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35-证治准绳·幼科 >

第76部分

635-证治准绳·幼科-第76部分

小说: 635-证治准绳·幼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每服三钱,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方,有牛蒡子。 
x噙化丸x 
薄荷叶(二两) 诃子肉(七钱) 桔梗(一两) 甘草(七钱) 栝蒌皮穣(一两) 白僵蚕(炒,七钱 
)风化硝(五钱) 黍粘子(炒,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噙化燕津。儿小不能噙,则调化,频抹其口中。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呛水
属性:《难经》云∶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病痘之人,毒火上熏于肺,灼于胃,肺与胃 
之上口,皆有疮而伤矣,水入则呛者,贲门伤则水不得入嗌,入会厌、会厌掩而 
不内,故气逆喷出而呛也。食入则吐者,贲门伤则门户隘塞,食物不能直奔于胃,缓则汨汨而下,急则阻而吐 
出矣,此其恶候,鲜有生者。其或舌上有疮烂破如蜂窠之状,舌痛强硬,不能为用延纳水谷,亦使水入则呛,食入则 
吐,待舌疮平,则安矣。咽以咽物,喉以候气,咽居后而通于胃,喉居前而通于肺,肺无下窍,加橐 
然,能受清虚之气,而不受有形之物,喉上有物若悬乳,名曰会厌,凡物入口,则舌抵上 ,舌抵上 则会厌必掩其喉, 
故水谷但入咽,而不入喉,若痘生会厌,则木强不利开阖矣,干物间可入咽,而水饮或漏入喉,所以呛也,呛者、 
犹云错喉,气须药补,汤药不入,则无补法,故不可治。〔翁〕七日以前痘色红紫而兼此证者,乃火气炎上,热毒壅 
塞故也。痘色灰白不起而兼此证者,乃气血虚弱,肺胃受伤故也。二者俱是逆证。七日以后,外痘蒸长光润而有此证者, 
是内证亦长,故致如此,外痘结痂,则内证亦靥矣,不治自愈。善治者,当察毒盛之痘于其咽喉干燥之先,而用甘桔汤、 
解毒汤加麦冬、栝蒌皮穣、牛蒡子、玄参、荆芥之类,以清气道,不使热毒有犯,则自能免此患矣。袁氏治呛逆歌曰∶ 
痘中呛逆最凶危,沉香浓汁杏仁推,远把蜂糖多和水,按经煎透滤渣随,欲服晨时加好乳,汤中温热渐调之。余每 
详察,痘呛者,乃元气耗铄,枭炎上升,故致呛逆,准恪后方。 
人乳一钟,人参一钱,桔梗一钱,枇杷叶三片,共煎,滤渣,服乳。或用沉香磨人乳服者,虽效,总 
不若此方之屡见捷也。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吐利
属性:〔万〕疮疹吐利,常候也,经曰∶诸呕吐暴注,皆属于热。盖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火内迫,则传 
化失常,而吐利并作,火性燥动,迅 故也。邪在上焦,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但利而不吐,邪在中焦, 
则上吐下利。又,里气上逆而不下则吐,气下而不上则利。疮疹初发热时有吐利者,不可骤止,令邪气上下得 
出也,吐利久不止,方可治之,更宜消息。〔薛〕《痘疹方》云∶痘疹吐泻,盖因脾胃不和,饮食不调,烦渴呕 
吐泄泻,并用白术散(渴),然疮疹皆赖脾土,脾土实,则易出易靥,万物得土气温暖而生,吐泻则伤脾土,遂有 
更变之证,夏月中暑烦渴,泻或腹痛,或欠筋,用五苓散(惊加)藿香。伤食吐泻,用小异功散(吐泻)。手足并 
冷者,用益黄散(脾)、豆蔻丸(泄利)。顶陷灰白,用木香散(渴)。疮正出而吐泻者,或见血者,俱为逆证, 
难治。窃谓前证虽因脾胃不和,然邪实上焦,则宜吐,邪实下焦,则宜泻,如吐泻嗳腐吞酸,皆宜宣发,但微甚不同 
耳。张翼之云∶若痘疹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合用十二味异功散救之 
(见形),甚至姜、附、灵砂亦可用。若止里虚去官桂,止表虚减肉豆蔻。若能食便秘倒靥为里实,勿 
补,当用钱氏及丹溪法下之,皆为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补则溃烂不结痂。凡 
痘见 ,便忌葛根汤,恐发表虚也,如有更变,当随证治之。〔张〕吐泻有冷热二证,吐而不渴,泻而手足冷,面 
色青白,此冷证也,益黄(脾)、理中辈主之,或四君子加木香、豆蔻亦妙。既吐且渴,虽泻而手足心热, 
