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据谢鲲墓志,鲲死于太宁元年十一月;据《谢鲲传》,鲲死年四十三。
① 谢鲲见《晋书》卷四九《谢鲲传》及《世说新语·文学》“卫玠始过江”条 注引《晋阳秋》。谢衷即《晋书》卷七《成帝纪》咸康二年之谢褒,时为吏 部尚书,以“算军用,税米空悬”免官,亦见同书卷二六《食货志》,中华 书局点校本有校记。
① 《庄子·逍遥游》注,据郭庆藩《庄子集释》。
② 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见《文选》卷二二。
① 《艺文类聚》卷四七引《晋中兴书》。
② 《世说新语·规箴》“陆玩拜司空”条注引《陆玩别传》。
③ 避衰犹言避灾、避煞,家有丧,徙舍避之。参《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案指五行书之类),死有归杀(一作煞),子孙逃窜,莫肯在家”,即指此。庾翼出军之时,庾亮死已三年余。
① 豫州刺史,庾怿以后为路永。永和元年路永叛降石虎,赵胤继为豫刺,镇牛渚。再后则为谢尚,驻所随形势变化而屡有迁徙,计有历阳一芜湖一寿春一历阳一马头等地。吴廷燮《东晋方镇年表》著录较确。万斯同《东晋方镇年表》漏检宋《志》,误作永和元年。
① 永和八年(352年)谢尚一度被徵为给事中,戍石头。复豫刺职后又一度徵留京师,署仆射。
② 《世说新语·赏誉》(下)“桓宣武表云”条注引《桓温集》载桓温《平洛表》。
① 《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盘桓东山”条注引《晋中兴书》:谢安居会稽, 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游处,“未尝有处世意”。《晋书》卷七九《谢安 传》亦作“无处世意”。案,“处世”当作“出世”。出处二字含义相反,但 有混用现象。其实史籍还有以出字作入字用之例,参周一良先生《魏晋南 北朝史札记》第四二○页“出都”条。
②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三七三页。
③ 唐长孺《士族的形成和升降》,见《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④ 此句《世说新语·排调》“初谢安在东山”条作“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语意较明。
① 此句《谢安传》作“安甚有愧色”,得其旨。案高崧其人,颇关心谢安兄弟出处。谢万拜豫州都督,高崧曾为其道江左形势,凡数百语,事见《世说 新语·言语》“谢万作豫州都督”条。
② 余嘉锡引《广雅》诸书为言,曰:远志与小草虽一物,而有根与叶之不同,根名远志,叶名小草。郝隆之对,谓出与处异名,亦分根与叶言之,根埋土中为处,叶生地上为出,既协物情,又因以讥谢公,语意双关,故为妙对。见《世说新语·笺疏》第八○四页。
③ 谢万生卒年不详。《谢万传》谓万被废后,“复以为散骑常侍,会卒,时年四十二。”《北堂书钞》卷五八引《晋起居注》有升平五年(361年)起用谢万为散骑常侍诏。可知谢万死于复官的升平五年或稍后,生于太兴三年(320年)或稍后,生年与谢安相当而略晚。
④ 谢万为吴兴太守,当在刺豫州之前,本传失载。
二 北府兵
谢尚兄弟西府之任,为谢氏门户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和政治地位,已详前节。以军权谋求门户利益,本来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之一,王、郗、庾、桓,概莫能外,谢氏也是如此。不过,谢氏在豫州,并未经营起一支有长久影响的为谢氏门户所用的武力,所以谢万卒以轻易被废而离开豫州。究其原因,一是桓瘟强大,不会容许在豫州形成一支独立存在的强大武力,后来桓温蓄意与在豫州的袁真为敌,不惜兵戎相见,就是证明;二是谢尚以后,谢奕、谢万都以虚放为高,没有经纬世务的能力,谢万更是矜豪傲物,不得士情。所以一旦谢万被废黜而离开豫州,谢氏就失去凭借。谢安在政治上崭露头角,还需要十余年的经营。直到简文帝死时,谢安才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
桓温死后的四五年中,谢安的主要对手是桓冲。谢安在朝在野均没有党援,只好请太后①临朝,以宫廷势力相抑。《晋书》卷七六《王彪之传》曰:“时桓冲与安夹辅朝政。……安不欲委任桓冲,故使太后临朝决政,献替专在乎己。”宁康三年(375年)桓冲以扬州让谢安,自己出就徐州刺史镇京口,这,一方面出于桓冲顾全大局的器度,一方面也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尔。《晋书》卷七四《桓冲传》:“谢安以时望辅政,为群情听归,冲惧逼”,乃解扬州,自求外出徐州云云。东晋成法,徐州刺史兼刺兖州,故京口、广陵得以连为一气。可是桓冲受徐州之任时,兖州却另委朱序为刺史①。朱序虽桓氏故义,但桓、朱究为二家。可见桓冲外任,亦非真出于总领北府以卫建康的考虑。同传续云:翌年(太元元年,376年)谢安欲以后父王蕴为方伯,“乃复解冲徐州,直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事,自京口迁镇姑孰。”太元二年,镇荆州的桓豁死,桓冲又还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荆州刺史。原来桓温死后,桓冲代温居任,本是位重势强,曾几何时,竟一再见逼谢安,不得不逐步撤离中枢,退出京口,放弃姑孰,直到回归桓氏经营已久的荆、梁旧地。谢安使桓冲就范,大概借用了褚太后和王皇后的权柄。
