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第27部分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27部分

小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散正治热之剂。白术散君白术和胃,臣川芎调血,使蜀椒去寒,佐牡蛎安胎也,则正 
治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所以昭示后人者深矣。 
x白术散方x 
白术 芎 蜀椒(去汗,三分) 牡蛎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 
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 
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以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 
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按】文义未详,此穴刺之落胎,必是错简,不释。 



卷六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属性: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 
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 
大便难。 
【注】新产之妇,畏其无汗,若无汗则荣卫不和。而有发热无汗,似乎伤寒表病者,但 
舌无白苔可辨也。故喜其有汗,而又恐汗出过多,表阳不固,风邪易入,而为项强腰背反张之痉 
病也。新产之妇,畏血不行,若不行则血瘀于里。而有发热腹痛,似乎伤寒里病者,但以舌无黄苔可 
辨也。故喜其血下,而又恐血下过多,阴亡失守,虚阳上厥,而为昏冒不省,合目汗出之血晕也。 
新产虽喜其出汗,喜其血行,又恐不免过伤阴液,致令胃干肠燥,而有潮热谵语,大便硬难,似乎 
阳明胃家实者。故仲景于产后首出三病,不只为防未然之病,而更为辨已然之疑也。昏冒而曰郁冒 
者,谓阴阳虚郁,不相交通而致冒也。 
【集注】尤怡曰∶痉,筋病也,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劲也。郁冒,神病也, 
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阴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大便难者,液病也,胃脏津液,渗 
灌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其润而便难也。三者不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也。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 
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 
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 
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互详其义,以明其治也。产妇昏冒,脉微弱者,是气血俱虚应得之诊 
也。不能食者,是胃气未和应得之侯也。大便反坚者,是肠胃枯干应得之病也。究之郁 
冒所以然者,由血虚则阴虚,阴虚则阳气上厥而必冒也。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是阳 
气郁得以外泄而解也,故产妇喜汗出也。由此推之,血瘀致冒,解必当血下,是阴气郁 
得以内输而解也。最忌者,但头汗出,则为阴亡下厥,孤阳上出也。大便坚,呕不能食, 
用小柴胡汤,必其人舌有苔身无汗,形气不衰者始可,故病得解,自能食也。若有汗当 
减柴胡,无热当减黄芩,呕则当倍姜、半,虚则当倍人参,又在临证之变通也。大便坚,七 
八日更发热,用大承气汤,亦必其人形气俱实,胃强能食者始可也。若气弱液干,因虚 
致燥,难堪攻下者,则又当内用元明粉以软坚燥,外用诸导法以润广肠,缓缓图之也。 
【集注】尤怡曰∶郁冒虽有客邪,而其本则为里虚,故其脉微弱也。呕不能食,大便反 
坚,但头汗出,津液上行不下逮之象。所以然者,亡阴血虚,孤阳上厥,而津液从之也。厥者 
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阴阳乍离,故厥而冒,及阴阳复通,汗乃大出而解也。产妇新 
虚,不宜多汗,而此反喜汗出者,血去阴虚,阳受邪气而独盛,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 
和,所谓损阳而就阴是也。 
x小柴胡汤x(见呕吐中) 
x大承气汤x(见痉病中) 
产妇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注】产后暴然腹中急痛,产后虚寒痛也。主之当归生姜羊肉汤者,补虚散寒止痛也。并 
治虚劳不足,寒疝腹痛者,亦以其虚而寒也。 
【集注】程林曰∶产后血虚有寒,则腹中急痛。《内经》曰∶味浓者为阴。当归、羊肉 
味浓者也,用以补产后之阴,佐生姜以散腹中之寒,则 痛自止。夫辛能散寒,补能去 
弱,三味辛温补剂也,故并主虚劳寒疝。 
魏荔彤曰∶妊娠之 痛,胞阻于血寒也。产后腹中 痛者,里虚而血寒也。一阻一虚, 
而治法异矣。 
x当归生姜羊肉汤方x(见寒疝中)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注】产后腹痛,不烦不满,里虚也;今腹痛,烦满不得卧,里实也。气结血凝而痛, 
故用枳实破气结,芍药调腹痛。枳实炒令黑者,盖因产妇气不实也。并主痈脓,亦因血 
为气凝,久而腐化者也。佐以麦粥,恐伤产妇之胃也。 
【集注】尤怡曰∶产后腹痛而至烦满不得卧,知血郁而成热,且下病而碍上也,与虚 
寒痛不同矣。 
x枳实芍药散方x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 
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注】产妇腹痛,属气结血凝者,枳实芍药散以调之。假令服后不愈,此为热灼血干 
着于脐下而痛,非枳实、芍药之所能治也,宜下瘀血,主之下瘀血汤,攻热下瘀血也。并 
