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清朝陵寝绘画与凋刻艺术 >

第1部分

清朝陵寝绘画与凋刻艺术-第1部分

小说: 清朝陵寝绘画与凋刻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晏子有 

    清朝皇帝皇后陵寝中,有着数量繁多的绘画和雕刻。这些绘画和雕刻,调动不同的题材,使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不同的主题。 

    陵寝建筑物上的绘画,包括梁枋上的彩画和天花板的彩画两大类,而又以天花板上的彩画数量为最多,题材也最为广泛。 

一、取材广泛的天花板图案 

    清东西陵天花板上的彩画,绝大部分却是以明朝世宗皇帝作道场的清馥殿的天花板为蓝本。清馥殿位于京师西苑,建于明嘉靖十年。明世宗崇信道教,曾多次陪同母后兴国皇太后幸清馥殿,与群臣一同在这里作道场。 

清初修建世祖福临的孝陵,为解决财政和时间等方面的困难,遂将清馥殿拆除,将其材料运到马兰峪建孝陵用了。清孝陵隆恩殿有十八块天花板上刻有文字,可以证明它们是取之于明朝的清馥殿。这些天花板的上素材,都取于道教。天花板的正面,绘有“金莲水草”图案。圆光用蓝色,内画三朵含苞欲放的金莲花,满布淡草蓝色的水草。方光为淡蓝色,岔角红、绿、蓝色如意云。方光、圆光外,均饰宽金边。天朵板上所画的三朵莲花,相传为“三皇治世”,也称为“道教三清”。  

“三皇”,是中国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其说不一。一说为伏羲、神农、黄帝;二说为天皇、地皇、泰皇;三说为伏羲、神农、祝融;四说为伏羲、女娲、神农;五说为天皇、地皇、人皇;六说为伏羲、神农、燧人。总之,无论是指那三个人物,“三皇”所代表的时代,都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而另一种说法“三清”,系指道家向往的美好世界。道教认为,在人天两界之外,别有玉清、太清、上清三界,属于神仙居住的世界。后世也称道教宫观为“三清”。无论那种说法,这些内容都与道教有关。 

    天花板上以沥粉贴金绘出九条弯曲的图形,被称为“九曲黄河”。这些图案,也充分地展示出其中蕴蓄的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内涵。 

    孝陵天花板中所取的这些道教题材,为清朝的大部分帝后妃陵寝中所采用,其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基本上成为清朝陵寝中的一代规制。 

在清朝的帝后陵中,也有的采用了与此不同图案的天花样式。如清宣宗慕陵,使用楠木雕龙图案。整个慕陵,以高浮雕的手法,在香楠木天花板上刻出垂首向下的龙头。这些龙头,张口鼓鬣,栩栩如生。香楠木清馥芳香,形成一种万龙聚会、众口喷香的场面。而东陵境内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的天花板,与以上各陵均不相同。它改变了传统的天花板画法,也不用慕陵的雕刻木龙手法,而用金箔直接贴于黄花梨木制作的天花板上,作成一条团龙,盘踞于天花板的正中,显现出皇家威严的气派。 

    慕陵和菩陀峪定东陵的天花板,使用的是与其他帝后陵寝天花板完全不同的题材,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二、形式多样的梁枋彩画 

清朝帝后妃陵寝的梁枋上,多饰以传统的旋子彩画。其种类有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雅伍墨旋子彩画、雄黄玉旋子彩画、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等。使用金箔,在建筑彩画中 

只在宫殿庙宇中最主要、最尊贵的单体建筑物中才有,而且一般也只是在画体的重点、形象的轮廓和线道分界处贴金。这些彩画,多是以龙和五彩花卉为主题。它们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凝重、肃穆的气氛。 

