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为何要"富"着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孩子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因此,教育女孩,父亲绝对不能走开。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虽说是一位雷厉风行的海军军官,对待女儿却也舐犊情深,他对自己这唯一的爱女,充满了柔情。谢葆璋非常关心孩子的身体,也最恨当时给女孩子穿紧鞋的习俗。
小冰心深知父亲对她的疼爱,所以,当她稍稍感到鞋子紧,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一见女儿如此,非常心疼,就立刻埋怨妻子:“你又给她小鞋穿了?!”冰心母亲知道这是小冰心故意的,她假装生气了,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丈夫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谢葆璋还真的拿起剪刀来剪鞋样,逗得母女俩笑了起来。
在父亲的关怀和疼爱中,冰心懂得了爱,在她所有的作品中,都离不开爱的主题,她把“爱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她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女孩,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征”。而在父亲坚实臂膀的支持和呵护下,不管身处何处,女儿总是能平安健康地茁壮成长。
其实,10岁左右的女孩子非常渴望参与到父亲的生活中去,他们也许有共同的兴趣,也许没有,但不管怎样,她就是希望在自己生活中被这个特殊的男人接纳,希望得到这个特殊男人的爱。她们会和爸爸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打球、一起出去晚餐、一起去上一天班、一起出一趟差、帮父亲劈木柴、在花园里一起工作等等——她可能并非真的想这样做,但是最后她总是决定要这样做——这都有助于让女孩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能力和有自信。
在女儿的关系网中,最受欢迎的其实还是父亲,她们甚至渴望独占父亲的关注,她们特别需要有人倾听自己的感受、理解和尊重自己,当然,她们也很喜欢向母亲诉说,但是她们又不大喜欢母亲的小题大做和唠唠叨叨。
如果父亲过于严厉、过于理性、压抑,或者对她的情绪表达感到不耐烦,那么女儿将非常失望。因此,在“富养女孩”的理念里,作为父亲,一定不要忽视这一点,爱女儿,不要太过死板,过于严苛,会让女儿对你敬而远之。
父亲的爱是女儿最好的依靠,如果一个父亲,没有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爱,那么,他很可能让孩子产生挫折心理,在失望和孤独中也会曲解“关系”。因此,“富养女孩”,就是要父亲能够帮助女儿,维护女儿,尊重女儿。
小公主渴望与父母相伴sina 《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以为亲子相处重“质”就够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富养女孩”就要杜绝这样的做法。与女儿相处只是蜻蜓点水打个照面,但当孩子碰到问题需要有人和她谈谈时却不见父母的踪影,这样的女儿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保护,她的性格就很难完善。
“爸爸妈妈:
你们都在外地,一去就得半年多。我很想你们,有时梦到你们,就喊。爷爷听到我喊,就说爸妈狠心。不过我知道爸爸妈妈全是为了我,在外地劳碌。”
这是一封曾在媒体上刊登的书信,是来自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呼唤。从这封信里,我们能够看到孩子那颗渴望与父母相伴的孤寂的心。
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孩子就与父母结定了浓于水的血缘关系,父母就应该给孩子最温馨、最可贵、最感动、最纯真的亲情。尤其是女孩,女性的基因赋予了她们的细腻、敏感,同时让她们有了对亲情的依赖,她们总是用自己的感觉“触角”,去触摸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
父亲满脸疲倦地走进家门,女儿兴高采烈地迎上来。父亲马马虎虎地打了个招呼就要走。这时候,女儿拦住了父亲,她问父亲一个小时的工资是多少,父亲有点不高兴地说20美元。女儿好像没有看到父亲阴沉的脸,她请求父亲借他10美元,父亲很气愤地问她:“又要买什么玩具?你的玩具不是很多吗?我工作这么辛苦,一个小时也才20美元,你就这样乱花我的钱!马上回房间睡觉去!”女儿呆了,她非常沮丧地回自己的房间了。
一会儿,这位父亲冷静下来,他觉得自己做得非常过分,就去找女儿,说答应她的要求,给她10美元。女儿高兴地亲吻了爸爸一下,然后从床底又拿出了一些钱。父亲这时又忍不住了,他质问女儿为什么自己有钱了还叫他再给她。女儿说:“爸爸,我这里只有10美元,你给了我10美元,我就有20美元了,爸爸,我要用这20美元买下你的一个小时,请你陪我玩。”
父亲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有好久没有和孩子好好玩玩了。
女儿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父母无私的爱。一个与父母相伴的女孩子总会比那些没有父母相陪的女孩子更能够感受到幸福,相反,后一种孩子在长大之后很容易形成爱的饥渴。因此,富养女孩,一定要多陪陪孩子。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寻找着更好的教育方式,以便让自己的女儿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应付自如,可是她们不知道,对孩子来说,教育必须以关爱为基础。父母经常用语言和行为对孩子表示爱与关心,会使孩子产生安全和归属感。孩子向父母学习爱与被爱,可发展亲密的感情,这有利于教育的进行。
