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416-续名医类案 >

第181部分

416-续名医类案-第181部分

小说: 416-续名医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此温法。)虽不可不和,然近年用者多无益。(徐灵胎曰∶小儿外治之法最多。) 
疳疹湿盛热蒸,口舌咽喉疳蚀,若不速治,有穿腮破颊,咽闭喘促告毙矣。治之宜早,外治另有专方。若 
汤方法,必轻淡能解上病,或清散亦可。 
疹痢乃热毒内陷,与伤寒协热邪尽则痢止同清,忌升提,忌补涩。轻则分利宣通,重则苦寒解毒。 

卷二十八·小儿科
初生
属性:滑氏云∶小儿三岁以内,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纹色紫热红伤寒,青惊风,白疳病,黄色淡红,乃平 
常小恙。其筋文宜藏,不宜暴露。若见黑色,则为危险。再脉纹见下截风关为轻,中截气关为重,上截命关尤 
重耳,直透三关为大危。 
叶天士曰∶婴儿肌肉柔脆,不耐风寒,六腑五脏气弱,乳汁难化,内外二因之病自多。然有非风寒,竟敢 
外感,不停滞,已属内伤,其故何与?尝思人在气交之中,春夏地气之升,秋冬天令之降,呼去吸入,当时消 
息。间有秽浊吸入,即是三焦受邪,过暮原直行中道,必发热烦躁。倘幼医但执前药,消导表散,清火通便, 
病轻或有幸成,病重必然颠覆。钱仲阳云∶粪履不可近襁褓小儿,余言非无据矣。四十年来,治效颇多,略述 
其概云。 
春温一症,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寒邪深伏, 
已经化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寝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知温邪忌散,不与暴感门 
同法。若因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辛凉以解新邪,继进苦寒以清里热。况热乃无形之气,幼医多用消 
滞,攻治有形,胃汁先涸,阴液劫尽者多矣。 
备用方∶黄芩汤、凉膈散、葱豉汤。新邪引动伏邪,清心凉膈散,服之亦愈。 
风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气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 
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盖足经顺传,如太阳传阳明,人皆知之。肺病先治,逆传心包络,幼科多不 
知者。俗医见身热咳喘,不知肺病在上之旨矣,妄用大黄大苦沉降丸药,致脾胃阳和伤极,陡变惊痫,莫救者 
多矣。 
风温肺病,治在上焦。夫风温春温忌汗,初病投剂,宜用辛凉。若杂入消导发散,不但与肺病无涉,劫尽 
胃汁,肺乏津液,上供头目,清窍徒为热气熏蒸,鼻干如煤,目瞑,或上窜无泪,或热深肢厥,或狂躁溺涩, 
胸高气促,皆是肺气不宣化之征。斯时若以肺药,少加一味清降,使药力不致直趋肠中,而上痹可开,诸窍自 
爽。无如城市庸医,佥云结胸,皆用连、蒌、柴、枳苦寒直降,致闭塞愈甚。若此症初因发热喘嗽,首用辛 
凉清通上焦,如薄荷、连翘、牛蒡、象贝、桑叶、沙参、栀皮、蒌皮、花粉。若色苍热胜烦渴,用石膏、竹叶, 
辛寒清散,疹症亦当宗此。若日数渐多,邪不得解,芩、连凉膈,亦可选用。至热邪逆入膻中,神昏目瞑,鼻 
窍无涕泪,诸窍欲闭,其势危急,必用至宝丹,或牛黄清心丸。病减后余热,只甘寒清养胃阴足矣。 
春日暴暖急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辛解燥湿只用一剂,大忌绝谷。若甚者,昼夜竖 
抱勿倒三四日。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胸挺。 
备用方∶苇茎汤、凉心凉膈散、凉膈散、泻白散、葶苈大枣汤、白虎汤、至宝丹、清心牛黄丸、竹叶石 
膏汤、喻氏清燥救肺汤。 
