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65-卫生宝鉴 >

第39部分

565-卫生宝鉴-第39部分

小说: 565-卫生宝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竹疗偏头疼痛不忍。(丝竹空三焦经。在眉后陷中)咳嗽寒痰。列缺堪凭。(列缺肺经。在腕 
后一寸五分)眵 冷泪。临泣尤准。(临泣胆经。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髋骨将腿疼以祛残。 
(髋骨膀胱经。在腿砚骨上)肾俞把腰疼而泻尽。(肾俞膀胱经。在十四肋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维会督脉)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三阴交 
脾经。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所谓诸痛为实。但麻曰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 
。是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之疾证。件件皆除 
。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以判。彰往古之玄书。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大陵 
包络经。在掌后两筋间陷中)肩背痛责肘前之三里。(手三里大肠经。在曲池下二寸)冷痹 
肾败。取足阳明之土。(三里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阴谷也)脊间心后者。针中渚 
而立痊。(中渚三焦经。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阳陵泉胆经。在膝下一寸外 
陷中)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后溪小肠经。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委中 
膀胱经。在 中央约纹中动脉陷中)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卷二十针法门
离合真邪说
属性:古有离合真邪云者。盖圣人欲使其真邪相离而勿合之谓也。若邪入于真。则真受其蠹而不遂其 
纯一之真。真之不遂。则其所谓真也、罹害有不可言者。真被乎邪。窃其柄而肆其横逆。邪既横逆 
。则其为患。复可胜言哉。呜呼真邪之不可合也如此。胡为真。胡为邪。真之为言也、天理流行。 
付与万物。万物得以为生者。皆真也。圣人保之如持盈。邪之为言也、天地间非四时五行之正气。 
而差臻迭至者、皆邪也。圣人避之犹矢石。其防微杜渐之严如是。渊有旨哉。盖真立则邪远。邪厉 
则真残。邪固可除。真尤宜养。养真之道。无须异求。但饮食男女。节之以限。风寒暑湿。御之以 
时。复能实慈恕以爱人。虚中襟而应物。念虑必为之防。举止必为之敬。如斯内外交养周备。则吾 
之生。不永生而生。不期寿而寿矣。不然。摄养少或不严。则六邪乘隙竞入。诸疾交生。众害并作 
。则吾之真所能存者几希。故圣人忧之。揆度权衡机宜所在。示之以克邪之方。使屏之如沃雪拔刺 
而无遗者以此。古人有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亦此意也。然去邪之方。经旨俱存。再拜遗诠。 
敬为节录。 

卷二十针法门
针有补泻法
属性:帝问邪气在经。其病何如。取之奈何。对曰。邪之在经。如水得风。波涌陇起。其行脉中循循然。 
其中手也。时大时小。动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则内针。无令气 
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市。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 (一作弩)之。爪而下之 
。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 
气以至。过而自缓(一作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 
。故命曰补。○泻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捻针入腠理。得 
穴。令病患吸气一口。针至六分。觉针沉涩。复退至三四分。再觉沉涩。更退针一豆许。仰手转针 
头向病所。以手循经络。循扪至病所。气至病已。合手回针。引气过针三寸。随呼徐徐出针。勿闭 
其穴。命之曰泻。○补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按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捻针 
入腠理。得穴。令病患呼气一口将尽。内针至八分。觉针沉紧。复退一分许。如更觉沉紧。仰手转 
针头向病所。根据前循扪至病所。气至病已。随吸而疾出。针速闭其穴。命之曰补。 

卷二十针法门
春夏秋冬深浅补泻法
属性:春夏刺者。皆先深而后浅。秋冬刺者。皆先浅而后深。凡补泻皆然。 

卷二十针法门
寒热补泻法
属性:凡补泻之法。皆如前也。若病入患热者。觉针气至病所。即退针三二分。令病患口中吸气。鼻 
中出气。根据本 
经生成数足。觉针下阴。气隆至。根据前法出针。若病患患寒者。觉针气至病所即进针至二三分。令 
病患鼻中吸气。口中出气。根据本经生成数足。觉针下阳气隆至。根据前法出针。 

卷二十针法门
灸法补泻
属性:黄帝针经云云。气盛则泻之。气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也。以火泻者。疾 
吹其火。催其艾火灭也。 

卷二十针法门
造度量权衡法
属性:丁德用注难经云。其升、斗、秤、尺、四者。先正其尺。然后造其升斗秤两。皆以同身寸。为 
以尺造斗。面阔一尺。庭阔七寸。高四寸。俱后三分可容十升。凡以木之脂脉全者。方一寸为两。 
十六方为一斤。此制同身寸。尺升斗之度。为人之肠胃轻重长短之法也。洁古老人云。丁公注当。 

卷二十针法门
求寸法
属性:黄帝明堂灸经有云。岐伯明堂经云。以八寸为尺。以五分为一寸。人缘有长短肥瘦不同。取穴不准 
。秦时扁鹊明堂云。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节为一寸。为缘人有身长手短、手长身短。取穴不准 
。唐时孙思邈明堂经云。取病患男左女右。大拇指节横纹为一寸。以意消详。巧拙在人。亦有差身。 
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自取此寸法。与人着灸疗病已来。多得获愈 
。此法有准。今已为定矣。素问要旨论云。取灸之法。以从男左女右。以中指与大指相接。如环无 
端。度中指上侧两横纹之际为一 
寸也。 

