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89-医方论 >

第5部分

089-医方论-第5部分

小说: 089-医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三片、枣二枚煎。 
气也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大气积于胸中,归于丹田,呼出则由心达肺,吸入则由肝 
纳肾,无一处不到,无一息或停。故宗气为一身之主,外护肌表,则为卫气;内统血脉,则 
为营气;散布于各脏腑,则为各脏腑之气。人能顺而养之,则气平而血亦和,尚何疾病之有? 
无如七情扰于中,六淫侵于外,斯百变丛生,而郁气、逆气、动气、滞气、痞气、燥气、寒 
气、痰气、湿气、水气种种气病,指不胜屈矣。医者当细心剖析,对症施治,方免贻误。汪 
庵于理气门中,首选补中益气汤,诚以东垣辨内伤、外感剀切详明,使人于阳虚发热之症 
不误作伤寒妄汗妄下,保全无限民命,实为功于千古。即如此方,于主治注中,治一切清阳 
下陷,中气不足之症。临后二语,明白了当,本无谬讹。若使东垣,遇阴虚发热及上实下虚 
之症,亦断不用此方。乃不善学人,每有先入之见,胶执于中,一遇发热,不论阳虚阴虚, 
不论上实下实,遂谓甘温能除大热,动辄参、 、升、柴,为害非小。《医贯》曰∶“读伤寒 
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 
”此诚持平之论也。夫学医而知宗仰东垣,不可谓非有志之士,然尚不可预有成心,又况峻 
烈之品,险怪之法,岂可轻试乎哉? 

卷二理气之剂
乌药顺气散
属性:乌药 橘红二钱 麻黄(去节)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壳(炒)一钱 僵蚕(去丝嘴, 
炒) 炮姜 甘草(炙)五分 
加姜葱煎。 
中风之症,皆由气血亏虚,外风乘隙而入,盒饭着意调营,使风从卫出;又或痰火内蕴, 
外风乘之,盒饭清营、化痰、息风、理气。此方多用升散于养血化痰,二义阙然,与注中治 
中风等症未为合法也。 

卷二理气之剂
苏子降气汤
属性:苏子 半夏 前胡 浓朴(姜炒) 橘红 当归一钱 甘草(炙) 肉桂五分 
加姜煎。 
此等方施之于湿痰壅塞、中脘不舒者,尚嫌其太燥。乃注中主治虚阳上攻、喘嗽呕血等 
症,是益火加薪。吾见其立败也。 

卷二理气之剂
木香顺气汤
属性:木香 草蔻仁 益智 苍术二分 浓朴四分 青皮 陈皮 半夏 吴茱萸(汤泡) 干 
姜二分茯苓 泽泻二分 升麻 柴胡一分 当归五分 
东垣此方,升清降浊,使中脘开通,极有意义。但辛燥太过,宜酌用之。 

卷二理气之剂
四磨汤
属性:槟榔 沉香 乌药 人参 
等分,浓磨,煎三、四沸,温服。 
四磨汤,原为气逆喘急而设。若用人参,不如勿服之为佳矣。除人参,加木香、枳实者 
为宜,且于气厥者尤合。 

卷二理气之剂
越鞠丸
属性:香附(醋炒) 苍术(泔浸炒) 抚芎 神曲(炒) 栀子(炒黑) 
等分曲糊为丸。 
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此方注云∶统治六郁。岂有一时而六郁并集者 
乎?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气郁者,香附为君;湿郁者,苍术为君;血郁者,川芎为 
君;食郁者,神曲为君;火郁者,栀子为君。相其病在何处,酌量加减,方能得古人之意, 
而不泥古人之方。读一切方书,皆当作如是观。 

卷二理气之剂
七气汤
属性:半夏(姜汁炒)五钱 浓朴(姜汁炒)三钱 茯苓四钱 紫苏二钱 
加姜枣煎。 
七情受病,兼有痰涎,一时举发则有之。理气化痰,开解郁结,七气汤所以为佳也。 

