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 >

第8部分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8部分

小说: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糖作用又进一步提高,说明石膏、粳米、甘草对整个方子的降糖作用都 
有协同效果,现在五个药用齐了,降糖作用没有恢复到原方的水平,为 
什么?这次试验的时候人参的量用多了。当把人参的量降到原来剂量水 
平的时候,降糖作用最好,把人参拿掉,就是白虎汤,发现降糖作用又 
很差。所以日本这个药理试验小组非常奇怪,不知道中国的古人是用什 
么样的方法找到了这样优化组合的方药组成,找到这样优化的剂量比 
例。 
所以我说《伤寒论》112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多一个药少一个药都会 
影响疗效。然后,剂量准确,疗效可靠。你看这些方子,你说清热的, 
它就是清热,你说发汗的它就发汗,你说泻下的吃完了不用多长时间它 
肯定是泻下,催吐的立竿见影,喝下去就会吐出来,所以疗效可靠,不 
仅经得起千百年来临床实践的检验,也经得起现代的实验室中的药理实 
验的检验。 
在药物学上,《伤寒论》用药不多,一共才76味。不过我要说明的是统 
计的方法,或者说统计的标准不一样。有的人把开水、清浆水、雨水, 
这些煮药的水都算了进去,他算的药数就多。我这里说的是76味药,不
包括特殊的水。当然包括了清酒,清酒作为溶媒,我也把它包括进去 
了。这些药在炮制上都非常严格,比如,麻黄要去节。 
昨天有个老师问我,麻黄为什么要去节呀?我说麻黄节和麻黄根是敛汗 
的,而麻黄是发汗的。麻黄汤用麻黄要取的是发汗的作用,当然要把麻 
黄节去掉。桂枝要去皮,桂枝本身就是桂树的细枝,它有什么皮可去 
呀?实际上,桂在汉代桂枝和肉桂是不分的,所谓桂枝去皮,是说你采 
来这么大堆桂,要把带有粗皮的粗的枝子去掉,因为带有粗皮的那个东 
西不是走表的,它是走里的,有温里的作用,那就是我们后世的肉桂 
了。所以要把有温里作用的这些粗的枝子去掉。杏仁要去皮尖,附子要 
是回阳就逆的话,它总是生用,要是温里散寒的话,它总是炮用,从来 
没有发现一次是该生用的他用了炮附子,该炮用的他用了生附子,从来 
没有发现一次这样的差误,所以在药物学上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我们从理、法、方、药的角度讨论了《伤寒论》的巨大贡献,除此之 
外,它在药剂技术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什么叫药剂技术呢?中药的剂型 
涉及到汤剂、丸剂、散剂,在《伤寒论》里还涉及到灌肠剂,涉及到含 
剂。你看我们今天的含片,在《伤寒论》里虽然不是含片,但它都有含 
剂。还涉及到肛门栓剂,在《金匮要略》里还有吹鼻剂、滴耳剂、阴道 
坐药,剂型就更多了,这是药剂技术。直到今天许多药剂技术还是根据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 
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护理知识,吃了药以后哪些饮食是要禁忌的,怎么 
样去发汗,这都涉及到护理知识。所以《伤寒论》不仅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奠基,它还是药剂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医护理学的奠基。你像 
《护理学》的讲义,一开始讲中医护理基础的时候,首先提到的就是 
《黄帝内经》,随后提到的就是《伤寒论》。 
就《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做这样一个小结:《伤寒论》是中国医学 
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它是公元二世纪前中 
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这两句话是讲《伤寒论》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地 
位,底下就讲它的内容,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论述了多种 
外感病的辨证论治,并且涉及到中医的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 
这是我们讲它的内容,下面要归纳总结的是它的贡献。它创立了六经辨
证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这就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 
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为中医的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它的第二 
大贡献是在方剂学上,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药量 
精确,疗效可靠,是方剂学发展的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众方之祖〃。 
因此,《伤寒论》的问世就为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并且 
也是《中医药剂学》、《中医方剂学》、《中医护理学》等等,多学科 
发展的基础。 
上一页 到目录 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佚名 
麒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书由 '电子书制作生成器2007' 制作完成 
联系帮你忙信息中心 
 上一页 到目录 下一页 
第04讲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第04讲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我们现在要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六经辩证的一些问题。 
我们首先要谈一谈,六经指的是什么?我们一直说,贯穿《伤寒论》始 
终的,是六经辩证。但是在《伤寒论》的文字表述上,从头到尾,没有 
出现过六经这个词。所以,六经辩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 
阳辩证的一个简称。三阴三阳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就是指的太阳、 
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下面我们要接着谈的一个问题,三阴 
三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应当说,三阴三阳这个概念是来自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 
一个很重要的学说。这里我可能要适当地多说一下。其实在这个世界 
上,我们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人类具有发达的大脑,在地球上最具有 
聪明才智,所以人类就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许多未知事物进行探 
索。比如说,生命是怎么来的?人的起源是什么?19世纪末,恩格斯在 
他的《自然辩证法》里,他总结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以后,他得出了 
一个结论: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可是在2500年前,就已经陆续出现 
的《黄帝内经》等一些(主要的)内容,已经明确地谈到了生命的起 
源。比方说《黄帝内经》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 
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什么意思呢,人,就是天地之间所化生的一种生灵。天地是人类的父 
母,人类就是大自然的子女。黄帝内经接着说,〃生之本,本于阴 
阳。〃为什么地球上可以有生命,这就源本于阴阳二气。我想,我们过去 
想过没想过,为什么生之人类。实际上,这是古人观察所得来的。中国 
的古人,他对生命是一个好奇的探索,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 
事,这是中医学研究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我们刚才说,人类是大
自然的子女,天地是人类的父母。 
我们日常生活都有这样的一种认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 
洞〃。这是遗传信息所造成的,我们人类既然作为大自然的子女的话,我 
们人类有哪些信息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遗传呢? 
