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李敖:中国迷信新研-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蝗耍凰峙宸辞宓氖房煞ā⒒羰今辏床黄稹笆涑稀钡暮槌谐搿⒒莆唷⑽馕耙抵鳎庵中奶贫阒踔潦顾园镏馊鸱辞宓耐醺ǔ肌⒘跣醯热耍采钪屡宸挠眯模癫环浅C飨月穑俊
刘继庄虽然有志未酬,“而卒老死于布衣”,并且老死得神秘兮兮,但他的博学与心志,却在死后慢慢被人重新认定。王源《刘处士墓表》说:“生死无关于天下,不足为天下士;即为天下士,不能与古人争雄长,亦不足为千古之士。若处士者,其生其死,固世运消长所关,而上下千百年中不数见之人也!”刘继庄一生生逢乱世,以惊人的大学问做地下活动未能成功,但他这一精神,却是三百年后的我们的最佳示范。刘继庄真的生死有关于天下了,他告诉我们知识分子在暴政下要决心跟它作对——用经世的学问跟它作对、用至死方休的地下活动跟它作对。“眼光要放在极大处,身体要安在极小处”。③在大小之间,完成知识分子的伟大使命。作为“天下士”、“千古之士”的有心人,岂不正该如此吗?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
①王源《刘处士墓表》记刘继庄“尝为学者曰:‘圣人谓人为天地之心。人渺焉尔且众,胡为天地之心?尝学易,而得其说:乾也坤也,初交而生风雷,无形也。水火次之,形而虚。山泽又次之,实矣。由是草木生焉、鸟兽育焉。草木、鸟兽不已章乎?未竟也。草木不实,则草木之生未竟,而草木熄;天不生人,则天之生未竟,而天地之生熄。人者,天地之实也。故曰:人为天地之心。身岂心哉?心心尔。所渭仁也,天地不能为者,人为之,剥复否泰存乎运,而转移之者心。人苟不能斡旋气运,徒以其知能为一身家之谋,则不得谓之人,何足为天地之心哉?’故处士生平,志在利济天下后世,造就人才,而身家非所计”。刘继庄显然是说,天如果不生人,那么天的生命就没有完,天地的生命就熄灭了。人是天地的果实、人是天地的心。人的躯壳不是天地的心,只有人心才是天地的心。比如说到仁,天地不能做的,人能做,兴衰顺逆关系着命运,可是转移命运的是人心。人要不能改变命运,只拿他的知识能力为一人一家打算,那连人都不配做,还配做天地的心吗?所以人要替天行“仁”,这样才是正道。
②刘继庄《广阳杂记》中有这些话:“陈青来执贽于予,问为学之方,予言为学先须开拓其心胸,务令识见广阔,为第一义;次则于古今兴废沿革礼乐兵农之故一一淹贯,心知其事,庶不愧于读书。若夫寻章摘句,一技一能,所谓雕虫之技,壮夫耻为者也。”
③刘继庄《广阳杂记》中有这些话:“余于甲子初夏在包山沈茂仁家,偶有所见,奋笔书曰:‘眼光要放在极大处,身体要安在极小处。’迄今十年,乃不克践斯言也,甚矣,知之易而行之难也!”这种“眼光要放在极大处,身体要安在极小处”的情况,我在坐牢时最有此感。
李敖研究网发布
蛋蛋 制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亡國”與”亡天下”
我前年五月二十八日寫”地下哲學家的札記”,感到”這個島上的人真不夠水準.””人不夠水準,當然不限於這個島.但這個島上的卻是此中之尤.最重要的原因是: 在國民黨這種怪子宮裏,當然要生這種怪胎.”
他們既然是一胎所生,又有什麼大不同呢?他們是同樣的”混”、同樣的”忘恩負義”、同樣的”分寸不對”.。。。。。。他們極少例外的,全都令人倒胃、令人厭倦.
