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35-证治准绳·幼科 >

第88部分

635-证治准绳·幼科-第88部分

小说: 635-证治准绳·幼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味异功散加天麻。若疮密热盛便秘,饮冷面赤者,用犀角解毒散。灌浆之后,发热烦躁,作渴面赤者,用 
当归补血汤。足热腰痛,目睛赤者地黄丸。皆要法也。一小儿出痘饮冷过多,腹痛面青,手足并冷。此寒邪伤 
脾而虚寒也,用附子理中汤一剂而痛止,用人参一两、姜一钱二剂而脓灌,又用人参煎汤代茶与饮,月余而靥。 
一小儿出痘面色青,手足冷。此寒水侮土也,非十二味异功散不能救。不信,乃服疏通之药,殁而遍身皆青。 
人中为阴阳之分,故赵子昂以泰卦象之,人中而上,分为三部,人中而下,亦 
分为三部,发际之上,阳之上也,两眉之间,阳之中也,山根以下,阳之下也。自口至两乳间,阴之上也, 
自心蔽骨至阴毛际,阴之中也,自阴而下,阴之下也。凡疮之出现、起发、收靥,自人中而分,上下循序, 
阴阳和畅,虽多且密,亦可言吉,若或舛差,虽是稀少,亦可言凶,此有伏也。 
发热之时,面色明莹者吉,面赤若涂抹者重,此邪气拂郁于阳明胃与大肠也,阳明经上循于面,故赤也, 
宜以清凉解毒之药少通利之。面垢惨黯者凶,疮疹之火,发自少阳,面垢者,少阳候见也,《针经》云∶少 
阳病甚则面微壅,宜表里双解,盖少阳从中治也。 
【验耳目鼻】经曰∶肾通窍于耳。耳者,肾之外候也,肾之为脏,水脏也,天一生水,受气之初,先生 
两肾,而一阴藏焉,又有相火存乎命门之中,疮疹发热耳独凉者,疮疹为火,肾不受邪,存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如耳反热,则水不胜火,将有归肾之变。痘疮之候,先观耳后有红缕者,盖手少阳三焦之脉,从膻中上出缺盆, 
系耳后,直上出耳角。红者火色也,此疮疹之火,发自少阳,自见于其经也。凡疮自耳先出,未及成浆,耳 
轮先靥者,渐萌归肾之势矣。 
目别见 
经曰∶肺通窍于鼻,疮疹发热之初喷嚏者,火邪上干于肺,外应于鼻,而痒则嚏。鼻干黑燥者,火刑于金,金 
体本燥,得火反甚,急宜清金泻火,以解其毒。鼻衄者,血得热而妄行,故衄出于鼻,急与凉血泻火,以解其毒。 
鼻流清涕者疹也,疹发于心,心肺相连,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也。疮出之后,鼻塞不通者热也,火主 胀。疮 
已成浆收靥之时,鼻塞不得息者,此鼻内有疮,脓涕粘结,可用金银小簪子以通之。如疮未成浆,鼻端先干 
者凶,经曰∶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邪火刑肺,肺败不能输精于皮毛,故皮毛焦枯,先见于鼻,荣卫不行, 
阴阳不续,以渐遍身皆干枯而死矣。凡疮变坏,鼻中血出者,涕自流出者,鼻孔开张喘急者,肺绝之候,皆死证也。 
【验唇口牙齿】脾之窍,通于口,其华在唇四白。《脉诀》曰∶应唇通口气。疮疹发热之初,口中和,唇色红 
润者吉。如口燥唇裂,其毒必甚,急解之。疮出稠密,唇口疮子相粘,诸疮未发,此疮先已戴浆,诸疮未收,此疮先 
已焦黑者凶。面疮肿灌,唇上疮裂,成块干溅者重。如疮出太密,口中臭气者,脏腑败坏,故臭出于口 
也。疮欲变坏,唇上缩者,脾绝也。唇下自呷者,鱼口也。口中涎如胶粘者,脾津竭也。皆不可治。疹家唇 
口生疮声哑者,狐惑证也。不急治之,杀人。 
上片牙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之贯络也,下片牙隶于干金,乃手阳明大肠脉之贯络也。疮疹发热之初, 
口开,前板齿燥者里热也,宜以清凉之剂微解之。切牙者,牙乃骨之余,肾主骨,寒战切牙,毒归于肾,必死。 
如发热切牙者,有欠则为肝热,有上窜,则为心热,此欲作搐也。疮已收靥,牙龈溃烂者,此肉疮未得平复 
也,勿作走马疳疮治之,疹后牙龈溃烂,血出肉黑气臭者,此方是走马疳也。 
【验喉舌】咽喉别见 
