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温病条辨-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方论〕按此证由上焦而来,其机尚浅,故用蒌皮、桔梗、枳壳微苦微辛开上,山栀轻浮微苦清
热,香豉、郁金、降香化中上之秽浊而开郁。上条以下焦为邪之出路,故用重;此条以上焦为邪之出
路,故用轻;以下三焦均受者,则用分消。彼此互
参,可以知叶氏之因证制方,心灵手巧处矣!惜散见于案中而人多不察,兹特为拈出,以概其余。
五六、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
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续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
按此证表里经络脏腑三焦,俱为湿热所困,最畏内闭外脱,故急以牛黄丸宣窍清热而护神明;
但牛黄丸不能利湿分消,故继以茯苓皮汤。
x安宫牛黄丸x(方法见前)
x茯苓皮汤x(淡渗兼微辛微凉法)
x茯苓皮x(五钱) 生薏仁(五钱) 猪苓(三钱) 大腹皮(三钱) 白通草(三钱) 淡竹叶(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五七、阳明湿温,气壅为哕者,新制桔皮竹茹汤主之。
按《金匮》桔皮竹茹汤,乃胃虚受邪之治,今治湿热壅遏胃气致哕,不宜用参甘峻补,故改用柿
蒂。按柿成于秋,得阳明燥金之主气,且其形多方,他果未之有也,故治肺胃之病有独胜(肺之脏象属
金,胃之气运属金)。柿蒂乃柿之归束处,凡花皆散,凡子皆降,凡降先收,从生而散而收而降,皆一
蒂为之也,治逆呃之能事毕矣(再按∶草木一身,芦与蒂为升降之门户,载生气上升者芦也,受阴精归
藏者蒂也,格物者不可不于此会心焉)。
x新制桔皮竹茹汤x(苦辛通降法)
桔皮(三钱) 竹茹(三钱) 柿蒂(七枚) 姜汁(三茶匙,冲)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不知,再作服。有痰火者,加竹沥、栝蒌霜。有瘀血者,加
桃仁。
五八、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一加减正气散主之。
再按此条与上第五十六条同为三焦受邪,彼以分消开窍为急务,此以升降中焦为定法,各因见
证之不同也。
x一加减正气散方x
藿香梗(二钱) 浓朴(二钱) 杏仁(二钱) 茯苓皮(二钱) 广皮(一钱) 神曲(一钱五分) 麦
芽(一钱五分) 绵茵陈(二钱) 大腹皮(一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方论〕正气散本苦辛温兼甘法,今加减之,乃苦辛微寒法也。去原方之紫苏、白芷,无须发表
也。去甘桔,此证以中焦为扼要,不必提上焦也。只以藿香化浊,浓朴、广皮、茯苓、大腹泻湿满,加
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神曲、麦芽升降脾胃之气,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藿香但用梗,取其走中
不走外也。茯苓但用皮,以诸皮皆凉,泻湿热独胜也。
五九、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
上条中焦病重,故以升降中焦为要。此条脘闷便溏,中焦证也,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则经络证
矣,故加防己急走经络中湿郁;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豆黄
卷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x二加减正气散x(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
川通草(一钱五分) 薏苡仁(三钱)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
六十、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三加减正气散主之。
前两法,一以升降为主,一以急宣经隧为主;此则以舌黄之故,预知其内已伏热,久必化热,而
身亦热矣,故加杏仁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滑石辛淡而凉,清湿中之热,合藿香所以宣气机之不宣也。
x三加减正气散方x(苦辛寒法)
藿香(连梗叶,三钱) 茯苓皮(三钱) 浓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石(
五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六一、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四加减正气散主之。
以右脉见缓之故,知气分之湿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运坤阳。使足太阴之地气不上蒸手
太阴之天气也。
x四加减正气散方x(苦辛温法)
藿香梗(三钱) 浓朴(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楂肉(炒,五钱
)神曲(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六二、秽湿着里,脘闷便泄,五加减正气散主之。
秽湿而致脘闷,故用正气散之香开;便泄而知脾胃俱伤,故加大腹运脾气,谷芽升胃气也。以上
二条,应入前寒湿类中,以同为加减正气散法,欲观者知化裁古方之妙,故列于此。
x五加减正气散x(苦辛温法)
藿香梗(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浓朴(二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谷芽(
一钱) 苍术(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日再服。
按今人以藿香正气散,统治四时感冒,试问四时止一气行令乎?抑各司一气,且有兼气乎?况受
病之身躯脏腑,又各有不等乎?历观前五法,均用正气散,而加法各有不同,亦可知用药非丝丝入扣,不能中病
,彼泛论四时不正之气,与统治一切诸病之方,皆未望见轩岐之堂室者也,乌可云医乎!
