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 >

第1部分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第1部分

小说: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绛雪园古方选注
作者:王子接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魏序
属性:夫士君子立言,不有实学,焉能附于古圣贤之末;非有卓识,又安能窥夫古圣贤之心。 
余尝 
言可 
上契 
一百 
化生 
其要 
十年 
三 
者 
相 
之 
暇 
选注,又觉珠玉之在前矣,殆仲景之功臣,古昔圣贤之羽翼也。以之砭俗学而示来兹, 
流之一壶也。夫余髦矣,一官去守,匆匆北归,不能更与王子把臂朝夕,疑义相晰,不 
然。书此为序,兼志别焉。 
x时雍正辛亥季春年家弟 乡魏荔彤念庭氏题。x 


自序
属性:尝读《周礼》,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声、五气、五 
色视 
准乎 
其于 
《脉 
尚 
轩岐着《灵》、《素》,伊芳尹巫咸作《汤液》,扁鹊解《八十一难》,皆医中上圣,莫或俪 
至东汉张仲景着书一十六卷,其《伤寒论》申明六经治病,采择祖方,化成百十三方、 
九十七法,处方则一成而不易,用法则万变而不滞,上绍轩黄,下开来哲,犹马迁之于 
子美之于诗,平原之于书,可谓兼先圣之长,其医学之集大成者乎?厥后唐王冰始有注 
宋钱仲阳发议论,迨成无己有方解,吴鹤皋有方考,柯韵伯有《名医方论》,国朝汪 
集众说而成注,递相祖述,辅翼前人,厥功伟矣。独于方之有矩,法之有规,犹鲜有旁 
通之者。夫用药之道,等于用兵,废孙吴之法,而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乌合之众, 
足为节制之师也明矣。然车战之制,房 用之而卒以致败,则神明变化之用,终有未尽 
余不敏,窃选古方之合于三方四制十剂者,为之显微阐幽,申明其方之中矩,法之中规 
柔有变,约制有道,治三焦则分大小之制,处铢两则分多寡之数,其间辨五行之生化, 
时之温严,审人事之阴阳虚实,与夫药性之君臣佐使,无不调而剂焉,所谓运用之妙, 
一心,皆古人未发之蕴,而犹不敢参以臆说也。盖医之精义,皆具于书,顾世人习焉而 
耳,因厘为三卷。上卷独明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中下二卷发明内科、女 
疡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末附杂方药性,名曰《古方选注》。虽不敢谓有当于立 
业,然古人之书本可以不朽,而余得疏通推阐于后,则质之古人,或不至以余言为缪戾 
于《周礼》疾医之旨,殆亦有合也夫?遂书之以为序,雍正十年九月望后六日古吴王子 
三序并书,时年七十有五。 


