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折旧基金皆甚大,而设备则并不需要重置,于是极大部分之新投资,皆为
此种基金所吸收;当时几乎没有希望找出更多新的投资,为一个富裕社会在
充分就业情形之下所愿意提供的新储蓄谋求出路。仅仅这一个因素,也许就
可以引起不景气。而在不景气时期,还有许多大公司,只要力之所及,仍实
行财政稳健政策;这也给与早日复兴一个严重障碍。
又以今日(1935)英国情形为例。战后大量的住宅建筑以及其他新投资,
使今日所有偿债基金远超过当前实际所需修理费与重置费。设从事投资者为
地方当局或公共机关,则因拘泥于所谓“健全”财政(Soundfinance)原则,
往往于重置之日尚未到临以前,即将原来成本全部提清,故此种情形更为加
强。结果是:即使私人愿意以其全部净所得完全用之于消费,但是因为同时
在另一方面,此等官方或半官方机关正在依法提出大量偿债基金(不论有无
新投资与之相应),故充分就业极难恢复。地方当局每年所提出的偿债基金,
我想是①超过其每年投资支出之半数。①不知当卫生部(Minlstry of Health)
① 财政政策对于财宫增加到底有什么影响,许多人不免有重大误解;但在未达到第四编利率论之前,我们
不能对此点作充分讨论。
坚持地方当局必须呆板的提出偿债基金时,是否知道此种政策会使失业问题
更加严重?设建筑协会(BuildingSocieties)垫款于个人,助其建筑房屋,
则房主因想在房屋尚未到不堪再用地步,即将债务清偿,故储蓄量常较平常
为多。不过,这个因素之所以减少消费,大概是因为它直接减少消费倾向,
而不是因为它减少净所得。举几个实际数字,建筑协会垫款偿还数,在1925
为24,000,000 镑,至1933 增为68,000,ooo 镑;而1933 之新垫款则为
103,000,000 镑。今日垫款偿还数想来更大。
由产量统计能够得到的,是投资而不是净投资,这件事实,考林·克拉
克(Colin Clark)在所著《国民所得1924—1931》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明
白。他又指出:折旧等项,经常在投资值中占极大成数。例如他估计1928
年至1931 年大不列颠之投资与净投资如下①(但他所谓毛投资,也许包括一
部分使用者成本,故较我所谓投资大;又他所谓净投资与我所谓净投资,到
底相应到什么程度,亦不明白):
年 份
毛 投 资
(单位:百万镑)
旧资本之折旧净 投 资
1928 791 433 358
1929 731 435 296
1930 620 437 183
1931 482 439 43
库兹涅茨(Kuznets)先生计算美国1919 年至1933 年之毛资本形成(gross
capital formation)(调即我所谓投资)时,亦得到类似结论。从产量统计
中能够得到的,一定只是毛投资,而不是净投资。库兹涅茨氏也发现从毛投
资变为净投资之困难,他说:“从毛资本形成变为净资本形成,其困难即在
如何矫正现有持久品之每年耗蚀量。而此困难之起,不仅只是材料缺乏,亦
因为持久品之每年耗蚀量——这一个概念本身,就不够明白”。②因之他只能
假定:“商号簿籍中所记折旧与折耗,确能正确代表该商号现用持久品之耗
蚀量”。但在另一方面,私人手中之房屋及其他持久品,他并不设法减除其
耗蚀量。库氏之计算结果,可用下表总括之(单位百万美元):
① 参阅下第十八章第三节。
① 实际数字被认为无关宏旨,故在两年或两年以后,始行发表。
② 从1929 年4 月至1930 年3 月这一年中,地方当局用之于资本支出者,共为87;000;000 镑,其中偿债基
金却占去了37;000;000 镑。1932 年4 月至1933 年3 月这一年中,其相应数字为81;000;000 镑及46;000;000
镑。
年 份
毛资本形成(商业
存货之净改变,已
计算在内)
雇主之加工、修理、
维持、折旧与折耗
净资本形成(库
茲涅茨的定义)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30;706
33;571
31;157
33;934
34;491
27;538
18;721
7;780
14;879
7;685
8;288
8;223
8;481
9;010
8;502
7;623
6;543
8;204
23;021
25;283
22;934
25;453
25;481
19;036
11;098
1;237
6;675
由上表可以清楚看出:1925—1929 年五年之中,净资本形成非常稳定,
即在经济繁荣之后期,也不过增10%。雇主之修理、维持、折旧、折耗等减
数,则即使在不景气最深刻时期还是很高。库兹涅茨所用方法,大概过于低
估每年折旧等项之增加数,盖所增者尚不及每年净资本形成之1
1
2
%。自1929
年后,净资本形成一落千丈,1932 年数字,比之1925—1929 年五年平均数
字,低95%以上。
以上所论,在某种限度以内,确是题外之文。但我们必须强调一点:设
社会已有大量资本,则在计算净所得时,必先从所得中减去一大笔,余数始
可作消费之用。故即使群众愿意以其净所得之极大部分用之于消费,消费倾
向还是不免趋低。
再重复一遍: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就业机会
必受总需求量之限制,总需求只有两种来源:(a)现在消费,(b)现在准
备未来消费。在有利可图这个条件之下,现在可以着手准备的未来消费,不
能推至极远;而且从社会观点看来,要供给未来消费,不能从理财上打算,
只能在现在实实在在生产东西。故设当前社会经济组织,可以允许财政上准
备未来消费与物质上准备未来消费两相分离,获得前者之努力未必即引起后
者,则财政稳健政策可使总需求减少,因而损害公共福利。例证甚多,不胜
