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27部分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27部分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之,亦是寒治也。姜、附气味俱阳,加之久久熟煎,取重阳之热,泻纯阴之寒,是治其本也。不温服而寒服, 
此以假寒治太阳标之假阳也,故为真假相对之治法。因药处治者,当知其脉之空虚,则是内伏阴寒之气,外显 
热症,大渴引饮,目赤口干,面赤身热,四肢热如火者,此浮阳将绝于外,而内则为寒所拒也。手少阴心之经, 
乃寒因热用,且少阴之经真阴,其心病根,本是真火也。故曰∶少阴经标阴本热,是内则心阳为本,外则真阴 
为标,其脉沉细,按之洪大紧甚而盛者,心火在内则紧甚洪大,真阴为标,则得脉之沉细,寒水之体也。故仲 
景以大承气汤,酒制大黄煎成热服之以除标寒,用大黄、芒硝辛苦大寒之气味,以泻本热。以此用药,可以 
为万世法矣。 
〔《素》〕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五常政大论即寒因热用之类。如前大黄、芒硝,大寒之药热服是已。) 
丹溪治色目妇人恶寒,用八物汤去芎加炒柏治之,反剧,知其病热深,而药无反佐之过也,仍取前药熟 
炒与之而愈。此治热以寒,借火之力温而行之也。 
〔垣〕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有三∶皆因大热在身,止用黄 、人参、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温,虽表里皆热, 
燥发于内,扪之肌热于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此温能除大热之至理,一也。热极生风,乃左迁入地,补 
母以虚其子,使天道右迁顺行,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贰也。况大热在上,其大寒必伏于内,温能退寒,以助 
地气,地气者,在人乃胃之生气,使真气旺,三也。 
〔《素》〕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即热因寒用之类,如用干姜、附子大热之药,须冷服是已。) 
仲景治少阴病下痢脉微者,与白虎汤。痢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热,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此治寒以 
热,借胆汁之凉而行之也。 
〔东垣〕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有三∶北方之人,为大寒所伤,其足胫胀,乃寒胜则浮,理之然也。若火炙 
汤浴,必脱毛见骨,须先以新汲水浴之,则时见完复矣。更有大寒冻其面或耳,若近火汤,必脱皮成疮,须先 
于凉房处浴之,少时以温手熨烙,必能完复,此凉而行之,除其大寒之理,一也。大寒之气,必令母实,乃地 
道左迁入肺,逆行于天,以凉药投之,使天道右迁而顺天令,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贰也。况大寒在外,其大 
热伏于地下者,乃三焦包络天真之气所居之根蒂也,热伏于中,元气必伤,在人之身乃胃也,以凉药和之,则 
元气充盛而不伤,三也。 
〔丹〕恶寒非寒恶热非热论经曰∶恶寒战栗者,皆属于热。又曰∶战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恶寒者, 
虽当炎月,若遇风霜,重绵在身,如觉凛凛战栗,如丧神守,恶寒之甚也。《原病式》曰∶病热症而反觉自冷, 
此为病热,实非寒也。或曰∶往往见有服热药而可愈者,何也?病热之人,其气炎上,郁为痰饮,抑遏清道, 
阴气不升,病热尤甚。积痰得热,亦为暂退,热势助邪,其病益深。或曰∶寒势如此,谁敢以寒凉药与之,非 
杀而何?予曰∶古人遇战栗之症,有以大承气汤下燥粪而愈者。恶寒战栗明是热症,但有虚实之分耳。 
经曰∶阴虚则发热。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驰,嗜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 
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或曰∶伤寒恶寒恶热者亦是 
耶?予曰∶若病伤寒者,自外入内,先贤论之详矣,愚奚庸赘。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治发热
属性:〔丹〕火郁当看热在何经,轻者可降,重者则随其性而升之。人虚火盛颠者,用生姜汤,若投以冰水正治之, 
立死。实火可泻,小便降火极速。有补阴即火自降,炒柏、地黄之类。凡气有余便是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 
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药,必兼温散之。左金丸治肝火,用黄连六两,吴茱萸一 
两。阴虚火动,难治。吃酒人发热,难治。不饮酒人,因酒发热者,难治。 
一男子贰十三岁,因酒发热,用青黛、栝蒌仁,入姜汁,每日数匙,入口中,三两月而愈。 
〔垣〕小儿 后,余热不退,痂不收敛,大便不行,是谓血燥,则当以阴药治之,因而补之,用清凉饮子, 
通大便而泻其热。洁古云∶凉风至而草木实。夫清凉饮子,乃秋风彻热之剂也。(此甘寒泻火也。)伤寒表邪入于里, 
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狂躁,不大便,是胃实,乃可攻之。夫胃气为热所伤,以承气汤泻其上实,元气乃 
得周流,承气之名于此具矣。(此苦寒泻湿热也。)今世人以苦泄火,故备陈之。除热泻火,非甘寒不可,以苦寒泻火 
非徒无益而反害之。故有大热脉洪大,服苦寒剂而热不退者,加石膏。如症退而脉数不退,洪大而病有加者, 
宜减苦寒,加石膏。如大便软或泄者,加桔梗,食后服之。此药误用,则其害非细,用者旋旋加之。如食少者, 
不可用石膏,石膏善能去脉数,如病退而脉数不退者,不治。 
〔海〕大热而脉反细小,不可下者,泻心汤主之。脉有力,可用之。骨肉筋血皮毛,阴足而热反胜之,是谓实热。 
〔垣〕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实热也,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泻热补阴。经云∶阳盛阴虚,下之 
则愈。脉洪盛而有力者是已。 
〔丹〕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芒硝、冰水之类饮之。 
〔海〕骨痿肉燥,筋缓血枯,皮聚毛落,阴不足而有热疾,是谓虚热。 
〔垣〕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热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经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脉虚 
