第二个深刻的变化。这
时,彼得时代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消失了,而让位于一种新型的手工工场。在
一些市民阶层的新企业里,不是使用采邑农奴,而是开始使用雇佣工人。但
这种雇佣工人与西欧国家又有显著差别:他们仍是向地主或国家交纳租赋的
农民,没有完全摆脱农奴制依附关系。有的工人是地主的家奴,他们在工场
赚取低微的工资,地主需要时还可召回。这也说明农奴制同资本主义雇佣劳
动制存在深刻矛盾,农奴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桎梏。
尽管如此,在叶卡特林娜二世时期,国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手工工
… Page 44…
场数目,由1762年的984个增加到1796年的3161个。生铁产量由1760年
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8万吨,居世界之首。
到19世纪初,据俄国内政部统计,1804年俄国有各种类型大小企业(矿
厂除外)2424家,其中 16人以上的企业(包括矿厂)有1200家。1804年,
在加工工业中,雇佣工人已占总数的48%。1805年,棉纺业应用了蒸汽机,
同期,蒸汽机也开始应用于乌拉尔的冶金业以及制糖业。
(3)彼得大帝的商业政策
俄国到17世纪上半叶,仍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
农业生产极端落后,收获率为2(扣除1单位粮种后)。手工业技术低下,
到1636年才有了第一个熔铁炉 (西欧早在1442年就已采用这种设备)。一
些重要产品本国不能制造,如精纺毛织品、丝织品和武器、火药,均须仰赖
进口。许多制度和政策不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如内部税卡阻碍着市场发
育,门第阀阅制度束缚着新兴工商业者手足。此外,俄国几乎没有自己的商
船队,海外贸易把持在荷兰、英国外商手中。因此在这时期,经营工商业的
贵族,还有一些大商人已经有要求政府开辟新的贸易市场和夺取出海口的呼
声,商人资本还吁请政府禁止英国商人在莫斯科城经商和提高外商的关税
额。
彼得大帝执政后,为了更快地促使落后的俄罗斯追上西方,曾化名彼
得·米哈伊洛夫,赴普鲁士、荷兰、丹麦、英国等地学习、考察,在亲自接
触西方社会之后,既增添了他对改革的勇气,也丰富了改革的内容。商业政
策是改革的重要一翼。据当时普鲁士驻俄大使秘书福凯罗德的回忆,彼得本
人曾多次地说过,在政府事务中,没有一件事比商务更难于处理了。作为一
般重商主义者,彼得大帝的目的也是要达到贸易顺差。但这对落后的俄国,
其过程要远比西欧国家复杂。
彼得大帝在中央机构的改革中,以新设的11个院来代替裁汰的50余个
旧衙门。1712年,新设的商务院是其中最早成立的一个院。按照彼得大帝亲
自制定的《总章程》,凡破坏规章者一律处以死刑。1720年,为提高工商业
阶层的政治地位并给予法律上的肯定,在各城市建立市政院。根据1721年《市
政章程》,城市商业界享有自治权、自定捐税权和建立同业公会权。过去商
人“由于各衙门官僚习气和迫害而横受损失和破产”,有了市政院后,商人
不但摆脱了地方长官的束缚,而且有直接就经济问题上奏沙皇的特权。此后,
市政院发展为独立负责征收关税和酒馆税的机构。
1724年,彼得大帝颁布了进口贸易关税法,这是俄国最早的一部保护关
税大法。关税法的基本原则是,对于本国能生产的产品,尽量防止多进口,
而非进口不可的,则提高关税;对于国内不能生产或能生产但质量不过关而
又急需的产品,则大力组织进口,降低关税;国内某种商品的生产超过该种
商品的输入额,输入品课输入额的75%关税;国内某种商品的生产达到输入
额的25%,此种商品课25%进口税。根据1724年关税征收情况,帆布、绸
缎、丝带、硫酸盐、铁矿石、淀粉等课75%关税;荷兰麻布、丝绒、绒布课
50%关税;毛织品及半毛织品、皮革、纸张等课25%关税;服饰、镜子、铜
器、窗玻璃等课10%关税。俄国输出的商品,只课30%关税。但工业原料或
半成品(如毛纱、麻纱等)按禁止性关税征税。由于采取了关税保护,1726
年,根据阿尔汉哥尔斯克、彼得堡和里加三个港口的统计,三个港口共出口
… Page 45…
420万卢布,进口 210万卢布,出超210万卢布。俄国外贸达到了顺差目的,
同时也保护了一些新兴的手工业工场利益。
为了发展贸易,彼得大帝还兴建港口和开凿运河。从1703年5月起,动
用数万民工在濒海的涅瓦河畔修建彼得堡,同时建造海港。由此,海运中心
从原来的阿尔汉哥尔斯克转移到了圣彼得堡,不久又兴建了科特林岛港口。
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彼得大帝早在1698年就开始开凿伏尔加—顿河运河(由
于工程浩大,直到1952年才竣工通航),又从1703至1709年凿通了维什涅
沃洛次运河,连接了伏尔加河上游与波罗的海。
彼得大帝基于对外扩张的需要,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最后
