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黄老智慧 >

第9部分

黄老智慧-第9部分

小说: 黄老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然集团的崩溃,不能仅仅看做是一个不走运的个案。它代表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一切,当然也包括了它崩溃的征兆,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没有能比安然集团更“完善”的模型了。不管从安然集团的哪个角度看,没有人能比它更“巩固”。可是,问题的中心在“利润”,资本主义的大企业一旦到了搞不到利润的时候,就马上成为葬身的坟墓。

  再从外面来看,最初是起于韩战,然后是越战,继之以是中东频繁的石油争夺战。肯尼迪总统对小小的越南曾有过一个“三月灭越论”,继而卷地毯式的大轰炸,以及红橘子剧毒没头没脑地大量喷洒。现代最新军事装备一律上场,真是大少爷挥金如土,把二百年的国库储存打得一干二净,却落了个大败亏输。好像所谓的第三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富有富的打法,穷有穷的打法,光脚的对上了穿皮靴的,打坏一双皮靴就值多少美金?

  首先,你的那一套美丽的贼、杀、骗、盗伎俩被我看透了。贼、杀、骗、盗的伎俩一旦被戳穿了,就会不值一分钱。不但不值一分钱,反而会自己反弹了回去。其次,你有价值上亿的最新式的飞机,坦克,飞弹,我有很不值钱的土弹,一样能把飞机和坦克打掉,打掉一个就等于赚了上亿美金。你有全身装备新颖的士兵,一身装备就值几万,几十万,我在暗中打掉你一个,就等于赚到你几万,几十万。你有最精巧的高科技,太精巧了,恐怕一碰就碎,会自己自动打起自己来的。如果我笨笨地打碎了它,你的几万万就化灰了。不着急,慢慢来,不跟你赌一日胜负,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今天摸掉你一个,明天摸掉你两个,大家走着瞧,看谁挺得过谁?你要的是我的石油和其他宝藏,对我,它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充其量,我把它毁了,打翻了狗饭盆,最多大家没的吃。可你要是没有它,就活不下去。因此,整个过去的战略战术,突然都变成了过去式。富有是很好,高科技也很好,精良军备也很好……不过它们怎么好,也好不过人的智慧与谋略。上兵伐谋,科技,军备都是其次的其次。从而,整个人类的历史就翻过了一页。甚至整个以前认为是千真万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一下子变了色彩。整个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科技主义突然感到乌云罩顶,措手无策了。这是二十一世纪接着来的又一个新考验,好像渐渐已经有人意会出来了一个重大“危机”,是过去根本不用关心的事情。而过去一再关心,一再用力的所在,却显得很疲软,很无奈。突然一个栽了跟斗,大家就都跌破了眼镜。那些人晕头转向,抓抓头,还没有来得及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阴符经》把这些可能的趋向,用几个简单的字都概括了!

  呜呼!异军突起,这是一个特别有利的时机了!日月有数(时),大小有定(机),看得清,见得明,掌握了一瞬即逝的时机,圣功就会产生!智慧神明的伟人就会出现!这个可能一瞬即逝,或一纵即逝的时机或机遇是什么呢?答案是:其盗机也!这个“盗机”呀,因为它是“盗”机,有些暗昧不明,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知,都能见的,都能好好掌握的。最先只有很少数的人可以知,可以见!是谓:先见之明。可是,到了有一天,它就变成普通常识,谁都能知,谁都能见,那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就是说,时机错过了。因为《阴符经》说: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 
 
 
  
 黄老智慧
 
 
黄老智慧 
 
 
 
 
 
 
第一部 《黄帝阴符经》新论 
第六讲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
 
(美)张绪通
 
  李筌说是骊山老母把《阴符经》分成了三部,第一部是修仙的,第二部是谈政治的,第三部是谈兵法的。所谓修仙的原文是:神仙抱一之术。想第一部书中,虽有“知之修练”的话,不过修炼的结果是:“是谓圣人”,不是神仙。由于这部书中说到了不少关于天和人的关系,又有什么星斗、龙蛇、人性、伏藏、九窍、三要等模糊的词语。在唐朝,去古已远,又没有现代科学的认识,去理解这部书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到神仙、方术等玄虚的方面去,这是情有可原的。再说,即使《阴符经》不是成书于黄帝时代,而降至战国时代,那时还没有《道教》,而后世道教的修炼之种种构想,应该是不可能在《阴符经》里出现的。

  至于第二部谈到政治,中国的诸子百家有一个共同点,不管讲的是哪种理论,就是没有不谈政治的(中国人好谈政治由来已久)。《阴符经》在把天地、万物、人的地位确定后,便要求人在社会中确定自己的地位,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一方面让自己的秉赋可以得到舒展,一方面要求能够延年益寿,尽到一个人在天地间获得了生命和形体后应当担负的责任、使命和光荣。进而要求大我的完美实现,长治久安。这是《阴符经》绝对要强调和不可少的部分。

  第三部谈兵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如果没有“兵机”作为这部分的隐藏线索,那么下面的字句,不是浅显得令人几乎觉得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是有的句子根本无法做合理的解释。例如: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这两句话太浅显平凡了,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这两句话几乎不可解。因此,过去有不少试图解经的人,根本就把这两句话完全忽略不提。

