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卫生宝鉴-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故 寒而逆。内经云。感于寒而受病。微则为咳。盛则为泄为痛
。此寒湿相合而为病也。法当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非灸不能病已。先以大艾炷于气海。灸百
壮。补下焦阳虚。次灸三里二穴各三七壮。治 寒而逆。且接引阳气下行。又灸三阴交二穴。以散
足受寒湿之邪。遂处方云。寒淫所胜。治以辛热。湿淫于外。平以苦热。以苦发之。以附子大辛热
助阳退阴。温经散寒。故以为君。干姜、官桂、大热辛甘。亦除寒湿。白术、半夏、苦辛
温而燥脾湿。故以为臣。人参、草豆蔻、炙甘草、甘辛大温。温中益气。生姜大辛温。能散清湿之
邪。葱白辛温。以通上焦阳气。故以为佐。又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故大作剂服之
。不数服泻止痛减。足 渐温。调其饮食。逾十日平复。明年秋。过襄阳。值霖雨。阅旬余。前证
复作。再根据前灸添阳辅。各灸三七壮。再以前药投之。数服良愈。
x【加减白通汤】x治形寒饮冷。大便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足 寒而逆。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一两) 官桂(去皮) 甘草(炙)
半夏(汤泡七次) 草豆蔻(面裹煨) 人参 白术(各半两)
上八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五茎。煎一盏三分。去渣。空心宿食消尽
。温服。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所发。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取足举之。足阳明脉所入合也。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三阴交二穴。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交会。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髓会绝骨。针经云。脑髓消。胫酸耳鸣。绝骨在外踝上辅骨下当胫中是也。髓会之处也。洁古
老人云。头热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阳辅穴。又云。 酸冷。绝骨取之。
阳辅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脉之所行也。可灸
三七壮。针入五分。由是副帅疾愈。以医道为重。待予弥浓。
卷二十二
肝胜乘脾
属性:真定路总管刘仲美。年逾六旬。宿有脾胃虚寒之证。至元辛巳闰八月初。天气阴寒。因官事劳
役。渴而饮冷。夜半自利两行。平旦召予诊视。其脉弦细而微。四肢冷。手心寒。唇舌皆有褐色。
腹中微痛。气短而不思饮食。予思内经云。色青者肝也。肝属木。唇者、脾也。脾属土。木来克土
。故青色见于唇也。舌者心之苗。水挟木势。制火凌脾。故色青见于舌也。难经有云。见肝之病。
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今脾已受肝之邪矣。洁古先师云。假令五脏胜。各刑已胜。补
不胜而泻其胜。重实其不胜。微泻其胜。而以黄 建中汤加芍药附子主之。且芍药味酸。泻其肝木
。微泻其胜。黄 、甘草甘温。补其脾土。是重实其不胜。桂、附辛热。泻其寒水。又助阳退阴。
饴糖甘温。补脾之不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生姜、大枣、辛甘大温。生发脾胃升腾之气。行
其荣卫。又能缓其急。每服一两。根据法水煎服之。再服而愈。
x【黄 建中汤】x(劳倦门内有。不录于方中倍芍药。量虚实加附子)
卷二十二
风痰治验
属性:参政杨公七旬有二。宿有风疾。于至元戊辰春。忽病头旅眼黑。目不见物。心神烦乱。兀兀欲
吐、复不吐。心中如懊 之状。头偏痛。微肿而赤色。腮颊亦赤色。足 冷。命予治之。予料之。
此少壮之时。喜饮酒。久积湿热于内。风痰内作。上热下寒。是阳不得交通。痞之象也。经云。治热
以寒。虽良工不敢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而病有远近。治有轻重。参政今年高气弱。上焦虽盛
。岂敢用寒凉之剂。损其脾胃。经云。热则疾之。又
云。高巅之上。射而取之。予以三棱针约二十余处刺之。其血紫黑。如露珠之状。少顷。头目便觉
清利。诸证悉减。遂处方云。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苗谓之定风草。此草独不
为风所摇。故以为君。头偏痛者、乃少阳也。非柴胡、黄芩酒制不能治。黄连苦寒酒炒。以治上热
。又为因用。故以为臣。橘皮苦辛温。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为佐。生姜、半夏辛温。能治风痰。茯
苓甘平利小便。导湿热引而下行。故以为使。服之数服。邪气平。生气复而安矣。
x【天麻半夏汤】x治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旋眼黑。兀兀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
天麻 半夏(各一钱) 橘皮(去白) 柴胡(各七分)
黄芩(酒制炒) 甘草 白茯苓(去皮) 前胡(各五分)
黄连(三分。去须)
上九味 咀。都为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忌酒面生冷物。
卷二十二
明年春参政除怀孟路总管以古风一阕见赠云
属性:书生暮年私自怜。百病交遘无由痊。自知元气不扶老。肝木任纵心火燃。上炎下走不相制。一
身坐受阴阳偏。一月十五疾一作。一作数日情惘然。心抨抨兮如危弦。头蒙蒙兮如风船。去年卧病
几半载。两耳但觉鸣秋蝉。罗君赴召来幽燕。与我似有前生缘。药投凉冷恐伤气。聊以砭石加诸巅
。二十余刺若风过。但见郁气上突霏白烟。胸怀洒落头目爽。压坌一灌清冷渊。东垣老人医中仙。
得君门下为单传。振枯起怯入生脉。倒生回死居十全。方今草野无遗肾。姓名已达玉阶前。病黎报君为一赋。欲使思邈
