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茯神中心木(锉如米,一两) 乳香(一钱,研)
上入银石器内,炒留两分性,为末。每服二钱,木瓜酒下。
卷之二中风治法
芎桂散
属性:治中风,四肢疼痛,及两足俱软,行履不便。
川乌头(二两,切作片,水浸一宿,切作算子条,更以米泔浸一宿,不洗,日干麸炒微赤
为度,干了秤) 川芎(两半) 桂心(一两)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盐酒调下,日三服。
卷之二中风治法
趁风膏
属性: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
穿山甲(左瘫用左足,右瘫用右足) 红海蛤(如棋子者) 川乌头(大者生用,各二两)
上为末。每用半两,捣烈葱白汁和成浓饼,约径一寸半,贴在所患一边脚中心,用旧帛
裹紧缚定,于无风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汤一盆,将贴药脚于汤内浸,仍用人扶病患,恐
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即急去了药,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为妙。切宜避风,自然手
足可举。如病未尽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后,再根据此法用一次,自除根本。仍服治风补理药,
忌口远欲以自养。
卷之二中风治法
附子酒
属性:治中风,风冷痰癖,胀满诸痹。
大附子(一枚,去皮脐,切作四片)
上用醇酒一升,春浸五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合,日二三服,以痹住为效;未知再作。
卷之二中风治法
小黄酒
属性:大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
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此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
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流肿疼痛,饮食恶冷,涩涩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寒疝;及
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
黄 附子(去皮脐)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 桂心 秦艽 牛膝 防风(去叉) 乌头(
《集验方》用山药) 白术 川芎 独活 细辛(去苗) 甘草(各三两) 大黄 葛根 山茱萸
干姜(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上为锉散,少壮人,无熬炼,虚老人,微熬之,以绢袋盛,用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五
日,秋冬七日。可先服食一合,不知,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药攻痹尤佳,亦不令人吐闷。
小热,宜冷冻饮料食也;大虚,加苁蓉二两;下利,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
各二两;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参各二两,山药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重渍滓服之;
不尔,可曝滓,捣下筛,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服一剂,得力,令人耐寒冷。补虚,
治诸风冷神妙。
卷之二中风治法
仙酒方(窦朝议经进)
属性:治大风及偏风一切风疾。延年益寿。
牛蒡根 牛膝(各一斤) 秦艽 鼠粘子(各二两) 枸杞子(炒,一斗) 苍术(蒸烂,二斤) 防风
蚕砂(各二两) 大麻子(炒,别研去壳,一升) 桔梗 羌活(各二两)
上为锉散。无灰酒二斗,净瓷器内浸,密封,七日开,开时不得对瓶口,日进三服,每
服一大盏,温服,常令面有酒色,甚者不过一斗。忌面食并鱼肉动风物。
卷之二
料简类例
属性:且人之冒风也,轻则为伤,重则为中,盖风散气,动于阳,腠理开,故自汗而恶风。其
色诊,皆随脏气而言,六腑无论,惟胃有中者,盖饮食所致。故孙真人曰∶新食竟取风,
为胃风。疟论亦然。然六腑经络邪既能中,岂不能中诸腑也。虽曰转输,在大小肠则有
胀,在胞则有转戾,在胆则有摄缩,但文缺不论。或谓竟中诸脏,故不论诸腑,此亦一说
,故两存之。诸方论中,所谓左瘫右痪者,盖邪气中人,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不随。为风懿者,以心肺间闭不能言,但噫噫作声,盖肺气入心则能言,邪中心肺,涎
潮逼塞,故使然也。四肢缓纵,为风痱者,以风散涎,注于关节,气不能行,故使四肢不遂
也。舌强不能言者,以风入心脾经,心之别脉,系于舌本,脾之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
舌下,风涎入其经络,故舌不转,而不能言也。四肢拘挛者,以中风冷,邪气入于肝脏,使
诸筋挛急,屈不可伸也。风柔者,以风热入于肝脏,使诸筋弛张,缓而不收也。故《经》云
∶寒则挛急,热则弛张。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摇,而手
足颤掉也。风喑者,以风冷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使口噤不能言也,与前所谓涎塞心
肺同候,此以口噤为瘥耳。猥退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临事不前,亦偏中于心肺经所
致也。诸证类例,可推而治之。
卷之二
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属性:凡因不内不外而致风中者,亦各从其类也。如新沐中风,名曰首风;饮酒中风,名曰漏
风,又曰酒风;入房中风,名曰内风,又曰劳风。治之各有方。
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附子摩头散
属性: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头痛不可以出,至日则少愈,名曰首风。
大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盐(等分)
