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外科传薪集 >

第6部分

外科传薪集-第6部分

小说: 外科传薪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毒流注用青。) 白铜匙(大四把。小二把。) 药瓶塞头(爆竹店做结实者百个。需百文。) 敷药(多搅则粘滞。撮 
软而不烈。去敷药看去。汗孔有汗乃药气散。) 毒门不看。 
凡贴伤膏(用生姜擦再贴。则药气速。无他虑。) 除毒贴膏(亦宜如上。外食盐喷炒。散在膏上。摩运及姜片艾灸 
等。) 熬膏先备柳木棍。俟药须搅时。入搅之。以膏黑如漆为度。其亮如镜矣。搅匀。倾于水内。要用扯一块用之。 大 
盖缸(绿者。敷药贮三只。) 小盖缸(四只。碗店取。则贮去解凉血。) 毛缸盆(置长肉膏。百部膏。) 头风膏(以 
肉桂。丁香搅膏贴。热痛薄荷末。白芷末入之。烘热用。) 阳和膏(另锅炉。) 腐小膏用油纸(贴散膏场面用布。) 
灸法(方砖小座。新瓦仰如盂。瓦下注火。砖需用七八块。) 炼蜜(蜜注铜勺。下放芦片炀之。) 牙片(一根。压舌 
看喉。及调敷药。) 代刀药(阔则口大。浓则口深矣。) 敷药(似成留顶。未成偏敷。瘙痒之疮已开者。不宜用。) 掺 
药笔(旧笔去头。染着掺。) 大毒未尽。不可生肌。生肌逼毒内攻。或别生疡矣。半腐半肌。即去腐生肌。 凡肿高赤 
痛。(敷凉药。)漫肿不红不痛。似有头。(敷温散。) 生管者忌。(走动下部。) 疔。(以银针刺头。然后以拔疔散用之。 
根脚易之。) 
烧膏药。桐油一斤。铅粉头发。五日可做。先武火。后文火。不然要烧焦。宜丫叉击锅盖上。防烧成焦块。空地 
上防失慎。 有油之巴豆蕤仁。宜纸包。石压去油。 
外症如乳岩。内疽。发背。对口。宜三复详看。然后用药。 势大跻。求功效。听别就。 疡先发散。后托补。虚 
则用之助脓。 脓未成宜消者。按之坚。不热多红。 
用膏药法 疡坚而屡涂难陷。突者不用。如深而脓左右注乃用。 
疡溃 膏药不可嫩。宜老而薄。庶易于贴耳。惟贴伤要嫩。 
疡虚漫轻。 实高肿。 热肿红坚。 寒疡木黯。 湿肿按如烂棉。(破则流黄水)风肿皮皱红。微热。痰肿软如棉。 
硬如鳗。(不红不热) 气肿按之皮紧肉软。(遇喜则软怒则长。不红不热) 跌仆瘀血。肿(不热不红。) 暴肿已成。 
如溃。其色必紫。 
疡属阳。十四日熟属阴。念一日熟。 无脓不软。脓熟方软。未成按之即起。已成深按速起。则有黄水。 深按缓 
起。内有污脓。 
按之实痛。是血。 按之实而不疼。是气。轻按即疼。是脓成。 
重按方痛。脓深。胖人脓宜多。瘦人脓宜少。脓出后。切忌用寒凉。属火者。去脓后。宜平性药。 近筋处。凡症 
起痒者。宜灸之。 
瘿瘤结核。不宜开刀。 近毛发之疮。须剪去毛发。贴膏。以免粘疼。 
诸疮及跌打。一经室房。立时作痛。妇人刀伤。遇经来。疮必痛。四物柴胡汤。 打伤皮不破。必内有瘀。宜攻之 
通之。 痛十日。好期二十日。毒瓦斯攻心。护心散不及。急服白沙糖三四两亦可。 
王洪绪有言。惟疔用刺。禁用升降二丹。以防腐烂。 
痈疽遗精者。须看好而治。痔病亦然。 大痈须戒污积。如行经妇人近前。肿痛更甚。难以收功。如妇人自想。适 
经来。医治鲜效。经后始能见功。亦忌房。 长肉药少许。即结靥。若多盖。就硬。反要攻脓。 症未软者。不可敷寒 
凉。若半肿半黯。宜带辛热。 
其症肿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阳。专治寒凉药。 肿作痛。寒热头痛者。皆在表也。发散之。 痛作痛甚者。 
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漫肿痛而不溃者。血气虚弱也。急托补之。 急黯而不溃。或溃。或不敛。阳气衰也。温补之。 
若大便结。邪在内也。疏利之。 
