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四人。如再不知痛。无血者。不可救也。凡疔生四肢者少缓。如胸背头面最急。初生则痛痒不常中
陷。如疔盖撼之有根。壮热恶心是也。
天南星 款冬花 巴豆 黄丹 白砒(以上各二钱) 独活(五分) 斑蝥(去头足十个)
上细末用新蟾酥和如黍米大锭。子若遇疔疮。先刺后入锭子。如觉痛不须用此。止以膏药贴之。
脓自出矣。如疔深用针刺至痛处。恐此药不能至痛处。须用银子打成细细筒子。一个约长三寸。随针
痛处。复以细银丝子抵出筒子内锭子。只至痛处为妙。
x试疔方x
凡初生肿痛时不知可是疔否。即与生豆子嚼之。如不知生豆味者即是。真疔疮急用胡桃仁和豆腐
嚼烂敷患处。渐渐收入。如大黑 子。再换敷之。去黑点子为度。甚效。
x治对口痈单方x
用茄蒂干焙为末。每三钱。好热酒送下立愈。
x吸脓法x
古之良医有好生之德。用口吮脓。不令至痛。用此苦竹筒子五七个。长一寸。一头留节。削去青
皮。令如纸薄。随看疮疡大小。用之。药煮热竹筒一个。安在疮口内。血脓水满了。竹筒子自然落下。
再将别个热竹筒子仍前按上。如此五七个吸过。便用膏药贴之。如脓多未尽。再煮一二遍竹筒更换吸。
脓尽为度。
x煮竹筒法x
白芨 白蔹 艾叶 牙茶 甘草 苍术 浓朴 草乌 白蒺藜 乌 皮
各等分咀片。用水三五碗。同竹筒子一齐煮十数沸。则取竹筒子用。如痈疽大。脓多。亦多煮竹筒子。
亦不必拘数。此活法也。
x铁罐点毒膏x
能点诸痈疽疖HT 疔肿便毒等疮。初起时用此药点之即破。无脓即散。有脓即出。
巩子锻石(用皂角同在火内炮烟尽为度二两) 糯米(南星当归赤芍同炒熟二合) 砂牯牛(即
旱螺七个去壳) 斑蝥(七个炒同米熟去足翅) 砂(去疔头加此一味疽毒不用)
共捣箩细末。用铁罐子收贮听用。
桑柴灰 芝麻 灰 皂角灰 荞麦 灰 窑脑(以上各一斤同一处淋灰汁约三斗)
入大锅内。慢火熬之。待十去其七。汁面上有霜白起。以瓷器贮之。如遇疮毒。用此汁调前药。
小小点之。三五次自然疮破毒散。如出水时则不可点之神效。
x代针散x
一名透脓散。一名射脓散。不拘痈疽石毒不破者。及畏针不开。恐迟则毒瓦斯侵蚀好肉内罨。只此
一服。不移时自透出脓。甚验。
蚕茧子(出了蛾去用一个浓的)
烧灰为末。热酒调服即透。切不可用两三个。恐头多口破亦多也。忌之。
x收毒散x
治发背一两头开发不住。势在危急。即以此药枯之。甚效。
盐霜梅(十个) 山皂角(一挺不蛀的)
二味同烧灰共细末听用。如发热者米醋调涂四围及开处浓些即不走开。或姜汁同醋调尤妙。如发
热者。蜜同醋调。或茶卤调涂枯之立愈。
x通气散加减法x
即何首乌散。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折伤。能救败坏疮症。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根于既愈
之后。此剂之功。妙不可言极矣。能调阴阳。和气血。令无凝滞。养胃本荡邪直仙方也。
何首乌 当归 赤芍药(炒) 白芷 茴香(炒) 乌药(炒) 甘草 枳壳(炒) 木通(去
皮各等分)
上末水酒煎。每服四钱。或酒调服亦可。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
一发背溃久不愈。必饮食减少。颜色痿痹。故必理脾。本方中去木通加浓朴陈皮当归。甚加白豆蔻。
一流注加独活。使气血无凝滞。焉得流注乎。
一冷流注因伤寒表之太过。宜加温平之药十宣内补之类。甚则加附子或四桂散类。
一骨痈乃流注之败症也。年日久远。骨亦腐坏脓。血清稀。肌肉臭烂。此阴冷之极。亦加附子之