绛雪园古方选注条目
属性:(仲景《伤寒论》辨六经为病,非辨风寒也,其方亦以上下表里寒热为治,非专治伤寒 
也。 
或变, 
寒论 
桂枝汤,和剂祖方也。 
白虎汤,寒剂祖方也。 
四逆汤,温剂祖方也。 
麻黄汤,汗剂祖方也。 
栀豉汤,吐剂祖方也。 
承气汤,下剂祖方也。 
栀豉汤、瓜蒂散,宣可决壅也。 
五苓散、十枣汤,通可行滞也。 
附子汤、理中丸,补可扶弱也。 
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泄可去闭也。 
麻黄汤、葛根汤,轻可散实也。 
龙骨牡蛎汤,重可镇怯也。 
石脂丸、桃花汤,涩可去脱也。 
猪胆导、蜜煎导,滑可去着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燥可去湿也。 
黄连阿胶汤,润可去枯也。 
白虎汤,寒能胜热也。 
白通汤、四逆汤,热可制寒也。 
桂枝汤,解肌表之汗,是宣发形肉之阳气也。 
麻黄汤,发经络之汗,是疏通血脉之阴气也。 
葛根汤,解肌肉之汗,是升提津液之清气也。 
大青龙汤,泄胸中之汗,清内扰之阳气也。 
小青龙汤,发心中之汗,涤内蓄之水气也。 
麻黄汤,邪伤营而不伤形者,竟发汗以散邪也。 
桂枝汤,邪伤卫而已伤形者,服之 粥渍形以为汗也。 
麻黄细辛汤,用附子升肾液以为汗也。 
附子汤,用人参固肾液以止汗也。 
柴胡汤,重用寒凉,阳经之邪不欲其太升也。 
乌梅丸,重用辛热,阴经之邪不欲其太收也。 
麻黄汤,病从外之内者,仍治其外也。 
栀豉汤,病从内之外者,仍调其内也。 
桂枝汤,病虽入里而表症仍在者,当先和其表也。 
调胃承气汤,症虽有表而里症甚者,当先调其内也。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从半表半里者,当和其内外也。 
小柴胡汤,治轻邪在腠理。 
大柴胡汤,治浊邪入募原。 
桂枝汤,仅解太阳初感之邪。 
柴胡汤,可调三阳半表之症。 
麻黄附子汤,治邪从阳分注经之症。 
附子汤,治邪从阴分内注于骨之症。 
小青龙汤,治表热里寒。 
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 
四逆散,解少阴里热。 
当归四逆汤,散厥阴表寒。 
通脉四逆汤,救少阴亡阳。 
茯苓四逆汤,救太阳亡阴。 
白虎汤、承气汤,存中焦之阴,以和胃气。 
白头翁汤、四逆散,救下焦之阴,以清脾气。 
麻黄附子细辛汤、黄连阿胶汤、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半夏汤、苦酒汤,治阳邪伤 
少阴 
桃花汤、猪苓汤,治阳邪伤少阴之阴。 
附子汤、吴茱萸汤,治阴邪伤少阴之阳。 
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干姜四逆汤,治阴邪伤少阴之阴。 
附子督麻黄,从少阴出太阳。 
大承气不设监制,从太阴入阳明。 
麻黄汤,发营中热汗。 
瓜蒂散、栀豉汤,吐胸中寒饮。 
瓜蒂散,吐上焦之重剂。 
栀豉汤,吐中焦之轻剂。 
十枣汤、大陷胸丸,治中焦之水,泻之于内也。 
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治下焦之水,引而竭之也。 
小青龙汤,治动而逆上之水。 
五苓散,治静而不行之水。 
十枣汤,治弥漫之水。 
大陷胸,治痞满之水。 
真武汤,治沉着之水。 
小青龙,治寒邪未解之水,故温以汗之。 
十枣汤,治阳邪未解之水,故引而竭之。 
小青龙,入太阳治阳水,功兼外散。 
真武汤,入少阴治阴水,功专下渗。 
乌梅丸,治阴经厥利,故兼温补。 
白头翁汤,治阳邪热利,故专凉散。 
十枣汤、五苓散,下太阳水道之邪。 
大柴胡汤,下少阳气分之邪。 
三承气汤,下阳明谷道之邪。 
桂枝加大黄汤,下太阴转阳明之邪。 
桂枝加芍药汤,和太阳转太阴之邪。 
柴胡汤加芒硝,下少阴转阳明之邪。 
大柴胡汤,下少阳无形之邪。 
柴胡汤加芒硝,下少阳有形之邪。 
桂枝加芍药汤,下太阴无形之邪。 
三物白散,下太阴有形之邪。 
四逆散,下少阴无形之邪。 
大、小承气汤,下诸经有形之邪。 
桂枝汤,太阳表剂,多从是汤加减。 
栀豉汤,阳明表剂,多从是汤加减。 
小青龙汤,义重半里,故加减中麻黄可删。 
小柴胡汤,义重半表,故加减中柴胡必存。 
桂枝汤,加附子,加大黄,是方外随症可复。 
青龙汤加减,真武汤加减,即于方内求义损益。 
附子汤、吴茱萸汤,加人参从阳固阳。 
白虎汤、泻心汤,加人参从阴济阴。 
当归四逆汤,不去芍药,和肝阴也。 
白头翁汤,重用芩连,泄肝热也。 
乌梅丸,黄连一斤,黄柏六两,重泻肝热也。 
复脉汤,生地一斤,麦冬八两,急救肝阴也。 
柴胡汤,有加减法者,少阳有变动之用。 
乌梅丸,无加减法者,厥阴为止静之体。 
桂枝汤,有疑似症;柴胡汤,亦有疑似症。 
柴胡汤,有坏病;桂枝汤,亦有坏病。 
桂枝汤症罢,桂枝不中与,随症治之,仍不离桂枝。 
柴胡汤不中与,设法救逆,仍不出柴胡。 
桂枝一味,外邪未离营卫,六经皆可用。 
柴胡一味,邪留腠理半表,三阳皆可用。 
桂枝汤、麻黄汤,主治太阳营卫,亦可治阳明营卫之邪。 
真武汤,主治少阴水气,亦可治太阳汗后亡阳。 
四逆汤,主治太阴下利清谷,亦可治太阳脉反沉者。 
五苓散,主治太阳消谷水逆,亦可治阳明饮水多者。 
猪苓汤,主治少阴下利,亦可治阳明小便不利。 
抵当汤,主治太阳瘀血在里,亦可治阳明蓄血。 
瓜蒂散,主治阳明胸中痞硬,亦可治少阴温温欲吐。 
大青龙汤,脉微汗出恶风者,不可与。 
白虎汤,脉浮发热无汗者,不可与。 
瓜蒂散,诸亡血虚者,不可与。 
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 
猪苓汤,阳明病汗出多者,不可与。 
承气汤,表邪未解,热不潮者,未可与。 
建中汤,呕家不可与。 
桂枝汤,酒家、亡血虚家不可与。 