  论到兵法,是一个民族为了生存而采取的自卫方法和战斗技术,古人把他们的经验积累成篇,便是兵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书写记载的技术有了空前的改进,中华民族也积累了无数从战争锻炼而茁壮起来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很完整的记录。如太公兵法(六韬·三略),司马兵法,孙武兵法,尉缭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还有其他各子著书谈到军事与兵法的,共有58家,凡1351篇,图46卷(见《汉书艺文志》),足见那时兵学典籍的丰盛。然而,关于兵学的传授,却和其他学术大不相同,老师们对之非常谨慎和秘密,只收极少数素质特优的学生。例如鬼谷子传孙膑兵法,都在夜间,乘其他学生们都归寝入梦之后,极其隐秘从事。秦朝严令禁书,黄石公传张良三略兵法,也是担着极大干系,极其隐秘的。同时,高深的兵学,含有权变诡谲之谋,隐微莫测之术,所谓帷灯匣剑,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兵书就成了秘籍。即使到了唐朝,太宗命李靖传授侯君集兵法,李靖奉命后,只教他些普通军事常识,侯君集非常不满。想出了一个绝户头的办法,去太宗那里控告李靖要造反,说他留着高深兵法自用,居心叵测。于是太宗责问李靖,李靖说:现在国家太平,侯君集却居然热衷要学高深的兵法,恐怕他才真是心怀叵测,想要造反。后来侯君集果然因造反而灭族,太宗称赞李靖有先见之明。《阴符经》既然已经谈过了治国,再接着谈用兵之道是顺理成章的。不过,《阴符经》好用奇字来强调它极其简单的语句,这点是与其他专门兵法典籍不同的。

  孙武子说:兵者,诡道也。(《孙子》始计篇)。就是说:作战是一种欺诈诡变的艺术。唐太宗对李靖说:朕读了千章万句兵法的书籍,不外乎“多方误之”一句话而已。又说:朕读了许多兵书,都超不出孙武,而孙武十三篇,都超不出虚实两个字。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也就是:多方误之。在《阴符经》里,上面谈到过的“贼”、“杀”,“骗”、“盗”也都含着兵机。可是太宗叹说:大家都读孙子十三篇,虚实都挂在嘴上。但在实际作战时,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就都弄颠倒了,因此他们就总是打败仗。虚实两个字也总是说不明白,好像教也教不会。李靖回奏说:这是个人的问题,就在聪、明、睿、智四个字上(参见《李靖兵法》)。兵法说的都是原理原则,而人怎么对实际情况去认识,去判断,去掌握才是先决条件。所以《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这两句话里就埋藏着聪、明两个先决条件。

  人如果有了某种缺陷,在身体别的部分就产生代替弥补的机能。假使是个瞎子,那么,他的听觉就会比较灵敏。听觉灵敏,就是聪字诀。假使是个聋子,他的视觉就会比较灵敏。视觉灵敏,就是明字诀。瞎子很会听,聋子很会看,加起来就是聪、明。《阴符经》用了这个奇怪的方法,来说明和强调聪和明的重要性。从前师旷为了加深对音乐的造诣,想要听觉特别灵敏,用艾把自己眼睛熏瞎了。他牺牲了眼睛,得到了更聪听的耳朵。离朱的耳朵被堵塞,但眼睛更明亮了。这都是一失一得的辩证原理。但是一个领导或主将,聪和明都不能偏废。想要保证更加聪明,按照原理,就必须牺牲掉自己身上的一个什么部分。那必须牺牲的是什么呢?就是心中的私欲。因为一旦内心充满了私欲,一心都在私欲上,心有旁骛,而致心不在焉,就必定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是受了私欲的主宰,偏颇地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只听到自己想听见的。为了聪明,能真正看得明,听得清,就非设法去除私欲不可。流水照不到影子,静水才能映得分明。心能静得下来的领导或主将,自然就能少私寡欲,就自然能够看得明白些,听得清楚些。也就自然能够认识,判断和掌握敌人对自己的欺诈和误导伎俩,进而可以认识和掌握对敌人的误导,这就是知虚实,知己知彼,是百战不殆的保证。

  睿智和聪明有些不同,它包含了一种深层的体会或领悟。虽然也凭借对事物的感官接触,但在一瞬间,忽然领悟到事物表象背后更有意义的东西。一般人觉得很平常普通的现象,而具有领悟能力的人就马上“看出”了端倪或机微,立即掌握住了胜负的要领。这种领悟好像并不是一般人都具有的能力,古人常说,它是一种天然的秉赋,是谓天赋。领悟能力是不是能在后天培养出来,是学界历来争论的一个焦点。《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对这句话,李筌注解说:“为天下机者,莫近乎心目。心能发见,目能见机。秦始皇东游会稽,项羽目见其机,心生于物,谓项梁曰:彼可取而代之。晋师毕至于淮淝,符坚目见其机,心死于物,谓符融曰:彼强敌也,胡能胜耶?则知生死之心在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焉。”李筌把见机的“目”解作“心目”,就是人头上有个眼睛,心中另有一个眼睛。当头上的眼睛看到一个现象,心中那个眼睛就看到了更深远的现象,这是两个层次的活动。举出了项羽和符坚两人的例证,证明心目中产生的积极性印象和消极性印象。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感官接触到了某个事物的现象,然后传递到大脑。大脑经过了研判后,做出了一定的建议,或者经过研判后,完全删除了这个资料。所谓生于和死于,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和死,而是指大脑活动后的建议和删除说的。如果说,心目的活动能产生高深的权变谋略,而过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杂事。那么,心目就是后天也能培养的了。心目就是李靖所说的睿智,睿智如果是能培养的,恐怕培养的方法,还是少不了从“静”字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