面赤,居处喜冷,此热证也,五苓散(惊)竹叶石膏汤(痘渴)加橘皮等主之。大吐而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 
面赤闷乱,钱氏云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痘发热)下之。《百问方》用香苏饮,吐加半夏、茯苓、白芍。泻 
加白术、茯苓。烦躁呕吐渴泻者,亦热也,白术散(渴)最当,紫草木香汤亦可。 
x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 白茯苓 甘草节(各等分) 
上 咀。用水一盏,煎五分,不拘时服。如恶寒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每帖二钱半。 
x香苏饮x 治小儿痘疹作泻。 
香附子 陈皮 紫苏 川芎 甘草 白芷(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葱白煎,或白水煎。泻加白术、茯苓,呕加茯苓、白芍药。 
x紫草木香汤x 治痘出不快,大便泄利。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术(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一方,无甘草。 
上锉散。入糯米百粒,水煎服,每帖三钱。紫草能利大便,白术木香佐之。脾气虚者加人参。 
x人参胃爱散x 治痘疮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或吐逆等证。 
人参 藿香 紫苏 甘草(炒) 丁香 茯苓 木瓜(各等分) 糯米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初发热,自利而吐者,黄芩加半夏汤主之。更详审吐利所出之物,如吐酸水者,利色黄或青绿者,其气臭者, 
皆热也。若吐清痰之水,利下清白不臭,未可作热治之,乃内虚也,四君子汤加诃子肉及益黄散(脾)。一云∶痘欲出 
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挟宿食也,四君子汤加砂仁、橘红,或中和散,有宿食者,用紫霜 
丸(癖)。发热时吐泻不止,身热口渴者,四苓散加黄连、淡竹叶煎服(五苓)去桂是也。 
x黄芩加半夏汤x 
黄芩(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白芍药(酒拌晒九次,三钱) 半夏(汤泡七次,二钱) 生姜(一 
钱) 大枣(二枚) 
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渴、去半夏,加枇杷叶去毛炙二钱,芦根、茅根、各三钱。 
x中和散x 治中焦停寒,或夹宿食。 
浓朴(一钱) 白术(八分) 干姜(四分) 甘草(三分) 
上锉细。作一服,加生姜一片,水煎,稍热服。 
起胀灌脓时吐利并作,宜急治之,胃寒者益黄散、理中汤,胃热者黄芩半夏汤调四苓散。 
靥后吐泻,亦分冷热,冷者亦宜益黄、理中辈,热者四苓散、竹叶石膏汤(痘渴)加橘皮,或竹茹汤亦可。 
x竹茹汤x 
橘红 半夏 白茯苓 黄连(姜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 竹茹(一团) 葛根(一钱五分) 
上,水一钟,生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时温服,分二帖。 
x和中汤x 虚吐不止。即镇胃止吐汤加人参。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五分) 白术 半夏(各八分) 陈皮 藿香 砂仁(各一钱) 
上,用生姜水煎服。 
x藿香正气散x 治初热干呕。 
藿香 紫苏 大腹皮 陈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半夏 浓朴 白芷 
上,姜枣煎服。 
凡疮痘已经大吐大泻之后,上下俱脱,即当用大补之剂,纵有他证,皆以虚论, 
庸医每罔顾人元气,用药克削,而致夭枉者,滔滔皆是,可恨也!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吐逆
属性:胃为水谷之海,上通乎咽,内而不出,如初发热有吐逆之证,此火邪犯胃,其气上逆,治之则易,若自出现以 
至收靥有是证者,乃疮集于咽门,攻于胃脘,吞咽不利,治之则难。由于不知预解咽喉之法,渐变为失音呛水,而 
不可救矣。初虞世云∶痘疮吐逆,无痰益黄散(脾)。有痰二陈汤(大科痰饮),或橘皮半夏汤。不止者加丁香(胃 
