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73-古今医鉴 >

第16部分

573-古今医鉴-第16部分

小说: 573-古今医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薄肺。经曰∶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数, 
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大者元气不相接也。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肺刑肺脉也;急者肝木 
挟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脉大而数,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 
后关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 
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x证x 
东垣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偏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四者,皆饮食 
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 
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缓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 
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 
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 
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且如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 
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夫些少贼 
风。外感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拥盛有力。内伤者不然,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 
外感者无此,外感则邪气有余,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 
重而后轻。外感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感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 
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内外辨法,大要如斯。然有内伤而无外感,有外感而无内伤者。苟或内伤外感 
兼病而相挟者,则从乎轻重以治之。若显内症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先补益而后散邪,以补中益气 
汤为主,加散邪药。当以六经脉症参究,各加本经药治之。若显外症多者,则是外感重而内伤轻,宜先发散而 
后补益,以辛凉等剂解散为君,而以参、术、茯苓、芎、归等为臣、使。以此辨之,则判然明矣。 
x治x 
王安常曰∶夫饮食劳倦伤而内热者,乃阴火乘其坤土之位,故内热以及于胸中也。《内经》有云∶劳者温 
之,损者温之。惟以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盖温能除大热耳。故东垣立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治之,其惠也不 
其大哉。然饮食所伤,又当分别。夫劳倦伤,饮食伤,虽与外感风寒暑湿有余之症不同,然饮食伤又与劳倦 
伤不同。劳倦伤诚不足也,饮食伤尤当于不足之中,分其有余不足也。何 
也?盖饥饿不饮食,与食太过,虽皆是失节,然必明其有两者之 
分,方尽其理。节也者何无不及、无太过之中道也。夫饥饿不饮食者,胃气空虚,此为不足,以停滞言则有 
余矣。惟其不足故补益,惟其有余故消导。亦有物滞气伤,必补益消导兼行者,亦有物暂滞 
而气不甚伤,宜消导独行,不须补益者,亦有既停滞不复自化,不须消导,但当补气,或亦不须补益者。洁 
古枳术丸,东垣橘皮枳术丸之类,虽曰消导,固有补益之意存乎其间耳。其他如木香分气 
丸,枳实导气丸,大枳实丸之类,虽无补益,然施之于物暂滞,气不甚伤者,岂不可哉。但不宜视为通行 
之药耳。且所滞之物,非枳实之力所能去者,亦安可泥于消导而不知变乎?故备急丸、煮黄 
丸,感应丸,瓜蒂散等之推逐者,洁古、东垣亦未尝委之而费用也。故善将兵者,攻亦当,守亦当;不善者, 
则宜攻而守,宜守而攻,其败也非兵之罪,用兵者之罪耳。观乎此,则知消导补益推逐之理矣。若夫劳倦伤 
则纯乎补益,固不待议。虽东垣丁宁告诫,然世人犹往往以苦寒之剂,望除劳倦伤之热。及其不愈而反甚,自 
甚而至危,但曰病势已极,药不能胜耳。医者、病者,主病者,一委之天命,皆懵然不悟其为妄治之失也。 
呜呼!仁人君子,能不痛心也哉! 
x方x 
x补中益气汤x〔批〕(按此方补元气,养脾胃,升提下陷之气,治内伤之要药也) 
治中气不足,肢体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大而虚;或头痛恶寒自汗; 
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或脉微细软弱,自汗体倦少食;或中气虚弱而不能摄血;或饮食劳 
倦而患疟痢;或疟痢因脾胃虚而不能愈;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不胜发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 
后感冒;或感冒而后入房,亦用此汤,急加附子;或泻利腹痛,急用附子理中汤。 
嫩黄 (蜜水煎炒一钱半,脾胃虚,肺气先绝用之以益皮毛而闭腠理,止自汗) 
人参(去芦、一钱,上喘气短,元气大虚,用以补之) 
甘草(炙,一钱,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者多用之) 
以上三味,除渴热、烦热之圣药也。 
白术(土炒,一钱,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柴胡(五分,能使胃中之清气左旋而上达) 
升麻(五分,能使胃中之满气从右而上迁) 
橘红(一钱,理胸中之气,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肋诸脾胃为用) 
当归身(酒洗,一钱,用之以和血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而泻阴中之伏火也。红花三分,入心养血。内 
