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480部分

民间偏方大全-第480部分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积,其中在增加血清NO,减少CEC方面优于其他用药组,说明通心络可保护内皮细胞,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因而通心络胶囊可能对保持AMI后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以及防治再灌注损伤有效,有可能成为AMI再灌注治疗中微血管和心肌的保护药。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胡长林教授报告指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63%,目前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研究证明,服用通心络治疗3个月后,患者颈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阻力指数下降,可减少内膜一中膜的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明显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有一定程度的缩小,用药期间30例患者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症状改善后无l例复发。胆结石胆囊炎应适时佐用温中药 
其他 中医常识 
胆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的患者可仅患胆囊炎,有的患者既有结石又有胆囊炎。由于“炎”字当头,人们习惯使用消炎、排石的药,当西药效果不理想时,患者常会转服中药,或者从刚发病就中西药合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清热、利湿、排石”等。服用的初始阶段,大多效果不错,如“胁痛消失了”、“食欲改善了”……但继续服下去时,相当数量的患者出现了上腹胀闷,且夜间加重,恶冷食冷饮,甚至又出现胁胀等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患者初患胆结石或胆囊炎时是属于一个“急性”炎症期,但由于该病本身的特点或久服寒凉药物等原因,病情很容易进入慢性阶段,这时候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消炎利胆”的中成药效果也不理想。进而出现前述的“中焦虚寒”症候群。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多为阳气不足阴寒过盛,水湿不能充分运化,则上腹饱胀;夜间阴气盛,故症状多在夜间加重;进冷食则助阴气而脾阳益困,故可出现胁痛。
针对这些病因、症状,我们采取的治则是“温阳散寒益气”,附子理中丸当属首选。该药为《伤寒论》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有“温阳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附子为君药,温中散寒除胀满;干姜为臣药,增强温中散寒的力量;人参、白术为佐药,前者大补元气,后者健脾燥湿;炙甘草为使药,益中气而和诸药。五药相配,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湿得甘温而化,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
所以建议长期服用“清热、利胆、排石”药物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虚寒”症象,请适当佐用“附子理中丸”。一贯煎新用 其他 中医常识 
一贯煎由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组成,方中生地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麦冬、沙参、枸杞子、当归滋阴养血、生津柔肝为辅,少量川楝子疏郁清热为佐,合而成方,具有滋阴疏肝、解郁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一贯煎有止痛、镇静、清热、止咳、祛痰等作用,因此可以用于治多种疾病。举例如下:
一、慢性肝炎
适用于阴虚肝郁型,常见胁部疼痛,头目眩晕,舌红乏津少苔,脉细数。如兼瘀血,方中当归改归尾,加三七粉(冲服)、乳香、没药;如齿衄加白茅根、侧柏叶;脘腹胀满加生麦芽、焦三仙、炒枳壳;失眠重者加炒枣仁、生牡蛎;口苦口干加酒炒黄莲、石斛;转氨酶高或持续不降加北五味子、龙胆草,伴脾肿大加鳖甲、丹参。肝硬化及其他肝病后期属肝阴虚者也可使用。
二、胃病
胃溃疡属胃阴不足者,常胃脘灼痛,嘈杂如饥,虚烦失眠,舌光红少苔,脉弦细,应滋阴养胃,可用本方加减。胃酸过多如乌贼骨、煅瓦楞;兼有瘀血者当归改归尾,加桃仁、红花,脘腹胀满加生麦芽、炒枳壳、木香;口苦加酒炒黄连;气逆上攻加代赫石、法半夏、旋复花。本方加乌梅、白花蛇舌草也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三、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患者有阴虚肝郁的见症,可用本方滋阴疏郁。如失眠加丹参、枣仁、柏子仁;失眠伴有心悸加黄连、肉桂,遗精滑泄加生龙骨、生牡蛎;心烦易怒加合欢花、石菖蒲;如伴梅核气加川厚朴、法半夏。
四、月经病
妇女阴血亏虚,内有郁热,常见月经或前或后,或闭经,兼见手足烦热,口苦口干,心烦易怒,胁腹胀痛,舌红少苔,脉弦细,可以本方治疗。舌有瘀斑,脉兼涩象者加桃仁、红花、丹参,重者加水蛭;手足烦热、盗汗加地骨皮、丹皮;脘腹胀满加麦芽、制香附;失眠重加炒枣仁、丹参。
五、高血压
此病在某一阶段,可为阴虚肝郁,临床见头晕目眩,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耳鸣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可用本方治疗。眩晕重加钩藤、石决明;肾虚腰痛,脉弱加桑寄生、杜仲;两眼干涩红赤加草决明、夏枯草、菊花;口干苦加黄芩、酒炒黄连、石斛;失眠重加合欢花、炒枣仁。
六、肺结核
肺结核见咳嗽无痰,或痰少,或痰中带血,胸胁胀痛,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者,脉弦细而数,此属肺肾阴亏、肝郁不畅,可以本方加减。痰少黄燥者减枸杞子,加川贝、胆星、竹沥;食少腹胀加麦芽、鸡内金、焦谷芽;痰中带血或咯血,加白芨、阿胶、三七粉;烦热口渴加生石膏(热减即去)、天花粉;盗汗重者加麻黄根、浮小麦;肺有空洞加白芨、冬虫夏草、百合。
七、中心性视网膜炎
若为阴血不足、肝郁不畅者,可用本方加蜜蒙花、白芍、草决明、郁金等,一般服10~15剂后病情有改善,应连服1~2个月。
八、妇科肿瘤放疗后干涩症
妇女宫颈癌、阴道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出现阴道干涩、疼痛,可用本方加枣皮、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丹参等进行治疗。对其它肿瘤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食欲不振等阴虚表现,亦有疗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辨治 
