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481-伤寒大白 >

第26部分

481-伤寒大白-第26部分

小说: 481-伤寒大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白虎汤x 见口渴。 
阳明燥热,则肺受火制。此方清上焦燥火,则小便自利。 
x清燥汤x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阿胶 杏仁 麻仁 麦冬 枇杷叶 
此方详注喘逆门。石膏与杏仁同用,清肺火,佐以阿胶、麦门冬润肺燥;火伤气旺;益以 
人参、甘草;肺燥大肠亦燥,佐以麻仁,则下焦火泄,小便自利。 
x金匮肾气丸x 
生地 牡丹皮 泽泻 猪茯苓 山茱萸 山药 车前子 附子 肉桂 
手少阴心主火旺而小便不利,用导赤各半汤;足少阴肾经火旺而小便不利,用知柏六味 
丸;足少阴肾经火衰,而小便不利,用此方以补水中之火。一方治热极小便不利;一方治 
水虚小便不利;一方治火虚小便不利。外感小便不利,不应列入火衰方法,此因外感互发内伤也。 
x大陷胸汤x 见结胸。 
陷胸汤丸,原非利小便方法。今因结胸症,见小便不利,治结胸,即是利小便。 
x茵陈蒿汤x 见发黄。 
先小便不利而身黄,利小便则黄退。身黄而小便不利,清湿热,则身黄退,而小便自利。 
x柴胡桂枝干姜汤x 见寒热。 
因表邪而小便不利,先散表邪。今以少阳症兼见太阳,故用此方。 
x真武汤x 见腹痛。 