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 上,令药力行。
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麋衔汤
属性:治因醉中风,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浴
,骨节懈惰,不欲自劳,名曰漏风。
泽泻 白术(各一两) 麋衔(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饮任调下,食前服。
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附子汤
属性: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附子(生去皮脐) 人参(各半两) 茴香(炒) 茯苓 山药(各一分)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二
叙中寒论
属性:夫寒者,乃天地杀厉之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脏为肾,故寒喜中肾。肾中之,
多使挛急疼痛,昏不知人,挟风则眩晕,兼湿则肿疼。治之唯宜温剂,不可吐下,皆逆也。
然寒性虽喜归肾,五脏皆能中之,若中于经络之表则易散,入里则不消,与伤寒脉证无异
,但轻重不同。其有本脏即中寒者,经论既载,不可不辨明也。详论在伤寒门。
卷之二
五脏中寒证
属性:肝中寒者,人迎与左关上脉紧而弦。肝虚中寒,乃母子相因,弦多则吉;但紧不弦,舌
卷囊缩,为不利,故使本部脉,紧如切绳。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翕翕发热,熏然面
赤, 如有汗,胸中烦热,胁下挛急,足不得伸。
心中寒者,人迎与左寸口脉紧而洪。心虚中寒,贼邪相克,脉应本部,洪滑则吉;但紧
,舌干焦,为不利。心中寒之状,其人如啖韭齑状;剧则心痛掣背,背痛掣心,犹如蛊疰,
恶寒,四肢厥,自吐,少间顷时复发,休作不已,昏塞不知人。
脾中寒者,人迎与右关上脉紧而沉细。脾虚中寒,寒邪乘克,脉应本部,长则吉;沉紧
,唇揭,为不利。脾中寒之状,心腹 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
肺中寒者,人迎与右寸口脉紧而涩。肺虚中寒,母子相感,脉应本部,浮者为吉;但紧
而涩,鼻干燥,为不利。肺中寒之状,喜吐浊涎,气短不能报息,洒洒而寒,吸吸而咳。
肾中寒者,人迎与左尺中脉沉紧而滑,肾虚中寒,寒喜中肾,以类相从,脉应本部,沉
滑者吉;紧涩,耳叶黑,目睛 ,为不利。肾中寒之状,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腰
痛,膝下清,拘挛而疼,昏不知人。余例见伤寒门。
卷之二中寒治法
附子理中汤
属性: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
观瞻,忽然晕倒,时林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口噤,则斡开灌之。
卷之二中寒治法
干姜附子汤
属性:治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
,或复燥热。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
皮;入脾,加术;入心,加茯苓。随证加之。
卷之二
叙中暑论
属性:中暑,其脉阳弱而阴虚,微迟似芤。夫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故暑喜
归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满
痿;入肾,则消渴利小便。凡中 死,治之切不得用冷,惟宜温养,得冷则死。
道涂无汤,即以热土熨脐中,仍使更溺,概可见矣;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
甚;下之,则淋甚,治之不可不谨也。然伤暑中 ,其实一病,但轻重不同。新校正《
要略》者乃云伤寒家别有 病,非也。详论治法,见伤暑门。
卷之二中暑治法
大黄龙丸
属性: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
渴甚,呕吐泄泻。常服去暑毒,分利阴阳。
硫黄 硝石(各一两) 雄黄(通明者) 滑石 白矾(各半两) 寒食面(四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渐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
人,则以水化开灌之。中暑忌得冷,此药却以冷水下之,乃热因寒用,疑者释之。
卷之二
中暑凡例
属性:中暑闷倒,急扶在阴凉处,切不可与冷,当以布巾衣物等蘸热汤熨脐中及气海,续以汤
淋布上,令彻脐腹,暖即渐惺;如仓卒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以多为佳,冷即易。古法
,道涂无汤,即掬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窝子,令人更溺于其中以代汤,续与解暑毒药,如
白虎、竹叶石膏汤。凡觉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块,冷水送下;如已迷乱闷,嚼大蒜一大瓣,
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醒;路中仓卒无水,渴甚,急嚼生葱二寸许,津同咽
,可抵饮水二升。
卷之二
叙中湿论
属性:中湿者,脉沉而细,微缓,以湿溢人肌,肌浮,脉则沉细。夫湿者,在天为雨,在地
为土,在人脏为脾,故湿喜归脾,脾虚喜中湿,故曰湿流关节。中之,多使人 胀,四
肢关节疼痛而烦,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则眩晕呕哕;兼寒,则挛拳掣痛。治之
不得猛发汗及灼艾,泄泻惟利小便为佳。故论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大汗大下皆死
,详论治法,见伤暑门。
卷之二中湿治法
白术酒
属性:治中湿,口噤,不知人。
白术(半两)
上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
卷之二
四气兼中证论
属性:风寒暑湿,本乎一气,性中相同,用中相背,风寒既能中五脏,暑湿其可不论。方论有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未苦时,但欲饮热;脾着,四肢浮肿,身重如石,不能自反身;
肾着,身重,腰中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