舌者,心之候。《脉诀》曰∶外应舌,将荥。又,脾之脉,络于舌,舌之在人,延纳饮食,主持声音, 
其用亦大矣,疮疹发热,其舌红润者吉。舌燥如芒刺者,里热甚也,急解之。《针经》曰∶热病口干舌黑者死。 
吐舌者,脾有热也,脾脏微热,则舌络微紧,时时舒舌,勿用冷药及下之,或饮水者,医疑为热而下之,误也, 
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故耳。疮出之后,舌上稠密,出如堆粟,破如蜂窠者危,更加饮水则呛,食物则哕, 
声哑不出者,必死之证。疮出太甚,弄舌者凶。 
【验颈项】经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颈项者,生气之本也。又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天 
食人以五气,喉者气之所由也,故喉主天气,地食人以五味,咽者味之所由也,故咽主地气。颈项者,咽喉之管 
束也。又,三阳之脉自颈而上,三阴之脉自颈而还,颈项者阴阳之道路也。痘疮之候,颈项欲疏,若 
缠项而出,稠密太甚者,谓之锁项,废其管束,阻其道路,上不得降,下不得升,内者不出,外者不入,经曰∶出 
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此死之征也。凡病深项软者死,骨败也。 
【验胸腹】经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胸腹者,脏腑之郭也。又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盖言心肺也, 
故痘疮轻者胸前无,胸腹出太甚者必重也。其中于脏,各有期日,凡病深喘急,胸骨扇动者,肺焦胀也,左乳下 
动脉突出者,宗脉绝也,皆不可治。疮疹腹痛者,毒未尽也,更宜详审。 
【验手足】四肢者,诸阳之本,疮出欲疏,其发欲透,其靥欲齐。如应出不出,应发不发,应收不收,此脾 
胃气虚不能旁达四肢也。发热,手寻衣领、乱捻物者,肝热也。手掐眉目鼻口者,肺热也。手足搐搦者,心肝风 
火相搏也。各随其脏而泻 
之。足凉者,此常候也,疮疹肾不受邪,肾主足,故足宜凉。手足冷者,脾脏怯也,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 
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怯,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冷耳,宜温之。疮已出现,手足多水泡者,此肝胜脾衰, 
为鬼贼,宜急治之,不久便生痒塌也。如遍身皆发,手足不透,是空壳者,此脾胃虚弱,津液耗竭,荣卫凝 
涩,故其毒亦郁而不发也,不能食者死,能食者必发痈疽。疮势太甚,手足冷者不治。疮未成浆,手足皮脱者必 
死。疮已正靥,惟足不收者,足为纯阴,无阳相济,所以收迟,《玉函经》曰∶孤阳寡阴即不中,譬取鳏夫及寡 
妇。如疮始成浆,他处未收,手足心先靥者,其后必生怪疾也。疮靥之后,手足关节肿痛者,必发痈也。疮 
痒,手足搔乱者凶。 
【验寝卧】夫卫气者,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人之常也。疮疹发热便昏睡者,心主热, 
脾主困,心受气于脾,故发热昏睡,此常候也。起卧不时者,内有热也,必多陷伏之变。合面卧者,里热也。 
大抵疮疹始终安寝者吉,盖气血强盛,荣卫流行,邪出于表而不在里则神安,神安则志定,是以得安寝也。 
若气血衰弱,荣卫滞涩,邪在于里而热,心恶热,则神不安,神不安则志不宁,是 
以烦躁、闷乱、谵妄、而不得眠也。亦有毒伏于中,神丧气脱,僵卧如尸,呼之不应,饮食不知者,不可以 
嗜卧论,乃死证也。 
【验饮食】经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仲景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 
