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气在体表的不断消耗还需要借助中焦脾胃摄入的水谷精微来不断的补
充能量,所以我们说太阳的阳气补充于中焦,太阳阳气向体表输布的过
程中还需要借助肺气的宣发,才能够均匀的布达于体表,完成它在体表
的这种温养,这种调节体温,这种防御外邪的功能,所以我们又说太阳
的阳气宣发于上焦,我们上次课就讲到了这里。
我们可能在《中医基础》里或者在《黄帝内经》学过这样的一段话,〃卫
出下焦,卫出中焦,卫出上焦。〃我们现在说太阳的阳气化生于下焦,补
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太阳的阳气和我们在《中医基础》里说的那个
卫气是什么关系?应当说,太阳阳气输布于体表就是卫气,所以古代医
家说〃太阳主表而统营卫〃。它的阳气输布于体表,在体表的阳气又叫卫
气,所以说太阳主表而统营卫,当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那你当
然把它叫做太阳病。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讲的内容。
下面在太阳概说的第四个问题,我们谈一谈太阳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
从太阳病的证候分类来说,总体上我们分了三大类,一类是本证,一类
是变证,一类是类证。所谓本证是发生在太阳经脉,发生在太阳所主的
体表,发生在太阳膀胱腑的本经、本腑的病变,我们把它叫做本证。当
然这个本证这个词,也不是张仲景的命名,而是后代医家给它说的。
变证是太阳病误治或者失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异常变化,而新变
化的证候又不属于六经病的,不能用六经的名称来命名的,就把它叫做
变证,这人变证是由于太阳病失治或者误治而来的,我们把它叫做太阳
病的变证。还有类证,它属于杂病,是在这种病的病程中,有些症状类
似于太阳病,所以也列在太阳病篇,便于和太阳的本证相鉴别。就太阳
本证来说,有邪气偏于浅表的,有邪气偏于内脏的。邪气偏于浅表的我
们习惯把它叫做太阳表证,又因经脉循行于浅表,所以医家也把它叫做
太阳经证。这里所说的〃经〃不是专门指经脉,而是指浅表的意思,和这
个脏、这个腑相对而言的。对于说是太阳表证也罢,后世医家把它叫做
太阳经证也罢,基本上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有汗的,一类是无汗的。
因为太阳主表而统营卫,它是管理汗孔开合、调节体温的,所以太阳被
风寒邪气所伤,它管理汗孔开合这种功能受到了影响,有的时候汗了开
而不合就表现为有汗,有的时候汗了闭而不开,就表现为无汗。有汗的
把它叫做太阳中风证,无汗的把它叫做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在治疗上
用桂枝汤,桂枝汤这张方子我们在学《中药学》的时候,学《方剂学》
的时候,都学到过。无汗的就用麻黄汤,太阳表证就是这么简单。
可是在《伤寒论》原文中还涉及到和桂枝汤、和麻黄汤有关的许多东
西,这些东西就是与这两个方子有关的其它适应证。这两张方子除了治
疗太阳伤寒以外,其它还可以治疗什么证候。在太阳病篇有许多这样的
其他适应证的条文。除此之外还有这两个方子的使用禁忌证,在什么情
况下不可以用,还有这两个方子的加减应用举例,就是加减方证。这样
的话就把文章给铺开了,所以它由简单的两个证候引出了两个方子,由
这两个方子引出了这两个方子的其他适应证、使用禁忌证和加减应用举
例,文章就展开了。
有汗的用桂枝汤,不可以用麻黄汤。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用麻黄汤,
不可以用桂枝汤,无汗不可用桂枝,似乎中风和伤寒之间,桂枝汤和麻
黄汤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可分,而不可以混淆。可是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
另外一种情况,这个病的病程时间已经很长了,营卫之气已经有所不
足,而在表又有轻度的寒邪闭郁,你说这个时候用麻黄汤吧,营卫之气
已经有所不足,而闭郁的这种邪气又不太重,用麻黄汤觉得发汗太过
头。用桂枝汤吧,桂枝汤是个辛甘温的方剂,发汗力弱,又怕不能够把
在表的闭郁的寒邪发越出去,所以单用桂枝汤也不合适,单用麻黄汤也
不合适,因此张仲景就创立了麻桂合方,像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
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张方子,前两个纯粹是麻黄汤和桂枝汤的
合方,用于表有小寒不解,营卫之气已经有所不足,而后一个方子是表
有小寒不解,内有阳郁化热,证候又不如大青龙汤证那样严重。这三张
方子我们后世医家把它叫做小汗方。这都属于太阳表证的范畴。
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的时候,就可以出现膀胱的腑证,因为
经脉和脏腑都是相联系的,经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播的
通道,还是治疗信息传达的通道,所以当太阳经表有邪,邪气不解,就
可以循经入里,邪气进入膀胱之后,可以出现气分证,也可以出现血分
证,出现气分证就是气化不利,就形成了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膀胱
气化失司,废水的排出功能发生了障碍,就可以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
津液不能够化生,津液不能够输布上承,在上面就出现了口渴、消渴、
渴欲饮水这样的津液缺乏的证候。水蓄下焦,阻遏下焦气机,病人就有
少腹苦里急的这种感觉,同时,这种证候是从太阳表证邪气循经入里而
来的,如果还有太阳表邪不解的话,还可以有脉浮,或者说脉浮数,身
微热这样的一个表证,这种证候叫做太阳蓄水证,治疗用五苓散,外疏
内利,表里两解。这是太阳腑证的第一个证候。
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是血分证,是太阳表邪循经入腑化热,热和血结
于下焦,大家说了,膀胱是水府,哪有什么血?膀胱壁不是有血液的循
环吗,整个泌尿系统不是有血液的供应吗,所以蓄血证它是整个泌尿系
统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障碍。所以血和热结于下焦,病人就在少腹部