    与之不同的,是清宣宗慕陵的彩画,以及清末慈禧皇太后菩陀峪定东陵三殿的彩画。 

    慕陵隆恩殿在梁枋檩柱、雀替、门窗上,以浮雕的手法刻出大小一千多条龙。这些龙姿态各异,十分壮观。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的三大殿所用的金龙和玺彩画更为突出。它是在黄花梨木上直接贴金。以金箔在原木上贴成龙、云、蝠、寿锦纹,又在枋心上贴成各种姿态的大小金龙。这些龙,有的为正龙,有的为行龙,有的为升龙,有的为降龙。这些龙纹,正龙肃穆庄严,行龙矫健敏捷,升龙头角峥嵘,降龙富于变化。既雍荣华贵,又怡态万方,充分地体现出设计者和施工匠人的巧妙构思和高超艺术。

清朝的个别陵寝,还与墓主的身份配合,使用了与众不同的彩画。如清东陵陵区东侧的端悯固伦公主园寝,一改帝后陵庄重、肃穆的气氛,在传统的旋子彩画图案中,加入了一些带有花鸟、山水图案的苏式彩画。 

按照中国传统的工艺作法,苏式彩画一般用在园林建筑中,即用在生活和娱乐的场所。苏式彩画中,梁枋彩画不用旋子图案,而采取一些生活中写实的题材,如各种花卉、动物、字画、器皿、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些题材, 有着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特点,体现轻松、闲适的气氛。端悯固伦公主园寝中埋葬的四位,都是皇室少年儿童。她们中间最大的只有七岁,最小的才一个月。在建造她们的园寝时,饰以苏式彩画,正与其活泼、好动的年龄性格相吻合,从而也使陵寝建筑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这些不同陵寝所使用的不同彩画中,也可以看出清陵设计者和建造者苦心孤诣的匠心。 

三、丰富多彩的雕刻艺术 

    清帝后妃陵寝中,不但有各种彩绘,还有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雕刻。这些雕刻,取材十分广泛,内容相当丰富,手法缤纷多彩,大多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在这些雕刻中,以石雕为最多。其类别包括石像生、隆恩殿或者享殿前的丹陛石、各式栏板、栏柱、石五供、碑亭券脸、碑蝠、碑身、碑首等处的雕刻。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砖雕,如三殿内壁的图案,墙角下的柱窗等。 

    雕刻是以三度(高度、宽度、深度)空间立体形式再现生活的艺术形式。我国的石雕艺术作品,最早在殷墟中发现有石虎、石人等雕刻。秦汉时期,石雕艺术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在官邸和陵墓中前,许多地方都立有石雕。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石刻,是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墓前所雕的石像生。汉代,碑碣石刻之风盛行,许多石制器物上均雕有鸟、兽纹饰。 

    石雕,按其雕刻手法,可以分为圆雕、半圆雕、浮雕、透雕等几类。圆雕,是完全立体的雕塑,可供四面八方对其进行欣赏。半圆雕表现手法与圆雕相同,但表现的是物体的前半部或三分之二的部分。浮雕,是指附着在一个背景上,图案凸起的雕塑,无法从背面进行欣赏。根据雕刻程度的深浅,浮雕又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这两种浮雕,在清陵中均有其表现。 

清朝各陵的石像生,都采用圆雕手法。孝、景、泰、裕、昌、定六座皇帝陵的神道两侧,均刻有石像生。 

这些石像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时代风貌。孝陵的石像生,线条粗犷,洋溢着清初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泰陵石像生刻于乾隆年间,手法细腻,展示出太平盛世雍荣华贵的气象。而定陵石人和石兽,由于清末颓败风气的影响,无论从人物风貌,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显现着那一时代所蔓延的萎靡之气 。  

半圆雕在清陵雕刻中并不多见,仅只在东西两陵的四座石牌坊夹柱石顶上的石兽,使用的是这种手法。孝陵和泰陵的石牌坊夹柱石,雕有麒麟和石狮等兽。孝陵的这些石兽,均雕琢十分细腻,栩栩如生。而泰陵的石刻麒麟和狮子,手法虽略显粗糙,却仍不失为艺术珍品。   