卷二十一
咀药类
属性:古人用药治病。择净口咀嚼。水煮服。谓之 咀。后人用铡刀细锉。桶内锉过。以竹筛齐之。 
药有气味浓薄。升降浮沉补泻。各各不同。今详录之。及拣择制度修合之法。具列于后。 
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风(气温。味辛)疗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误服泻人上 
焦元气。去芦并叉股。铡碎锉。桶内锉过。竹筛齐之用。 
升麻(气平味微苦)此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行经药也。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能补。若 
得葱白、香白芷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后阴。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伤风之的药也。刮去黑皮。 
兼腐烂里白者佳。铡碎锉。桶内锉过。竹筛齐之。用。 
羌活(气微温味苦甘平)治肢节疼痛。利诸节。手足太阳风药也。加川芎、治太阳少阴头痛 
。透关利节。去黑皮并腐烂。铡碎锉。桶锉过。竹筛齐之用。 
独活(气微温。味苦甘平)足少阴肾行经药也。若与细辛同用。治少阴经头痛。一名独摇草 
。得风不摇。无风自摇动。去皮净。铡锉碎。桶锉过。竹筛齐之。用。 
柴胡(气平。味微苦)除虚劳烦热。解肌去热。早晨潮热。此少阳厥阴行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 
必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痛。非他药能止。治心下痞。胸膈痛。去芦铡碎锉。桶锉过。竹筛齐之。用 
。 
前胡(气微寒。味苦)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强气。治伤寒热实。明目益精。推陈致新。 
半夏为使。铡锉用。 
葛根(气平。味甘)治脾胃虚而渴。除胃热。解酒毒。通行足阳明之经。去皮。铡碎锉。桶锉 
。竹筛齐之。用。 
威灵仙(气温味甘。一作苦)主诸风湿冷。宣通五脏。腹内癖滞。腰膝冷疼。及治折伤。铁 
足者佳。去芦。铡细用。 
细辛(气温。味大辛)治少阴头痛如神。当少用独活为使。去芦并叶。华州者佳。铡细用。 
香白芷(气温味大辛)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中加之。通行手 
足阳明经。先铡碎锉。桶内锉过竹筛齐之。用。 
桔梗(气微温。味辛苦)治咽喉痛。利肺气。去芦。米泔浸一宿。焙干。铡碎锉。桶锉。竹筛 
齐。用。 
黍粘子(气平。味辛)主风毒肿。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疮疽头。捣细用。 
本(气温。味大辛)此太阳经风药。治寒气郁结于本经。头痛。大寒犯脑。令人脑痛。齿 
亦痛。铡细用。 
川芎(气温。味辛)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妊妇胎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二钱。水 
二盏。煎至一盏。服之神效。捣细。以纱罗罗细用。 
蔓荆子(气清温。味辛)治太阳头痛。昏闷。除头昏目暗。散风邪之药也。胃虚人不可服。 
恐生痰。拣捣用。 
秦艽(气微寒。味苦)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下水利小便。疗黄病骨蒸。治口噤及肠风。 
泻血。去芦头。铡碎锉。 
桶内锉。竹筛齐之。用。 
天麻(气平。味苦)治头风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骨。锉用。 
苗谓之定。风草。 
麻黄(气温。味苦)发太阳少阴经汗。去芦。铡。微捣碎。煮三二沸。掠去上沫。不然。令 
人心烦。 
荆芥穗(气温。味辛苦)辟邪毒。利血脉。宣通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冷。捣和醋。封 
毒肿。去枝。手搓碎用。 
薄荷(气温。味苦辛)能发汗。通关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患不可多食。令人虚汗不 
止。去枝茎及黄叶。搓碎用之。 
热浮长(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 
黑附子(气热。味大辛)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 
之圣药。温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慢火炮裂。铡细用。 
川乌头(气热。味大辛)疗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先以慢火炮裂。刮去皮脐。 
铡细用。 
肉桂(气热。味大辛)补下焦相火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也。去 
皴。捣用。 
桂枝(气热。味甘辛)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乃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 
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嫩小桂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以铡碎用。 
木香(气热。味辛苦)除肺中滞气。若疗中下焦气结滞。须用槟榔为使。广州者佳。铡细用 
。 
丁香(气温。味辛)温脾胃。止霍乱。消 癖。气胀反胃。腹内冷痛。壮阳。暖腰膝。杀 
酒毒。捣细用。 
白豆蔻(气热。味大辛)荡散肺中滞气。主积冷气。宽膈。止反胃吐逆。消谷。下气。进食 
。去皮。捣细用。 
草豆蔻(气热。味大辛)治风寒邪客在于胃口上。善去脾胃。客寒。令人心胃痛。面裹煨熟 
。捣细用。 
益智仁(气热。味大辛)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于补中药内兼用。不可多服 
。去皮。捣细用。 
川椒(气热。味辛)主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利五脏。凡用炒去汗及合口者 
。手搓细用。 
缩砂仁(气温。味辛)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捣细用。 
干姜(气热。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