可见水谷之悍气为卫,精气为荣,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矣。凡痘疮能食者,虽重亦吉,不能食者,虽轻亦 
危也,然有不能食而生,能食而死者何也?盖不能饮食者,脏腑内实,大便不行,有平日之谷气以为之主, 
疮成之后,自消谷气、而思食矣。其能饮食者,邪热杀谷,即叔和所谓口干饶饮水,多食亦肌虚者也,将不久 
而变生焉。惟疹家多不能食,以口中不和,不思食也。余详不能食门。 

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
痘后余毒证治
属性:〔万〕凡痘疮轻者其本疏,其毒微,其证顺,自然易靥,无余毒也。重者其本密,其毒盛,其证险,自难 
出难靥,有余毒也。逆者或伏,或倒陷,或倒靥,幸脾胃素强,调治又早,不至大困,亦作余毒。钱氏云∶ 
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痈,三者 
目赤。以证求之,尚不止此,亦有出已尽,发已透,靥已齐者,复作余毒,此由温补之过,饮食之失而得之。故 
治痘后余毒,或补,或发散,或解利,要在分表里,论虚实,不可一概妄投汤剂也。 
〔海〕 疮余毒,或肝虚入眼目。或肺虚为癣疥。或为痈疖,发在骨节,肾之虚也。发在肌肉、脾之虚也。 
或在筋,或在头,或在面,或牙齿疳蚀,或咽喉肿痛,各随经而见,皆毒不散,蕴积而成。或病患始不早治,或 
医者失治,遗于经络,其所由来,盖有自矣。宜服解毒等剂。 
〔世〕痘毒攻脾则泄泻身浮,攻肝则眼生翳膜,攻心则烦躁啼哭,攻肾则耳疼脓聚,攻肺则咳嗽痰涎。 
〔洁〕若已发后,有余毒未散,复有身热疮肿之类,当茶粉下解毒丸。 
〔丹〕治小儿痘疮,余毒未散,食谷太早,补住毒瓦斯。 
鼠粘子(六钱) 甘草(五分) 犀角 白术(各三钱) 荆芥 防风 枳壳(各一钱) 
水煎,温服。 
x活血解毒汤x 治余毒。 
防风 荆芥 生地黄 赤芍药 当归 连翘 牛蒡子 黄连 紫草 甘草 苍术 薄荷 川芎 木通 
各等分,水煎服。 
【痈疖】此由毒瓦斯留藏经络,故于肌肉虚处,或关节动摇处,红肿而成痈。又或既平之后,失于解利, 
余毒大盛,外不得泄于皮肤,内不得入于脏腑,聚而不去,遂为之痈。如毒瓦斯浅者,止生结核、肿毒、疮疖 
而已,甚者至头项胸胁手足肢节,尽 肿作痛,但发一二处,或根浅者可治。若流注起伏,根深蔓引者,小 
则溃筋脱骨,必为残废之疾,甚则绵延日久而死。〔丹〕痘痈多是实毒血热成痈,分上下用药,一日不可 
缓,成脓必用清热凉血为主,赤芍药、甘草节、连翘、桔梗之类,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槟榔、牛膝, 
更助以贝母、忍冬草、白芷、栝蒌,大便燥用大黄,寒热用芩、柏,此法累效。〔薛〕前证初起未成脓者, 
用活命饮、隔蒜灸、治而消之。欲成脓者,用活命饮解而溃之。气血虚者,八珍汤(虚羸)实而溃之。虚 
而不能敛者,托里散补而敛之。大凡发热肿痛,大便不结,用仙方活命饮及隔蒜灸法。大 
便秘结,用仙方活命饮加大黄。大便已通,肿痛未退,再用活命饮一服,用托里散 
补其元气。若发热倦怠,大便调和,用补中益气汤(虚热)未应,亦用隔蒜灸。若溃而发热口干,肢体倦怠,用东 
垣圣愈汤。脓水淋漓,不时发热,用四君、参、 。若因乳母肝经血虚发热,用加味小柴胡汤(发热)。肝脾郁 
怒发热,用加味归脾汤(惊悸)。膏粱浓味积热,用加味清胃散(齿)。如专与凉血,用败毒等药,复伤元气, 
必致成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矣。〔万〕凡治痘痈,先看在何经络,分气血多少,用引经药,如太阳经羌活、 
防风,阳明经升麻、白芷,少阳经柴胡,少阴经独活,太阴经防风,厥阴柴胡。若初红肿硬痛者,以针刺之, 
口吮去恶血,以拔毒膏敷贴。气实能食,大便坚者,用排毒散疏利之。气虚食少者,用十宣散或流气饮。毒浅 
而小者,只内服小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