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温病正宗-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必用寒而远热,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其主治也。则嘉言之论温,有阴有阳,如伤寒三阴经可用辛热者,
予曰否否不然也。(《春温病论》)
(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言所感者本寒也。王叔和云∶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有人壮热为
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外,冬时伏寒变为温病,此亦明言寒也。变字大妙,嘉言以为非,予独以为确,寒气内伏,郁久
而发,自成热矣。伤寒寒也,暂袭营间,不久而为大热,况迟之又久耶,为热乃自然之理,但不言变,不足以教天下也。
然何以不言热而言温,以春行温令故也。如李明之所云∶冬伤于寒者,冬行春令也。当冬而温,火胜而水亏矣。水既亏,
则所胜妄行,土有余也。所生受病,金不足也;所不胜者侮之,火太过也。火土合德,湿热相助,故为温病。然由明之
所言,是冬温而感之即病者也,非伏寒也,非变也。不然必无冬温一证也而后可,既有冬温,则有是气,已有是证矣。
由其言以悉冬温,便可垂论不磨,若论春温不免贻昧千古矣。《经》曰∶逆冬气,则少阴不藏。不藏,则寒邪得而入之,
伤于肌肤,伏于骨髓。始知冬为藏精之时,惟逆冬气,遂使少阴之经气不闭,复遭非时之暖,致令开泄,忽然严寒骤返,
不免受伤,故受伤者,仍是寒邪也。因先被温令开泄,似乎喜寒,且所伤不甚,故不即病,而潜伏于少阴也。然所以不
病于冬,而病于春者,正因水在冬为旺时,邪伏于经,且俯首而不敢抗,内郁既久,已自成热,至行春令,开发腠理,
阳气外泄,肾水内亏,至春三月,而木当生发,孰为鼓舞,孰为滋养,生化之源既绝,木何赖以生乎?身之所存者温也,
时强木长,故为温病。予故以彼论冬时之感温非是,而此论冬月之伏寒最精。愚性甚拙,何敢好议先贤,但以为必如此,
方与冬温两不相阻,且与仲景论温热,必推本自始,动曰伤寒之旨,无悖云耳。(《春温病论》)
(三)门人问曰∶伤者寒也,何以病温?答曰∶伤寒非病寒乎?而何以热也。寒郁营间,不一二日而成大热,况伏
藏于内者数十日之久耶。夫既邪伤肌肉,何以得入少阴经中?盖惟不藏精,则少阴先病,故邪伤者少阴也。春属木则自
内发出,无论兼太阳或阳明,总无不由少阳,何也?彼少阳行春令也。然既从少阴矣,何仲景专云太阳病?盖太阳与少
阴相表里也,故以发热为太阳也。曰不恶寒,明无表症也,则其热自内出,无外邪郁之也。然则仲景复言太少合病者,
见发热不恶寒,或兼有耳聋,胁满证也。言三阳合病者,以脉大属阳明,而多眠则热聚于胆也。不言法者,总以黄芩汤
为主治也。乃嘉言复谓∶有发表三、五次,而外证不除;攻里三、五次,而里证不除。以为在表也,又似在里;以为在
里也,又似在表。此温疫证,感天地人湿气、热气、尸气、邪入口鼻,溷淆三焦者相近,与春温全不相涉也。愚故及之,
以破后学之惑。(《春温病论》)
(四)门人复问曰∶春温亦间有一、二表症者乎?曰∶有之。伏气之病,虽感于冬,然安保风之伤人,不在伏气将
发未发之时乎?但兼外感者,必先头痛,或恶寒而后热不已,此新邪引出旧邪来也。或往来寒热,头痛而呕,稍愈后浑
身壮热为病者,此正气又虚,伏发更重也。总之,无外证者,以黄芩汤为主治,兼外感者,必加柴胡或以本经药轻解,
必无发汗之理。故仲景云∶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谓误用辛热之药,既辛散以劫其阴,复增热以助其阳,遂使
