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47-药征 >

第1部分

047-药征-第1部分

小说: 047-药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药征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内容:书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周官》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共医事。由是 
观之,药毒也,而病毒也,药毒而攻病毒,所以瞑眩者也。而考本草,有毒者有焉,无毒者 
有焉,为养者有之,不养者有之。于是人大惑焉,世远人泯经毁,虽欲正之,末由也已,今 
之所赖也,天地人耳。夫有天地,则有万物焉,有万物,则有毒之能也,有人则病与不而有 
焉,是古今之所同也。从其所同,而正其所异也,孰乎不可正哉!扁鹊之法,以试其方也, 
药之瞑眩,厥疾乃瘳,若其养与不养邪,本草之云,终无其验焉。故从事于扁鹊之法,以试 
其方,四十年于兹,以量之多少,知其所主治也。视病所在,知其所旁治也。参互而考之, 
以知其征,于是始之所惑也,粲然明矣。凡攻疾之具,则药皆毒,而疾医之司也。养精之备, 
则辨有毒无毒,而食医之职也。食者常也,疾者变也,吾党之小子,常之与变,不可混而为 
一矣。而本草也,混而一之,乃所以不可取也。不可取乎,则其方也。规矩准绳,是故扁鹊 
之法,以试其方之功,而审其药之所主治也。次举其考之征,以实其所主治也。次之以方之 
无征者,参互而考次之,以古今误其药功者,引古驯而辨之,次举其品物,以辨真伪,名曰 
《药征》也。犹之一物也,异其用,则异其功,是以养其生者,随其所好恶;攻其疾者,不 
避其所好恶。故食医之道,主养其精也。故撰有毒无毒,而随其所好恶也。疾医之道,主攻 
其疾也。故药皆毒而不避其所好恶也,而为医者不辨之,混而为一,疾医之道,所以绝也。 
夫古今不异者,天地人也。古今异者,论之说也。以其不异,以正其异,不异则不异,异则 
异也。譬如人君用人,率材则功,达材则无功矣。一物无异功,用异则功异,用养生乎?用 
攻疾乎?养生随其所好恶,攻疾不避其所好恶,不知其法,焉得其正?其法既已建,而后以 
其不异,以正其异,不异则不异,异则异。《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是之谓也。 
盖今之为医之论药也,以阴阳五行,疾医之论药也,唯在其功耳。故不异则不异,异则异。 
然则治疾如之何,匪攻不克;养生如之何,匪性不得。吾党之小子,勿眩于论之说,以失其 
功实云尔。 
x明和八年中秋之月日本艺阳吉益为则题x 

卷上
石膏
内容: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考 证 
白虎汤证曰∶谵语遗尿。 
白虎加人参汤证曰∶大烦渴。 
白虎加桂枝汤证曰∶身无寒、但热。 
以上三方,石膏皆一斤。 
越婢汤证曰∶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不渴,非全不渴之谓。无大热,非全无大热 
之谓也,说在外传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以上二方,石膏皆半斤。 
大青龙汤证曰∶烦躁。 
木防己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以上二方,石膏皆鸡子大也。为则按,鸡子大,即半斤也,木防己汤,石膏或为三枚, 
或为十二枚,其分量难得而知焉。今从旁例,以为鸡子大也。 
上历观此诸方,石膏主治烦渴也明矣。凡病烦躁者,身热者,谵语者,及发狂者,齿痛者, 
头痛者,咽痛者,其有烦渴之证也,得石膏而其效核焉。 
互 考 
《伤寒论》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 
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为则按,上云不可与白虎汤,下云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上下恐有错 
误也。于是考诸《千金方》,揭《伤寒论》之全文。而白虎汤加人参汤,作白虎汤是也。今 
从之。 
《伤寒论》中,白虎汤之证不具也,《千金方》举其证也备矣,今从之。 
辨 误 
《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 
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 
可以见已。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 
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 
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陶弘景曰∶石膏发汗,是不稽之说。而不可以为公论。仲景氏无斯言,意者陶氏用石膏, 
而 
在下则下。于是乎有非吐剂而吐,非下剂而下,非汗剂而汗者,是变而非常也。何法之为? 
譬有盗于梁上,室人交索之。出于右,则顺而难逃。逾于左,则逆而易逃。然则虽逆乎?从 
其易也,毒亦然。仲景曰∶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陶氏所谓石膏发汗, 
盖亦此类也已。陶氏不知,而以为发汗之剂。不亦过乎?后世以石膏为峻药,而怖之太甚, 
是不学之过也。仲景氏之用石膏,其量每多于他药;半斤至一斤,此盖以其气味之薄故也。 
余尝治青山候臣蜂大夫之病。其证平素毒着脊上七椎至十一椎,痛不可忍,发则胸膈烦闷而 
渴,甚则冒而不省人事,有年数矣。一日大发,众医以为大虚,为作独参汤,贴二钱,日三 
服;六日未知也。医皆以为必死。于是家人召余诊之。脉绝如死状,但诊其胸,微觉有烦闷 
状,乃作石膏黄连甘草汤与之。一剂之重三十五钱,以水一盏六分,煮取六分,顿服,自昏 
至晓,令三剂尽,通计一百有五钱,及晓,其证犹梦而顿觉。次日余辞而归京师,病客曰∶ 
一旦诀别,吾则不堪。请与君行,朝夕于左右,遂俱归京师。为用石膏如故,居七八十许日 
而告瘳。石膏之非峻药而不可怖也,可以见焉尔。 
品 考 
石膏 本邦处处出焉。加州、奥州最多。而有硬软二种。软者上品也。《别录》曰∶细 
理白泽者良。雷 曰∶其色莹净如水精。李时珍曰∶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为则曰∶ 
采石药之道,下底为佳,以其久而能化也。采石膏于其上头者,状如米糕。于其下底者,莹 
净如水精,此其上品也。用之之法,唯打碎之已。近世火 用之,此以其性为寒故也。臆测 
之为也,余则不取焉。大凡制药之法,制而倍毒则制之。去毒则不,是毒外无能也。诸药之 
下,其当制者,详其制也,不制者不,下皆效之。 

