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467-伤寒寻源 >

第5部分

467-伤寒寻源-第5部分

小说: 467-伤寒寻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太阳为寒水之气。以寒召寒。故有伤寒之名。亦未免失之穿凿。但从营卫上讨消息。则于 
太阳病已思过半矣。 

上集
太阳问答三
属性:问曰。太阳病不解。即传入阳明乎。答曰。此不尽然。仲景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脉若 
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可见病之轻者不传。即病之重者。治之如法。亦不必尽传。其必欲传者。亦不必尽传阳明。 
有本经自传。而从太阳之经。转入太阳之腑者。此谓犯本。太阳病由经入腑。其中又有气血 
之殊。热伤膀胱气分。则为蓄水。热伤膀胱血分。则为蓄血。蓄水之证。利其水则愈。蓄 
血 
之证。下其血则愈。盖邪既入腑。即从腑解。治仍不离乎太阳也。至于误治之后。种种变逆 
。亦非一致。尤当按证分别施治。设拘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之说。使当其时阳明之脉证不 
见。亦可从阳明论治乎。故夫泥日数以分经者。其贻误必不少也。 

上集
太阳问答四
属性:问曰。凡病伤寒。其传为热。而有反寒者何也。答曰。太阳病误治致逆。救逆之法。当 
分水火为 
二大纲。足太阳膀胱。与足少阴肾为表里。手太阳小肠。与手少阴心为表里。脉法以左尺属 
水。为元阴之根。坎象也。右尺属火。为元阳之根。离象也。太阳寒水之气。全资火化。第心 
君之火。寂然不动。赖膻中为臣使之官。下合三焦。以生趺阳而伏少阴。方合坎离既济之妙 
。太阳主表病。本当从表解。但解表之中。须相其人之津液。夫此所谓津液者。水火合化而 
阴阳互为其根者也。太阳病治不如法。阳虚则阴盛。而水邪致逆。阴虚则阳盛。而火邪致逆 
。 
水邪之为病水入即吐。甚则心下支满。腹中雷鸣。又其甚者。气从少腹上冲心。或脐下悸欲作 
奔豚。若此之类。皆以阳微而致水逆。火邪之为病。其人腰以下必重而痹。或圊血。或大渴 
引饮。甚则谵语。又其甚者。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若此之类。皆以劫阴而 
致火逆。水盛则火就灭。急当扶阳以制水。火盛则水立涸。急当泻火以存阴。此在太阳病误治 
之后。其传变便有水火寒热之不同。正不必尽传为热。又况误汗误下之后。或大汗出。筋惕 
肉。或下利不止。此亡阳之候。以大剂参附。驷马追之。犹虞不及。此尤当急温者矣。若 
谓某日当在某经。而计日以定汗下。岂理也哉。 

上集
太阳问答五
属性:问曰。太阳误汗。其变有别否。答曰。最危者误发少阴汗。仲景于大青龙汤证。必辨无 
少阴 
证相杂者。方可大发其汗。盖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少阴病亦有发热身重之证。然脉微细。但 
欲寐。便与太阳病不同。若误认为太阳病。而大发其汗。则肾中真气。与汗俱泄。以致筋惕 
肉。真阳之亡。可立而待。又有太阳病本宜汗解。或其人阳气素虚。不相其人之津液。妄 
予大发其汗。亦足召亡阳之变。更有发汗后。卫阳已虚。外风又袭。此属漏风。其人恶风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已屈伸。其证与亡阳微有别。皆当以回阳为急者也。若发汗之后。 
津液被劫。真阴受戕。其人大渴引饮。不大便。甚则谵语口干咽烂。手足躁扰。甚则热深厥 
逆。此真阴将涸之候。但看阴液尚有一线未亡。可施灌溉之力。若阴已涸者。救亦无及。要 
之阳亡之候。其死速。急回其阳而取效转易。阴亡之候。其死迟。急顾其阴而取效反难。果 
当太阳病初起时治之如法。何遽至此哉。乃知今人妄称伤寒。不察其人之病因。罔顾其人之 
津液。谓病在太阳。概从汗散者。诚操刃之事也。 