桓冲回镇荆州以后,东晋消除了桓氏步步向建康进逼的威胁,恢复到长江上下游的桓氏和谢氏在对峙中求稳定的局面。此时前秦苻坚已经统一北方,有随时南侵的可能,上下游关系中虽然还存在某些冲突,但是主要的一面却是相互支援以抗苻坚之军。
谢安执政,最大的弱点是没有可靠军事力量的支持,而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建康既不能与上游桓氏维持一种较稳定的平衡,更不能应付北方前秦的压力。支持和护卫建康,本来依靠北府。早年由郗鉴组成的强大的北府军事力量,由于桓温兼并郗愔而不复存在。桓冲离徐州后,王蕴以外戚名士刺徐州镇京口,本是谢安的权宜措施。《晋书》卷九三《外戚·王蕴传》谢安促王蕴受徐州之命,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裒)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此处“干事不事”、“暂临此任”等语,明谢安之意不过欲借重王蕴人地以代替桓冲,不是真正想要王蕴起北府方镇作用,更不是想要他重建北府军事力量。兖州朱序是桓温旧部,他以出自寒微的武人暂时刺兖州镇广陵,无非是谢安对桓冲的一种怀柔姿态而已,谢安自然不会指望朱序为缓急之助。桓冲既然离徐州赴上游之任,朱序迟早也会离开兖州。这样,徐兖北府就可以留待谢安从容部署,从长考虑。
谢安利用前秦军压境,朝议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的机会,举兄谢奕之子谢玄为兖州刺史。谢玄本来是荆州桓豁的征西司马、领南郡相。桓豁于太元二年七月死,十月桓冲西行,代桓豁为荆州刺史。谢玄东来代朱序刺克州镇广陵,也在这年十月,正是桓氏势力在上游重新调整之时,桓氏无暇顾及下游。太元四年六月君川之捷以后,谢玄又兼王蕴所领徐州,徐、兖复为一镇。谢玄的北府兵就是在这里组建的,有了这支北府兵,谢安在建康执政才有所凭借。
北府兵有郗鉴的先例,是重建而非创建。此时重建的北府兵,主要是南北矛盾加剧的产物,同时也是桓、谢矛盾的产物。从以后的事态发展看来,北府兵既用于淝水之战,又用于解决桓玄问题,这两方面,北府兵都是胜利者。
《晋书》卷八四《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通鉴》太元二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①《刘牢之传》听说的北府兵,只列应募为北府将者的姓名,不具兵卒来源;而《通鉴》中所见北府兵的组成,迳谓募得“刘牢之等数人”。这里可看到两个问题:一,北府兵的组成主要在募将,与后世常有的募兵者不同;二,应募的北府将可能自有兵众,只须授与军号或刺守名义,或者略作兵员补充,就能用于战争②。
江淮之间,广陵左近,东晋时是北方南来流民集中之地。流民南来的浪潮,随北方形势和南北关系的变化而具有周期性。流民在地著之前往往是半武装性质,他们的首领即流民帅,多受东晋名号。流民帅曾助晋讨平王敦,也曾酿成苏峻之乱,是东晋政局中具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因素。东晋视需要而处置流民,徒淮北流民于淮南而用其人力。郗鉴为北府,曾移淮北流民;谢玄受兖州之命的前一年,即太元元年,东晋孝武帝亦有移淮北流民之诏。太元元年所徙淮北流民,当是谢玄补充北府将的主要兵源。《谢玄传》:“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襄淮,以为形援。”案前秦军始围襄阳,在太元三年四月,发三州人丁事当在此时或略后。三州,以其时情况度之,当指侨立的徐、兖、青三州;三州人丁,指编户的可能性极少,当是指太元元年由淮北迁淮南的流民。《宋书》卷三一《五行志》谓晋孝武帝太元三年,“氐贼围南中郎将朱序于襄阳,又围扬威将军戴遁(即下文所见的戴■)于彭城。桓嗣以江州之众次都援序,北府发三州民配何谦救遁。”这也证实北府将何谦所部,有三州民丁的补充,是初组北府兵时先募将后补兵的一个例证。
《刘牢之传》列举的最早一批北府将,多是北方南来在江淮活动多年的武人。刘牢之本人是彭城人,世为将家。刘牢之父刘建,东晋征虏将军,受豫州刺史谢万节度,《晋书》卷七九《谢万传》,谢万溃败之前,曾遣征虏将军刘建修建马头城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刘建既为谢氏豫州旧将,刘牢之当因家世旧谊为谢玄所知。所以刘牢之得为谢玄的参军、前锋,实际上掌握北府兵,为谢氏所用。北府将何谦早年是徐州刺史庾希部属。《晋书》卷八《哀帝纪》隆和元年(362年)七月,“庾希部将何谦及慕容将刘则战于檀丘,破之。”刘牢之以将家子应募,何谦以北府宿将应募,都应当不是只身投军,而是各自率有原来所统士卒。稍后进入北府兵系统的戴■(遁),也早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参徐州刺史荀羡军事,见《晋书》卷七五《荀羡传》。戴■(遁)后来进入谢玄北府兵系统时已是沛郡太守。田洛则是幽州刺史。他们当也自有兵卒。
由此可见,谢玄组织北府兵,不过是集合一部分以前本属北府,后来分散开来,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的江淮宿将和流民武装(江淮宿将亦出于流民武装),徵发一部分过淮流民予以充实而成。谢玄赖以指挥和联络的人,是谢氏豫州旧将刘建之子刘牢之。北府兵各支既无特别训练,又无严密组织,但官长、士卒都有与北敌作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