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七版)-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旋咪唑等西药治疗近9个月,未能见效。乃于12月12日收住本院。患者面色无华,精神萎顿,胸闷腹胀,遍身高度水肿,按之没指,呼吸不利,难以平卧,腹胀大,叩之声实,阴囊呈高度水肿,伴有严重胸水、腹水征。舌质淡,脉沉细而涩。按气虚阳衰,水湿泛滥论治,并加用西药速尿、肝素等治疗,冀脾旺清升,阳运阴消。不料经治2周,水肿毫不减退,且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血液检查3P试验呈强阳性,白、球蛋白之比为'.4:1.4,总胆固醇670吨%,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1弘g/nd,血液呈高凝状态。此乃气虚无力运行,血液凝涩成瘀,改用益气活血化瘀法,同时停用西药,观察疗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处方:黄芪30g,丹参30g,赤芍15g,桃仁20g,红花10g,川牛膝20g,益母草60g。另:水蛭粉4.5g,温开水送下,日服2次。
上方服3剂后水肿明显减退,1周后阴囊水肿消失,恶心,呕吐亦除,纳食渐增,复查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为10.7鹏/nd,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为4.45g,病情好转,于6月
9日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田元祥等编.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泌尿系统疾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病案三
徐某,女,6岁半。初诊:1965年12月25日。
3个月前腹部生疮疖,继则面目浮肿,低热逗留。尿检有蛋白、红细胞,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治疗好转出院。不久,症状复又出现,于12月25日宋诊。当时食欲不振,小
便黄赤。
诊查:舌质偏绛,苔淡黄,脉细。尿检
辨证:疮毒内攻,湿热蕴于肾经而发。
治法:疏达清里,佐以渗利湿热。
红细胞(++),白细胞
处方:净麻黄0.9g 连翘3g 饭赤豆(杵)12g 青蒿9g 炒生地4.5g 云茯苓9g 鲜芦根90g 玉米须15g 生草梢1.5g 血余炭(包)4.5g
二诊:12月30日。症状减轻,纳谷得增。守原意,原方生地改12so
三诊:1966年1月8日。精神好转,胃纳较香,小便转清,唯左侧乳蛾肿痛。尿检:红细胞少许,白细胞0—2。风热为患,冶以清咽解毒,渗利湿热为法。
处方:黑玄参4.5g 麦门冬9g 玉桔梗2.4g 炒牛蒡9g 济银花4.5g 生苡米4.5g南沙参9g 鲜芦根60g 荷叶4.5g 玉米须15g 血余炭(包)4.5g
上方凋治半月,症状消失,尿检正常。
(张小萍等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肾膀胱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文献摘要'
《素问?汤液醪醴论》: “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茎,微动四肢,温衣,缨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丹溪心法?水肿》:“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溃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
《景岳全书?水肿》:“肿胀之病,原有内外之分。验之病情,则惟在气水二字足以尽之。故凡治此症者,不在气分,则在水分,能辨此二者而知其虚实,无余蕴矣。病在气分,则当以治气为主;病在水分,则当以治水为主。然水气本为同类,故治水者,当兼理气,以水行
气亦行也。此中玄妙,难以尽言。”
《医门法律?水肿》:“经谓之二阳结谓之消,三阴结谓之水。……三阴者,手足太阴脾肺二脏也。胃为水谷之海,水病莫不本之于胃,经乃以属之脾肺者,何耶?使足太阴脾足以转输水精于上,手太阴肺足以通调水道于下,海不扬波矣。唯脾肺二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也。是则脾肺之权,可不伸耶?然其权尤重于肾,,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为肿。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脾、肺、肾为三纲矣,”
第二节 淋证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咽”。淋者,淋沥不尽,如雨淋而下;阎,通秘,不通之意也。指出了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冶》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说明淋证是以小便淋沥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 《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隋唐时期,许多医家对淋证的分类及病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沦?诸淋病候》中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渚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巢氏在归纳了淋证病机共性的同时,还对诸淋各自不同的病机特性进行了探讨,如:“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人于胞而成淋也”,“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膏淋者,……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唐宋时期,淋证的分类更趋完善。唐代《干金要方》,肘L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上述两种五淋所指的内容,其差异在于血淋与热淋的有无,但六种淋证均为临床常见者。明清时期,对淋证辨证沦治的认识,又有很大的提高。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淋浊》中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清?尤在泾在《金匮翼?诸淋》中说: “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说明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同时他强调的“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治疗石淋的原则,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至此,对淋证的认识日趋全面。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证特征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病因
1.外感湿热
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等它脏外感之热邪传人膀胱,发为淋证。
2.饮食不节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乃成淋证。正如严用和《济生方?淋闭沦治》云: “此由饮酒房劳,或动役冒热,或饮冷逐热,或散石发动,热结下焦,遂成淋闭;亦有温病后,余热不散,霍乱后,当风取凉,亦令人淋闭。”正是说明了淋证的发病多由湿热而致。其湿热可来源于外感,亦可由饮食不当而自生。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膀胱气滞,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证、《医宗必渎?淋证》言: “妇女多郁,常可发为气淋和石淋。”清代《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说:“《内经》言淋,无非湿与热而已;然有因忿怒,气动生火者。”说明情志不节亦是淋证的病
因之一,
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禀赋不足,肾与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缠身,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后脾肾气虚,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二、病机
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肾者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膀胱者州都之官,有贮尿与排尿功能。两者脏腑表里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共主水道,司决渎:当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及累及脏腑器官之差异,临床上乃有六淋之分。若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则为热淋;若膀胱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以至小便涩痛有血,乃成血淋;若湿热久蕴,熬尿成石,遂致石淋;若湿热蕴久,阻滞经脉,脂液不循常道,小便浑浊不清,而为膏淋;若肝气失于疏泄,气火郁于膀胱,则为气淋;若久淋不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受损,正虚邪弱,遂成劳淋;若:旨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亦为血淋;若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亦为膏淋;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亦成气淋。可见淋证的发生除膀胱与肾外,还与肝脾相关联。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淋证的病理性质有实,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淋久湿热伤正,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常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因此淋证多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淋证虽有六淋之分,但各种淋证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表现在转归上,首先足虚实之间的转化。如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可转化为虚证的劳淋。反之虚证的劳淋,亦可能兼夹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而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向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此外正气淋,血淋。膏淋等淋证本身,这种虚实互相转化的情况也同样存在。而石淋由实转虚时,由于砂石未左,则表现为正虚邪实之证,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前者如热淋转为血淋,热淋也可诱发石淋。后者如在石淋的基础上,再发生热淋,血淋,或膏淋并发热淋、血淋等:在虚证淋证的各种证型之间,则可表现为彼此参差互见,损及多脏的现象。
淋证的预后往往与其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初起者,病情尚轻,治疗得当,多易治愈:但热淋、血淋有时可发生热诲人血,出现高热神昏等重笃证候:若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町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或肾虚肝旺,成为头痛、眩晕,石淋囚结石过大,阻塞水道刃;可成水肿,癃闭,关格、膏淋口久,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终成虚劳病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们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