夏为热病,然夏至以前,时令未为大热,故经以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二热之病,幼医易眩。夏 
暑发自阳明,古人以白虎汤为主方。后贤刘河间创议迥出诸家,谓温热时邪,当分三焦投药,以苦辛寒为主。 
长夏湿令,暑必兼湿,暑伤气分,湿亦伤气,汗则耗气伤阳,胃汁大受劫烁,变病由此甚多。发泄司令,里真 
甚虚,张用逵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可称要言不烦矣。 
夏令受热,昏迷若惊,此为暑厥,即热气闭塞孔窍所致。其邪入络,与中络同法。牛黄、至宝丹,芳香利 
窍可效。神苏以后,用清凉血分,如连翘心、竹叶心、元参、细生地、鲜生地、二冬之属。此症初起,大忌风 
药。初病暑热伤气,竹叶石膏汤,或清肺轻剂。大凡热深厥深,四肢逆冷,但看面垢齿燥,二便不通,或泻不 
爽为是,大忌误认伤寒也。 
秋深初凉,稚年发热咳嗽证,与春月风温异。但温乃渐热之称,凉即渐冷之意。春月为病,犹冬藏固闭 
之余,秋令感伤,恰值夏月发泄之后,(徐灵胎曰∶通人之言。)其体质之虚实不同,但温自上受,燥自上伤, 
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世人误认暴感寒,混投三阳发散津之属,仅一二剂亦可。更有粗工,亦知热病,与 
泻白散,加芩、连之属,不知愈苦助燥,必增他变。当以清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 
秋燥一症,气分先受,治肺为急。若延绵数十日之久,病必入血分,又非轻浮肺药可医。须审体质症端, 
古谓治病当活泼泼地为盘走珠耳。 
翁姓子方数月,秋燥潮热,咳嗽如疟,幼科用发散药,二日不效。忙令禁乳,(徐灵胎曰∶不禁可。)更医 
用泻白散加芩、连。二日,昼夜烦热,喘而不咳,下痢粘腻,药后竟痢药水,延余诊之。余曰∶稚年以乳食为 
命,饿则胃虚气馁,肺气更不爽矣。与玉竹、甘草、炒广皮、竹叶心,一剂热缓。继与粳米、南枣、广皮、甘 
草、沙参,二剂与乳少进,令夜抱勿倒,三日痊愈。 
深秋入冬,暴冷折阳,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呕恶,必从太阳。若渴能饮水者,里热见症,即非纯 
以表散。伤寒每以风伤卫,用桂枝法,寒伤荣,用麻黄法。小儿肌疏易汗,难任麻、桂辛温,表邪太阳,治 
用轻则紫苏、防风一二味,身痛用羌活,然不过一剂。伤风症亦肺病为多,前、杏、枳、桔之属。辛胜即是 
汗药,其葱豉汤,乃通用要方。若肢冷寒战,呕吐自利,或身无热,即从中寒里症,三阴须分。但小儿科 
太阴中寒最多,厥阴间有。若冬令应寒,气候温暖,当藏反泄,即能致病,名曰冬温。温为欲热之渐,非比 
寒症得汗而解。若涉表邪一二,里热必由七八。生瘾疹丹痧,非徒风寒。或外受之邪与里邪相搏,亦令入于经 
络,或饮醇浓味,里热炽烈,而卫气不与荣分相和,或不正直入内侵,即有腹痛下痢诸症,其治法、按症,必 
以里症为主。稍由清散,误用辛温,祸不旋踵矣。 
钱氏《直诀》云∶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又视其睡,口中气昏,或合 
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若心气实,则喜仰卧。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烦闷。虚则切牙呵欠。肝热则手寻衣领及乱捻物,肚热,饮水喘闷, 
目赤发搐。肝有风则目连札,得心热则发搐,或筋脉牵系而直视。风甚则身反张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 
当补肾治肝。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面白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吐清水。或呵欠多睡 
者,脾气虚而欲发惊也。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热则手掐眉目鼻面。肺盛复 
