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145部分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45部分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是无治也。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备急下之亦可。 
x槟榔丸x治饮食过多,心腹胀闷。 
槟榔(贰钱半) 陈皮 牵牛(各一两) 木香(贰钱半) 枳实(炒,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生姜汤下三四十丸。 
x煮黄丸x治饮食过多,心腹胀满,胁肋走气, 癖刺痛如神。 
雄黄(研,一两) 巴豆(五钱,去皮心,研如泥) 
上入白面贰两,同研匀,滴水丸,如桐子大。滚浆水煮十贰丸,滤入冷浆水内,令沉冷, 
每用时,用浸药冷浆下一丸,一日十贰时尽十贰丸,以微利为度,不必尽剂。 
〔仲〕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又云∶凡血虚者,不可吐。 
〔垣〕x瓜蒂散x治大满大实,气上冲逆,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填塞闷乱者用之。如尺寸俱 
盛者,宜用备急丸。 
瓜蒂(炒) 赤小豆(煮,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贰钱,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仲景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匕服之。若不 
至两尺脉绝者,不宜便服此药,恐损元气,令人胃气不复。若止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物探之, 
得吐则已。如探不去,方以此剂吐之。或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乱,两寸脉当用事,今反两尺脉 
不见,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郁宜达,故探吐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 
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塞。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 
克木,故肝木发生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食 
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 
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此乃天地交 
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 
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于上,是绝五脏 
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脉之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然必视所伤之物冷热,随症加减。 
如伤冷物一分,热物贰分,则用寒药贰停,热药一停,随时消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此之谓也。 
〔海〕秦生好服三生茶及冷物,成积而痼寒,脉非浮非沉,上下内外按举极有力,坚而不柔, 
触指突出肤表,往来不可以至数名,纵横不可以巨细状,此阴症鼓击脉也。一身流行之火萃于胸中, 
寒气逼之,故搏大有 
力。与真武、四逆、理中等汤丸,佐以芍药、茴香,使不僭上。每日服百丸,夜八十丸,至夜出 
汗而愈。 
〔洁〕既有三阴可下之法,亦必有三阴可补之法。予故云∶内伤三阴可用温剂。若饮冷内伤, 
虽云损胃,未知色脉各在何经∶若面色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若面色红赤, 
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若面色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也。如伤 
在厥阴肝之经,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之类主之。(方见伤寒。)伤在少阴肾之经,宜服通 
脉四逆汤。(方见伤寒。)伤在太阴脾之经,理中丸汤主之。大便软者宜汤,结者宜丸。(方见伤寒。) 
〔海〕唐臣嗜冷食,遂成阴症。脉迟七八至一止,后仅三至。予亟与温剂数服,四五日不解。 
遂续进三服,一日脉生,大汗而解。 
〔罗〕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谓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所 
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 
或食不下而上涌,呕吐以泄真元;或饮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频数,而泄耗谷气之化生, 
溲便滑利,而浊耗源泉之浸润。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漓而外泄,莫不由食物过伤,滋味太浓。如 
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当不至于饱甚,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津液内蓄,精华和凝, 
邪毒不能犯,疾 无由作矣。 

卷之贰十一·脾胃门内伤饮食
胎前伤食
属性:〔《本》〕治妇人有孕伤食,宜服x木香丸x。 
木香(贰钱) 三棱 白茯苓 人参(各三钱) 
上为末,面糊丸。每服三十丸,熟汤下。 
治妊娠气不和调,饮食少味,宜服x白术散x。 
白术 紫苏(各一两) 白芷 人参 诃子皮 川芎 青皮(各半两) 甘草(一钱) 
上为末。每服贰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妊娠伤食,又当于前条伤饮 
食之轻剂参酌用之。 
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妇饮 
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意食啖,致脾胃之疾。故妊娠伤食,难得药效,惟此贰方稳便。 

卷之贰十一·脾胃门内伤饮食
百病皆生于痰
属性:〔仲〕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病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又云∶心下有痰饮者,苓桂甘术汤主之。)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 
痛,谓之悬饮。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方见伤寒。)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脉沉者有留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 