热更炽,脉俱浮,有如此之危证也。以及误下误火,严加戒谕者,舍黄芩汤,别无治法也。(《春温病论》)
(五)温病、热病之脉,或见浮紧者,乃重感不正之暴寒,寒邪束于外,热邪结于内,故其脉外绷急而内洪盛也。
或不识脉形,但见弦脉,便呼为紧而妄治之。盖脉之盛而有力者,每每兼弦,岂可错认为紧,而误以为寒乎!夫温热病
之脉,多在肌肉之分而不甚浮,且右手反盛于左手者,诚由怫郁在内故也。其左手盛或浮者,必有重感于风寒,否则非
温热病,自是非时暴寒耳。(《温热病脉论》)
(六)温热病,亦有先见表证,而后见里证者。盖怫郁自内达外,热郁腠理之时,若不用辛凉发散,则邪不得外泄,
遂还里而成可攻之证,非如伤寒从表而始也。或有不悟此理,乃于春夏温热病,而求浮紧之脉,不亦疏乎。(《温热病脉
论》)
(七)热病即伏寒也。彼冬伤于寒,发于春为温病,发于夏为热病。何彼发于春,此发于夏耶?盖感之轻重不同,
人之强弱亦异,而触发亦异,有因饥饱力役者,有因房室劳伤者,故春时虽行风木之令,使气血不致大亏,感触亦有先
后,不即发也。至夏则阳气尽泄,火令大行,正属湿土寄旺,尔时邪乌肯伏?故其发源皆自少阴,热病由出之途自阳明,
温病由出之途自少阳,虽所合之经不一,要不离乎阳明、少阳者,各因时令之气也。且为日既迟,为热愈炽,此仲景所
以用石膏辛凉胃热,以知母荡涤肾火,用甘草、粳米维持中气也。名汤曰∶白虎者,白属金属凉;风从虎且猛。人逢闷
热烦燥无可奈何之际,忽然狂风荐至,偃草扬波,火轮火树,不顿成清凉世界而称快乎。(《夏热病论》)
下编·正宗辑要第一章·通论
十三、《归砚录》
属性:(一)故人沈君辛甫,端恪公曾孙也。尝病吴鞠通混疫于温,余谓不但此也。其条辨首列曰温病者,有风温、有温
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凡九项,似无遗义,而不自知其题旨未清也。夫冬
伤于寒至春而发者,曰温病;夏至后发者,曰热病;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首先犯肺,名曰风温;其病于冬者,亦曰
冬温;病于春者,亦曰春温。即叶氏所论者是也。夏至后所发之热病,在《内经》亦曰暑,以其发于暑令也。故仲景以
夏月感暑成病者,名曰 。盖暑、 者,皆热之谓也。今杜撰暑温名目,最属不通,至于疫证,更不可与温热同治,当
从吴又可、余师愚两家为正鹄。而温之为毒为疟,乃温之节目矣。概而论之,宜乎愈辨愈不清矣。
(二)其次条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嘻!岂其未读《内经》耶!伏气为病,自内而发,惟冬春风温、
夏、秋燥,皆始于上焦。若此等界限不清,而强欲划界以限病,未免动手即错矣。夫温热究三焦者,非谓病必在上焦
始,而渐及于中下也。伏气自内而发,则病起于下者有之;胃乃藏垢纳污之所,湿温疫毒病起于中者有之;暑邪挟湿者
亦犯中焦。又暑属火,而心为火脏,同气相求,邪极易犯,虽始上焦,亦不能必其在手太阴一经也。
(三)第四条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夫鞠通既宗叶氏,当详考叶氏论案
以立言。如《指南·温热门》第三案云∶温邪上受,内入乎肺,肺主周身之气,气窒不化,外寒似战栗,其温邪内郁,
必从热化。《风温门》第五案云∶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乃 郁之象,用药皆是辛凉轻剂。至《幼科要略》,
论三时伏气外感,尤为详备。于春温证,因外邪引动伏热者,必先辛凉以解新邪,自注用葱豉汤。垂训昭然,何甘违悖,
意欲绍述仲圣乎?则祖上之门楣,不可夸为自己之阀阅也。在泾先生云∶温病伏寒变热,少阴之精已被劫夺,虽有新旧
合邪,不得更用桂枝汤助热,而绝其本也,岂吴氏皆未之闻乎?
