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65-卫生宝鉴 >

第41部分

565-卫生宝鉴-第41部分

小说: 565-卫生宝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黄 苦为在地之阴。阴也。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 
麻黄发汗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也。 
附子 热、气之浓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 
大黄 苦、味之浓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 
粥 淡为阳中之阳。所以利小便。 
茶 苦为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清阳发腠理。 清之清者也。 
清阳实四肢。 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 浊之浊者也。 
浊阴走五脏。 浊之清者也。 

卷二十一
药性要旨
属性: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药平降。 
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苦甘寒泻血热。 

卷二十一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属性: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 
)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实法) 
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 
肾膀胱。(味) 苦补咸泻(气) 寒补热泻。 
五脏更相平也。若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 
谷消则卫亡。 
荣散卫亡。神无所居。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 
气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荣卫流行。常有天命。 

卷二十一
脏气法时补泻法
属性: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软、或坚。四时五脏。病随五 
味所宜也。 

卷二十一
君臣佐使法
属性:帝曰。方治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非上中下三品之 
为也。帝曰。三品何谓。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凡药之所用者。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者为君。假令治风者、防风为君。 
治上焦热、黄芩为君。中焦热、黄连为君。下焦湿热、防己为君。治寒、附子之类为君。看兼见何 
证。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本草说。上品药为君。各从其宜。 

卷二十一
治法纲要
属性:气交变论。说五运太过不及云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 
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失常之理。则天地四时之气无所 
营运。故动必有静。胜必有复。乃天地阴阳之道也。 

卷二十一
抑举辨
属性:假令高者抑之。非高者固当抑也。以其本下而失之太高。故抑之而使下。若本高何抑之有。 
假令下者举之。非下者固当举也。以其本高而失之太下。故举之而使高。若本下何举之有。 

卷二十一
用药用方辨
属性:仲景治表虚。制桂枝汤。桂枝味辛热发散。助阳体轻。本乎天者亲上。故桂枝为君。芍药、甘 
草佐之。阳脉涩。 
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仲景制小建中汤。芍药味酸寒。主收补中。本乎地者亲下。故芍药为 
君。官桂、甘草佐之。一则治表虚。一则治里虚。各言其主用也。后之人用古方者。触类而长之。 
则知其本而不至于差误矣。 

卷二十一
药味专精
属性:至元庚辰六月中。许伯威五旬有四。中气本弱。病伤寒八九日。医者见其热甚。以凉剂下之。 
又食梨三四枚。伤脾胃。四肢冷。时昏愦。请予治之。诊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乃结脉也。亦 
心动悸。呃噫不绝。色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倦卧恶人语。予以炙甘草汤治之。成无己云。 
补可去弱。人参大枣。甘。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辛。益正气。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以润 
之。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加桂枝。人参。急扶正气。减生地黄 
。恐损阳气。锉一两服之。不效。予再思脉病对。莫非药陈腐而不效乎。再于市铺选尝气味浓者。 
再煎服之。其病减半。再服而愈。凡药昆虫草木。生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 
性味少异。失其时。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不同。精粗不等。倘不择用。用之不效。医之过也。内 
经云。司岁备物。气味之专精也。修合之际。宜加意焉。 

卷二十二
北方下疰香港脚论
属性:内经云。太阳之胜。火气内郁。流散于外。足 肿。饮发于中。 肿于上。又云。脾脉搏坚 
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 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 肿。若水状也。脾病者、身重肉痿。足不 
能行。善 。脚下痛。此谷入多而气少。湿居下也。故湿从下受之。如上所说。皆谓脾胃湿气下流 
。乘其肝肾之位。由是足胫疼痛而 肿也。夫五谷入胃。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 
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秘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营四末。内 
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之间。行而不休者也。又宗 
气之道。内谷为实。谷入于胃。乃传之于脉。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或饮食失常。胃气不能鼓舞。脾气不能运化。行于百脉。其气下流。乘 
其肝肾。土木水相合。下疰于足 。 肿而作疼痛。晋苏敬号为香港脚是也。凡治此疾。每旦早饭。 
任意饱食。午饭少食。日晚不食。弥佳。恐伤脾胃营运之气。失其天度。况夜食则血气壅滞。而行 
阴道。愈增肿痛。古之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缨士人多有之。大唐开关。爪牙之士作镇于南 
极。其地卑湿。雾露所聚。不袭水土。往者皆遭之。关西河北人。皆不生此疾。外台秘要总录。亦 
说江东岭南大率有此。此盖清湿袭虚伤于下。故经云。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者也。故制方立论。皆详 
其当时土地所宜而治之。今观此方爽 
恺。(谓爽明恺燥也。本左传)而无卑湿之地。况腠理致密。外邪难侵。而有此疾者。何也。盖 
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过度。以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 之。故下疰于足 。积 
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岂可与南方之地同法而治哉。当察其地势高下。详其饮食 
居处。立为二法。一则治地之湿气。一则治饮食之下流。随其气宜。用药施治。使无疾之苦。庶几 
合轩岐之旨哉。孙真人云。医者、意也。随时增损。物无定方。真知言哉。 