浮雕是清帝后陵中运用最多的一种雕刻技法。按其雕刻深度,有高浮雕,如菩陀峪定东陵丹陛石上的图案;有浅浮雕,帝后陵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手法。这些浮雕,按其所表现的题材,可以分为佛教、道教和儒家和民间文化等几大类。 

佛教文化题材。中国建筑业前辈刘敦桢在《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一文中说:“自佛教东来以后,我国建筑受此文化之浸濡,实甚深广。”此语深得其中精髓。与中国古代建筑相同,清朝陵寝各单体建筑中,受佛教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五供台的上下枭上的莲瓣、上枋、束腰以及一些建筑物券脸石上的西番莲枝,五供台上雕刻的佛八宝、法铃、法铙,尤其高宗裕陵、仁宗昌陵、德宗崇陵佛教影响者亦甚多。许多建筑物基座,如隆恩殿、石望柱、石像生底座、明楼碑趺,都做成须弥座形状。须弥座,是佛教中须弥灯王的佛座。由此可见,清代建筑物受佛教影响,是既深刻而且十分广泛的。 

不但建筑物本身,即是在雕刻题材中,受佛教之浸润,也相当深广。举凡雕刻中的莲瓣、卷草、宝相花,以及各种法器等,均属应用佛教题材。以上各类题材的雕刻,在清帝后陵中比比皆是。如五供台的上下枭上的莲瓣、上枋、束腰以及一些建筑物券脸石上的西番莲枝,五供台上雕刻的佛八宝、法铃、法铙,尤其高宗裕陵、仁宗昌陵、德宗崇陵地宫中的大量佛像、四大天王、罗汉、佛像背光、五欲供,以及珊瑚、火珠,石像生中的狻猊等,均属于此类内容。《尔雅.释兽》:“狻猊,如虢猫,食虎豹。”狻猊,即狮子,原产于西域,多为佛之座骑,随佛教由异域传入中国。可见,狻猊也属于佛教内容的题材。 

道教文化题材。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中,道教的影响虽较其他两教为小,如刘敦桢所言“道教在历史上素以式微不振见称”,但是清初道教题材就在陵寝雕刻上有所反映,到清中、后期,道教的内容日渐丰富起来。 

    道教文化在清朝陵寝雕刻上的反映,有一个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清初只在个别的建筑物上,刻有道教题材的图案。如景陵石五供上有八卦符号,昭西陵五供上刻暗八仙所用的葫芦、宝剑、芭蕉扇、花蓝和阴阳板等图形。西陵各陵一些石五供祭台上也刻着渔鼓、宝剑、花篮等道家八仙所持的法器。此类题材,在咸丰以后的帝后陵中,尤其是慈禧和慈安两太后的定东陵中使用非常多。 

儒家题材。统治中国二千多年、在思想上占主要地位的儒家学说,在建筑上也必然处处有它的身影。除了在建筑物讲究整体上尊卑、长幼分别的安排之外,在雕刻题材上也有着大量的儒家内容。儒家的创始人孔夫子极力提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礼的题材有陵寝雕刻中有鼎、炉、爵等礼器。乐的题材有钟、磬、笙、管、笛、钹等乐器。书类题材有书、画等。慈禧陵券脸石上刻麒麟所驮的河图、海马所负的洛书,都是儒家最为崇拜的儒家经典著作,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慈安陵券脸石雕麒麟 

    除以上各类题材外,清帝后陵寝中还有萨满教题材的雕刻,如蛇、蜥蜴、蛤蟆等动物图形的雕刻,这些则是具有满族自己民族特色的萨满教多神崇拜在陵寝建筑上的体现。 

    神话题材。这一类中有关龙凤的题材,是应用得最多的。 

    龙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它们与皇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一种相伴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文化现象。 

早在中华民族上古时代,龙就被华夏的祖先当做祖神图腾来敬奉。从上古时代到明清时期,龙的图形经过无数次的变化,造型日趋丰富,形象也更趋于完善。 

凤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