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清朝陵寝绘画与凋刻艺术 >

第2部分

清朝陵寝绘画与凋刻艺术-第2部分

小说: 清朝陵寝绘画与凋刻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也更趋于完善。 

凤即凤凰,在远古时代它就被视为神鸟而受到崇拜。它居于百鸟之首,象征着美好与和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它被当做封建王朝最尊贵的女性__皇后的代表,与帝王的化身__龙相配。在清代陵寝中,龙凤图案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清代陵寝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渊源关系,也可以看出满族文化对于汉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皇家的建筑,清朝陵寝中大量地使用了龙凤图形。从丹陛彩石到栏杆柱头,以及华表、桥梁,甚至五供祭台等,到处都有龙凤的身影。从手法上看,清早期的龙凤雕刻得古朴拙雅。如昭西陵、孝东陵隆恩殿殿角的苍龙头,以及栏柱柱头上的龙纹,还有丹陛彩石上的龙凤图形,都以其线条粗 

犷,动物憨态可掬而为世人所称赞。(孝陵建于这两座陵寝之前,但其所用的材料属明代雕刻。景陵虽也建于昭西陵前,但其隆恩殿于光绪年间因被火而重建,不属于同时期的建筑物,故二者均不在此列。)清朝中期即雍正、乾隆时期,物阜民丰,国力强盛,此期的石雕龙凤,有其特定时期的雍荣华贵、意态安娴的气象。后期尤其是咸丰以后,国力凋弊,风气不振,石雕龙凤本身也显现出萎靡不振的艺术倾向。 


除了龙凤外,神话题材中还有麒麟、獬豸、摩羯龙(一种龙首凤尾的异兽,亦称草龙。)等怪兽。 

  从东汉起,皇帝或达官贵人的墓道上就立有石刻麒麟,但其形象,与清代陵寝的麒麟有很大的不同。南朝齐武帝萧颐景安陵前的麒麟,身有飞翼,头高高昂起,有奔驰千里的气势,极富神话韵味。而清代,尤其是后期的麒麟,周身鳞甲,一副低头驯顺的姿态,已不复有那种神彩飞扬的神韵。獬豸,“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汉.杨孚《异物志》)故在封建社会中,獬豸的形象被用在御史类官员的补服上。 

清初孝陵石像生队列中的獬豸,讲究神似而不刻意追求形似,颇具天然韵味,而泰陵大红门外的一对獬豸,鳞甲毕现,人工雕琢的痕迹极为明显。摩羯龙,只在东、西陵四架石牌坊的夹柱石上有其形象。此种动物前为龙首后为凤尾,隐身于云雾之中,带有鲜明的神异特征。梵语称巨鳌为摩羯。石牌坊夹柱石上所刻摩羯,隐形于云雾之中,其生活习性与巨鳌颇有相似之处。当是以鳌为原型,加以人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神物。 

还有相当一部分民间文化题材,在皇家陵寝建筑的石雕上也有所反映。如陵寝雕刻中,以石榴、佛手、桃子三种水果代表“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以松树、仙鹤, 组成松龄鹤寿之意。以莲花、笙、三支戟组合,寓意连升三级。兵器戟与乐器磬和水中动物鱼组合,寓意吉庆有余等,这些都代表着民间文化。此类题材在清朝帝后陵寝中非常多,并且都具备着很高的艺术水平。 

木雕用得最多的,就是清西陵慕陵的天花板和梁枋上彩画。它以浮雕的雕刻手法,将龙头雕在木头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朝帝后陵寝中,还有一些砖雕也颇具特色。尤以慈禧陵即菩陀峪定东陵三殿砖雕最为突出。 

菩陀峪定东陵三殿,一改过去各陵内壁涂抹红泥提刷黄浆的方法,而改用砖雕图案。这些图案,以筛扫红黄金的工艺,将其装饰得流金溢彩。这是将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主题,与民间传统吉祥图案相结合,创作出富含寓意的图案。三殿的内壁用砖雕成以四角盘肠、挽花结带、“万”字不到头为底,以一个团“寿”字为中心,五只蝙蝠从五个方位头朝寿字的图形,构成了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吉祥图案。这个吉祥图案,就是“五蝠捧寿”。五蝠(福)捧寿,虽然是民间文化的反映,但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中国古老的经典著作《尚书》中记载着:“五福:一富,二寿,三康宁,四攸好德,五考终命”。(《尚书.洪范》)清朝慈禧菩陀峪定东陵的雕刻,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助谐音把美好祝愿的主题反映出来,是清陵在建筑中吸收、融汇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除此之外,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还在其神厨库柱窗砖上雕刻出传说中八仙的形象。八个仙人雕琢得朴拙可爱,既有做为柱窗通风透气,防止柱脚受潮腐烂的实用价值,也是一件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从而也可以使人们从中窥见墓葬主人的个人兴趣与爱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