表现了或者少腹急结或者少腹硬满这样一组证候。又由于太阳膀胱经的
经别散布于心,所以当下焦血热瘀结,瘀热邪气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
可以出现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出现如狂,或者发狂这样的精神症状。
治疗就根据瘀血的轻和重来分别选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或者抵当丸。
比方说,热重的,热势也比较急的,瘀血也刚刚形成的,在治疗上应当
以泻热为主,化瘀为辅,那就用桃核承气汤,以泻热为主,如果瘀血凝
结的程度比较重,瘀血的病势也比较急,而热邪已经收敛,这个时候就
用抵当汤,以破血逐瘀为主。
如果瘀热互结,瘀血虽然已经成形,但是瘀血的病势去非常和缓,热邪
虽然有,但是热势却非常轻微,这个时候我们就用抵当丸化瘀缓消。
所以上述我们讲的表证有腑证,它的病位都在太阳经和腑,或者说在太
阳所主的肌表,因此都属于本证的范畴。
至于太阳病篇的变证,我们刚才提到过了,太阳失治或者误治以后,证
候发生了变化,而新变化的证候又不属于六经病的,我们把它叫做太阳
变证。太阳变证的类型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者在脏、或者在
腑,或者在胸腹腔,变化多端,对于这类的证候怎么治疗?那就是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确定的、
固定的治法。所以在《伤寒论》的第16条里,对变证的治则提出了〃观其
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我们在讲原文的时候
都会给大家讲。
至于太阳病篇的太阳类证,它举了什么悬饮的例子,痰浊郁阻胸膈的例
子,在这些病的病程中,有些表现类似于太阳表证,放在这里便于和太
阳病作鉴别。
这样的话,我们把太阳病的大概情况就介绍完了,下面我们讲具体的原
文。
我们这次用的教材是五版教材,我们虽然是用五版教材,但是我们主要
是用五版教材中的原文,我们并不是讲教材中后面的讲解。打开讲义第9
页,我们首先看太阳病的纲要,第9页第一行,〃太阳之为病,脉浮,头
项强痛,而恶寒。(1)〃后面有个小括号写了个〃1〃,小括号写这
个〃1〃是个什么样的序列号呢?是按照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辨太
阳病脉并治上〃的第一个条文,不过我应当说明的是赵开美《翻刻宋版伤
寒论》原书上并没有序列号,后人为了学习方便,把赵开美《翻刻宋版
伤寒论》的条文按照原来的那个序列,编了1、2、3、……,一直编到
398条。我们的讲义是打乱原文的次序,重新归类编排的,为了使大家知
道这个条文在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原书中的次序,所以后再用个
小括号标上它的号码,这号码就是这么来的。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作为太阳病篇的第一条,它以〃某
某之为病〃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其实〃太阳为病〃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词
组,指太阳这个系统发生了疾病,把这个〃之〃字加在这里,它有什么意
思,什么作用呢,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这不引起了下文,必须要说太
阳为病以后,得了病以后,它会有什么要的表现呢?有脉浮,有头项强
痛,有恶寒这样的临床症状,所以以后每一经的病,我们遇到〃某某之为
病〃的时候,那就提示我们这就是这一经病的提纲。
所谓提纲,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作为一个提纲,说明这经
病它的主要证候、主要内容是什么。比方说太阳病,它的主要证候、主
要内容是表证,因此它应当以一个表证的条文作它的提纲,这是一个条
件,就是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应当提示这经病的主要证候、主要内容。
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它应当表述出来主要证候的或者是临床表现,或者是
病机的本质,或者是病变特点。这是不固定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后面
的内容,比方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作为提纲,它就说明了
这是一个表证的临床特征,它说明太阳病主要是表证。而作为表证来
说,它的主要症状应当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两条就够了,它就
可以作为一个提纲。以后我们讲到其它病的提纲的时候,我们就检验检
验它够不够这一经病提纲证的条件。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脉浮〃。我们在学《诊断》的时候都知道〃轻取即
得,举之有余,按之少力,如水漂木〃,这就是脉浮。它体现了一个什么
样的病理变化呢?它体现了体表受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
因为脉象是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的,当血气浮盛于外时,这个脉必然
应之而浮。所以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后世医家就有
一种说法:〃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不过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这个脉的
浮与不浮,应当和这个人的基础脉象相对照的。比如说有的人他比较
胖,皮下脂肪比较厚,平素他的脉,一个很胖的人的脉,你要使劲往下
按才能摸得着,他得了表证,正邪抗争于表,你轻轻地按照摸一般人的
摸脉的方法,轻轻一摸,你摸不到,因为他的脂肪太厚了,再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