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托里散。脉洪数。其脓已成。用托里消毒散。脓成而不溃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温之。脓成胀痛者。
卧针取之。
因误行汗下。以致肿而不溃。溃而不敛者。十全大补汤。加干姜、大附子以救之。
已溃而朝寒暮热。气血虚也。食少作泻。脾肾虚也。胸痞痰涌。脾肺虚也。俱用六君子汤。加当归、黄 。候
诸症退。换十全大补汤调理。
针孔脓KT 不利。毒瓦斯内攻也。唇舌青黑。脏腑坏也。不治。疮口微脓如蟹吐沫者。此内溃透膜也。不治。
脐腹小肿大痛者。乃下焦蓄血症也。脉在左手。以四物汤加穿山甲酒煎。加童便服之。壮实者。用桃仁
承气汤下之自愈。慎用干漆 砂等药。
一人腹患流注。肿硬不溃。脉弱时呕。此阳气虚弱胃气虚寒也。法当温补。反用败毒等药。以致身热脉
微。予曰。身热而脉静。脱血而脉实。汗后而脉燥者。皆逆候也。不治。后果殁。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腹部
属性:小儿初生。旬日。脐忽虚浮赤肿者。用大黄 牡蛎(等分) 朴硝(不拘)
为末。用田螺浸水调敷。小便下白。即愈。
一用荆芥煎汤洗之。以煨葱伏地气贴之。即消。
脐风湿肿。用蜂房烧灰掺之。
脐湿。用当归烧灰为末掺之。或青蛤散。(见三卷面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腋部
属性:x经络x 腋下中间。属手厥阴心包络及足厥阴肝经。腋前属足太阴脾经。腋后属足少阳胆经。下六寸
又属脾之大络也。
x腋痈x 生于腋。一名夹痈。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此患难消。终必作
脓。多由性躁所致。初宜柴胡清肝汤。加味逍遥散。脉虚病虚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俟少可去之。脓成胀痛者
针之。已溃者八珍汤加黄 、陈皮、香附。此以性情治症。不待专于攻毒也。始终忌用寒凉。亦不宜大
热。惟宜温补。灸少海穴七壮。或灸间使穴。
x米疽x 灵枢云。发于腋下赤而坚者为米疽。砭之勿裹。若坚而不溃者。为挟瘿马刀及 疡 也。宜各
随本门治之。
x黯疔x 生腋下。坚硬无头。四肢拘急。寒热大作。异于常症者暗疔也。(治见疔门)
x腋气x 俗名狐臭。受秉于未形之初。腋内有窍。浊气由此而出。诸药鲜能除根。故治法不立。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肋部
属性:x经络x 腋直下髀骨。属足少阳足厥阴二经相火之司也。二经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
为肿。痈之所由而生也。(肋胁骨也。肋者助也。有骨曰肋。无骨曰胁。)
x肋疽x 一名夹荧疽。两肋发肿。甚则连及肩肘。其症在左。痛应于右。其患在右。痛应于左。急宜针砭。庶
免内攻。脓多可治。无脓不治。肿赤痛甚。烦躁脉实而呕者。为有余。当下之。肿硬不溃。脉弱而呕
者。为胃虚。宜六君子汤加砂仁、藿香补之。亦有痛伤胃气而呕者。外感寒邪及秽气而呕者。虽肿
时尤宜助胃壮气。盖肿时作呕。因毒瓦斯内侵者十有一二。湿气内伤者十有八九。二十日不穴者死。
x胁疽x 初生如李。渐大如杯。灵枢云。发于胁者名曰败 。败 者女子之病也。灸之。由足厥阴肝经
郁怒所致。初宜柴胡清肝汤。解郁泻火。已成者托里消毒散。加香附、青皮。脓成者针之。勿伤内膜。已
溃者八珍汤。加山萸丹皮、泽泻。兼滋肾水。是症。肥胖内实者鲜有是症。惟虚劳者患之。如破流臭
败稀脓。补托不应者死。大抵脓血大泻。气血俱虚。法当峻补。虽有他症。当末治之。盖元气一复。诸症
自退也。宜灸冲门穴二七壮。
一误作痰痞。治之罔效。数月大如盎。高如 。坚如石。微红漫肿。不甚疼痛者。即此症也。失治。则攻击
成脓。形如鼓胀。但其肚无青筋。而脐不突为异耳。
x渊疽x 生胁下。初起不红坚硬。久则破溃而有声。如婴儿啼状。用膏盖之。则声止。去膏则声作。宜灸阳