感风寒,则胸满气急,喘嗽上气。肺脏怯,则唇白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甚也。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兹胎禀虚怯,神气不足,目无睛光,面白颅解,此皆难育不寿。 
或更加色欲,变症百出,愈难救疗。或目畏明下窜者,盖骨重而身缩也。切牙者,肾水虚而不能制心火也。(以 
上辨五脏虚实寒热。) 
喜汗者,浓衣卧,而额汗出也。盗汗者,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胃虚汗者,上至项,下至脐也。六阳虚 
汗者,上至头,下至项,难治。 
夜啼者,小儿筋骨血脉未成而多哭,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或花大膏主之。若虚怯为冷所乘则唇青。 
惊啼者,邪气乘心也,当以安神丸主之。 
若浴后拭脐不干,风入作疮,令儿撮口甚者,是脾虚也。若频撮口,是气不和也。并舌热者,胃脏微热。 
令舌络牵紧,时时舒热,或饮水者,脾胃虚而津液少也。黄面、惯肌瘦、五心烦热者,疳积也。大便未已而 
弄舌者凶。 
解颅者,生下囟门不合也。长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 白,或体消瘦,皆肾虚。胎肥者,生下丰浓, 
目睛粉红,大便干难,时出涎水。 
胎热者,生下有血色,时叫哭,身热淡黄,目睛多赤,大便色黄,急欲食乳,并用浴体法主之。 
胎怯者,生下面白,肌肉瘦弱,大便白水,身无血色,哽气多哕,亦用浴体法。 
急欲乳不能食者,此风邪由脐而蕴热心脾,致舌浓唇燥,不能吮乳也。 
龟胸龟背者,由儿初生下,风客于脊,入于骨髓,致成龟背。若肺热胀满,攻于胸膈,即成龟胸。并用龟 
尿点其骨节,自愈。(取尿法,用青莲叶,安龟在上,用镜照之,其尿自出。) 
失音吐泻,或大便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物者,非失音,此肾怯不能上接于阳也。凡口噤不止,则 
失音语迟。 
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皆胎弱。(以上五脏杂症主治。) 
徐灵胎曰∶幼科古人谓之哑科,以其不能言,而不知病之所在也,此特其一端耳。幼科之病,如变蒸胎惊 
之类,与成人异者,不可胜举。非兹妇人之与男子异者,止经产数端也。古人所以另立专科,其说精详明备。 
自初生以致成童,其病名不啻以百计,其治法立方,种种各别。又妇人之与男子病相同者,治亦相同。兹小儿 
之与成人,即病相同者,治亦迥异。如伤食之症,反有用巴豆、硼砂者,其余诸症,皆用金石峻厉之药,特分 
两极少耳,此古人真传也。后世不敢用,而以草木和平之药治之,往往迁延而死,此医者失传之故。至于调摄 
之法,病家能知之者,千不得一。盖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今人非太暖,即太饱,而其尤害者,则在于有 
病之后,而数与之乳。乳之为物,得热则坚,纫为绵絮。况儿有病,则食乳甚稀,乳久不食,则愈充满,一与 
之吮,则迅疾踊出,较平日之下咽更多。前乳未消,新乳复充,填积胃口,化为顽痰,痰火相结,诸脉皆闭而 
死矣。譬如常人,平日食饭几何,当病危之时,其食与平日不减,安有不死者哉?然嘱病家云∶乳不可食。则 
寻相诟曰∶乳犹水也,食之何害?况儿虚如此,全赖乳养,兹复禁乳,则饿死矣。不但不肯信,反将医者诟骂。 
其余之不当食而食,与当食而反不与之食,种种失宜,不可枚举。医者岂能坐守之,使事之合节耶?况明理之 
医,能知调养之法者,亦百不得一,故小儿之所以难治,非尽不能言之故也。 
保婴汤,治小儿诸病。陈米、(清胃。)黄土、(养脾。)嫩竹叶、(清热。)莱菔子、(化积。)薄荷 
叶、(去风。)灯心、(降火。)麦芽。(运食。)上七味,随证所主者多用,其余次之。每服不过三钱, 
袋盛煮汤,任意喝饮。如便燥者,调入白 
蜜少许。小儿之病,多起于乳食不节,此汤调养脾胃,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