六三、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
外复感时令之湿,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黄
芩滑石汤主之。
脉缓身痛,有似中风,但不浮,舌滑不渴饮,则非中风矣。若系中风,汗出则身痛解而热不作矣;
今继而复热者,乃湿热相蒸之汗,湿属阴邪,其气留连,不能因汗而退,故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
之湿,脾胃困于湿也;外复受时令之湿,经络亦困
于湿矣。倘以伤寒发表攻里之法施之,发表则诛伐无过之表,阳伤而成痉;攻里则脾胃之阳伤,而
成洞泄寒中,故必转坏证也。湿热两伤,不可偏治,故以黄芩、滑石、茯苓皮清湿中之热,蔻仁、
猪苓宣湿邪之正,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气利小便之功,气化则湿化,小便利则火腑通而热自
清矣。
x黄芩滑石汤方x(苦辛寒法)
黄芩(三钱) 滑石(三钱) 茯苓皮(三钱) 大腹皮(二钱) 白蔻仁(一钱) 通草(一钱) 猪苓(三钱)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六四、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
枣、甘草加枳实、生姜主之。
呕而不渴者,饮多热少也,故主以小半夏加茯苓,逐其饮而呕自止。呕而兼痞,热邪内陷,与饮
相抟,有固结不通之患,故以半夏泻心,去参、姜、甘、枣之补中,加枳实、生姜之宣胃也。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半夏(六钱) 茯苓(六钱) 生姜(四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x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甘草大枣加枳实生姜方x
半夏(六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枳实(三钱) 生姜(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大枣。
六五、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经谓∶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金匮》谓∶经热则痹。盖《金匮》诚补《内经》之不足。痹之因于寒
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合参二经原文,细验于临证之时,自有权衡。本论因载湿温而类及
热痹,见湿温门中,原有痹证,不及备载痹证之全,学人欲求全豹,当于《内经》、《金匮》、喻氏、叶氏以
及宋元诸名家,合而参之自得。大抵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
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之伤寒两感也。此条以舌灰
目黄,知其为湿中生热,寒战热炽,知其在经络;骨骱疼痛,知其为痹证。若泛用治湿之药,而不知循
经入络,则罔效矣。故以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豆清血分之湿
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砂
化浊道中清气,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
x宣痹汤方x(苦辛通法)
防己(五钱) 杏仁(五钱) 滑石(五钱) 连翘(三钱) 山栀(三钱) 薏苡(五钱) 半夏(醋
炒,三钱) 晚蚕砂(三钱) 赤小豆皮(三钱,赤小豆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非
药肆中之赤小豆,药肆中之赤豆乃广中野豆,赤皮蒂黑肉黄,不入药者也)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
六六、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
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
上条但痹在经脉,此则脏腑亦有邪矣,故又立一法。汗多则表阳开,身痛则表邪郁,表阳开而不
解表邪,其为风湿无疑,盖汗之解者寒邪也,风为阳邪,尚不能以汗解,况湿为重浊之阴邪,故虽有
汗不解也。学人于有汗不解之证,当识其非风则湿,或为风湿相搏也。自利者小便必短,白疹者,
风湿郁于孙络毛窍。此湿停热郁之证,故主以辛凉解肌表之热,辛淡渗在里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
散。里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里之妙法也,与下条互斟自明。
x薏苡竹叶散方x(辛凉淡法,亦轻以去实法)
薏苡(五钱) 竹叶(三钱) 飞滑石(五钱) 白蔻仁(一钱五分) 连翘(三钱) 茯苓块(五钱)白
通草(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日三服。
六七、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
杂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气不主宣四字为扼要。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
变辛凉为辛温。此条应入寒湿类中,列于此者,以其为上条之对待也。
x杏仁薏苡汤x(苦辛温法)
杏仁(三钱) 薏苡(三钱) 桂枝(五分) 生姜(七分) 浓
朴(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五分) 白蒺藜(二钱)
水五杯,煮三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六八、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
此治痹之祖方也。风胜则引,引者(吊痛掣痛之类,或上或下,四肢游走作痛,经谓行痹是也)加
桂枝、桑叶。湿胜则肿,肿者(土曰敦阜。加滑石、萆 、苍术。寒胜则痛,痛者加防己、桂枝、姜黄、海
桐皮。面赤口涎自出者(《灵枢》谓∶胃热则廉泉开。)重加石膏、知母。绝无汗者,加羌活、苍术,汗
多者加黄 、炙甘草。兼痰饮者,加半夏、浓朴、广皮。因不能备载全文,故以祖方加减如此,聊示门
径而已。
x加减木防己汤x(辛温辛凉复法)
防己(六钱) 桂枝(三钱) 石膏(六钱) 杏仁(四钱) 滑石(四钱) 白通草(二钱) 薏仁(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见小效不即退者,加重服,日三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