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248部分

谛闲大师遗集-第248部分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名,此云□一切处。谓众生正报,国土依报,无处不□也。释迦牟尼,应身佛名,释义见前。阿弥陀,云无量,光明寿命俱无量故。弥勒云慈氏,依慈心三昧成道故。龙种上,出药王药上二菩萨经。龙自在,出称扬诸佛功德经。宝胜,出庄严劫千佛名经。觉华定自在,出地藏本愿功德经。袈裟幢,师子吼,未详出典。文殊师利,云妙德,大智菩萨。普贤,云□吉,大行菩萨。大势至,是弥陀右弼,大力菩萨。地藏,是幽冥教主,大愿菩萨。大庄严,福智双隆菩萨。观自在,寻声救苦菩萨。
  ○丁二 归依须先
  ○戊一 须先礼敬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夫欲礼忏,必须先敬三宝。
  首句结前,次句起后。谓起后正宗文也。后二句,正明须先所以。夫,发语词也。谓行者若要顶礼忏法,必须先为礼敬三宝。
  ○戊二 释先敬疑
所以然者,三宝即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能令行者,离生死苦,得解脱乐。
  首句征词,谓必要先敬三宝者,何所以也。须知有深意在焉。以下正明深意,应知佛法僧三,最可珍贵,故称为宝。前谓佛为医王,法为良药,僧为慈母。今言良友者,友能医病,友能疗病,友能看病。具足三义,故为众生福田,谓种福之田也。福田有三:一敬田,二恩田,三悲田。对于佛法僧宝,恭敬供养,为敬田。于父母师长,孝顺奉侍,为恩田。于苦恼众生,救济布施,为悲田。所以于三宝能归向者,不但仅能灭罪生福,并能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今言解脱,即涅槃之异名也。
  ○丁三 正式归依
是故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圣僧。
  承上所言,三宝既能令众生灭罪长福,离苦得乐,以是所以应皈依也。行者三业,为能皈依。住持三宝,为所皈依。言皈依者,救济义。谓皈依三宝,能息无边苦轮,远离一切大怖畏故。十方尽界,总显三宝之境。宽廊无涯,无穷无尽也。以众生一念介尔心性,本自□穷三际,横□十方。十方虚空,并不在众生心外。以心性无外故,究竟证此心性者,名之为佛。只此心性,即名为法。诠此心性者,亦名为法。信解修证此心性者,名之为僧。所以三宝同于心性,□虚空界也。又复当知,现前介尔之心;体大,即法宝。相大,即佛宝。用大,即僧宝。又介尔心圆具三大理性,总名法宝。觉此三大之智,名佛宝。理智不二,名僧宝。是为一体三宝。证此一体三宝,名十方佛。说此一体三宝,能诠与所诠,皆名为十方法。修此一体三宝,名十方僧。是为大乘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是相,一体三宝是性。性即相中之性,相即性中之相。性相一如,二而不二。如今既能皈依住持三宝,则本有一体三宝,法尔具足。如是了解,则性相不乖,事理双明,方为真正皈依三宝也。疏大科序分竟。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述忏悔因缘
  ○丙一 述起罪之因
某等今日,所以忏悔者;正为无始以来,在凡夫地,莫问贵贱,罪相无量。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诸染着。如是乃至十恶,增长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然其罪相,虽复无量。大而为语,不出有三:一者烦恼,二者是业,三者果报。此三种法,能障圣道,及以人天胜妙好事。是故经中,目为三障。
  原其忏法之正宗,唯是忏悔而已矣。吾人自有识以来,六道升沉,头出头没。究其起罪之由,由于无始一念不觉。蔽妙明而为无明,名之曰惑。由惑造业,由业受报。惑业报三,如恶叉聚,始终不相离也。吾人今日所以忏悔者,正为此耳。言无始者,指最初一念妄动之时,直至于今,中间历经恒沙又恒沙之劫,竟不知起始之际,故假言无始也。自尔至今,因在凡夫地上,不论富贵贫贱,智慧愚痴;虽品类万殊,其罪相皆有无量也。经云:积恶如恒沙,造罪满大地。舍身与受身,不觉亦不知。普贤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故今言无量也。吾人试思,如是无量罪相,从何而有耶?盖由三业六根而生起耳。或有意故犯,或无心误失,所以曰罪曰过。总之由于内心不正,起诸邪妄思惟为因。揽彼身外美恶之境,生诸染着为缘。故于美境,起贪恶。于恶境,起嗔恶。于俱非境,起痴恶。是为意业之三恶。以贪味起杀,贪财起盗,贪色起淫,是为身业之三恶。以贪慢而起妄语,贪巧而起绮语,贪取而起两舌,贪嗔而起恶口,是为口业之四恶。合之为十恶罪也。此十恶增之长之,开出尘劳之门,有八万四千之多。详如法数,兹不繁赘。上言罪相虽复无量,举要言之,k有三名。其一,名烦恼障。二名业障。三名报障。今言六凡众生烦恼,指见思二惑。业,指恶业,善业,不动业三种。报,指分段生死一种。以此三种障法,恶法障人天,善法障出世,不动障菩提。故云能障圣道,人天,胜妙好事。以是之故,诸经之中,名目此三,为之大障。
  ○丙二 述灭罪之缘
  ○丁一 发觉初心
  ○戊一 □明发觉大意
所以诸佛菩萨,教作方便,忏悔除灭。此三障灭,则六根十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皆悉清净。
  前云起罪之由,由于不觉。不觉谓之迷,由迷,故造罪也。今施灭罪之方,宜从觉悟为始。众生积迷既久,安能顿悟?如人久卧病床,何能顿起?故假良医徐徐诊治。众生灭罪,亦复如是。所以要诸佛菩萨无上医王,教作方便,应病与药。忏法,如医方。礼忏,如服药。罪灭,如病除,苟能蠲除三障,复本心源。则三业六根之十恶,八万四千之尘劳,无不一扫而俱净矣。
  ○戊二 详明发心事业
  ○己一 承上述意
  ○庚一 正述意
是故某等,今日运此增上胜心,忏悔三障。
  承上发觉之意,不从外来。前云迷,埋此心也。今云觉,发此心也。埋从一念迷,发由一念觉。是故我等今日,即在自己现前一念心中,运动出一点增上胜妙善心,始得灭除此三障也。忏、谓忏其前愆。悔、即懊悔自误。所以能忏悔,必灭障也。
  ○庚二 设问答
  ○辛一 权问
欲灭三障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障灭除?