卷二十二
北方香港脚治验
属性:中书粘合公。年四旬有余。躯干魁梧。丙辰春。从征至扬州北之东武隅。香港脚忽作。遍身肢体 
微肿。其痛手不能近。足胫尤甚。履不任穿。跣以骑马。控两镫而以竹器盛之。以困急来告。予思 
内经。有云。饮发于中。 肿于上。又云。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以三棱针数刺其肿上。血突 
出高二尺余。渐渐如线流于地。约半升许。其色紫黑。顷时肿消痛减。以当归拈痛汤重一两半服之 
。是夜得睡。明日再服而愈。本草十剂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滞。内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 
羌活苦辛。透关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主。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 
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胜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 
能去皮肤腠理间湿。故以为臣。夫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血气各有所归。人参甘草 
甘温。补脾胃。养正气。使苦剂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疼。苦参、黄芩、知母。 
茵陈苦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制炒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 
平。淡以 
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之气得宣通也。 
x【当归拈痛汤】x治湿热为病。肢体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疰于胫。肿痛不可忍。 
甘草(炙) 茵陈蒿(酒炒) 酒黄芩 羌活(各半两) 
防风 知母(酒洗) 猪苓(去皮) 泽泻 
当归身(各三钱) 苦参(酒洗) 升麻 黄芩(炒) 
人参 葛根 苍术(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待少时。 
美膳压之。 

卷二十二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
属性:征南元帅不 吉歹。辛酉八月初三戌时生。年七旬。丙辰春东征。南回至楚丘。诸路迎迓。多 
献酒醴。因而过饮。遂腹痛肠鸣。自利日夜约五十余行。咽嗌肿痛。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唾稠 
粘。欲吐不能出。以手曳之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使来命予。诊得脉浮数。按之 
沉细而弦。即谓中书粘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后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 
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总帅今胃气不守。下利清谷。腹中疼痛。虽宜急治之。比之咽嗌。犹可少 
待。公曰。何谓也。答曰。内经云。疮发于咽嗌。名曰猛疽。此疾治迟则塞咽。塞咽则气不通。气 
不通则半日死。故宜急治。于是遂砭刺肿上。紫黑血出。顷时肿势大消。遂用桔梗、甘草、连翘、 
黍粘、酒制黄芩。升麻。防风等分。 咀。每服约五钱。水煮清。令热漱。冷吐去之。咽之恐伤 
脾胃。自利转甚。再服涎清肿散。语言声出。后以神应丸辛热之剂。以散中寒。解化宿食。而燥脾 
湿。丸者、取其不即施化。则不犯其上热。至其病所而后化。乃治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 
后胸中闭塞。作阵而痛。予思灵枢有云。上焦如雾。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 
气也。今相公年高气弱。自利无度。致胃中生发之气、不能滋养于心肺。故闭塞而痛。经云。上气 
不足。推而扬之。脾不足者。以甘补之。再以异功散甘辛微温之剂。温养脾胃。加升麻、人参上升。 
以顺正气。不数服而胸中快利而痛止。内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 
调之。其次平之。胜者夺之。随其攸利。万举万全。又曰。病有远近。治有缓急。无越其制度。又 
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之谓也。 

卷二十二
寒治验
属性:征南副元帅大忒木儿。年六旬有八。戊午秋征南。予从之。过扬州十里。时仲冬。病自利完谷 
不化。脐腹冷疼。足 寒。以手搔之。不知痛痒。尝烧石以温之。亦不得暖。予诊之。脉沉细而微 
。予思之。年高气弱。深入敌境。军事烦冗。朝暮形寒。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湿。阳不能 
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故 寒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