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髀关贰穴,在膝上伏兔后交文中。针入六分,灸三壮。
右膝膑中直伏兔上至气冲八穴。
跗阳贰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阳跷之 ,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针入五分。
飞阳贰穴,在外踝上七寸。针入三分,灸三壮。
承山贰穴,在 肠下分肉间陷中。针入七分,灸七壮。
承筋贰穴,在 肠中央陷中。灸三壮,不可针。
合阳贰穴,在膝约文中央下贰寸。针入六分,灸五壮。
委中贰穴(见前府俞。)
右外踝之后宜 至 中一十贰穴。
浮 贰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针入五分,灸三壮。
委阳贰穴(见前府俞。)
右 外廉四穴。
殷门贰穴,在肉 下六寸。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承扶贰穴,在尻臀下股阴上约文中。针入贰分,灸三壮。
右 中直髀后廉至尻四穴。
〔窦〕问同人寸法?答曰∶以中指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交两角为寸。
上窦汉卿取中指内侧为同身寸者,大法也。若取头部膺 部腹部同身寸,又各有活法,不可执一也。其
头部法,前发际至后发际,通长一尺贰寸。取法以软篾直鼻,从前发际贴肉量至后发际截之,却将此篾折
为十贰分度,则其十贰分度之一分,乃头部同身寸之一寸也。其膺 部法,自天突穴至膻中穴,通长六寸
八分。取法亦以软篾从缺盆中间天突穴宛宛中贴肉量至直两乳中间膻中穴截之,折为六分八厘度,则其六
分八厘度之一分,乃膺 部同身寸之一寸也。其腹部法,自鸠尾至脐下,通长八寸。取法亦以软篾从鸠尾
蔽骨端贴肉量至脐中央截之,折为八分度,则其八分度之一分,乃腹部同身寸之一寸也。量腹部同身时,
宜正卧。针灸亦然。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调摄宜禁
属性:〔《素》〕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疏五过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
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全文见五脏。生气通天论)
〔《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四气调神论)
〔丹〕阳有余阴不足论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分常有余,血分常不足。
何以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
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人
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后可与
阳气为配,方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至三十贰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礼记》注曰∶惟五十而后养阴者有以加。《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
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夫人之情欲无涯,以此
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纵恣也。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而阴道虚。又曰∶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虚与盛之所在,非吾之过论也。盖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贰脏
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
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
脏六腑亦应之而衰旺。四月属巳,五月属午,为火大旺。火为肺金之夫,火旺则金衰。六月属未,为土大旺,
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常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古人夏月必
独宿而淡味,兢兢业业,爱护保养金水贰脏,正嫌火土之旺尔。《内经》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十月属
亥,十一月属子,正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发生升动之本。若于此时恣嗜欲以自戕贼,至
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气之伏,此论一年之虚耳。若上弦
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亦为一月之虚。大风大雾,虹霓飞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忧愁忿怒,惊恐悲哀,
醉饱劳倦,谋虑勤动,又皆为一日之虚。若病患初退,疮痍正作,尤不止于一日之虚而已。今人多有春末夏初,
患头疼脚软,食少体热,仲景谓春夏剧,秋冬瘥,而脉弦大者,正世俗所谓注夏病也。若犯此四者之虚,似难
免此。夫当壮年,便有老态,仰事俯育,一切隳坏,兴言至此,深可惊惧。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以
温柔之感于身,声音之感于耳,颜色馨香之感于目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唯善摄生者,于此五个月,
出居于外。苟值一月之虚,亦宜暂远帷幕,各宜珍重,保全太和,期无负敬身之教,幸甚。
茹淡论 或问《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古者人年五十而食肉,子今年迈七十
矣,尽却盐醯,岂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泽也。曰∶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若谷菽
果菜,自然冲和之味。有养神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浓之味,有致病伐
命之毒,此吾子所疑之味也。今盐醯之却,非真茹淡者。夫麦与栗之咸,粳米、山药之甘,葱、薤之辛之类皆
味也,子以为淡乎?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浓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何疑之有!