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又先后多次用兵亚述海,企图打开南
方黑海的出海口,但这一想望未能实现 (直到叶卡特林娜二世,根据1774
年7月21日俄土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俄国商船方有权在黑海自由航行和出
入直布罗陀及达达尼尔海峡)。
… Page 46…
5。近代中期经济思想与代表人物
(1)重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4和15世纪,欧洲社会一个主要的制度变革是,封建经济关系的瓦解
和贸易的增长,导致封建政治结构的衰落和民族国家的兴起。作为中古盛世
标志的众多地方公国、小王国,被合并为英国、法国、西班牙和尼德兰。然
而在16世纪,民族国家之间充满敌意的商业竞争,使国家的君主们确信,只
有牺牲其他君主才能扩大其影响,他们同样相信,一种经济只有牺牲其他民
族的利益才能得到发展。重商主义时代就是在近代初期这种经济思想的支配
下诞生的。
尽管重商主义的确切定义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人们所以能提出和
讨论重商主义问题,是因为从16世纪后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套学说,它在很
长时期内解释了政治家们的实践,或成为他们实践的基础。
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托马斯·孟(1517—1641)和威廉·配第(1623
—1687)的观点。
托马斯·孟原是伦敦商人,1615年参加东印度公司,担任公司董事直到
逝世为止。他写于1630年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年出版),
属于后期重商主义著作,在100年之内,一直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在这本
著作中,重商主义观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并把对外贸易称为使国家富足的工
具。
早期的重商主义者都普遍重视货币,他们从资本主义原始阶段的观点来
观察经济过程,因而把货币与资本等同起来。托马斯·孟认为,以货币形态
出现的这部分财富必须用来创造剩余,而适合于那个时代的典型方法就是对
外贸易。他打了一个古老的比喻,他说,如果我们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地
里抛下了许多好谷物,我们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夫,但如果我们在收获
季节——这是农夫努力的目标——考虑他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
行动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带来多么大的增益。他论证说,英国是一个没有金
银矿藏的国家,只有把存货 (指货币)运用于对外贸易,争取到出超,才是
明智的,这也是把财富运进英国的唯一方法。因此,应该压减进口,压低国
内对进口货的消费,必须鼓励出口和再出口。
长期以来,托马斯·孟的争取外贸顺差观点,是殖民制度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是最早跳出单纯商人利益圈子和关于劳动价值理论
的创始人。由于工业的发展,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也随之从交换转移到生产,
因为人们不可能再坚持这样的观点,即财富是由交换中创造的。
配第的主要著作,有《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90)、《货
币略论》(1695)等。《赋税论》名义上是论述国家税收来源,但作者通过
地租税问题,强调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观点,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是积极
的要素,而土地则是财富之母。《政治算术》是配第在奠定统计学方面所作
的重要贡献,他开创了以数字、重量或衡量的术语来探讨经济的新研究方法。
在《政治算术》里,他试图通过统计来论证,阻碍英格兰之成为一个伟大国
家的原因只不过是临时的并且是可以克服的,以此来鼓吹英格兰有足够力量
去夺取世界贸易霸权。《货币略论》是配第论述货币问题的最为成熟的著作。
… Page 47…
他认为货币之所以需要,只是为了促进贸易和工业。同时他作了一个适当货
币需要量的计算表,表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他认为,如果货币过
少,就应该设立一个银行,银行要是计算得正确,就可以取得二倍于铸币的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