上集
太阳问答六
属性:问曰。误下若何。答曰。太阳病误下后。若作协热利者。法当挽下陷之邪。仍从太阳之 
表而 
解。若中土陷者。以理中为急。若下元惫者。以固下为急。若下利清谷不止者。急温其里。 
非四逆汤不救。此皆真阳将随下利而亡。挽回阳气。不容稍稽时日。若热邪在表。因误下之 
故。致表邪陷入。搏聚于心胸。因有为痞为结之变。仲景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 
结 
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治心下痞。仲景有诸泻心法。治结胸。仲景有大小陷胸法 
。各因其势之轻重缓急。分别救疗。其法丝丝入扣。不容分毫假借。宜熟玩也。今人于太阳 
病 
下法。亦不敢轻试。然但屏去硝黄。以为慎下。至一切香燥导气之品。最耗散正气者。反恣 
行无忌。致酿成种种变逆。我见甚多矣。夫岂必待用硝黄而后为妄下哉。 

上集
太阳问答七
属性:问曰。误火者其变亦有别否。答曰。太阳病脉浮者当以汗解。汗者心之液。心主营。必使 
营与卫 
和。则汗出津津而解。若以火迫汗。火气内攻。营气受灼。故或圊血。或发黄。或谵语。甚 
至口干舌烂。骨焦筋伤。种种皆亡阴之象。此证之易辨者。又有其人心阳素虚。一遇火灼。 
心阳随之外越。以致惊狂卧起不安者。亟亟挽飞越之阳神。间有可救。然亦危矣。同属误火 
。其变证亦有亡阴亡阳之别。误火之弊。今人亦不敢妄试。然当太阳病时。习用辛热迫汗者 
。其弊与误火等。可不慎哉。 

上集
阳明问答一
属性:问曰。何以识为阳明病。答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然泛言胃实。恰从何处辨证 
而知 
阳明之为病。此其间亦有经府之别。发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甚则舌上干燥而烦。渴 
欲饮水者。此是阳明经证。若潮热不大便。谵语。腹满痛者。此属阳明府证。传经之邪。在 
经则传。入府则不传。故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惟有亟从下夺而解。其欲 
作经者。阳明一经。来路自太阳。去路自少阳。其太阳证未罢。而阳明证已见者。亟当从太 
阳领出其邪。以断阳明从入之路。若阳明证具。而少阳证未见者。当直折本经散漫之热。使 
胃中津液和而愈。以断阳明从出之路。若阳明证未罢。而少阳证已见者。又当亟从少阳和解 
之法。即以断从少阳转入三阴之路。此传经之邪。亟当相其人胃中之津液。前后照顾。预防 
变逆。不必尽属可攻之证。至既入于府。无所复传。不予亟攻。津液随竭。则惟当急下以存 
阴。更不必有所瞻顾。欲识阳明病。先要在经府上辨明真确而或谓病在阳明。概从清凉攻下 
者。此非法也。 

上集
阳明问答二
属性:问曰。太阳病传入阳明。其状何若。答曰。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后恶寒将 
自罢 
。 然微汗出。此欲传阳明之候。汗出。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则阳明之外证悉具矣。 
然阳明病从太阳传入。必审太阳病全罢。方可从阳明论治。若阳明证已见。而太阳证未罢者 
。治当仍从太阳而不从阳明。故仲景于太阳初入阳明之候。特挈出两条。谓阳明病。脉迟汗 
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 
麻黄汤。盖风寒之邪。由表而入里。此将入未入之界。当逆挽其邪。使仍从太阳而解。至温 
病初起。即不恶寒。热病初起。即汗出而渴。此在太阳病时。阳明证同时并见。更当急顾阳 
明之津液。 
不与风寒同法。此又仲景言外之意。可从无字句处悟入。故凡读仲景书。既从有字句处知其 
定法。又当从无字句处参其活法。则庶几其可进于道乎。 