  试问:欲要消灭此三障者,应当运用何等善心,可以使此三障得灭除耶?
  ○辛二 实答
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障,乃可得灭。
  我今为尔实答:预先应当兴起七种善心,以为方便。用此方便,调伏恶法,然后可将三障始得灭除也。
  ○己二 起下发心
  ○庚一 列七心名
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
  首句,总征。谓何等名为七种心耶。一者下,别列。此七种心,有次第生起,不可不知。夫欲忏悔三障,必先发惭愧心以为根本,故居首。有惭愧心,始肯畏惧三恶道苦,能生恐怖,故居次。既能恐怖三恶道苦,始知此身为集苦之本,故生厌离,故居三。要脱离O弊色身,须习学大乘法宝,精修大乘行门。修大乘行,须发菩提心,故居四。习菩提大道,要普度众生。普度众生,须怨亲平等,故居五。至第五发心后,才知佛恩广大,当思图报,故念报佛恩居第六。以上六心,俱从事境发生。若但有事观,而不穷理性。伏惑犹易,破惑实难。破惑既难,灭罪不易。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故最后观罪性空也。
  ○庚二 释七心义
  ○辛一 释惭愧事业
第一惭愧者: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尔所尘沙劫数。而我等相与耽染六尘,轮转生死,永无出期。此实天下可惭可愧,可羞可耻。
  谓吾人窃自仔细思惟,往劫世尊在凡夫地,我等同在凡夫地中。今者如法华经云:世尊成佛以来甚大久远,中间经历如许世界,若点不点,尽磨为尘,点尘作劫,不可算数。佛成道来,超过是数,无量无边。我等于今,不但尚未得道,犹作苦恼众生,宁不愧煞!何以故?相与耽染六尘故。尘,以垢污为义。而言六者,即六根所对之六尘,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也。耽染,即垢污也。由斯六法,引诱六根,发生六识。揽取前尘,垢污自性,造善恶因,招生死果。生死死生,如轮回转。永无停息之期,故曰无期。此则真真实实戴天履地之人,可惭可愧也。
  ○辛二 释恐怖事业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
  谓吾人即今,既是一个博地凡夫,随惑流转。身所作,口所谈,意所思,无一不是恶多善少,故云与罪相应。甚至纯恶无善,即是三恶因缘。命终福尽,即招三恶道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故云受无量苦。仔细思量,殊为惶骇。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也。
  ○辛三 释厌离事业
第三厌离者:相与常观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虚假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生老病死,八苦交煎,无时暂息,众等相与。但观自身,从头至足,其中恒有三十六物:发、毛、爪、齿、□、泪、涕、唾、垢、汗、二便、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脾、肾、心、肺、肝、胆、肠、胃、赤白痰□、生熟二脏。如是九孔常流,是故经言: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何有智慧者,而当乐此身?生死既有如此种种恶法,甚可患厌。
  谓吾尝窃观,即今堕在生死海中,无别好趣。心息,念念不停,刹那不住,故曰无常。受乐,坏时苦。受苦,不待言。受中庸,被其所惑。日夜驱驰,无一非苦。世之衰荣,如花开落。世之聚散,似云去来。所以云空。内外推寻,全无主宰,故云无我。只此七尺肉团,九孔常流臭秽,腥气难闻,故知不净。凡百所受用物,无一真实,故知虚假。譬如水上之泡,起即随灭。起既快,灭亦快,故用二速。恶少善多,上升于人间天上。恶多善少,下坠于鬼趣傍生。甚至纯恶无善,直堕于地狱泥□。至于善恶迭迁,往来诸趣。生死流转,好比车轮。纵使不失人身,谁无生老病死?以此八苦交炎,如火烧煎,无时或息,有何趣味?现前大众,请你再四思惟。不须顾他,但观自身,最为亲切。先从头顶,以至足底,其中裹的,是甚么东西?由外至内,分三处论,各有十二。外十二者:谓发、毛、爪、齿、?、泪、涕、唾、垢、汗、屎、尿。中十二者:谓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内十二者:谓脾、肾、心、肺、肝、胆、肠、胃、赤白痰□、生熟二脏。共为三十六物。所以云九孔常流不净也。是故经言:此身者,是众苦所集之处也。上下内外,一切皆是不净之物。那一个有智慧的人,而当好乐此臭秽身耶?此身既然如上有许多不净恶物,宁不甚可患厌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