枚举。而且,已经预先准备好了的未来消费愈大,则愈难找寻更多的未来消
费来预先准备,而我们依赖现在消费以作需求之源之程度愈深。不幸所得愈
大,则所得与消费之差亦愈大。设无新奇策略,问题将无法解决,——除非
让失业增加,社会贫穷到一种程度,使得所得与消费之差,恰等于在目前有
利可图这个条件之下,为准备未来消费而生产的产物价值。
问题又可作如下观。消费一部分可以用当前所产物品来满足,一部分可
以用以往所产物品来满足,即用负投资来满足,设消费用后者来满足,则当
前(消费〕需求亦随之而减,盖一部分当前支出,不再返为净所得。反之,
设有一物在本期出产,而此物之目的
乃在满足未来消费,则当前需求为之增大。一切资本投资,迟早总要变
成负投资,故如何使新的资本投资,常常超过资本负投资,以弥补净所得与
消费之罅隙,乃成为一大问题,——而且此问题随资本之增加而愈来愈难。
只有当人们预期未来消费支出会增加时,当前新投资才会超过原有资本之负
投资。每次我们以增加投资来取得今日之均衡,便增加取得明日均衡之困难。
今日之消费倾向减低,而尚与公共福利不悻者,因为人们预期消费倾向将有
提高之日。我们不禁想到“蜜蜂寓言人——明日之欢乐,乃是今日可以严肃
之必不可少条件。
有件很奇怪的事情值得一提。如投资者为政府机关,例如政府建筑道路
或住宅,则一般人似乎意识到有这道最后难关之存在。一般人之所以反对政
府用投资方式来增加就业,其常用理由之一,就是因为这类计划将为未来增
加困难。他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把一个静止人口能够需要的
住宅、道路、市政厅、水电厂等等,都建造起来以后,你还做什么呢?”不
过一般人却不大容易了解,私人从事投资,或私人从事扩张工业,也有同样
困难。尤其是后者,因为对于厂房设备等之需求,比之对于住宅之需求,还
要容易满足,而且只能吸收每个人很少一点款项。
在这些地方(其他关于资本之学术上讨论,亦复如是),我们思路之所
以不容易十分清楚,乃是因为我们不太充分了解: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
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
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第九章 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
Ⅰ
设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不变,又设上述客观因素不变,则尚有第
二类因素,亦能影响一特定量所得中之消费量:——这就是若干决定消费多
寡之主观的、社会的动机。分析这些因素并没有什么新奇处,故只须列举其
中较重要者,不必再加申论。
一般说来,有八种主要的动机或对象。每种都带有主观色彩,可以使人
不以其所得用之千消费。这八种动机是:
(一)建立一准备金,以防不测之变。
(二)预防未来所得不若今日所得之宽裕,而一己及家庭之用费,则未
来大于今比例如由于年迈、子女教育费、亲属扶养费等等,所得与需要之关
系,今日与未来不同。
(三)享受利息及增值,即有人愿意牺牲一个较小的现在消费,而享受
一个较大的未来消费(二者皆以实物计算)。
(四)使以后开支可以逐渐增加,盖人类本能,总希望生活程度逐渐提
高,而不希望逐渐下降——虽然享受能力也许逐渐减低。
(五)享受独立感及有能为力感,虽然心目中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用途。
(六)获得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之本钱。
(七)遗留财产与后人。
(八)满足纯粹吝啬欲:即一贯遏制消费,节约到不合理程度。
以上八种动机,可以称为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
与贪婪。相应的消费动机,则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
除了个人积聚储蓄以外,还有大量所得,约占现代工业国家(如英美)
中总储蓄量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则由各级政府机关、各种社团及公司等
储蓄起来,其动机与个人之储蓄动机相类,但不相同,其主要者有四:
(一)企业动机——可以不必在市场招集资本或举债,而有能力从事更
多的资本投资。
(二)流动动机——取得流动资源(liquidresources),以应付不虞之
变难及不景气。
(三)改善动机——使得所得逐年增加;能够办到这点,则经理可以免
受批评,因为一般人很少能够分辨:所得之增加,到底是由于过去积蓄,或
由于当前效率提高。
(四)谨慎动机——财政上持谨慎稳趁态度,故多提基金( fi -
nancialprovision),大于使用者成本以及补充成本,以便债务之清偿速度
或原成本之划销(Writeoff)速度,超过资产之实际耗蚀率与折旧率。这个
动机之强度,主要是定于资本设备之数量与性质,以及生产技术之改变速率。
以上这些动机,都使得一部分所得不用之于消费;与之相应者,有时亦
有若干动机,使消费超过所得。上举私人储蓄动机中,有些在以后有负储蓄
与之相应,储蓄动机之出于防老或家庭需要者,即属此类。用借债来办理失
业救济,最好看作是负储蓄。
这些动机之强度,当然随我们所假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组织,随种族、
教育、成规、宗教及流行道德观念等因素所形成的习惯,随现在希望与过去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