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到了很多抱怨,说这本书现已为外界知道了的部分和《论知识学的概念》那篇著作都晦涩难懂。
如果对后一著作的抱怨是专对该书的第八节讲的,那可能确实是我的不对,因为我提出了我从整个体系规定下来的一些原理而没把该体系讲出来;并且我曾期望读者和评论家们有耐心,让一切都象我所阐述的那样不要确定下来。如果指责是对整个著作而发的,那我预先就承认,在思辨的专业领域里我将永远写不出能使那些不能理解它的人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如果那部著作是他们的理解力的极限,那么,它也就是我的可理解性的极限;我们彼此的精神由这个界限区分开来,我请求他们不要为阅读我的著作而糟蹋时间。——假如这种不理解有任何一种什么原因的话,那么知识学之所以总是不能为某些读者所理解的原因就存在于知识学自身之内,这就是说,知识学以有自由内观的能力为前提。——然后,任何哲学著作的作者都有权要求读者紧紧抓住推论的线索不放,不要在读到后面的时候已把前面的忘记掉。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说我这些著作中还有不能被理解和肯定得不到正确理解的东西,那么它们是什么,我至少是不知道;而且我坚决认为,一本书的作者自己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是有
27
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发言权的。完全思考清楚了的东西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知道,一切都是完全思考清楚了的,因而我是愿意把每一个主张都提到尽可能明晰的高度的,如果我当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特别我认为需要提醒的是,我并不是把一切都说了出来,而是想留一些给我的读者去思索。有好些我预料一定会出现的误解,只要我多说几句话就准可以避免。这几句话我所以没说,是因为我想鼓励独立思考。知识学根本不应该把自己强加于人,它应该像它对于它的创立者那样成为一种需要。。。。。。。。。。。
我请求本书未来的评论家们先吃透整体,然后从整体的观点去考察每个各别的思想。哈勒的书刊检查官发表了他的高见,猜测我只是想开开玩笑;《论知识学的概念》一书的另外一些评论家显然也同样抱有这个看法;他们对待事情这样轻率,他们的高见这么滑稽,仿佛他们一定要用开玩笑来回敬开玩笑。
在我三次深入研究这个体系的时候,每次我都发现我有关体系中个别命题的思想有些与前不同的改变。根据这个经验,我可以预料在进一步深究时,它们还会继续出现改变和发展。我自己将以最审慎的态度做这个工作,并将竭诚欢迎别人提出任何有益的意见。——另外,我尽管内心里十分自信这整个体系所依据的诸原理是不可推翻的,我尽管有时也以我充分的权利十分强烈的表达过这个信心,但一种对我说来至今还确实不可想像的可能性,即它们竟然被推翻了的可能性,毕竟是存在的。即使出现这种情况,我也欢迎,因为这样一来真理就胜利了。但愿人们认真对待,能想方设法把
28
前 言5
它推翻。
我的体系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可以被列入哪一类事物之中,像我所认为的那样是真正的彻底的批判主义,还是像人们乐意称呼它的什么别的东西,这都与事情毫不相干。我明明知道,人们会给它起各式各样的名字,人们会指斥它是当今流行的各式各样彼此针锋相对的邪说之一,这都可以;我唯愿人们不要用老一套的驳斥反驳我,而是自己出来反驳我。
耶那,1795年复活节。
29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
1。第一条:绝对无条件的原理A我们必须找出人类一切知识的绝对第一的、无条件的原。。
理。如果它真是绝对第一的原理,它就是不可证明的,或者说是不可规定的。。。
它应该表明这样一种事实行动(。。。。Tathandlung)
,所谓事实行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意识的诸经验规定之一,而毋宁是一切意识的基础,是一切意识所唯一赖以成为可能的那种东西。在表述这种事实行动时,我们不怎么害怕人们不思维他们应该思维的东西——这个问题已有我们精神的本性在照料了——我们比较害怕的是人们会思维他们不应该思维的东西。这就有必要作一种反思和一种抽象:对人们最初可能。。。。
认为是的东西进行反思,把一切与此实际无关的东西抽出去。
即使通过这种抽象作用的反思,意识的事实也都不能变成它们本来不是的那种东西;但是,通过这种反思,人们就会认识到我们有必要去思维作为一切意识之基础的上述的那。。
种事实行动。。。。。
人们对上述作为人类知识之基础的事实行动进行思维时,必须直接了当地依据的那些普通逻辑规律,或者换个说
30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7
法也一样,人们进行上述反思所遵循的那些规则,都还没有证明是有效的,它们毋宁是被当成公认的东西默默地约定下来的,预设起来的。只有到下文很远的地方,它们才从一个原理推导出来,而该原理的成立又完全是在这些规律是正确的这个条件下才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循环论证或圆圈,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循环论证(Zirkel)。