相周旋。青囊秘法不可惜。要令衰朽终天年。
卷二十三
上热下寒治验
属性:中书右丞姚公茂。六旬有七。宿有时毒。至元戊辰春。因酒病发。头面赤肿而痛。耳前后肿尤
甚。胸中烦闷。咽嗌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炕。身半以上卧于床。身半
以下卧于炕。饮食减少。精神困倦而体弱。命予治之。诊得脉浮数。按之弦细。上热下寒明矣。内
经云。热胜则肿。又曰。春气者病在头。难经云。蓄则肿热。砭射之也。盖取其易散故也。遂于肿
上约五十余刺。其血紫黑如露珠之状。顷时肿痛消散。又于气海中火艾炷灸百壮。乃助下焦阳虚。
退其阴寒。次于三里二穴。各灸三七壮。治足 冷。亦引导热气下行故也。遂处一方。名曰既济解
毒汤。以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其制度。以黄芩、黄连苦寒酒制炒。亦为因用。
以泻其上热。以为君。桔梗、甘草辛甘温上升。佐诸苦药以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之薄者阳
中之阳。散发上热以为臣。连翘苦辛平。以散结消肿。当归辛温和血止痛。酒煨大黄苦寒。引苦性
上行至巅。驱热而下以为使。投剂之后。肿消痛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
日良愈。
x【既济解毒汤】x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 尤甚。大
便微秘。
大黄(酒蒸。大便利勿用) 黄连(酒制炒) 黄芩(酒制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 当归身(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忌酒湿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卷二十三
阳证治验
属性:真定府赵吉夫。约年三旬有余。至元丙寅五月间。因劳役饮食失节。伤损脾胃。时发烦躁而渴
。又食冷物过度。遂病身体困倦头痛。四肢逆冷呕吐。而心下痞。医者不审。见其四肢逆冷。呕吐
心下痞。乃用桂末三钱。以热酒调服。仍以绵衣覆之。作阴毒伤寒治之。须臾汗大出。汗后即添口
干。舌涩。眼白睛红。项强硬。肢体不柔和。小便淋赤。大便秘涩。循衣摸床。如发狂状。问之则
言。语错乱。视其舌则赤而欲裂。朝轻暮剧。凡七八日。家人皆自谓危殆不望生全。邻人吉仲元举
予治之。诊其脉六七至。知其热证明矣。遂用大承气汤苦辛大寒之剂一两。作一服服之。利下三行
。折其胜势。翌日。以黄连解毒汤大苦寒之剂二两。使徐徐服之以去余热。三日后。病十分中减之
五六。更与白虎加人参汤约半斤。服之。泻热补气。前证皆退。戒以慎起居。节饮食。月余渐得平
复。内经曰。凡用药者。无失天时。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又云。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当暑气方盛之时。圣人以寒凉药。急救肾水之原。补肺金之不足。虽有客寒伤人。仲
景用麻黄汤内加黄芩知母、石膏之类。发黄发狂。又有桂枝汤之戒。况医者用桂末热酒调服。此所
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此逆仲景之治法。经云。不伐天和。不赞其复。不翼其胜。不失气宜。不
然。则故病未已。
新病复起矣。
卷二十三
阴黄治验
属性:至元丙寅六月。时雨霖霪。人多病瘟疫。真定韩君祥。因劳役过度。渴饮凉茶。及食冷物。遂
病头痛。肢节亦疼。身体沉重。胸满不食。自以为外感伤。用通圣散两服。药后添身体困甚。方命
医治之。医以百解散发其汗。越四日。以小柴胡汤二服。后加烦热躁渴。又六日。以三一承气汤下
之。躁渴尤甚。又投白虎加人参柴胡饮子之类。病愈增。又易医用黄连解散汤、朱砂膏、至宝丹
之类。至十七日后。病势转增传变。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而痛
。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命予治之。诊其脉紧细。按
之虚空。两寸脉短不及本位。此证得之因时热而多饮冷。加以寒凉药过度。助水乘心。反来侮土。
先囚其母。后薄其子。经云。薄所不胜乘所胜也。时值霖雨。乃寒湿相合。此为阴证发黄明也。予
以茵陈附子干姜汤主之。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淡渗
之。以苦燥之。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散其中寒。故以为主。半夏、草豆蔻。辛热。白术、陈皮
苦甘温。建脾燥湿。故以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实苦微寒。泄其痞满。茵陈
苦微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去肤腠间寒湿而退其黄。故为佐使也。煎服一两。前证减半。再
服悉去。又与理中汤服之。数日气得平复。或者难曰。发黄皆以为热。今暑隆盛之时。又以热药治
之。何也。予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成无己云。阴证有二。一者始外伤寒邪。阴经受之。或因
食冷物伤太阴经也。二者始得阳证。以寒治之。寒凉过度。变阳
为阴也。今君祥因天令暑热。冷物伤脾。过服寒凉。阴气大胜。阳气欲绝。加以阴雨。寒湿相合。
发而为黄也。仲景所谓当于寒湿中求之。李思顺云。解之而寒凉过剂。泻之而逐寇伤君。正以此也
。圣圣之制。岂敢越哉。或者曰。洁古之学。有自来矣。
x【茵陈附子干姜汤】x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
不欲开。自利蜷卧。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干姜(炮。二钱) 茵陈(一钱二分) 白术(四分)
草豆蔻(面裹煨。一钱) 白茯苓(去皮。三分) 枳实(麸炒) 半夏(汤泡七次)
泽泻(各半钱) 陈皮(三分。去白)
上十味 咀。为一服。水一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