(四)《中焦篇》第一条自注云∶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失治,则传中焦,始上焦,终下焦。噫!是鞠通排定
路径,必欲温热病遵其道而行也。有是理乎?彼犯肺之邪,若不外解,原以下传于胃为顺,故往往上焦未罢及中焦,惟
其不能下行为顺,是以内陷膻中为逆传。章虚谷,亦昧此义,乃云∶火来克金,而肺邪反传于包络,故曰逆。夫从所胜
来者为微邪,胡可反以为逆,岂二公皆未读《难经》耶!其不始于上焦者,更无论矣。
(五)书名《温病条辨》,而所列霍乱,皆是寒证。故余年少时,辄不自揣,而有《霍乱论》之作也。沈辛老云∶
鞠通书兰本叶氏,有前人未见及而补之者,如秋燥增入正化痉螈别为两条,谈理抑何精细;有前人已见及而忘之者,如
霍乱证自具《暑湿门》,岫云未经摘出,而伊芳遂不知有热。疝气条,当分暴久治,香岩先生业已道明,而伊芳又惟知有寒。
盖心思之用,固各有至不至,虽两间亦缺陷世界,而况人乎。又曰∶鞠通所云之疝,多系暴证,而久者又系宿瘕病,故
可一以温下取下。若疝虽有历久不痊,然聚则有形,散即无形,初非真有物焉,如瘀积腹中也。又云干霍乱,以生芋杵
汁下咽即生,远胜盐汤探吐也。暑疡初起,用丝瓜杵汁涂之,或荷花瓣贴之皆妙,不必水仙根也。
(六)《中焦》八十四条云∶少阳疟如伤寒证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与温热何与,而乃滥入乎!辛老云∶叶氏知暑
湿时疟,与风寒正疟迥别,融会圣言,惟从清解,所见甚超。而洄溪反以不用柴胡,屡肆诋訾,食古不化。徐公且然,
况其下乎。噫!辛老长余九岁,与余交最深,品学兼优,真古君子也。尝为余校《温热经纬》,而家贫无子,今墓草宿
矣。遗稿未梓,偶于拙草中检得数条,附录于此,亦可以见其读书具眼,立言忠浓也。
(七)《下焦篇》之定风珠,一派腥浊浓腻,无病患胃弱者亦难下咽,如果厥哕欲脱而进此药,是速其危矣。
(八)二十四至二十六条,皆冬寒内伏,春温初发之治,乃妄谓温热温疫,自上中传下之治,岂非梦呓。
(九)四十二条自注∶谓宋元以来,不明仲景一书,专为伤寒而设,吴氏直未读《伤寒论》也。注伤寒者,无虑数
十家,皆以为专论伤寒之书,故恒觉支离附会。考论中风、寒、温、 、湿五气为病,古人皆曰伤寒,故《难经》云∶
伤寒有五,而仲圣以伤寒名其书也。此等大纲不清,岂可率尔着书。
(十)五十一条,痰湿阻气之阴吹证,实前人所未道及。
(十一)五十五条,发明蚕砂功用,何其精切,故余治霍乱以为主药也。
(十二)吴氏此书,不过将《指南》温热暑湿条案,穿插而成,惜未将《内经》、《难经》、《伤寒论》诸书,溯本穷
源,即叶氏《温热论》、《幼科要略》,亦不汇参,故虽曰发明叶氏,而实未得其精奥也。至采附各方,不但剪裁未善,
去取亦有未当,此余不得已,而有《温热经纬》之纂也。
(十三)后三卷,杂说、解产难、解儿难等篇,皆可传之作,远胜三焦条辨多矣。杂说中,惟霍乱不得吐泻,治以
苦辛芳热一语,为可议。条辨中可议处,甚多。姑举大略如上,庶读者,勿随波而逐流也。
下编·正宗辑要第二章·分论
一、考证温热名义
属性: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同一病温耳,而必别之曰是为伤于寒,是为不藏精,其义何
居?曰此皆伏气之为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