陵泉穴二七壮。其声即止。疮即愈。
x内发丹毒x 生胁下。及腰胯间。肿痛。色赤如霞。急宜砭去血。内服贵金丸之类汗之。如无汗。及呕哕腹
胀。神昏便闭。遍身青紫者。不治。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肋部
属性:x柴胡清肝汤x 加味逍遥散(见瘰 门) 补中益气汤 八味汤 六君子汤 托里消毒散 贵金丸 灸法(俱见首卷)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x鹳口疽x 生于尻尾高骨尖处。一名锐疽。灵枢云。发于尻。初如鱼肫。久若鹳嘴。由督脉经湿痰流结所
致。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脓。或流鲜血。少壮尤可。老弱难医。
x滋阴除湿汤x 初起者宜此和之。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一钱) 柴胡 黄芩 陈皮 知母 贝母(各八分) 泽泻 地骨皮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x和气养荣汤x 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此托之。
人参 陈皮 白术 黄 茯苓 丹皮 当归 熟地(各一钱) 沉香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x滋肾保元汤x 气血虚弱。溃而不敛者。宜此补之。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归身 杜仲 山萸肉 丹皮 熟地(各一钱) 肉桂 大附子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莲肉七个。食前煎服。
上症失治。久而成漏者。宜服先天大造丸。(见流注门)兼服琥珀蜡矾丸。(见肿疡门)久之自能收敛。
x坐马痈x 生于尻尾略上些。初起。灸膝下外 横骨尽处。治同鹳口疽。
x臀痈x 生于臀之中。居小腹之后。为阴中之阴。其道远。其位僻。虽属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奈气运不到。
血亦罕来。最难收敛。由湿痰凝结而成。
初起有头。红热重坠。发热口干者。用贵金丸利之。绀珠膏贴之。初起无头漫肿。皮色不变者。用绀珠
丹托之。隔蒜灸之。如大势已退。余肿未消者。频煮热葱熨之。除湿二陈汤调之。已成欲作脓者。托里
羌活汤。痛甚者神授卫生散。大势已退。托里消毒散。不消及不溃不敛者。脾虚也。六君子汤加
川芎、当归、黄 。脾虚下注者。只白术一味。煎饮自消。毋以能溃脓为惑。不消作渴便淋者。阴虚
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溃而不敛者。用生姜煎汤洗之。久者以豆豉饼灸之。
此症。自里至表者十有八九。从六淫外感入里者百中一二。故治宜外发。庶免内攻。其有软陷无脓。
根脚平散而不痛者。甚则口干。烦躁谵语。痰喘气粗者。由误服寒凉。失于滋补所致也。不治。书云。若
无补养之功。其祸多在结痂之后。是知疡科以培补元气为首务也。
有因患痔。敷服寒凉。致令攻溃于臀者。其脉大而数。症则寒热作渴。疮则脓水清稀。些三阴经亏损
之症也不治。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x除湿二陈汤x 治臀痈上马下马等症。
陈皮 半夏 茯苓 秦艽 薏苡仁 麦冬 甘草(等分)
用生姜一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远服。
x内托羌活汤x 尻臀生痈。坚硬肿痛者。
黄 (一钱五分) 黄柏(酒炒) 羌活(各三钱) 防风 归尾 本 连翘 苍术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肉桂(三分)