我越來越相信我只適合過息交絕撸У纳睿c絕大多數所謂朋友與”同志”息交絕撸У纳睿矣X悟到跟他們斷絕一切,才是我最該有的態度.否則的話,不論我做了什麼,最後都令我倒胃、令我厭倦,對這麼一個又一個”真不夠水準”的所謂朋友與” 同志”,我真的不要再做任何形式的付出了!我只好獨力作戰去了!
看了”前進”慶祝周歲的柏楊切蛋糕畫面,突然覺得好滑稽,覺得原來所謂黨外人士的是非大義標準竟是這樣子的!這些蛋糕派,可以整天不做主力戰,整天只做公共關係就可以混得很好、很出名了.原來靠公關就可以成黨外或被黨外肯定了,這可真是新登龍捷徑了!所謂前進人士,他們拉你打第一線,替他們打天下,然後請會做公關的” 逃兵”和忘恩負義者來切蛋糕.為什麼這麼滑稽?原來他們自己就是”逃兵”和忘恩負義者,正因為他們在”胎息”上同出一條臍帶,所以他們才這樣聲應氣求.
這是一個中國人有史以來最洠в惺欠谴罅x的島,到處是偽君子和鄉愿、到處是偽君子和鄉愿、到處是偽君子和鄉愿,過去雖然黑暗,但閹黨是閹黨、清流是清流,兩者一下一上,有雲泥之判;現在閹黨固然仍為閹黨,而所謂清流者,卻是一個又一個”準閹黨”、”次閹黨”、或”即溶閹黨”、”生力麵閹黨”,兩者不相上下,而雲即是泥.滑稽的是,他們這些老小政客,居然成為清流式主流派、成為清流式新生代、成為清流式國策顧問、成為清流式立監委、成為清流式學者專家,。。。。。。其實他們什麼都不是, 只是閹黨的黨外版而已.是非大義在真偽混淆之中,已經如此凌夷,這真是”漢唐以來所未有也”的鮮事.我縱橫古今這麼多年,從來洠в幸娮R過這麼多偽君子和鄉愿充斥在一個號稱前進、號稱黨外的旗幟之下,我雖不大驚、卻難免小怪,我真有點激動呢!
顧炎武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這就是說,”亡國”是政權的失落,”亡天下”是道德的失落.國民黨固然既”亡國”又”亡天下”,國民黨之外的這群偽君子和鄉愿,卻無國可亡而有天下可大亡特亡.這些可憐蟲,他們忘了他們真正該引以為寶的枺鳎麄兺耍挥胁弧蓖鎏煜隆薄⒅挥袌讨欠谴罅x,才是他們的唯一活路.可惜的是,他們卻一個個器小易盈,湵P於泥中,像”黨棍”一樣,變成了”黨外棍”,這真是國民黨教育、國民黨塗炭生臁拇蟪晒Γ顸h不但自己是混蛋,它還代黨外加工打造混蛋!”武大郎玩夜貓子”,什麼樣的武大郎,就玩出來什麼樣的夜貓子.--愛因斯坦真笨,他寫”相對論”,竟漏寫了這一章!愛因斯坦真笨!
一九八四年四月一日
李敖研究网发布
蛋蛋 制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诅咒别人死”?