寒者、宜之,胃热、宜加芦根茅根枇杷叶黄连)。若吐而泻者,亦宜益黄散及陈氏木香散、异功散。 
吐而身热烦渴,腹满喘,大小便涩,面赤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痘发热)。〔薛〕前证,若手足并冷,渴 
饮热汤,或腹作痛,中气虚寒也,宜用益黄散。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气虚弱也,宜用橘皮半夏汤。手足并热,热毒 
壅滞也,宜用导赤散。口干,饮乳不彻,胃经气热也,宜用竹茹汤。吐逆不乳,或吐乳酸秽,此脾气 
虚而乳食停滞也,宜枳术丸。如初发热,暴吐不止,此火气上逆也,茱连散主之。 
x茱连散x 
黄连(半两) 吴茱萸(二钱) 
上二味,同炒,研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调服。 
x橘皮汤x 
橘皮(半留白,半去白,炒,二钱) 半夏(一钱) 白茯苓(一钱半) 
上锉细。加生姜五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x橘皮汤x 治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陈皮 生姜(各一钱) 人参(五分) 
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 
x橘皮半夏汤x 
橘皮 半夏(等分)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如因饮水过多而呕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伤食而呕吐者,以丁香脾积丸微利之。 
如无上证而呕哕者,人以胃气为本,胃者土也,土败则木来侮之,今木挟相火 
之势,上乘乎胃,其气自脐下直犯清道,上出于贲门胃上口也,微则干呕,甚则哕, 
土败之象也。《太素》曰∶弦绝者其声嘶败,木陈者其叶落,病深者其声哕,短针无取,毒药无攻,谓不治也。 
附方 
x丁香煮散x 治脾胃虚冷,呕吐不食。 
丁香(不见火) 红豆 甘草 干姜 青皮 川乌(去皮) 陈皮 良姜 胡椒 益智(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加盐一捏,不拘时服。 
x加味鼠粘子散x 治咽中有疮,作呕。 
桔梗 射干 山豆根 防风 干葛 陈皮 荆芥 连翘 
水煎,细细呷之。 
x灯心竹叶汤x 治干呕。 
竹叶(三十片) 灯心(三十根) 
水煎服。 
秘方治呕吐并吐泻不止,水谷不纳者,速效。 
用多年灶心赤色土,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小儿只一钱。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泻利
属性:凡疮未出而利者,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也,黄芩汤主之。如自 
利清白色者,为里寒,理中汤主之。 
x黄芩汤x 
黄芩(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白芍药(六钱) 
上锉细。加大枣二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食前。 
疮已出而利者,邪气并于表,正气方逐邪气,主乎表而不主里,则里气虚,不能停纳水谷,故亦自利也, 
宜从气虚而治(九味理中汤倍人参,加黄 、白芍药)。 
x九味理中汤x 
人参(二钱) 白术 干姜(炮) 诃子肉 茯苓 木香 藿香叶 肉豆蔻(煨) 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食前通口服。 
疮疹所忌,内虚泄泻,凡觉腹疼,或漉漉响趋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 
之(九味理中汤)。治之不止,此开肠洞泄,惟涩剂可以收之(豆蔻丸,不止,则用真鸦片配莲肉粉止之)。 
庸医每不敢用涩药,恐涩住邪气,不知邪气之盛,莫如伤寒,而张仲景治挟热自利,每用石脂,盖涩剂之去滑, 
犹寒剂之去热,热剂之去寒,是谓对证之药,今既滑泄不已,自当收涩,又何疑焉。如服涩剂而又不止,则根 
本已拨,无能为矣。经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 
于内者,利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