(参看《论知识学的概念》,7。)既然循环论证是不可避免的,自由认准的,那么A人们在建立最高原理时也就不妨使用普通逻辑的一切规律。
在进行反思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从任何人都毫无异议地同意的我们的某一个命题出发。这类命题也完全可能有很多很多。反思是自由的,它从哪一点出发都行,这并不是问题。
我们选择距离我们目标最近的那个命题作出发点。
只要这个命题得到认定,我们想使之成为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的那个东西,即事实行动,也就必定同时得到了认定;这就是说,由于反思的原因,结果一定是这样的:事实行动本身同上述命题一起得到了认定。——我们提出经验意识的随便一个什么事实,然后从中把一个一个的经验规定分离出去,继续分离直到最后再没有什么可以从它身上分离出去时,剩下来的这个自己本身绝对不能被思维掉的东西就是纯粹的。
1)命题:A是A(这就是A=A,因为这就是逻辑系词的含义)是任何人都承认的;这就是说,人们不加丝毫考虑就会承认它是完全确定无疑的。
即使有人要求证明这个命题,人们也决不会去搞这样一种证明,而会坚持主张上述命题直接了当地,即是说,无需。。
再凭任何根据就是明确无误的。而由于他这样主张——大家。。。。。。
31
8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无疑都同意——他已表明他具有直接了当地设定某物的能。。。。。。。。。
力。
2)人们并不因为主张“上述命题自在地是明确无误的”
就设定“A是”
〔或,“有A”
〕。命题“A是A”与命题“A是”或“有一个A”
,并不具有同样的效准。
〔是,不带宾词与带有宾词表示的不是一回事;这在以后再讨论。)
即使人们设想A指的是一个由两条直线围成的空间,前一命题〔“A是A”
〕也仍然是对的,尽管命题“A是”
〔或,“A存在”
〕显然是错的。
相反,人们是设定:“如果有则有。。A,。A”
〔或,“如果A是,则A是”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否有A,就根本不是问题。这不是关于命题的内容的问题,而只是关于命题的形。。。
式的问题,不是关于人们知道了它的某种情况的那个东西的。。。
问题,而是关于人们知道了的那个东西的问题,是关于不管它是什么的某一对象的问题。
这样一来,由于主张“上述命题直接了当地是明确无误的”
,就确定了这样一个情况:前面的如果和后面的则之间有。。。
一种必然的关联;并且两者之间的必然关联是直接了当地和。。。。。。。。。。。。。。。
无需任何根据被设定起来的。我把这个必然关联暂时叫做=。。。。。。
X。
3)
但就A本身来说,它究竟有还是没有,还完全没有因此而被设定。于是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才有。A呢?
a)
至少X是在自我之中,而且是由自我设定的——因为。。。。
是自我在上述命题中作判断的,并且自我是按照X这样一条
32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9
规律进行判断的;这样一来,X这条规律就是被提供给自我的,而由于X是直接了当地和无需任何其他根据被提供出来的,它就必定是由自我自己提供给自我的。
b)
究竟A是否和如何设定起来的,我们不知道;但是由。。。。
于X所表示的是对A的一个未知的设定与在上述设定的条件下对这同一个A的一个绝对的设定之间的一个关联,因此至少在上述关联被设定了的情况下,在自我之。。。。。。。。。。。。。。。A是被设定。。
中,并且是由自我设定的,正如。X那样。——X只有与一个A联系着才是可能的;现在,既然X实际上是设定在自我之中的,那么A也就必定是设定在自我之中的,只要X是和A联系着的。
c)
X既和上述命题中属于逻辑主词地位的A联系着,也同样和属于逻辑宾词地位的A联系着,因为两个A已被X联合起来。因此两个A,只要它们是被设定了,它们就都是被设定在自我之中;而且宾词地位上的A,只要主词地位上的A被设定了,也就直接了当地被设定了;因而上述命题也可以这样表述:如果A是在自我之中被设定的,则它是被设。。。。。。。
定的,或,则它是。。。。
4)这样一来,A就由自我凭着X设定了;对于从事判断。。。。。。
的自我来说,是直接了当地而且仅仅由于它一般地被设定。。。。。A。。。。。。。。。。。。。。。。。。。
于自我之中;这就是说,下述事实就被设定了:在自我——。。。。。
不论这自我现在正从事设定,或从事判断,或随便正在做别的什么——之中,有着永远是等同的,永远是单一的、永远是同一个的某种东西;而且那直接了当地被设定起来的X也可表述为:我=我,我是我。
33
0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5)通过运算处理,我们已不知不觉地得到命题“我是”
(“我是”表达的虽然不是一种事实行动,却是一种事实)。
这是因为X是直接了当地设定起来的;它是经验意识的事实。
现在X等于命题我是我,于是命题“我是我”
也是直接了当地被设定起来的。
但是,“我是我”具有一种与命题“A是A”完全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