主经水不通,亦因热灼血干故也。 
x下瘀血汤方x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虫(熬,去足,二十枚)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 
肝。 
【集注】程林曰∶ 虫主开血闭,大黄主攻瘀血,桃仁主破死血。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 
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 
胱也。 
【按】“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之八字,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未有大承气汤下 
膀胱血之理,必是传写之讹。“再倍”二字,当是衍文。 
【注】无太阳证,无表证也;少腹坚痛,有里证也。因其产后七八日,有蓄血里证,而 
无太阳表证,则可知非伤寒太阳随经瘀热在里之病,乃产后恶露未尽,热结膀胱之病,当 
主以下瘀血可也。若不大便,不食、谵语、烦躁、发热,日晡更甚,至夜即愈,此为胃实 
之病,非恶露不尽之病。以其日晡更甚,至夜即愈,则可知病不在血分而在胃也,故以 
大承气汤下之。 
【集注】李 曰∶此一节具两证在内∶一是太阳蓄血证,一是阳明里实证。因古人文 
法错综,故难辨也。无太阳证,谓无表证也。少腹坚痛者,以肝藏血,少腹为肝经部分,故血 
必结于此,则坚痛亦在此,此恶露不尽,是为热在里,结在膀胱,此太阳蓄血证也,宜下 
去瘀血。若不大便,烦躁,脉实,谵语者,阳明里实也,再倍发热者,热在里,蒸蒸发于外也。 
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是阳明向旺时,故烦躁不能食,病在阳而不在阴,故至夜则愈,此 
阳明腑病也,宜大承气汤以下胃实。 
【按】《伤寒论》曰∶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以胃中虚冷故也。又云∶发热者, 
尤当先解表,乃可攻之。况在产后,岂可妄议攻下哉?必认证果真,方可用此。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 
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注】产后续感风邪,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热汗出,表未解也,虽有心下 
闷、干呕之里,但有桂枝证在,可与阳旦汤解表可也。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阳旦 
证,即桂枝证也。 
【集注】沈明宗曰∶上下三条,乃产后感冒证也。世谓产后气血两虚,不论外感内伤, 
皆以补虚为主,而仲景拈伤寒中之风伤卫发热,仍以表里阴阳去邪为训。故云∶产后中 
风,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汗出,乃太阳表未解也,但心下闷干呕,是 
外邪入于胸中之里。太阳表里有邪,谓之阳旦证,故以桂枝汤加黄芩而为阳旦汤。以风 
邪在表,故用桂枝解肌,邪入胸膈之间,当以清凉解其内热,故加黄芩,正谓不犯其虚, 
是益其余,不补正而正自补,不驱邪而邪自散,斯为产后感冒入神之妙方也。奈后人不 
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 
解,只因未窥仲景门墙耳!故《千金方》以此加饴糖、当归,为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诸 
虚或外感病。推仲景之意,尝以此汤加减出入,治产后诸病,屡获神效,故表出之。 
尤怡曰∶夫审证用药,不拘日数,表里既分,汗下斯判。上条里热成实,虽产后七 
八日,与大承气而不伤于峻;此条表不解,虽数十日之久,与阳旦汤而不虑其散,非通于 
权变者,未足语此也。 
x阳旦汤方x 
即桂枝汤内加黄芩(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按】“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之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 
参、附子施之于中风发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命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 
附子”之文,本篇有证无方,则可知必有脱简。 
【注】产后汗多,表虚而中风邪病痉者,主之竹叶汤,发散太阳、阳明两经风邪。用 
竹叶为君者,以发热,面正赤,有热也;用人参为臣者,以产后而喘,不足也;颈项强 
急,风邪之甚,故佐附子;呕者气逆,故加半夏也。 
【集注】程林曰∶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今证中未至背反张,而发热 
面赤头痛,亦风痉之渐也。 
x竹叶汤方x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一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 
子(炮,一枚) 大枣(十五枚) 生姜(三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 
破之如豆大,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大半夏半升洗。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按】此条文义,证药未详。 
x竹皮大丸方x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二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喘 
者,加柏实一分。 
【集解】《济阴纲目》云∶中虚不可用石膏,烦乱不可用桂枝,此方以甘草七分,配 
众药六分,又以枣肉为丸,仍以一丸饮下,可 
想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 
当深省。 
产后下利及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