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伤寒论条辨-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属东昌府有小土城。无县治。井如故。仍
官禁。以古迹。因名其城曰阿城。胶则造时。官取水至府煮作。皮出自库。真胶民间难得。如昔。
蔡氏书传曰。吴兴沈氏言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谓济水经过其下。东阿
亦济所经。取其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盖其水性趋下。清而
重故也。)
猪胆。味苦。大寒。主伤寒热渴。(刘禹锡云。通大便。)
肤。(诸家本草。无载此者。)
文蛤。味咸。平。无毒。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
鸡子。主除热。火疮痫痉。卵白。微寒。疗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小儿下
泄。醯渍之一宿。疗黄胆。破大烦热。(陈藏器云。鸡子益气。多食令人有声。药性论云。液能
治目赤痛。黄治久疟。日华子云。鸡子镇心安五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疾。狂走。及开
声喉。忌蒜。)
虻虫。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 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女子月水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图经云。木虻最大而绿色。几若蜩蝉。蜚
虻状如蜜蜂。黄色。医方所用虻虫即此也。又有一种小虻名鹿虻。大如蝇。咂牛马亦猛。三种大
抵同体。俱能治血。而方家相承。只用蜚虻。他不
复用。淮南子。虻散积血。本经。木虻蜚虻。)
水蛭。味咸苦。平。微寒。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又
堕胎。(陈藏器云。收干蛭当展其身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此物难死。虽加火炙。亦如
鱼子。烟熏经年。得水犹活。以为楚王之病也。蜀本云。采得用 竹筒盛。待干。又米泔浸一宿
后。曝干。以冬猪脂煎令焦黄。然后用之。勿误。日华子云。畏锻石。衍义云。畏盐。)
牡蛎。味咸平。微寒。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留热在关节荣卫。去来
不定。烦满。止汗。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药性论云。止盗汗。治温疟。)
土瓜根。(本经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别录。一名土瓜。疗诸
邪气热结。衍义云。其根即土瓜根也。日华子云。土瓜根通血脉。治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
烦闷。)
浆水。味甘酸。微温。无毒。主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
食。解烦。去睡。调理腑脏。粟米新熟白花者佳。煎令醋。止呕哕。(本经无。别录钞。)
甘澜水。潦水。(二种本草皆无。)
斗升合。(律吕之管十二。皆径三分有奇。空围九分。而黄钟长九寸。以之审量而量多少。
则其容子谷 黍千二百为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铢分两。(以黄钟之龠平衡而权轻重。则其所容千二百黍。其重十二铢。分其半六铢为分。
两龠二十四铢计四分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铢则今之四分一厘六毫有奇。
分则今之二钱半也。)
方寸匕。(匕。匙也。古用竹木。今用铜。其制正方一寸。取抄散不落可重一分。以为一服。
寸则以一黍为一分。黄钟长九十分分之十也。以之审度而度长短。则亦以黄钟之寸生丈尺。此黄
钟所以为万事根本。)
咀。(言捣令大小适中。其粒颗可以咀嚼之而有味也。嘉 本草。谓凡酒汤膏药。旧方皆
云咀者。谓称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当。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称
两则不复钧平。今皆细切之。较略令如 咀者。乃得无末而又调和也。)
伤寒论条辨或问
属性:问经何十二。
曰。应十二辰数也。曰六而本之三阴三阳者。道生于三。一阴一阳之推也。是故。言六。则
十二在其中。言十二。则五脏六腑。四体百骸。周身内外所有。无一物不在其中矣。经在人身中。
一定而不移。无时而不然。病发于人身。舍经何言哉。昧者不察。但醉生梦死于伤寒传六经之一
语。六经岂独伤寒之一病为然哉。病病皆然也。又若小智。则亦知一不知二。舍手而言足。愎彼
而迷此。殊不知人身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也。阴阳之在天地。而于其升降往来进退消长之所以然
者。可容以一毫智故言哉。手经之阴阳。居人身之半。足经之阴阳。亦居人身之半。若谓传一半
不传一半。则是一身之中。当有病一半不病一半之人也。天下之病伤寒者。不为不多也。曾谓有