其他 中医常识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为消除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带来了福音。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日益增加的药源性疾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便是其中之一。
本病儿童最为多见,由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抗生素的抗菌谱、使用时间、个体差异、全身及肠道局部的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且高危因素是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和长期反复应用,故目前西医药治疗,无论从方式、方法上,或是药物选择、疗效上均不及中医药的治疗。
一、诊断
儿童在接受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发生腹泻,其大便为水样、糊状,连续2天以上,均应考虑发生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可能;应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给予相应的治疗。
二、辨证施治
(一)脾虚型:患儿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或其后反复腹泻不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腻,脉弱无力。治宜健脾止泻,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各12g,葛根、山药、神曲、扁豆各9g,木香、甘草各3g。脘腹胀痛加焦三仙,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加干姜、肉桂,久泻不愈、无积滞者加赤石脂、诃子。
(二)脾肾阳虚型:患者在久用或反复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出现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白术、补骨脂、吴茱萸各10g,肉豆蔻、五味子各6g,附子、炮姜各3g。久泻不止加赤石脂、石榴皮,脱肛者加黄芪、升麻。
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停止抗生素的应用,需要应用时必须有病原学、药敏试验的应用依据。
三、场效应疗法
应用场效应治疗仪治疗本病既方便又安全,且疗效肯定。将场效应垫固定在患儿脐部中心位置,轻型病例用弱治疗量,重型病例用中治疗量,治疗时间均为每次30分钟。轻型患儿每日1次,重型患儿每日2次。应用场效应治疗的意义在于,通过刺激脐部,达到健脾益胃、益气固脱、温补下元、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之目的。现代医学认为场效应可通过刺激脐部,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使胃肠道血管扩张,皮肤血管充血,血流量增加,既有利于小肠对水分的加快吸收,也有利于散热,且简便易行,便于家庭的治疗。
四、中成药治疗
小儿止泻片、小儿止泻冲剂、小儿健脾止泻片等小儿用中成药,具有健脾和胃、温中利湿、涩肠止泻等功能,应根据小儿不同年龄,给予口服。
中成药仅选一种即可。在用中成药的同时,停用各种抗生素。
五、推拿疗法
采用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等手法,适应于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则在以上基础上补脾经、揉外劳等。推拿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每日1~2次。
六、贴敷疗法
取五倍子、小茴香、肉桂、丁香、胡椒、吴茱萸、木香、元胡各等份,焙干研末,每次1~2g,调敷脐部,每日换药1次,一般3~5日可愈。经方辨治心脏病三则 其他 
中医常识 
?心衰属于急危病症,相当于中医“心悸”、“喘促”、“水肿”等病症范畴。本文3例心脏病病人均是在西医综合用药救治后而疗效欠佳者,遂结合中医药,仿仲景的“病证结合”、“脉症合参”的方法治之,果有良效。
首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病人,伴心源性肝硬化、心房纤颤,初治26天诸症依然,请郭士魁先生会诊。根据患者心悸失眠、气喘短气、尿少浮肿、大便稀溏、肝脾肿大、舌苔白腻、脉结代等症状,辨为气阴两虚,兼脾阳不振,用益气养阴、健脾利湿法,方用生脉饮合茵陈五苓散加减:党参24g、麦冬15g、五味子10g、茵陈24g、猪苓20g、桂枝12g、茯苓10g、泽泻12g、琥珀3g(冲服),水煎服。用药5剂后症状减轻,15剂后病情平稳,水肿消失,喘咳减轻,可下床活动。守方加减70余天,后见瘀滞症状明显,改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之,方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病情平稳。后因继发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救治无效而亡。本例风心病心衰患者,用中医辨证加减治疗,病情平稳6月余,这可能与药物的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作用有关。
例二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经西药综合治疗2月余,症状仍未控制。病人喘咳不得平卧,腹胀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两肺满布湿罗音,下肢水肿。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出发,应用大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以通泻阳明腑实:柴胡12g、枳实12g、大黄10g、黄芩12g、半夏15g、大枣5枚、浮小麦30g、赤芍20g、厚朴12g,每日1剂,水煎服。药用4剂后随大便通畅而诸症减轻,神智清楚,并可下床活动,心电图也有改善。改咳喘固本片、冠心2号片巩固治疗,出院后3年病情平稳。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以本虚标实为多,但只要见有可下之表现时,也可攻下。此类病患虚实错杂,应急则治其标,可用下法;缓则治其本,以扶正固本法调养。
例三为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症见心悸怔忡,心痛彻背,畏寒肢冷,苔薄黄,脉结代,两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