而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多陪陪孩子,仔细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孩子经常这样对我们说:“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过街了。”“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出去玩一玩。”“妈妈,你能多陪我一会吗。”而面对这样的问话,我们的回答总是会令孩子失望,我们的借口是努力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可其实,孩子的精神更需要富养。
对于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一个晴朗的休息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逛公园,然后开开心心地回家。可这样的日子,一家三口轮到一起休息的日子实在太少了。小公主渴望和父母相伴,可是,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工作和其他的事情上,而没有给自己和孩子留下一点点的时间。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只要父母和孩子都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和谐相处,沟通感情,即使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彼此的心仍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教育理念,但是没有接触的关爱,总是让孩子感觉到陌生。
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容易遗失亲情——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的爱,孩子不要你给她买多少玩具,她只要你陪着她,这就够了。有这样一个广告,一个小女孩得了奖状,晚上等爸爸回家来看,可是左等不回来,右等不回来,她睡了一觉爸爸还没有回来,她哭了爸爸也没有回来……孩子那种期盼的心情让人看了非常难受。广告最后的一句话好像是:有时间,多陪陪孩子。
莫言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由于他工作在外,与女儿管笑笑的关系很陌生,但是他非常注重与女儿的感情培养。
每当探亲时,莫言就会陪在女儿身边,与女儿聊天。他家后院有一块很大的菜地,莫言会带上笑笑去锄草、打药治虫、翻地,父女俩通常都是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尽管如此,由于长时间的隔离,每次回家,莫言都需要和女儿有一个重温父女情的过程,过了很长时间,女儿才慢慢接受他。这让莫言很是心酸。
1995年,13岁半的笑笑和母亲离开山东,随莫言来到北京生活。莫言与笑笑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随着笑笑的一天天长大,父亲那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就越来越让她感动。
笑笑读高一那年,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早晨出门时天还很晴朗,笑笑没有带伞,她和同学们合撑一把伞去食堂吃饭,衣服还是被淋湿了。她不由得暗暗叫苦,暗暗祈祷雨一定要在下午回家的时候停下来,否则,她可要淋成落汤鸡了。
然而当笑笑回到教室时,却意外发现课桌上放着一把崭新的伞。同学们羡慕地告诉她:“笑笑,你真幸福,刚才是你老爸来给你送的伞!”笑笑笑了,父亲的关爱一直陪在她身边。从学校到爸爸上班的地方有四站多路,而爸爸一路在风雨中奔波,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女儿送一把伞!
“富养女孩”,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爱孩子、教养孩子就是要和孩子常相处。当“常回家看看”的亲情牌打出来时,触动了很多子女的心,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奉献给了自己年迈的父母,反过来说,“多陪陪孩子”也应该让父母们为之警醒,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孤独的伤害。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蓄我,长我育我。
——《诗经·蓼莪》
不管我们工作多么繁忙,不管我们生活多么紧迫,都让我们挤出些时间来关注一下我们孩子的所思所想吧!她们还是一棵棵的幼苗,不仅需要扶持和监管,更需要细雨的滋润和暖阳的普照!
发挥父母对女儿不同影响力sina 《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从母亲那里,女儿得到的不仅是生命,还有对自己绝对关爱的榜样。母亲的眼神里闪烁着女儿的心灵。母爱代表着人性和社会生活的情感方面,而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在一个父性和母性影响力均衡的家庭长大的女孩,会对社会和人际有着正确而恰当的理解,能较好地把握生活。因此,“富养女孩”要求父亲母亲对孩子发挥不同的影响力。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亲和母亲由于性别气质的不同,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又不同。富养女孩,就要求做父母的发挥他们对孩子不同的影响力,让孩子在一个全方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首先,大多数女儿都把母亲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仅是她们的日常生活接触,母亲就可以在无数个方面影响她们的女儿,女儿会从所有母亲能给予的支持和鼓励中获益。如果当妈妈的能鼓励女儿去参加许多活动来开发她的极限能力,并且自己也去这样做,她就能培养出一个既自信又健壮的女儿来。
女儿可以在生活的许多细节中感受到母亲所传递的对于自我、女儿、男人以及生活的一般观念。由于母女之间的性别相同,在很大程度上,母亲更容易理解女儿。而母亲的责任就是做女儿的塑造者,因为女孩子是天赐的艺术品。母亲教育女孩子,除了给她以精神上、学识上的指导与关怀,更要对其形体、言谈、举止进行约束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