卷二理气之剂
四七汤
属性:人参 官桂 半夏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越鞠丸治气实之郁,四七汤治气虚之郁。虚则寒生,不可谓气病绝无寒症也。备此一法, 
庶无偏胜之患。 

卷二理气之剂
代赭旋复汤
属性:旋复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汗吐下后,中虚气逆,不可再攻。故用重以镇之,甘以缓之,辛以散之之法。 

卷二理气之剂
丁香柿蒂汤
属性:丁香 柿蒂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五片 
呃逆之症非一端。若肾气不收,厥逆而上,头汗微喘,当用大剂参附以收摄真阳,此治 
连珠发呃之要法,非丁香、柿蒂等所能胜任也。若因寒犯胃,气郁而呃者,则此方为宜。丹 
溪乃以相火上冲之呃为辞,岂呃逆之症,但有火呃,竟无寒呃乎?是又过当之谈矣。 

卷二理气之剂
橘皮竹茹汤
属性: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半夏 麦冬 赤苓 枇杷叶 
加姜枣煎。 
此则治痰火之呃,而不可以治胃寒之呃。若误用之,则轻者增剧。 

卷二理气之剂
定喘汤
属性: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麻黄 半夏(姜制) 款冬花三钱 桑皮(蜜炙) 苏子二钱 杏 
仁(去皮尖)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加姜煎。 
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 

卷二理血之剂
四物汤
属性:当归(酒洗) 生地三钱 芍药二钱 芎 一钱五分 
血之取义,一为荣。荣者,发荣也,非血则无以润脏腑、灌经脉、养百骸,此滋长之义 
也。一为营。营者,营垒也。非血则无以充形质、实腠理、固百脉,此内守之义也。水谷之 
精,聚于中焦,受气变化,然后成血,日生几何?不知调养,而反行耗散,血病多多矣。或 
目睛流血,耳中出血,鼻中衄血,口中吐血,舌痛出血,牙宣出血,毛窍出血,小溲溺血, 
大便泻血,或崩漏,或痔漏,或蓄血如狂,或血痞作胀,或经闭不通,或妄行血脱,以致跌 
扑之伤血、疮疡之溃血。病既种种不同,治病之法,或补之,或养之,或凉之,或温之,或 
散之,或破之,立方须一一对症。理血门以四物汤为主方,药虽四味,而三阴并治。当归甘 
温养脾,而使血有统;白芍酸寒敛肝,而使血能藏;生地甘寒滋肾,而益血;川芎辛温通气, 
而行血。调补血分之法,于斯着矣,乃或有誉之太过,毁之失实者,不可以不辨也。誉之过 
者,谓能治一切亡血及妇人经病。夫亡血之症,各有所由起,此方专于补血滋肾而已,无他 
手眼。不溯其源,而逐其流,岂能有济?至妇人经病,多有气郁、伏寒、痰塞等,正未可以 
阴寒之品一概混投,此誉之太过也。毁之失实者,谓川芎一味,辛散太过,恐血未生而气先 
耗。殊不知亡血之人脾胃必弱,若无川芎为之使,则阴寒之品,未能滋补而反以碍脾,此毁 
之失实也。至精求之,以为凡治血症,当宗长沙法,兼用补气之药,无阳,则阴无以生,此 
论最确。又恐执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遂至补气之药多于补血,是又矫 
枉过正,反坐抛荒本位之失矣!此愈不可不知也。 

卷二理血之剂
当归补血汤
属性:黄 (炙)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空心服。 
当归补血汤,黄 多于当归五倍,以之专治气分,尚恐满中。若云养血,则轻重尚宜 
斟酌 

卷二理血之剂
归脾汤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 枣仁(炒) 龙眼肉二钱 黄 (炙)一钱五分 当归(酒 
洗)一钱 木香 甘草(炙)五分 远志一钱 
姜、枣煎。 
归脾汤专治心脾,阴中之阳药。故不用地黄、白芍。后人加作黑归脾,殊失立方之旨矣。 