现代自然科学家认为,构成宇宙的是三个要素,一个是物质、一个是能 
量、一个是信息。我们从这三个要素来谈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人体是 
由各种元素构成的,其实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比例和地球地壳的 
各种元素的含量比例是一致的,这就证明我们是地球人。我们血液中有 
各种电解质,我们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含量比例和大海海水中各种电解 
质的含量比例是接近的,这就是说明我们就是地球人。 
我在欧洲的一次讲课,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欧洲讲课的时候,不像我们 
中国同学,老老实实坐在这里听,他们随时提问,马上就站起来一个 
人,当然他讲的是西方语言了,经过翻译告诉我,他说的什么呢,他说 
他明白了,上帝就是拿地球上的泥捏的人,拿海水和的泥儿,所以人类 
当然他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比例和地壳的各种元素的比例是一样的,因为 
他拿海水和的泥,所以人类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含量比例和大海海水中 
的含量比例是一样的。哎,我的这个论据倒成了他〃上帝造人〃的一个论 
据了。 
当然我没有再和他纠缠,我就接着往下讲。这是我们从物质构成的角度 
来说,我们完全是地球人。从能量来源的角度,我们吃的饮食物,我们 
呼吸的空气,我们的能量代谢,都在和大自然随时地交换能量。从信息 
活动的角度来说,我们人体的血压、呼吸、脉搏、内分泌活动、心律等 
等,有一个时间节律。比方说24小时一个节律,7天一个节律,一个月一 
个节律,像女性的卵巢活动就是一个月一个节律。我们脉象的春弦、夏 
洪、秋毛、冬石,四季节律,四季节律的叠加是年节律,这是我们人体 
的信息活动,完全是和大自然密切相关的。地球自转一周,使我们人体 
的各种生理活动才有了昼夜节律,月球绕地球一周,使我们人体的生理 
活动才有了月节律,地球绕太阳一周,使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才有了年 
节律和四季节律。 
所以从物质构成、从能量来源、从信息活动,这三个要素来讲,我们就
是大自然的子女。所以当我们选拔一个运动员,看看这个孩子适合不适 
合培养(成)运动员,或者适合不适合培养(成)舞蹈演员的时候,运 
动教练和舞蹈教练都要去进行家访,看看他家长的身体素质。如果你看 
到一个小女孩,身材很好,弹跳力很好,又机灵,一看到她的妈妈,身 
高一米五,腰围一米二的话,你想想这个孩子还有培养前途吗?他绝对 
不会再培养她去做体操运动员。 
所以我们中医学也是这样的,在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时候,也要看 
一看化育人类的父母,那就是天,那就是地。所以《黄帝内经》才说,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这是中医研究问题的最基本的思路, 
我们也要学会这一点。仰观天文,谁都知道天空有太阳;俯察地理,谁 
都知道地面有昼夜。白天是明亮的、是温暖的,这就是阳;夜间是寒冷 
的、是黑暗的,这就是阴。阴阳二气的的更替,是平衡的,稳定的,这 
种阴阳二气的变化是不亢不烈的。白天它的温度,也顶多是30度,不超 
过40度吧?超过40度,我们每个人都热得受不了了吧。夜间尽管寒冷, 
它也不会到零下100多度吧?所以正是这种阴阳二气的变化,平衡稳定, 
不亢不烈,地球经过38亿年的氤氲演化,才化来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 
界。大家想想,如果地球上没有阴阳二气的变化,换句话来说,没有太 
阳光和热的辐射,或者说,没有地球的自转,或者说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再近上1%,地球上所以的东西都会烧焦,或者再远上1%,地球上所有的 
东西都会全部冻成冰,都不可能化育生命,所以生之本,本于阴阳,是 
千真万却的大自然的现象。因此,阴阳二气的这种运动变化,给所有的 
生命,都打上阴阳的烙印。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去探索生命,阴阳不 
是一个简单的一个哲学的学说,而是大自然界化育生命的一个规律。 
等再过上20亿年,太阳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之后,地球上的生命,那个时 
候,阴阳二气就没有这样平衡稳定了,阴阳二气发生剧烈的变化,或者 
说没有阴阳二气的区别了,地球就会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