上卷和剂
桂枝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法〕,适寒温,服一升〔法〕。 
服 
令 
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法〕。若汗不出者,乃服二、三剂〔法 
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太阳篇》云,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汗也。桂枝甘草 
辛甘 
枣 
解 
足 

上卷和剂
桂枝甘草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顿服〔法〕。 
桂枝汤中采取二味成方,便另有精蕴,勿以平淡而忽之。桂枝复甘草,是辛从甘化,为 
阳中 
一里 

上卷和剂
芍药甘草汤
属性: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上二味, 咀〔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此亦桂枝汤之变,偏于营分,纯一不杂之方。 
读《伤寒论》反烦、更烦、心悸而烦,皆用芍 
芍,惟许弘《方议》、《圣惠方》是赤芍。今里气不 
草,酸甘化阴止烦。观其去姜枣,恐生姜散表,大 

上卷和剂
桂枝加桂汤
属性:桂枝五两(去皮) 白芍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汤,太阳经药也。奔豚,肾邪上逆也。用太阳经药治少阴病者,水邪上逆,由于外 
召寒 
数, 
四分 

上卷和剂
桂枝加芍药汤
属性: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加芍药汤,此用阴和阳法也。其妙即以太阳之方,求治太阴之病,腹满时痛,阴道 
虚也 
监桂 
留滞 

上卷和剂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生姜四两(切)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 
二枚 
(擘) 
上六味, 咀四味〔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汤,调和营卫,一丝不乱,桂枝生姜和卫,芍药大枣和营。今祖桂枝人参汤法,则 
偏于 
仍 

上卷和剂
桂枝加葛根汤
属性: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 
二枚 
(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 
〔 
桂枝加葛根汤,治邪从太阳来,才及阳明,即于方中加葛根,先于其所往,以伐阳明之 
邪。 
又可 

上卷和剂
桂枝加附子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 
子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