卷二理血之剂
养心汤
属性:黄 (蜜炙) 茯苓 茯神 当归(酒洗) 半夏曲 川芎一两 甘草(炙)一钱 柏 
子仁(去油) 酸枣仁(炒) 远志 (去心) 五味子 人参 肉桂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方中心经药为多,而其余佐使,亦能配合,引入心脏。故专以养心为名,制方极有意义。 

卷二理血之剂
人参养营汤
属性: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甘草(炙) 陈皮 桂心 当归(酒拌)一钱 熟地 五 
味子(炒) 茯苓七分 远志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加姜、枣煎。 
此实三阴并补,气血交养之剂。注中但言治脾肺两经,未免挂漏。论者但议其及肺与不 
及肺,抑末也。 

卷二理血之剂
龙脑鸡苏丸
属性:鸡苏叶一两六钱 生地黄六钱 麦冬四钱 蒲黄(炒) 木通 阿胶(炒) 银柴胡二 
钱甘草一钱五分 黄 一钱 人参一钱 
先将木通、柴胡浸二日,熬汁;地黄浸汁,熬膏;再加蜜三两,炼过和丸。 
清郁热而泻湿火,此方最佳。惟近日之阿胶断不可用,柴胡、黄 ,再为酌减,斯尽善 
矣。 

卷二理血之剂
咳血方
属性:青黛(水飞) 栝蒌仁(去油) 海石(炒黑) 山栀(炒黑) 诃子肉 
等分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咳嗽痰血,固属君相之火犯肺。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乃去所扰则自安之义。然业经失 
血则肺已大伤,岂可置之不论不议。去诃子而加清养肺阴之药,始为得之。 

卷二理血之剂
独圣散
属性:白芨 
为末,每服二钱,临卧糯米汤下。 
肺坏能补,惟有白芨,此“独圣”之所以得名也。 

卷二理血之剂
清咽太平丸
属性:薄荷十两 川芎 防风 犀角 柿霜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蜜丸。 
于清凉中寓升散之法,非特火郁则发之,亦非此不能清解上焦也。 

卷二理血之剂
还元水
属性:童便。 
取十一、二岁无病童子,不茹荤辛,清澈如水者,去头尾,热饮。冬则用汤温之, 
或加藕汁和服。 
童便乃真阴,又无嗜欲,以之滋肾降火,诚治血之妙品。 

卷二理血之剂
麻黄人参芍药汤
属性:桂枝五分 麻黄 黄 甘草(炙) 白芍各一钱 人参三分 大麦冬三分 五味子五 
粒当归五分 
热服。 
麻黄人参汤,非教人补中当用散药,正教人散中当用补药也。气血亏弱之人,易受外感, 
风寒深入,不得不为表散。若径用麻桂等汤,发汗后,虚阳欲绝矣。东垣立此方,以治虚人 
之 

卷二理血之剂
犀角地黄汤
属性:生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犀角化斑解毒,凉血清心,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壮水制火,故吐衄症中多用之。然治 
心肾则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药,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谓升麻可代犀角,则其说 
尤谬。既有郁火,再加风药,逼血上升,不旋踵而败矣! 

卷二理血之剂
桃仁承气汤
属性:桃仁五十粒(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 芒硝 甘草 桂枝一两 
此方《准绳》以为当用桂,喻西江等以为当用枝。予则以为主治注中有“外症不解”一 
语,此四字最为着眼,有桃仁、大黄、芒硝、甘草以治里,必当用桂枝以解表。仲景立方固 
无遗 

卷二理血之剂
抵当汤
属性:水蛭三十个(猪脂熬黑) 虻虫三十个(去头足翅)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研) 大 
黄四两(酒浸) 
此症虽瘀热结于少腹极阴之处,不得以里症名之,盖膀胱乃太阳本经之病,非由太阳传 
里之症。但水蛭、虻虫二味,人不敢用,即代抵当丸,尚嫌其太峻。 

卷二理血之剂
槐花散
属性:槐花(炒) 侧柏叶(杵) 荆芥(炒黑) 枳壳(炒) 
等分为末,每三钱米饮下。 
陈修园云∶“五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