人如此乎。有则是矣。如曰无之。则是自眯其目。而谓人不见。见不明。不亦大谬乎。孔子曰。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愚者之不及。则亦已矣。道固自若也。大智
如舜。闻其好问而好察迩言。用其中于民矣。未闻何过也。故惟小智。一或过之。非穿则凿。
一凿与穿百邪蜂起。道何如哉。杂矣。乱矣。晦塞矣。厄矣。道本乎天。而曰厄矣。天将谓之何。
天下可言哉。后学君子。达而明之。上也。未至于达。不厌而勉焉。次也。勉而力不足。宁画。
可也。无若小智焉。不为斯道厄。道之幸也。天之庆也。天下之望。愚之日望也。
问素灵之言六经。起于中焦手太阴肺。阳明大肠。次足阳明胃。太阴脾。次手少阴心。太阳
小肠。次足太阳膀胱。少阴肾。次手厥阴心包。少阳三焦。次足少阳胆。厥阴肝。复从肝别贯膈。
上注肺。伤寒论之言六经。起于太阳。次阳明。次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两不相同。何也。
曰。六经之在人身。犹六合之在天地。本无终始之可言。素灵之起于手太阴肺。一阴而一阳。
手而足。足而手。如此而终于厥阴肝。又复注肺者。盖以血气之在经道中。流行而循环。分拆不
开。无起止可言。借肺以言始。平人之常也。伤寒论之起于太阳。遍三阳而后历三阴者。盖以风
寒之中伤人。人是通身四面上下皆当之。其邪亦是如此而皆进。然其进也有渐。故次第人身外体
之躯壳为三重。第一薄外皮肤一重。太阳所主之部位也。第二肌肉一重。阳明之部位也。第三
躯壳里腑脏外匝空一重。少阳之部位也。如此一重一重逐渐而进。三阳主表之谓也。及其进里。
里面五内。亦第为三层。逐层亦是如此而渐上。三阴主里是也。盖经是各居其所的。其各该所辖
部属方位之处所。皆拱极而听命的。以邪之进也。不由经道而在部位方所上超直而径进。故但提
纲挈领。举六该十二以为言。病情事实。文本之权宜也。二说之所以不同者。各就事理以言其规
则耳。非谓必如此以为始终之定体也。后人不肯以身体察。只管在纸笔上拗气。譬如水底摸月。
形影不知。空自纷纷凿凿。千五百年来。举世若说梦。岂不大为可笑。大为可笑。
问太阳有纲有纪有目。余皆不然。何也。
曰。经为纲。变为目。六经皆然也。太阳一经。紧关有始病荣卫之道二。所以风寒单合而为
病三。三病之变证一百五十八。故分三病为三纪。以为各皆领其各该所有之众目。以统属于太阳。
邪过太阳而交余经。则荣卫皆不在论矣。以荣卫自后皆不在论。故皆即病于经。但仍皆举纲张目。
而省纪不须。
问经之为经。一也。太阳何独分三治。
曰。太阳一经。犹边疆也。风也。寒也。风寒俱有也。三病犹三寇。方其犯边之初。南北东
西。随其所犯。御之当各明辨其方法。譬如陆之车马。水之舟船。有所宜。有所不宜。是故。桂
枝麻黄。用之在各当其可。夫是之谓道也。余经犹服里。四夷入服。为寇则同。随在执之是已。
不在屑屑必以种类为别也。
问太阳篇中之言传。阳明少阳篇中又皆言转。夫传则传矣。而又曰转。转非回转之谓乎。
曰。非也。二字皆当音去声而读啭。传是驿传之传。转是轮转之转。传转无文。六书之转注
字。仲景之所以更互而迭用者。盖以明其合为一音义。欲人思而得之之意也。盖风寒遍历人身之
六经。正犹人行转路而过处所耳。后人不思。只单读传为平声如字。而置转于不理会。此义不明。
妄凿伤寒传六经之谬说。遂使杂乱纷然。蜂起而聚讼。卒致此书于阁置。孽由此作也。论语曰。学
而不思则罔。注曰。不求诸心。则昏而无得。呜呼。一人之昏。祸延天下。流毒至今。为学而至此。
可不令人长叹哉。
问传转皆读啭。此书之音义如此。然则七传。间脏传之传。与此音义异同何如。
曰。不同。七传间脏传是五脏自病。病自内出。盖五脏有相生相克之性能。故以夫妇之相克
而有七传。母子之相生而有间脏传。正得父子相代而相传之天然。故曰传。流传之谓也。风寒本
天之二气。于人病为外邪。故其渐次经历人身之六经。有如转路行过方所之委曲。传转之谓如此。
其义自别。何可以同言。
问素灵之起太阴而经以十二言。固是言平人之常。伤寒论之起太阳而经以六言。则是言病时
之变也。惟其常。故无议。以其变。故多口欤。
曰。伤寒论之书。本素问热论之旨也。热论略。伤寒论详。以略而言。譬如八卦起艮之连山。
起坤之归脏也。以详而言。譬如六十四卦起干之易也。孟子曰。前圣后圣。其揆一也。有能继之
者。则皇极经世可得拟而有也。世无尧夫。故口多耳。以多口言之。譬如猩猩与鹦鹉。嚣嚣谍谍。
安知其心不以为能出乎其类。而自谅哉。噫。可慨也已。
问荣卫。
曰。荣卫者。三病始分之二道也。二道明。三方对。则三病无余治。此仲景之所以圣也。二
道迷。三方惑。则虽三百九十七。一百一十三。犹以为未之足。其凿凿之所以嚣嚣与。未及六七
日而风寒有不救者。荣卫不明之罪也。
问传转。
曰。传转者。六经盈缩之玑衡也。六经明。则传转之机审。传转昏。则拘拘数日以论经。此
风寒之所以有治不治之分也。已过十三日而有不愈者。传转不明之罪也。
问两感。
曰。以虚者受病言之。风寒之病。表虚而病也。表虚则里实。故曰热虽甚不死。然则两感于
寒而病必不免于死者。盖以表里俱虚言也。惟其俱虚。故为不治。仲景亦付之不论。大羌活汤。
要亦不过存此活人之心云耳则可。乌在能奈何两感之万一于可必哉。然亦智者过之之一事。近世
以其自谓能治两感而不察。遂用之为通治风寒之套药。是又焉得不谓之愚者不及知之一 邪。
问医有内外。
内者何。曰。人是也。外者何。曰。天是也。知人而不知天。知内不知外也。知天而不知人。
知外而不知内也。知天知人。则知道矣。舍天人而言内外者。非道也。谬也。
问风寒必自太阳而中伤。而诸家乃有各经自中之说。其说何如。
曰。自中不在此中论。此书之论。论外入也。以论外入。故始太阳。太阳者。皮肤也。皮肤
之固护人身。犹城郭之卫护治所。经络脏腑者。譬如城中之百物耳。寇盗虽强。岂能不由城郭。
腾空犯内而伤人害物哉。无是理也。今以太阳揭中伤而言传。阳明更转以互音义。少阳言阳去入
阴。通章之大旨而玩味之。则风寒浸进之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