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15-本草征要 >

第6部分

015-本草征要-第6部分

小说: 015-本草征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味辛,性温,有毒。入心、脾、胃三经。柴胡为使。恶皂荚。畏雄黄、姜、鳖甲及乌头。 
忌 
羊血、海藻、饴糖。水浸五日,每日换水,去涎,姜矾同煮,汁干为度。 
消痰燥湿,开胃健脾。咳逆呕吐,头眩昏迷。痰厥头痛,心下满坚。消痈可也,堕胎有 
焉。 
汪机曰∶脾胃湿热,涎化为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时珍曰∶脾无湿不生痰,故脾为 
生痰 
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治痰,为其体滑辛温也。俗以半夏为燥,不知湿去则土燥,痰涎 
不生,非其性燥也,但恐非湿热之邪而用之,是重竭其津液,诚非所宜。按半夏主治最多, 
莫非脾湿之证,苟无湿者,均在禁例。古人谓半夏有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若无脾 
湿,且有肺燥,误服半夏,悔不可追,责在司命,谨诸戒诸。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一)温化寒痰
内容:味苦,辛,性温,有毒。入肝、脾二经。畏附子、干姜、生姜。冬月研末,入牛胆中, 
悬风处。 
风痰阻络之麻痹以及上扰之眩晕,均堪医治。痰浊凝聚之坚积,破伤风、湿之噤强。亦可酌 
施。伍木香利痰行气, 
和龙脑急救揩齿。配荆芥治风痰头痛,调姜汁治风痛痰迷。 
南星入肝去风痰,性烈而燥,得牛胆则燥气减;得火炮则烈性缓;得防风则不麻。和猪 
胆能治小儿痫后之喑。 
x南星治风痰,半夏治湿痰,功用虽类,而实殊也。非西北人真中风及怀孕之人勿x 
x服。x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一)温化寒痰
内容:味辛,性温,有毒。入胃经。炮,去皮脐。 
消痰去湿,止痉除麻。中风失音,口眼 斜。 
白附子,引药上行,与黑附子非一类也。 
x白附子,燥药也。似中风证,虽有痰亦禁用,小儿慢惊勿用。x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一)温化寒痰
内容:味辛,性热,无毒。入肺经。 
解肌发汗,利气疏痰。温中而冷滞冰消,辟邪而祟魔远遁。酒服而反胃宜痊,醋涂而痈 
毒可 
散。伍苏莱为三子养亲,同术枣治胸胁痰饮。 
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非白芥子不能达,煎汤不可太过,便减力量。 
x肺经有热,阴虚火亢者勿服。茎叶动风动气,有疮疡痔疾者俱忌。x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二)清化热痰
内容:味甘、微苦、酸,性寒,无毒。入心、脾二经。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 
乌头 
。 
燥得以润,痰可以清。排脓散肿,利膈清心。止渴退烦热,通乳生唾津。消瘀血,催月 
经。 
消痰解热,是其职专,通经者,非若桃仁姜黄之直行血分,热清则血不瘀耳。旧称补虚, 
亦以热退为补,不可不察。耳聋未久者,可用酿酒,饮之有益。 
x天花粉禀清寒之气,脾胃虚寒及泄泻者忌用。x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二)清化热痰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胃二经。姜汁为使。 
痰在皮里膜外者,直达以宣通。痰在经络四肢者,屈曲而搜剔。失音不语偏宜,肢体挛 
蜷决 
用。 
竹沥滑肠,脾虚泄泻者勿用。惟痰在皮里膜外,经络肢节者相宜。若寒痰、湿痰与食积 
痰勿 
用。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二)清化热痰
内容:味甘,性平。入心、肺、肝诸经。 
除风热,开经络。行血气,导痰涎。去胸中烦闷,治头风眩晕。大人中风失音,小儿心 
热惊 
痫。 
牡荆,俗名黄荆。截取尺余架砖上,中间火炙,两头以器承取,即得。 
李时珍云∶“荆沥∶化痰去风为妙药。”千金翼方云∶“凡患风人多热,常宜以竹沥、荆 
沥 
、姜汁合计五合,和匀热服,以瘥为度”。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朱 
震亨云∶“二汁同功,并以姜汁助送,则不凝滞。但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气实能食者用荆 
沥”。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二)清化热痰
内容:味咸,性平,无毒。入肺经。 
清金降火,止浊治淋。积块老痰逢便化,瘿瘤结核遇旋消。 
海石乃水沫结成,体质轻飘,肺家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治证如上。 
x多服损人气血。x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二)清化热痰
内容:味咸,性平。入肝经。火 ,水飞。 
化顽痰癖结,行食积停留。 
痰见青礞,即化为水。脾虚者大忌。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二)清化热痰
内容:即蚶壳也。味咸,性平,无毒。火 ,醋淬,研。 
消老痰至效,破血癖殊灵。 
咸走血而软坚,故主治如上。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药
(三)逐痰
内容:味辛、咸,性温,有小毒。入肺、肝、胃三经。柏子为使。恶麦门冬。畏人参、苦参。 
刮去 
粗皮及弦与子,酥炙用。 
宣壅导滞,开窍通关。驱邪辟疫,搜风逐疫。 之治噤口中风,濯之则除湿去垢,涂之 
而散 
肿消毒,焚之可辟疫除瘟。 
性极尖利,无闭不开,无坚不破,中风伤寒门,赖为济急之神丹。若类中风、由于阴虚 
者, 
禁之。孕妇亦禁。 
子∶去皮,水浸软,煮糖渍食之,治大肠虚秘,瘰 恶疮。 
刺∶另见外科类。 