《内经》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非天赋之味乎?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非人为之味乎?圣人防民之具,于
是为备。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之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为阴而最补者也。惟可与菜同进,经以菜为充者,
恐于饥时顿食或虑过多,因致胃损,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万物之仁也。《论语》曰∶肉
虽多不使胜食气。又曰∶疏食菜羹。又曰∶饭疏食饮水。《传》曰∶宾主终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祸。此圣人
施教之意也。盖谷与肥鲜同进,浓味得谷为助,其积之也久,宁不助阴火而致毒乎?故服食家在却谷者则可,
不却谷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者。《内经》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彼安于浓味者,未之思
尔!或又问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何不言气补?曰∶味阴也,气阳也,补精以阴,求其本也,故补之以味。若甘
草、白术、地黄、泽泻、天门冬、五味子之类,皆味之浓者也。经曰∶虚者补之,正此意也。上文谓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夫为劳倦所伤,则气虚,故不足。温者养也,温存以养之,使气自充,气充则形完矣,故言温不言
补。经曰∶劳者温之,正此意也。彼为《局方》者,不知出此,凡诸虚损证,悉以温热佐辅补药,名之曰温补,
不能求经旨故也。
或曰∶《千金方》有房中补益法,可用否?予应之曰∶《传》曰,吉凶悔吝,皆生于动。故人之疾病,亦生
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
穷已,故生意存焉。水之体静,火之体动,动易而静难,圣人于此未尝忘言也。儒者立教曰∶正心收心养心,
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医者立教曰∶恬澹虚无,补精养神,亦所以遏此火之动于妄也。盖相火藏于肝肾阴
分,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易》兑取象于少女,兑,说也,
遇少男艮为咸,咸,无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也。若艮而不止,徒自戕贼,何补益之有。
窃详《千金》之意,彼壮年贪纵者,此水之体,非向日之静也。故着房中之法,为补益之助,此可用于质壮心
静,遇敌不动之人也。苟无圣贤之心,神仙之骨,未易为也。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乐于与,一乐于取,
此自然之理也。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况中古以下,风俗日 ,资禀日薄,说梦向痴,难矣哉。( ,它候切。
房中补益论)
醇酒冷冻饮料论 醇酒之性大热,有大毒,清香美味,即适于口,行气和血,亦宜于体,由是饮者不自觉其过
于多也。不思肺属金,惟畏火,又畏寒,其体脆,其位高,为气之主,为肾之母,木之夫。酒下咽,膈肺先受
之,若是醇酒,理宜冷冻饮料,过于肺,入于胃,然后渐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一益也。次得寒中之温,
可以养胃,贰益也。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不可恣饮,三益也。古人终日百拜,不过三爵,既无酒病,亦无酒
祸。今予稽之于《礼经》,则曰饮齐视冬时。饮齐,酒也。视,犹比也。冬时,寒也。参之《内经》则曰∶热因寒
用,厥旨深矣。今则不然,罔顾受伤,只图取快,盖热饮有三乐存焉。膈滞通快,喉舌辛美,杯行可多,不知
酒性喜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必燥,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得热,必大伤
耗,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疮痍,或鼻 ,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发散而去之。若其久也,为病
深矣,为消渴,为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癫痫,又为难名之疾,倘非
具眼,未易处治,可不谨乎。人言一盏冷酒,须两盏血乃得行,酒之不可冷冻饮料也明矣。此齐东之语也。今参之
于经,证之以理,发之为规戒,子尚以为迂耶。
贱体在病年余,而今秋又得痢者一月,自揆不久,终获苟安。盖久病之后,气血销损,脂膏消散,当此之
时,初感之证已退减,惟诸虚百损在耳。大凡药虽参 ,亦是毒物。《内经》于“药”字之下加“毒”字,又加
“攻”字,天地间养人性命者惟谷耳。备土之德,得气中和,故其味淡甘而性和平,大补而渗泄,乃可久食而无
厌,是大有功于人者,在药则不然矣。不肖得安全者,自去秋得病饵药,至冬节日便不吃药,唯一味白粥,不
吃下饭,虽盐酱与醯醢,涓滴皆不入口,此等淡味,初亦甚难,自想此证必无他虑,但思己过,收放心,自讼
自责,安心待死,既自待死,尚可吃粥,犹有可生之理。由是自解,以死不愈于淡乎。如此乃可打挨得过,此
时非淡不可以和此气血。气血不和,不足以复此生意。不以死在前操此心,以摧抑其怒与妄想,血气虽欲复生,
不可得也。详玩来书,此时无病可言矣。曰烦躁,曰喘急,曰气响,曰腹痛,曰咳嗽,曰大腑溏,曰小腑涩,
皆吾兄之所自求者。平时为学,不肯先求己过而克治之,但欲妄得以遂其受用之私心,至于染病之后,又不能
归罪于己,思所以安其亲之心,而尽其子职之当然者。方且操欲速之念,以极其怨尤之痴,所以怒火炽矣。而
况禀受躁急,火中又火,加之口味不节,又起阴经之火,至于奄延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