类。故补肾必须附子。附子能实肾。肾实骨有生气。故疽不附骨也。
一痈疽所生。因气血凝滞所成。如年壮血气盛者。宜减当归。不然恐痈肿连连不绝其生也。
一痈疽生痰。有寒有热。寒则加生姜半夏陈皮。热则加桔梗玄参。
一脑疽对口。本方去木通加羌活 本。老弱加人参黄 。
一此药作丸子用蜜。丸用木香为衣。或沉香作散作汤。水酒相半。临时度用之。
一治男女疝瘕气疾。气块痛。及呕逆。水浆不下。一发便死者用之。汤丸木香汤送下。二服全愈。
一折伤在头项之上。去木通枳壳加川芎陈皮。在下加红花破故纸。大便秘加大黄。
一腰痛加萆 玄胡索酒煎服。
一香港脚痛加槟榔木香穿山甲香附子。
一治宿痰失道加南星半夏。如冷块肿不消。不疼不热。加升麻连翘。
一治肠痈内疽十宣散与此方相间用之。并加左缠藤。
一肺痈实则加大黄略通之。使毒下泄为妙。
一肚痈则大便脓。或脐中出者是也。加忍冬藤甘草节煮酒服妙。
x冲和膏x 敷药温平性加减法。
治诸痈疽发背流注。折伤损痛。流注痰块。瘭疽软
疖。及冷热不明等疮。茶酒随症敷之。神效。
红内消(五两炒即紫荆皮) 独活(三两炒) 白芷(一两) 木腊(一名望见消一名阳春雪即
真石菖蒲一寸九节者佳随症加减) 赤芍药(二两炒)
上五味共为细末。用法详于后。凡诸疮疡。莫因气血凝滞之所生焉。盖紫荆皮系木之精。能破气
逐血消肿。独活是土之精。能引气活血。消风拔骨中冷毒。去肌肉中湿痹。更与木腊破石肿硬如神。
赤芍药是火之精。能止痛活血。生血去风。木腊乃水之精。能消肿止痛散血。白芷是金之精。能去风
生肌止痛。肌生则肉不死。血活则经络通。肉不死则疮不臭烂。血活则不 肿痛。故云风消血自散。
气通硬可除。故人之五体则皮肉筋骨血。病则此五行之精焉。得不除乎。
一疮疡热之极。本方中倍加紫荆皮。木腊少加。如冷之极。少加赤芍独活能活血消风而不坏症体是妙。
一疮势热极不用酒调。可用葱泡汤调。乘热敷上最妙。如热减亦用酒。酒能生血行血也。
一疮面上有小疮。当用四味先调敷上。后将木腊调盖在上面。覆过四围。以截助攻之血路。凡用
敷药。必乘热敷。使血气得热则亦散也。如干则以元汤湿之。使药常润。则有功也。
一凡疮有黑晕。疮口无血色者。是人曾用凉药太过。宜加肉桂当归。是唤起死血则黑晕自退也。
如血回只以正方用之。
一痛不止则加乳香没药酒化溶于火铫内。后将此酒调药。热敷痛处。
一流注筋不能伸者。用乳香没药照前酒调敷。最能舒筋止痛。
一凡疮口有 肉突出者。其症有四。一曰着水。二曰着风。三曰着怒。皆有 肉突出。宜以此方
少加南星末以去其风。用姜汁酒调敷周遭。如不消者必是俗人误以手着力挤出脓核太重。又或以凉药
凉了疮皮。以致如此。若投以热药则愈。
一凡疮口糜烂至甚。宜枯白矾加朴硝二味等分为末散之。次用硫黄末 之外。服养荣卫加对金饮
子。外敷冲和膏。
一凡疮势热盛。不可骤用凉药。恐凉逼住血凝返痛。令疮败。故宜温冷相半。使血得中和则疮易
愈。宜此方加对停洪宝膏。用葱汤调涂贴之效。
一发背痈疽流注皆赖此方。终始收功最稳。妙在通变活法。取效在于掌握。更无变坏等症。况背
痈乃死生相关。轻重皆能保全。岂知此药兼阴阳而夺造化之枢机。真神矣哉。
一流注者乃伤寒表未尽。余毒流入四肢。经络涩滞之所为也。流者动也。注者止也。动者阳也。
气也。止者阴也。血也。阴从阳动。血随气行。凝滞经络。初则肿痛。久则成脓。决不可用凉药。宜
单方一味。独活末酒调敷之。乘热一路其尽处。以玉龙膏诱之。能使阴阳运动。气血和顺。则流注自
然消散也。盖独活其性能动荡气血。故用之。使其不能作为骨疽也。
一骨痈皆流注之败症也。因流注所作。庸医误用凉药敷服。犯了针刀。使成骨痈。其骨亦腐碎而