卷上
滑石
内容:主治小便不利也,旁治渴也。 
考 证 
猪苓汤证曰∶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以上一方滑石一两。 
上此一方,斯可见滑石所主治也。滑石白鱼散证曰∶小便不利。蒲灰散证曰∶小便不利。 
余未试二方,是以不取征焉。 
互 考 
余尝治淋家,痛不可忍而渴者,用滑石矾甘散,其痛立息。屡试屡效,不可不知也。 
品 考 
滑石和、汉共有焉,处处山谷多出之也。软滑而白者,入药有效。宗 曰∶滑石今之画 
石,因其软滑,可写画也。时珍曰∶其质滑腻,故以名之。 

卷上
芒硝
内容:主软坚也。故能治心下痞坚、心下石硬、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硬。而旁治宿食腹 
满、小腹肿痞之等诸般难解之毒也。 
考 证 
大陷胸汤证曰∶心下痛、按之石硬。 
以上一方,芒硝一升,分量可疑。故从《千金方》大陷胸丸。作大黄八两、芒硝五两。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项亦强。 
以上一方。芒硝半斤、分量亦可疑,故从《千金方》作五两。 
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又曰∶不吐不下心烦。 
以上一方。芒硝半斤、分量亦可疑。今考《千金方》、《外台秘要》,此方无有焉。故姑 
从桃核承气汤,以定芒硝分量。 
柴胡加芒硝汤证,不审备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芒硝六两。 
大承气汤证曰∶燥屎。又曰∶大便硬。又曰∶腹满。又曰∶宿食。 
大黄牡丹汤证曰∶小腹肿痞。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曰∶心下痞坚云云。复与不愈者。 
以上三方,芒硝皆三合。 
大黄硝石汤证曰∶腹满。 
以上一方。硝石四两。 
橘皮大黄朴硝汤证曰∶ 食之在心胸间不化、吐复不出。 
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 
以上二方,朴硝、芒硝皆二两。 
硝矾散证曰∶腹胀。 
以上一方,硝石等分。 
上历观此数方,芒硝主治坚块明矣,有软坚之功也。故旁治宿食腹满,少腹肿痞之等诸 
般难解者也。 
互 考 
柴胡加芒硝汤,是小柴胡汤而加芒硝者也。而小柴胡汤主治胸胁苦满,不能治其块,所 
以加 
品 考 
硝石 和、汉无别;朴硝、芒硝、硝石,本是一物,而各以形状名之也,其能无异,而 
芒硝之功胜矣,故余家用之。 

卷上
甘草
内容:考 证 
芍药甘草汤证曰∶脚挛急。 
甘草干姜汤证曰∶厥,咽中干,烦躁。 
甘草泻心汤证曰∶心烦不得安。 
甘姜甘草汤证曰∶咽燥而渴。 
桂枝人参汤证曰∶利下不止。 
以上五方,甘草皆四两。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甘麦大枣汤证曰∶藏躁喜悲伤欲哭。 
以上二方,甘草皆三两。 
甘草汤证曰∶咽痛者。 
桔梗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桂枝甘草汤证曰∶叉手自冒心。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曰∶烦躁。 
四逆汤证曰∶四肢拘急厥逆。 
甘草粉蜜汤证曰∶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以上六方,甘草皆二两。 
上八方,甘草二两三两,而亦四两之例。 
苓桂甘枣汤证曰∶脐下悸。 
苓桂五味甘草汤证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 
小建中汤证曰∶里急。 
半夏泻心汤证曰∶心下痞。 
小柴胡汤证曰∶心烦。又云∶胸中烦。 
小青龙汤证曰∶咳逆倚息。 
黄连汤证曰∶腹中痛。 
人参汤证曰∶逆抢心。 
旋复花代赭石汤证曰∶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乌头汤证曰∶疼痛不可屈伸。又云∶拘急不得转侧。 
以上十方,甘草皆三两。 
排脓汤证。阙。(说在桔梗部) 
谓胃承气汤证曰∶不吐、不下、心烦。 
桃核承气汤证曰∶其人如狂。又云∶少腹急结。 
桂枝加桂汤证曰∶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证曰∶惊狂、起卧不安。 
以上五方,甘草皆二两。 
上历观此诸方。无论急迫,其他曰痛、曰厥、曰烦、曰悸、曰咳、曰上逆、曰惊狂、曰 
悲伤、曰痞硬、曰利下,皆甘草所主。而有所急迫者也,仲景用甘草也;其急迫剧者,则用 
甘草亦多。不剧者,则用甘草亦少。由是观之,甘草之治急迫也明矣。古语曰∶病者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其斯甘草之谓乎?仲景用甘草之方甚多,然其所用者,不巡前证,故不枚举 
焉。 
凡征多而证明者,不枚举其征,下皆效之。 
互 考 
甘草汤证曰∶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凡其急迫而痛者,甘草治之。 
其有脓者,桔梗治之。今以其急迫而痛,故与甘草汤。而其不差者,已有脓也。故与桔梗汤, 
据 
芍药甘草附子汤,其证不具也。为则按其章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是恶寒者,附子 
主之。而芍药、甘草,则无主证也。故此章之义,以芍药甘草汤。脚挛急者,而随此恶寒, 
则此证始备矣。为则按∶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俱有甘草。而大小承气汤、浓朴三物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