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主之。(贰方并见伤寒)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人咳数年,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数 
者,必苦冒眩,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 
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呕吐是水饮在心胁。仲景云∶呕吐,心下痞者,胸中有水,宜半夏茯苓汤主之。又云∶呕 
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又云∶先渴却呕者,水停心下,小半夏 
加茯苓汤主之。罗谦甫云∶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半身不快,或为寒热,并 
贰陈汤主之。(方见丹溪痰门。)眩悸是饮。仲景云∶卒呕吐,心下痞,眩悸者,膈间有水, 
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呕吐。)又云∶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 
主之。(方见呕吐。)又云∶胸满目眩者,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短气。)又云∶心下有 
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 
汤主之。(方见眩门。) 
〔仲〕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 
(治见振条。)脉大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病患臂不时疼痛,其脉沉细,非风也,必有饮 
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和故也,久久自瘥。(脉虚,茯苓丸;不虚,控涎丹。) 
胸满是饮。仲景云∶支饮胸满者,浓朴大黄汤主之。(方见胀满。)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 
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短气。) 
渴燥,是水饮在肠胃所生。仲景云∶渴而小便不利,宜五苓散主之。又云∶先渴却呕者, 
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又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椒苈黄丸主之。 
但因水所在之处不同,而所兼之症不一也。 
自利有饮,故丹溪治久痢皆吐之,去胶痰自愈。又仲景云∶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 
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方见泄泻。)又云∶小便不利,四 
肢沉重疼痛,自利者,此为水气,宜用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主之。久病伤寒表不解,呕咳自利者, 
此为水气,宜服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芫花主之。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饮候也。(全文见诊)色鲜 
明者有留饮。 
〔《素》〕肝脉 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暴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脉要精微论)肝脉涩甚为溢饮。(全文见治虚实法。) 
〔仲〕脉双弦者饮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脉弦数,有寒 
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脉浮而细滑者伤饮。 
〔孙〕 帛铺刘员外,患伤寒六七日,昼夜不得眠,方眠即起,方起即倒,未尝少息,看待 
厌倦。召孙,孙曰∶若言是气,必喘作。今无此症,非气也。时复身上冷汗出,尺寸脉皆沉,关 
中亦沉,重诊之鼓击于指下,此痰积寒聚于胸中也。遂用陈皮、半夏、干姜三物各一两为饮。姜 
半两捶碎,以水两碗煎七分,去渣分贰服。服药经时遂睡,经一昼夜不苏。既觉,下痰一块如鸡 
子大.其疾遂愈。凡痰症皆有冷汗,其症明矣。 
〔丹〕风痰多见奇症。凡风痰病,必用风痰药,白附子、天麻、雄黄、牛黄、僵蚕、皂角之类。 
湿痰,多见倦怠软弱。湿痰,宜用苍、白贰术,又用油炒半夏。 
痰清者属寒,用x贰陈汤x之类。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不拘热服。呕吐甚者,加丁香。 
x导痰汤x 
半夏(四两) 南星 橘红 枳壳 赤茯苓(各半两) 甘草 姜水煎服。 
x燥湿痰方x 
南星(制) 半夏(制。各半两) 蛤粉(贰两) 青黛为衣。 
热痰多挟风,外症为多。用青黛、黄连、天花粉,大快膈上热痰。痰因火盛逆上者,治火为 
先,白术、黄芩、石膏之类。中气不足,加参、术、黄芩,假之以降其热也。食积痰,神曲、 
麦、山楂。欲吐食积痰,用萝卜子油炒为末,浆水调下,探而吐之。食积痰必用攻,若气虚者, 
用补气药送。老痰,海石、半夏、栝蒌、香附、五倍子,佐他药大治顽痰。郁痰,僵蚕、杏仁、 
栝蒌、诃子、贝母、五倍子。痰而脾虚者,清中气,贰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升提药。内伤挟痰, 
必用参、术、 之类,多用姜汁传送,或加半夏之类,虚甚加竹沥。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 
用贰陈汤加栀子、芩、连之类。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上动,以黄芩为君,南星、半夏、 
橘红为臣,热多加青黛。喉中如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老痰也,重者吐之,用瓜蒂散,气实 
用荆沥。(仲景用半朴茯姜治之神验。)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化痰药内加咸药软坚 
之味,栝蒌仁、杏仁、海石、桔梗、连翘,少佐以朴、硝、姜,蜜丸噙化。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 
痰,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用药。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在肠胃间,可下而 
愈。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可出,吐中就有发散意。痰在膈上,必用吐之,泻亦不出。痰胶固者, 
及脉浮者,俱用吐法。(吐法见治法门上下条。)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痰在皮里膜外,以姜汁、竹沥导之。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能开。贰陈汤善治人一身有痰,如在 
下加下引药,在上加上引药。润下丸降痰最妙。青礞石丸重在风化硝。小胃丹能损胃,食积痰用 
之,然不宜多服。苍术治痰饮成窠囊者极效。海粉能治热痰,降湿痰,软结痰,消顽痰,最效; 
可入丸子,不可入煎药。枳实泻痰,能冲墙壁。竹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