弱无力者是已。 
x当归补血汤x 治妇人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 
脉虚血虚,脉实血实。又云∶血虚发热是也。症象白虎,惟脉不长实难辨也,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于饥困劳役。 
黄 (一两) 当归(贰钱,酒洗) 
上锉作一服,水贰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之。 
x补中益气汤x 治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 
皆胃气之别名也。夫胃气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 
主令,相火代之,相火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 
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症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 
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 
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故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然与外感风寒之症,颇 
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则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则不足,不足 
者补之。汗之下之吐之克之之类,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之类,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 
有余之症,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唯当以辛甘温剂,补其中而 
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曰∶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 
脾胃之症始得,则热中,今立法治始得之症。 
黄 (病甚热甚者,一钱) 人参(三分,有嗽去之) 甘草(五分,炙) 当归身(贰分,酒制) 橘 
皮(贰分) 升麻(贰分) 柴胡(贰分) 白术(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贰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重者,不 
过贰服而愈。若病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如腹中痛者,加白芍五分,炙甘草三分。恶寒冷痛者,加中桂 
去皮贰分。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芍药、甘草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贰分。或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 
亦然。治时热也,若天凉恶热而痛,于加白芍、甘草、黄芩中更加桂少许。天寒腹痛,去芍药,味酸寒故也。 
加益智仁三分,或加半夏五分,生姜三片。如头痛加蔓荆子三贰分。痛甚者加川芎贰分。顶痛脑痛,加 本 
三分,或五分。若苦头痛者,加细辛贰分。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若头上有热,则此不能治,别以清 
空膏治之。如脐下痛者,加真熟地五分,其痛立止。如不止者,乃大寒也,更加肉桂去皮三分或贰分,《内 
经》所说小腹痛皆寒症,从复法相报中来也。经曰∶大胜必大复。从热病中变而作也,非伤寒厥阴之症也。仲景 
用抵当汤并丸主之,乃血结下焦膀胱也。如胸中气壅滞,加青皮贰分,气促少气者去之。如身有疼痛者属湿, 
若身重者亦湿,加去桂五苓散一钱。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各五分,升麻、 本根、苍术各 
一钱,勿用五苓散。所以然者,为风药已能胜湿,故别作一服与之。如病去,勿再服。以治风之药,大损元 
气,而益其病故也。如大便秘涩,加当归梢一钱。如闭涩不行,煎成正药,先用一口调玄明粉半钱或一钱, 
得行则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变成凶症也。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者勿去。冬月、春寒或秋凉时, 
各宜加不去节麻黄半钱。如春令大温,则加佛耳草三分,款冬花贰分。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分,去心麦 
冬贰分或三分。如舌上白滑苔,是胸中有寒,勿用之。如夏月不嗽,亦加人参三贰分。并五味子、麦冬各等 
分,救肺受火邪也。如病患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贰分或三分。如不能食而心下痞,勿用。如胁下痛或急缩 
者,俱加柴胡、甘草。 
上一方加减,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则可用之。若末传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益其病 
耳。如黄 、人参、甘草、芍药、五味之类是也。 
〔垣〕气运衰旺图 
湿胃化热小肠长风胆生皆陷下不足,先补,则用黄 、甘草、当归、升麻、柴胡、人参。乃辛甘发 
散,以助春夏生长之用者也。 
土脾形 火心神 木肝血 皆大盛上乘生长之气,后泻,则用甘草梢之甘寒,泻肺火逆于胸中伤气者也。 
黄芩之苦寒,以泄胸中之热,喘气上奔者也。红花以破恶血。用黄芩大补肾水。益肺气,泻血中火燥者也。 
寒膀胱藏气 燥大肠收气 皆大旺,后泻,则用黄 之甘温,止自汗,实表虚,使不受寒邪,当归之辛温, 
能润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门闭塞,利其阴路,除大便之难燥者也。 
水肾精 金肺气 皆虚衰不足,先补,则用黄柏之苦寒,除湿热为痿,乘于肾,救足膝无力,亦除阴汗阴痿 
而益精。甘草梢、黄芩补肺气,泄阴火之下行。肾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此初受热中常治之法也,非权也,权者临病制宜之谓也。 
〔海〕昼热则行阳贰十五度,大抵柴胡饮子。夜热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