薛立齐谓。形伤痛。气伤肿。皆因浓味炙 。食毒所致。无问何部。但赤肿者必消。 若烦躁饮冷。赤痛发热。二 
便不通。火热内炽也。(四味清凉饮。或活命饮加大黄。) 微肿红肿痛。阳气虚弱也。参 内托散。微黯恶寒。不作脓。 
或熟而不溃。阳虚寒也。千金托里散。如此则未成立消。 
溃疡若脓溃后。二便仍闭者。毒未解也。(清热消毒汤。)热退而渴不退。津液不足也。(八珍加麦冬。) 热不止。 
肿痛反甚。虚热内作也。(保元汤清心净血之品。) 
热退。肌肉不生。(十全大补。) 疮白下陷。寒气烈也。(五味异功。) 手足并冷。(六君子加姜桂等。) 
'骨槽风'清胃散 牛蒡解肌汤 (又方)鲜石斛 元参 羚羊角 
'牙漏' 玉女煎(牙切牙宣牙疳)清胃散 玉女煎 犀角地黄汤 凉膈饮 牛蒡解肌汤 芦荟消毒饮 (又方)鲜 
石斛 炒山栀 元参 桑叶 杏仁 花粉 连翘 薄荷 麦冬 悉尼汁 荆芥 羚羊角 淡芩 淡豆豉 栝蒌 忍冬藤 
鲜薄荷根(牙菌牙岩)犀角地黄汤 甘露饮 玉女煎 泻黄散 清胃散(加石决明) '走马牙疳'(犀角地黄汤。) (又 
方)鲜石斛 荆芥 元参 前胡 忍冬藤 牛蒡 连翘 葛根 豆豉 薄荷 六一散 香薷 蝉衣 青蒿 黑栀 丹皮 
白薇 茅根 
'肺痈肠痈方' 竹灯台一只。烧红时。 闷息之。研为细末。陈酒送下。 
'痈疽煎方' 金银花(六两) 甘草(二两) 皂角刺(五钱) 水酒煎。一剂立消。 
'乳痈方' 白芷 贝母(八两) 为末。酒服之。 
'疔疮初起' 白芷 生姜(一两) 擂酒一盏。温服。 
'喉症方' 鲜竹叶一把。煎汤常服。 重症鲜石斛五钱半。醋少许。冷冻饮料。 
'口舌疮方' 黄柏(一钱) 僵蚕(一钱) 枳壳灰(五分) 炙草末(五分) 薄荷末(五分) 冰片(三厘) 山 
豆根(五分) 各为末。一日拌三次。明日愈。 
'中焦统治方' 金银花 元参 生草 白芍 炒栀子 荆芥 连翘 桑寄子 如属阴。去栀子。加桂末。 
'下焦统治方' 天花粉(三钱) 生草(二钱) 银花(三钱) 蒲公英(五钱) 
'上下统治方' 生甘草(二钱) 蒲公英(一两) 黄芩(一钱) 银花(三钱) 煎乳香没药各一钱调服。 
'上消痈毒散'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蒲公英(三钱) 生甘草(五钱) 桔梗(三钱) 
黄芩(一钱) 荆芥(一钱) 连翘(二钱) 牛蒡(一钱半) 芙蓉叶(一片) 
'上中下皆治方' 金银花(四两) 蒲公英(一两) 当归(三两) 元参(一两) 
'疹痧方' 草麻(三钱) 元参(一两) 干葛(二两) 青蒿(二两) 黄 (三两) 
'喉痛方' 生地(一两) 粉丹皮(四钱) 白芍(二钱) 麦冬(六钱) 川贝(三钱) 甘草(三钱) 元参 
(五钱) 薄荷(二钱) 青果(五个打) 
'乳岩方'(初生可治)青皮 石膏(行污) 生甘草节(消肿导毒) 栝蒌 橘络(行经络) 皂角刺 银花 (此 
症不可用刀)因寒痰结凝。当用阳和汤。外敷宜留意。不可寒凉。 
'乳痈方' 金银花(五钱) 白芍(二钱) 青皮(一钱) 蜜 (三钱) 柴胡(一钱) 连翘(一钱半) 当 
归(三钱) 蒲公英(五钱) 生草(一钱) 鲜橘叶(十片) 砂仁末(冲四分) 
(又方)加浙贝 白芷 灵仙 夏枯草 天冬 
'肺痈方' 元参(八钱) 麦冬(八钱) 生草(一钱) 银花(一两) 
'女人羞隐治方'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白 
芥(四钱) 黄芩(三分) 炮姜(三分) 症热加栀子三钱。 
(又方)痛痒兼治。 当归(五钱) 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柴胡(一钱) 茯苓(五钱) 楝树根(五 
分) 有火加黄芩一钱。有寒加桂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