被告朱高正为《自由台湾周刊》发行人兼总编辑、被告吴祥辉为总企划(附证一),本年内,连续诽谤李敖如下:
一、六月十六日《自由台湾周刊》第一期中,由吴祥辉署名,发表《街头运动的时代到了》,文中“诅咒别人死”一节内,诽谤李敖说:
台湾民主党建党委员会在美国成立之后,台湾岛内党外并未做出有规模而有效的反应,李敖便企图游说一些人士出面组织发起委员会,但是,当被问及他加入委员会与否时,他却明白表示不干这等事。这种事成有份,事败无干,诅咒别人死的行径是所有街头运动分子的死敌(附证—)。
本自诉重点,不在辨正“企图游说”之事,而在纵有此事,怎么就是“事成有份,事败无干”?怎么就是“诅咒别人死”?查自来思想家的职责,就在鼓舞后进,自己并不实际介入,因为思想家自有思想的活动范围,思想家并不要做政治家。在台湾,胡适、段海光等思想家都鼓舞过别人做政治家,成立新党,但这是“事成有份,事败无干”吗?这是“诅咒别人死”吗?古书中说:“我自不能为仲尼,而能教人做仲尼。犹如管仲不能自霸,能使齐桓霸也。”(《华阳陶隐居内传》中陶私景语)难道陶弘景“诅咒别人死吗”?如此诽谤李敖,事证至明。此其一。
二、七月十五日,《自由台湾周刊》第五期中,由本刊采访组署名,发表文章,文中有被告康文雄公开在“本刊创刊茶会”发言,诽谤李敖说:
过去据我所见以笔力影响台湾最巨者恐非李敖莫属,无论在文字,功力上都无法置疑,我尊敬他但也鄙视他,美丽岛事件之前,他那么惊惧而不敢参加党外运动,《美丽岛》、《八十年代》都约不到他的稿,甚至暖流出版社当初想以二十五万出版他的《中国历史演义》,他也避不使用真名以免于和党外结合。但是,经过众多前辈的牺特牲造就党外声势后。他才露脸(附证三)。
本自诉重点,不在辩正所谓“经过众多前辈的牺牲造就党外声势后,他才露脸”之事(因为前辈李敖在露脸牺牲时,今天的党外后辈,尚不知人在哪儿!)和所谓“《美丽岛》、《八十年代》都约不到他的稿”之事(因为《美丽岛》等刊物出版时,一些党外后辈早已数典忘祖,从未向李敖约过稿),而在所谓“暖流出版社”出资约李敖出版《中国历史演义》李敖拒用真名云云,从无此事。事实上,当时根本没有这家叫做“暖流出版社”的出版社,而这套书由远流出版社出版时,却正正挂的是“李敖校订”等名字!李敖并未“避不使用真名以免于和党外结合”。如此诽谤李敖,事证至明。此其二。
三、同期又有所谓黄纪男公开在“本刊创刊茶会”发言,诽谤李敖,言语历历,并说黄纪男责备李敖“幕后!幕后!只叫别人去死”等话,业经黄纪男在七月十三日电话中一一否认。经李敖把电话中对话公布后,被告朱高正、被告吴祥辉复在七月二十八日《自由台湾周刊》第七期中,发表“敬告李敖”,说黄纪男发言,他们“存有录音带备查”,并反指李敖“睁眼说瞎话”(附证六)。如此诽谤李敖,事证至明,此其三。
四、八月十一日,《自由台湾周刊》第九期中,由史文(化名)署名,发表《中研院的小三公》,文中在丑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丁邦新后,笔锋一转,诽谤李放说:
丁邦新的事,李敖都很清楚。为了怕李敖把他的诸般丑事给抖了出来,遂百般奉承李敖,还在选院士前提报李敖当史语所的编审,相当于研究员的职务。结果被中研院打回,但丁邦新为了拉拢李敖,现仍在替李敖努力找位子(附证七)。
查李敖与丁邦新,自从预官八期同队受训后,二十六年来,毫无往还,从何“都很清楚”丁邦新的事?又从何被丁邦新“百般奉承”?所谓丁邦新提报李放任史语所“编审”之说,更是天方夜谭。(一、史语所从无“编审”编制,又从何提出?二、纵有,丁邦新岂敢提出?三、纵提出,李敖岂屑为之哉?)被告朱高正、被告吴祥辉这段文字,用意在含沙射影指李敖因得了丁邦新好处,故不抖出丁邦新的“诸般丑事”,如此诽谤李敖,事正至明,此其四。
本诽谤罪的构成,行为人以言词或举动为之,构成普通诽谤罪;以文字或图书为之,利用大众传播工具,构成加重诽谤罪。本案的犯行,恰为加重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