用水一钟。黄酒半钟。煎八分。食前服。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绀珠丹 贵金丸 绀珠膏 卫生散 托里消毒散 六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俱见首卷)
x上马痈x 生于臀。近肛门之右。
x下马痈x 生于臀。近肛门之左。
上二症治同臀痈。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风疳生于臀腿。俗名坐板疮。形如疥癣。破流黄水。先痒后疼。由风寒客于谷道所致。宜香白散等药敷
之。令毒水出尽。即结痂而愈。
x香白散x
枯白矾 轻粉(各二钱) 樟脑(一钱)
共为末。湿则干掺。干用生桐油调敷。
一用丝瓜皮焙为末。烧酒调敷。或大蒜瓣烧存性。为末掺之。或用芫花根煎汤洗之。
x悬痈x 生于会阴穴。在阴囊之后。谷道之前。初生如松子。次大如莲子。数日始发。红热肿痛。大如桃李。
x涌泉疽x 生于尻前。书云。肿发太阴。状如伏鼠。十日可刺。得白脓者顺。青脓者险。赤黑者逆。不穴者死。
x穿裆发x 生穷骨穴。即阴器之底也。色赤 肿。痛连阴子及腰背肛门。灸三阴交穴三七壮。
x跨马痈x 生交裆。近积线之处。
按上症。皆生于前阴之后。后阴之前。以其形异而名亦异也。属任脉别络。夹督脉波脉之会。由足
三阴亏损。多兼志欲不遂之所致。轻则成漏。重而则陨。故麻木黑陷。泄泻呕哕。疲倦者。久延谷道。内
溃脏腑者。皆不治。古云。阳气亢盛者宜坎离丸。取其苦寒能泻水中之火。令阳气衰则阴自生。阳
气衰弱者宜六味地黄丸。取其酸温能生火中之水。使阳气旺则阴自生。然此症属阴精衰弱者十
有八九。阳气亢盛者百中一二。
初起肿痛。小便赤涩者。先服制甘草一二剂。及蒜灸之。次服龙胆泻肝汤。已成不得内消者。托里消
毒散加穿山甲、皂角刺。自破或脓胀痛者。针之。朝服六味地黄丸。午服十全大补汤。加丹皮、泽泻。或
再加附子。久而成漏者。宜国老膏化汤吞蜡矾丸。间以豆豉饼灸之。久则大附子饼灸之。如晡热烦
渴气喘。体倦食少。大便溏。小便数者。脾虚也。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候饮食进。诸症减。更加麦
冬、五味子自瘥。经云。阴虚脾虚也。脾为阴土而主生血。若误用知母、黄柏苦寒之剂。复伤脾肺。是绝
其源矣。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x国老膏x 初起者。三二服可消。已成者多服自效。
粉甘草半斤。内用无节者四两。劈破。用长流水浸透。炭火炙。蘸水。以一盆水尽为度。切片。另用长流
水三钟。无灰酒五钟。煎三分之一。如膏。一起服之。其有节四两。用泉水煎汤洗患处。日三次。自效。
已破者。三二服合口。年久者。虽阳溃冀从疮口出。多服亦验。
一方加当归二两。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x龙胆泻肝汤x(见疳疮门) 托里消毒散 六味地黄丸 十全大补汤 蜡矾丸 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属性:脏毒者乃肛门肿痛也。而有内外虚实之殊。因浓味勤劳而得者。则脉数而有力。肛门边突肿。形如李
核。大便利。小水赤。甚者肉泛如箍。坚痛如锥。此为外发。易治。初宜贵金丸、冲生散、一煎散之类下之。外
用金黄散。以清凉膏调敷。已成。胀痛者针之。如攻利不应者托之。外用神灯照照之。磨蟾酥锭涂之。其
坚硬渐腐。俟有脓时。用珍珠散倍冰片。以猪脊髓调敷。因阴虚湿热下注者。则脉数细而虚。肛门内
结肿。刺痛如锥。大便虚闭。小便淋涩。寒热痰嗽。遇夜尤甚。此为内发。难医。治宜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天
花粉、甘草。兼六味地黄丸调之。五灰散托之。俟脓出。方安。因性急或兼补术。大热而成者。必痛连小
腹。二便乖违。串蚀肛门。大孔无禁。食减作渴。因虚劳久嗽而得者。必肛门结肿如粟。破而成漏。沥尽
气血而亡。此二症乃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