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附子
内容:味辛、甘,性热,有毒。入脾、肾二经。畏防风、黑豆、甘草、黄 、人参、童便、犀 
角。 
稀者佳。童便浸一日,去皮,切作四片,童便及浓甘草汤同煮,汁尽为度,烘干。(冬采为 
附子、主寒疾。春采为乌头, 
主风疾。) 
补元阳,益气力,堕胎孕,坚筋骨。心腹冷疼,寒湿 。足膝瘫软,坚瘕症癖。 
主治繁众,皆由风、寒、湿三气所致。邪客上焦,咳逆心痛。邪客中焦,腹痛积聚。邪 
客下 
焦,腰膝脚痛。附子热而善走,诸证自瘥也。虞抟曰∶“禀雄壮之质,有斩关之能,引补气 
药,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以驱在表之风邪;引温暖药 
,以除在里之寒湿。”吴绶曰∶“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者,必用 
之。厥冷腹痛,脉沉而细,唇青囊缩者,急用之。近世往往不敢用,直至阴极阳竭,而后议 
用,晚矣。” 
x附子,退阴益阳,祛寒湿之要药也。若非阴寒寒湿,阳虚气弱之病,而误用于阴虚x 
x内热x 
x,祸不旋踵。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肉桂
内容: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入肝、肾二经。畏石脂。 
忌生葱,去皮用。见火无功。 
益火消阴,救元阳之痼冷。温中降气,扶脾胃之虚寒。坚筋骨、强阳道,乃助火之勋。 
定惊 
痫,通血脉,属平肝之绩。下焦腹痛,非此不除。奔豚疝瘕,用之即效。宣通百药,善堕胞 
胎。 
桂心∶(入心肾二经)理心腹之恙,三虫九痛皆瘥。补气脉之虚,五痨七伤多验。宣气 
血 
而无壅,利关节而有灵。托痈疽痘毒,能引血成脓。 
肉桂乃近根之最浓者,桂心即在中之次浓者。桂枝即顶上细枝。(另列专条)以其皮薄, 
又名 
薄桂。肉桂在下,主治下焦,桂心在中,主治中焦,桂枝在上,主治上焦。此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之道也。 
x桂性偏阳,不可误投,如阴虚之人,一切血证、及无虚寒者,均当忌之。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干姜
内容:味辛,性热,无毒。入肺、脾二经。 
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温中下气,症瘕积胀悉皆除。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生行 
则发 
汗有灵,炮黑则止血颇验。 
干姜本辛,炮之则苦,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其止血者,盖血虚则热,热则 
妄行 
,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热退,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然血寒者可 
多用,血热者不过用三四分,为向导而已。 
x姜味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气,走血,久服损阴伤目,凡阴虚有热者勿服。x 

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蜀椒
内容:味辛,性热,有毒。入肺、脾、胃三经。杏仁为使。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闭 
口者 
害人。 
温脾土,而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饮癖气症和水肿,累建奇功,杀 
虫止 
呕及肠虚,恒收速效。通血脉则痿痹消除,行肢节则机关健运。椒目∶“善消水肿,可塞耳 
聋。” 
椒禀纯阳之气、乃祛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良药。 
x命门火衰,中气寒冷者,宜之。若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x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平,无毒。入肝经。酒浸,煨熟,焙干。 
风虚眩晕,麻痹不仁。语言蹇謇涩,腰膝软疼。理风痫惊气。治恍惚失神。 
肝为风木之脏,藏血主筋,独入肝经,故主治如上。 
x天麻,虽不甚燥,毕竟是风剂助火,若血虚无风者,不可妄投。x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又名刺蒺藜。味苦、辛,性平,无毒。入肺、肝二经。 
去刺用。孕妇不宜服。 
祛风而皮肤搔痒可止,平肝而眼目翳膜能除。头疼眩晕堪定、鼻鼽,喷嚏无虞。 
刺蒺藜主治肝肺、沙苑蒺藜主治在肾。刺者多治上部外部;沙苑者多治下部内部,是其 
区别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肝经。白芷为使。畏黄连。 
主头痛面风,泪出多涕。寒痹筋挛,去瘀生新。调经种子,长肉排脓。小者名抚芎,止 
利且 
开郁。 
辛甘发散为阳,故多功于头面,血和则去旧生新,经调而挛痹自解,长肉排脓者,以其 
为血 
中气药也。抚芎之止利开郁,亦上升辛散之力。 
x芎 性阳味辛,凡虚火上炎,呕吐咳逆者,忌之。衍义云∶“久服令人暴亡,为其x 
x辛喜x 
x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侮,久则偏绝耳。”x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微寒,无毒。入心胞、肝二经。忌铁。 
活血养肝,益精调经,头痛眩晕,目赤欠明。 
此子宜于血滞之目病。如瞳子散大者,忌用。头痛眩晕而兼血滞之象者,用之更宜。又 
能除 
水气,益心气。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膀胱经。恶 茹。 
风家巅顶作痛,女人阴肿疝疼。 
辛温纯阳,独入太阳理风寒,疝瘕阴痛,皆太阳经寒湿为邪也。 
x头痛挟内热者,及伤寒发于春夏,阳证头痛,不宜进也。x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苦辛,性平,无毒。入肝、膀胱二经。恶乌头、石膏。 
头风连于眼目、搜散无余,湿痹甚而拘挛,展舒有效。 
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在风木之脏,目之与筋,皆肝所主也。 
x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因于血虚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虚人不可服,恐生x 
x痰疾。”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