出。虽用温暖之药回其阳。亦必待其骨出净方愈。若正骨腐而则成废疾。副骨出而则安。
一背痈疽初生时未成。单用紫荆皮末调酒箍住。自然消散。或加白芷。名为一胜膏。
一又只用赤芍药木腊红内消酒调。名三胜膏。
一治久损加南星草乌二味末。与此方各半。热酒调敷如神。
一瘭疽乃心火热毒见于五心作痛者。其状如泡疹而血赤。外形虽小而内毒热甚。在心HT 间最难治
之。如在四肢手足心者可治之。虽可治。其治必早。若迟则毒在心HT 。令腐肉。虽神仙莫救也。如在
手心用洪宝丹外截其潮血。内以冲和膏留头收功。如在足心外洪宝丹敷胫踝骨四围一二寸阔。内以冲和膏收功。
x回阳玉龙膏加减法x
治诸阴发背。流注。鼓椎风。久损痛。冷痹。风湿。诸香港脚冷肿。无红赤色。痛不可忍者。及足
顽麻。妇人冷血风等症。盖此药性温热。故治诸阴。第一妙方也。
草乌(三两炒) 南星(一两炒) 军姜(二两煨) 香白芷 赤芍(一两炒) 肉桂(五钱)
上为细末。止用热酒调敷。用法于后。
夫人之血气周流一身。周而复始。无有间断。苟有一脏或
一腑亏虚。感外邪风寒暑湿袭入经络凝泣血脉有之。内七情交感。痰涎壅滞。令人寒热。久而血脉不
通。隧道阻塞。而有之。凡手足经络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热则易治。寒则难痊。故庸俗不知虚实。
不辨寒热。如盲人骑瞎马。夜行深渊。岂有不危哉。凡学医之士。看此书。识其经络部位。辨其寒热
虚实。察其表里相应。则万不失一。况此方内有军姜肉桂足以御寒。能生血热血。草乌南星能破恶除
坚。祛风化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赤芍白芷能散滞血。止痛生肌。加酒行药性。虽有十分冷
症。未有不愈。正如发寒灰之 。枯木之春。大抵冷症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有知痛者多附于骨。
痛久则侵入骨髓。非寻常药能及矣。惟有此方祛阴毒。回阳气。住骨中痛
如神。凡用当减当加。活法于下。
一治阴发背满疮面黑烂。四围好肉上用洪宝丹把住中间。以此膏敷之。一夜阳气自回。黑处皆红。
当察其红活以透即止。此药却以冲和膏收功。如欲作脓。又以南星草乌末加于冲和膏内用之。如阳已
回。黑以红。惟中间一点黑而不能红者。盖血已死也。可用朴硝明矾末。又方白丁香 砂乳香末唾调
匀。点于黑红交处一圈上。以冲和膏盖之。次早去药。黑死肉如割去。甘草水洗净方可上生肌合口药
收功。如黑肉未净。须去净为妙。
一冷流注多附骨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能伸屈。庸俗误用刀针。又无脓血。止有屋漏清汁。
或有瘀黑血。宜此方敷之。如稍缓再加军姜白芷肉桂草乌等分。热酒调敷。则骨寒除而痛自止。气温
和而筋自伸。肉亦软而肿即消。亦不可无木腊。以其性能破坚肿最妙。亦不可多多亦解别药性故也。
一治鹤膝风痛。日夜难禁。皆起于风寒湿虚是也。内经云。风寒湿气合而为痹。痹者痛也。此症
有三。一是两膝相 。行步振掉。膝HT 胫骨而微肿。二是膝HT 胫骨交接处。大如鼓椎。腿股内消。皮缩裹骨。
三是上腿肿大。下胫冷消。盖足膝属肝。肝虚而受邪。凝泣血脉。有去无返。故上腿肿而愈大愈热。
下胫冷而愈瘦。筋愈缩。如此久而肉亦烂。骨亦腐。又云。腐骨一出。神仙无术。如未破。肌肉未死。
宜以此药酒调敷膝HT 骨上腿肿处。以住骨痛。使阳气自回。又冲和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