卷四
大便秘结
属性:大便秘结,杂症门有实秘、虚秘、风秘、冷秘、热秘、气秘、血枯之分;外感门,症分表未 
解、半表半里、表已解、表邪传里,治分应下、急下、微下、大下、可下、未可下、不可 
下、俟之蜜导等法。如表汗未出,表症尚在,病在胸前,脉浮身热,脉细不数,脉伏不出, 
面赤烦躁,胸前食滞,久病多汗,血竭津竭者,不可下。身无大热,手足多汗,便硬腹胀, 
身无表邪,欲便而不得便,时转臭气下,口燥咽干,渴而消水,大便久结,常胀满,舌苔黄 
焦,腹中作痛,应急下,皆用大承气汤。然仲景下法,既详此条之中,复详于自汗门内,良 
以下法最怕表邪未散,表汗未彻,必自汗多汗表邪方解,互注参玩,庶不差误。若大便不通, 
脐腹胀痛,表症在而里症尤急,不得不下者,止用大柴胡汤,双解表里。如热轻结少,津液 
干涸,便闭不通,腹胀未满,不转臭气者,宜微下,止用小承气汤。若大便不通,腹不胀 
满,未欲大便,即大便闭结,俟之有热无结,不转矢气者,宜俟之。津液不足,大便干结,血枯 
热微者,宜生津养血,外用蜜导。上部胸胃无热,不耐承气苦寒,下部大肠热结,下用胆汁 
外导。是以大便闭结,惟以表邪之解与未解,里热之结与不结,汗之多与不多,身表之热与 
不热,下症之急与不急,屎之硬与不硬,津液之干与不干,脐腹之痛与不痛,脉之数与不 
数,以别可下、不可下、微下、急下、俟之导之之法也。 
伤寒脉阳微而汗少,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 
太过,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 
此条言汗出太多,则阳液竭绝于里,名亡津液,大便因硬,非言阳火虚寒也。 
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 
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此申明上章汗下亡津液,胃中干燥,内实,大便难,此名阳明里症也。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此申明上章吐下后,虽有阳明可下之症,但津液耗尽,止与小承气汤和之。 
病患不恶寒而渴,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 
水,少少与之,以法救之。 
此申明不大便,无所胀苦,非下症也。详注口渴。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 
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 
出。今为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故不久必大便也。 
此重申多汗亡津液,大便硬不可下,宜俟之。仲景常以小便利不利,以定屎之硬不硬。今 
又以小便减少,以定水液还入大肠,而必大便之自行。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 
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为导也。 
此承上文重亡津液,即大便硬,有下症者,止宜用外导。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 
矣。手足 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 
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阳明脉洪大,今反迟,非浮紧之表脉。大凡汗出不恶寒者,无身重,今虽身重,短气而 
喘,因有潮热,则可攻里矣。然必手足 汗出,则大便已硬,宜用大承气。若汗多而见 
发热恶寒,其热不潮,未可下也。若腹大满不通,只可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大便也。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而不解腹满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以上诸条,关防未可下外导等法。此二条又恐应下失下,故曰腹满痛,烦躁发作有时,不 
大便,即是有燥屎,急宜下者。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 
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若不转矢气,此但初 
硬而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必大便硬 
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上二条申明大下的诀,以下又关防若未见燥粪,尚宜探讨。例如阳明病,见潮热里证,又 
见大便微硬,可与大承气汤。若不硬者,切勿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当以小 
承气汤。若汤入腹,有臭气下矢,此有燥屎可攻。若不矢臭气,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 
必胀满不能食。欲饮水者,与水则胃寒而哕。其后虽发热烦躁,即大便硬,然结粪必少, 
止可以小承气汤和之。若不转矢气,慎不可攻。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症、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 
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 
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上半节,以脉弱无太阳少阳表症,而有烦躁心下硬应下之症,故即能食,亦宜以小承气汤 
微和之。下半节,以小便少别粪未必硬,即不能食,未可攻,须待小便多屎定硬方可攻。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小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 
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此条言服承气汤,不转臭气,又不大便,不可再服。详注潮热,宜互看。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 
语止,更莫复服。 
多汗则津液大泄,胃中必干,大便必硬,上热不得下泄,故谵语。然用小承气汤,清胃 
热,止谵语,不求必下结粪,故谵语止,勿再服。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此重申误汗亡津液,大便必难,久则谵语。如脉沉喘满,乃里热之喘,误认表邪,反发其 
汗,大便必难,里热不得下泄,久则谵语。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发潮热,不恶寒,独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则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 
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首段总言吐下不解,不大便,日晡发潮热,不恶寒,如见鬼状之病。第二段分剧者不识 
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若脉涩者则死。后段言症之微者,但发 
热谵语,可以大承气汤。大便一利,不可再服。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 
此章千古误注。曰阳明病,则无太阳少阳表症。谵语潮热,乃里热无疑。阳明胃热,本能 
食。今反不能食,乃是肠胃有燥屎,内无容物之地,当用大承气汤。若能食者,胃虽热, 
尚有容物之地,但硬大便未必有燥屎,不可用大承气汤。前贤见大承气汤,在末句,皆注 
曰同用此方,岂理也哉。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症,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 
目睛不和,表症也。今六七日传里日期,无表里症,大便难,身微热,非阳明表邪,乃是 
阳明里症实热,故急下之。按仲景用急下有六条,阳明经三条,皆救津液。一日汗多,津 
越于外;一曰潮热,便结津竭于内;一曰目睛不和,津竭于上。少阴经三条,皆救肾水。 
一曰真水自竭;一曰木燥水枯;一曰土燥水干。夫人以津液养生,停聚则病,泥结则危, 
干竭则死。邪在太阳,则结聚肌肉,而毛窍不通,故用发表,以散结聚。邪在少阳,则结 
聚半表半里,而胸胁满呕,故用和解,以开结聚。邪在阳明之里,则结聚肠胃,而大便 
不通,故用下法,以通结聚。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 
因和, 然汗出而解矣。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少阳半表半里,和解发汗之症,故宜小柴胡 
汤。此申明和解,可以通津液发汗也。 
太阳阳明者,脾约也。正阳阳明者,胃实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烦实,大 
便难是也。 
言太阳阳明者,太阳表邪,后归阳明之里,阳明里热,又内传太阴,约束大便坚结,故曰 
脾约也。正阳阳明者,阳明热邪,不传太阴而传大肠燥热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 
后,传阳明肠胃,烦燥而大便难也。此章分别三阳传里,大便结硬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 
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此承明上条阳明之热,内传太阴而为燥热脾约者,当用脾约丸。若少阴复传阳明,大便 
硬,脉大沉数者,仍用承气汤,不比太阴篇湿热系在太阴而下秽腐之条。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条言太阴热邪,外传阳明。此条言少阴热邪,外传阳明,有便腹胀急下之症,宜用大承气汤。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上章言腹胀满不大便,宜急下;此章言下利谵语,无腹胀不大便,即有燥屎亦止,宜小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病罢,但发汗潮热,手足 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症罢,则表症全无。但发潮热,手足多汗,大便难,谵语者,此阳明应下之症。 
x小承气汤x 
枳壳 浓朴 大黄 
此方下剂之轻者。表有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