伤挟外感者,以本方为主,从六经所见之证,加减用之。如见太阳证,头项痛,腰脊强,加羌活、 本、桂 
枝。如阳明,则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倍升麻、加干葛。如少阳,则胸胁痛而耳聋,加黄芩、半 
夏、川芎,倍柴胡。如太阴,则腹满而嗌干,加枳实、浓朴。如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加生甘草、桔梗。 
如厥阴,则烦满,多加川芎。如变证发斑,加葛根、玄参,倍升麻。如挟痰,加半夏、竹沥、姜汁。若头 
痛,加蔓荆子,或加川芎。顶痛脑痛,加 本、细辛。诸头痛,此四味足矣。若耳鸣目黄,颊颌肿颈肩 
肘臂后廉痛,面赤脉洪者,加羌活一钱,防风七分,甘草、 本各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 
三分,消肿。嗌痛颔肿,面赤,脉洪大,加桔梗七分,黄芩、甘草三分。口干嗌干,或渴 
者,加葛根五分,升胃气,上行润之。心下痞闷,加芍药、黄连一钱。腹中痞闷,加枳实三分,浓朴七分, 
木香、砂仁各三分。如天寒,加干姜。腹中痛者,加炒白芍药、炙甘草各三分。如 
恶寒觉冷痛,加桂五分。夏月腹中痛,不恶寒反恶热者,加黄芩 
五分,芍药一钱,甘草五分,以治时热。脐下痛者,加熟地一钱。如胸中滞气,加青皮五分。壅滞可用,短促 
少气,去之。如身体重疼,乃风湿相搏,加羌活、防风各五分,升麻一钱,柴胡五分, 本、苍术各一钱, 
中病即止。大便闭涩,加归梢一钱。病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勿去之。冬月、春寒或秋凉,各宜加不 
去节麻黄。若春温热,加沸耳草三分,款冬花一分。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 
分消其湿热之气。湿热之气大胜,主食不消,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神曲以消之,加五味子、麦 
门冬,助人参泻火益肺金,助秋损也。在三伏中为圣药。胁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人参。多唾或 
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若胃脘当心痛,加草豆蔻仁三分。若食不下,乃胸中有寒,或气涩滞,加 
青皮、陈皮、木香。寒月加益智仁、草豆蔻,夏月加黄芩、黄连;秋加槟榔、砂仁。若脚软乏力或痛,加 
酒炒黄柏。不已,加汉防己。心烦躁,加生地黄。若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 
x白术散x〔批〕(按此方治胃虚之剂) 治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 
可用淡渗药,恐胃中元气虚少故也。并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及治酒积呕哕。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茯苓(一钱) 藿香(八分) 木香(五分) 葛根 
(一钱)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时时服。如能食而渴者,人参白虎汤。 
x补气汤x〔批〕(按此方治气虚之剂) 凡遇劳倦辛苦,用力过多,即服此 
三、四剂,免致内伤发热之病,宜预防之。 
黄 (一钱半)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麦门冬(一钱) 陈皮(一钱) 五味 
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煎食前服。劳倦甚,加熟附子五分。 
x补血汤x〔批〕(按此方治血虚之剂) 凡遇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 
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等症,并宜服之。 
生地黄(一钱)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药(炒,一钱) 茯神(一钱) 陈 
皮(五分) 栀子(炒黑,五分) 酸枣仁(炒,一钱)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加圆眼十枚,水煎,空心服。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致呕吐泄泻,及大病后,调脾助胃,此方最宜。 
白术(土炒,一钱) 人参(八分) 甘草(八分) 干山药(一钱) 白茯苓(八分) 
白扁豆(一钱) 莲子肉(十个) 薏苡仁(八分) 砂仁(炒,五分) 桔梗(八分) 陈皮(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黑枣泡汤,空心调下。 
x参苓白术丸x(云林制) 治病后元气虚弱,此药进美饮食,壮健身 
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固本。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土炒) 白茯苓(一两) 干山药(炒,一两) 莲肉(去 
皮,二两) 陈皮(一两) 半夏(制,一两) 白扁豆(炒,一两) 薏苡仁(炒,二两) 桔 
梗(二两) 黄连(姜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香附(一两) 砂仁(五钱) 甘草(一两) 
当归(一两) 远志(一两) 石菖蒲(五钱) 
上为末,姜、枣煎汤,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x白术八宝丹x(胡云阁传) 治一切虚损之症。 
白术(半斤,二两朝阳土炒,六两熬膏) 人参(五钱,如有嗽,去之) 白茯神(去 
皮木,一两半) 远志(去骨,两半) 陈皮(去白,两半) 白芍药(酒炒,两半) 神曲 
(炒,一两) 麦芽(五钱) 
上为末,用白术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或加至一钱五分,白沸汤空心送下。 
x白术膏x 治脾胃大虚,自汗乏力,四肢怠倦,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呕吐泻痢,泻下完谷白沫。 
白术(一斤,去芦,火上炙一块,锉一块成片) 
上用水十碗,熬汁二碗,去渣。再入水再熬,又滤出,将渣捣烂,入水再熬。如是五次,共得药汁十 
碗,合一处,入白蜜半斤,再熬至稠粘,滴水成珠为度。日服二、三次,白沸汤调下。 
x白云膏x(单孟齐传)〔批〕(按此方养元气,健脾胃,王道之剂) 调脾健胃,固本还元。 
大米(一升) 糯米(一升) 山药(四两) 芡实(四两) 莲肉(去皮、心,四两) 
上为细末,入白砂糖一斤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