上集
阳明问答三
属性:问曰。阳明经病。可解表乎。答曰。阳明为水谷之海。输布津液。外主肌肉。无津液何 
由得 
汗。汗过多即伤津液。阳明病本自汗出。汗虽出热仍不解。正当急存胃中之津液。岂有再行 
发汗之理。今人误以葛根汤为阳明表药。殊不知仲景葛根汤之制。以麻桂合葛根。仍属太阳 
与阳明同治。不得执是方以治阳明经热。若潮热汗出。大渴引饮。此阳明证悉具。而太阳证 
全 
罢。亟当顾阳明之津液。以除渴而涤热。设误发其汗。则津液随竭。至入府之候。其宜下 
不宜汗。更不必言矣。仲景于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宜发汗之证。尚慎重不敢过发其汗。正以胃 
中津液为重也。风寒如此。奚况温热哉。太阳如此。奚况阳明哉。 

上集
阳明问答四
属性:问曰。阳明府病。攻之宜矣。然不大便岂皆属阳明病乎。答曰。不大便。不必尽属阳明 
病。 
阳明病亦不必悉皆不大便。按脉法云。脉有阴结阳结者。何以别之。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 
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即 
此可见不大便之病因。内有阴结阳结之不同。不必尽属阳明可攻之证。又仲景于阳明病提纲 
。既揭明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又云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太阳 
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 
大便难是也。此在仲景恐人误以阳明病概属胃实可攻之证。故于阳明之来路去路。别出太阳 
少阳两条。以示下法不宜孟浪之意。必于阳明病发热汗多不大便腹满痛。或绕脐痛烦躁谵语 
者。此当急下之证。然或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或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干 
燥者。亦宜急下之证。由此观之。则所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者。更不得泥定不大便矣。不此 
之察。或不应下而下。或应下而反失下。其弊正相等。安得呆执下法。以治阳明府病哉。 

上集
阳明问答五
属性:问曰。阳明病。其传入之路。皆从太阳乎。答曰。不然。太阳病不解。潮热。汗自出。 
不恶 
寒。反恶热者。此太阳传入阳明之候。然温热之病。汗出而渴。其初起多由阳明而太阳者。 
已不侔矣。更有太阳病甫传阳明。只在于经。腹中矢未定成硬。慎不可攻。久之矢定硬。乃 
可攻之。此邪由经入府。此谓本经自相传。又少阳病。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此少阳 
亦有转属阳明之候。此在三阳经中。其传入之路已别。然犹显而易辨者。至三阴经病。多有 
寒热错杂之证。若热邪之传入三阴者。亦有从阳明下夺之法。如太阴病之大实痛。宜取桂枝 
大 
黄。微利以约脾阴。少阴病之口燥咽干,当用大承气。急下以救肾水。至厥阴病热深厥深之 
后。下利谵语者。亦主有燥矢。则可见三阴经病。亦有还返阳明者。故曰阳明居中土。万物所归 
。一入阳明之府。则邪自无所复传。惟有下夺而解。然则阳明病之来路。种种不齐。于何辨之 
。 
亦先辨之于经与府而已矣。经与府之辨。亦辨之于脉与证而已矣。而益信计日以定经者。诚 
谬说也。 

上集
阳明问答六
属性:问曰。阳明病有寒证否。答曰。胃为水谷之海。胃中实热者。胃阴就涸。当存胃阴为急 
。胃 
中虚冷者。胃阳将惫。当顾胃阳为急。凡热入胃而成可攻之证者。其攻法当在不先不后之界 
。攻之太早。诛伐无过。徒伤胃气。攻之太迟。坐延时日。劫尽胃液。仲景于阳明病。既胪 
列种种当急下之证。复别出种种不可攻之戒。诚以胃中虚冷者。水谷不别。则欲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