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澄空民间中医学精髓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厥阴肝和心包
厥阴气化肝血藏,日充五脏夜藏魂,心包之经气温煦,心血源源循环行,失化血溢脉不藏。心包受寒血失温,心血难以周流行。
临床病证各论(随兴起笔)
诊病治病标准
中医本身就是一个阴阳问题,谁离开了阴阳谈标准,谁的标准就不标准,就像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听一个中医博士生导师讲课时他说要制定中风的用药标准,马上就有人说:“用你的标准,疗效有多少? ”,的确中医讲究疗效,尤其是长期疗效,能否在治此病时,间接治疗尚未发生的病?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出色的中医就是一个阴阳家,能看到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就是《易经》讲的三才,有人说中医不用学《易经》,不学《易经》行吗?连阴阳都不懂,还谈什么中医? 三才都不知道?怎么谈人体? 不要忘记“人”头顶天,脚踏地,人立天地之间,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这天人地就是三才。不懂五运六气行吗?不懂五运六气怎么因时制宜? 不懂风水行吗?风水讲:“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气就是阳气也就是生气。我们选择聚居条件时首先要考虑太阳光线的多少,太阳是阳,加于某一地才能化气产生阳气,这样其能否留住就看是否背靠大山。饮食也是如此,多食寒凉就伤阳气,阳气一伤,百病丛生。因此中医的标准就是能够彻晓阴阳,因此要通晓《易经》,知道简易(用简单的方子治病)、不易(千古不变的真理:破阴寒回阳气,存阴精),变异(随时、随地方,因人的体质用药知常达变)的道理,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具体操作上,治病先分阴阳二证,次分六经(十二经络尽在其中)属何经,然后分经用药(阴证要用温热药,阳证用苦甘寒药)施治。这是我用的方法,疗效大家可以看医案,我不多说,许多临床大家也都是这么用。大家看这个标准行吗?
中医的规律:
中医的规律就是阴阳的消长,阳气消则阴寒(邪)长,病增;阳气长则阴寒(邪)消,病退。阴精足则阳气足,阳气足则阴精得以固摄,阴精为阳气之根,不可亏,亏则冬伤于寒,春生温病。
简单说脉诊
脉诊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脉诊。切脉是根据脉的位、数、形、势来断病的。
脉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脾胃,尺看肝肾腿足膀胱。浮取看心、 肺、头,中取看脾胃,沉取看肝肾。看脉之上工,并不必分严格左右手。
数(数率): 就是脉跳的频率。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和缓沉取有力就是正常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七至以上为疾脉。
形:就是脉的形状。
势:就是脉的力度。
然后以六脉统领二十八脉。
六脉:浮、沉、迟、数、虚、实。
浮脉类:浮濡洪芤革散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促疾动豆
虚脉类:虚微细代短。
实脉类:实滑紧长弦。
具体规则:浮沉以求表里,迟数以求寒热真假以求属于阳证或者阴证。有力无力以求虚实。我在临床中主要是据内经理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看寸关尺之太过与不及,太过是实证,不及是虚证。但求和缓有根。有根就是尺脉有力。数而有力有根是阳证实热,数而无力是阴精不足的虚证,迟而无力无根是虚寒阴证。再看尺肤之寒热,参见二便辨清阴阳之证。
举一例来说明:临床上来一患者,坐诊医师都必须试脉,否则医术再高,患者也不相信你,首先的第一感觉是尺肤的寒温,如果尺肤寒,接下来,看寸脉数而且力度大于关尺,这时就可以断患者:头昏、头胀、心慌、乏力、腿沉重甚至腰痛。病人一般会说断得不错。为什么呢? 寸脉数上有热,热则头胀,因为寸脉管头、心肺。而关尺力度少,就可以断患者脾胃运化无力、 肝血不足,肾阳亏虚。此例寸脉数也是假的,那是因为肾阳亏虚,虚阳外越。其他脉以此类推。
怎么体会脉的来、去呢?
寸口脉是手太阴之脉在寸口的体现,直接测出的是肺的虚实,但是按照全息中医理论(如我上所述)就可以察全身的虚实。正常的情况下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每跳一下就叫一至,这一至连着下一至,这一至的开始就叫来,这一至的结束就叫去,一来一去一至就完成。来盛去衰什么意思? “来”是心脏搏动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是心脏把射出的血液收回心脏。来盛去衰就是心脏功能完好,而外周血液循环有障碍。
消渴
消渴疑难病,原因多方面。辩证是关键,立法不泥教科书,但求古人之经验。火神郑钦安,对此多远见,唐火神多验证,效果也非凡。此录在下文,也有我经验。
郑钦安论消渴
三消证奇于何因?消证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证。消者化之速,如风前之烛,易于化烬。诸书称渴而多饮者为上消,为心包之火挟肝风而上刑与肺,肺金受克,不能资其化源,海枯水涸不能上升,欲乞外水为援,故渴而多饮,古人用人参白虎汤以救之。心包之火挟肝风而刑于胃,胃中风火相煽,食入犹如转轮,食而易饥,故为中消,以调胃承气汤治之。心包之火挟肝风而搅动海水,肾气不能收摄,遂饮一溲二二为下消,以大剂麦味地黄丸治之。此对证之方,法可遵从。更有先天真火,浮游于上,而成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即以辨阳虚诀辨之,法宜导龙归海,如潜阳、封髓二丹,或四逆、白通皆可酌用。查此病缘因风、火为本,厥阴风木在下,厥阴心包在上,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澈上澈下,而消证从此生矣。但治其火,火熄而风已熄;治其风,风散而火亦亡。推其至极,风即是气,气即是火,以一火子统之便了,即以一风字括之亦可。风字宜活看,一年六气,即是六风,佛家以风轮主持大世界,人之一呼一吸,便是风,离风人即死,人活风犹鱼之活水,鱼离水顷刻即死,学者须知。
消渴治验:
一:某女,因肺炎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后即口渴,小便清频,大便干结,面目萎黄,西医诊断:糖尿病。求于我,吾据其乏力,面色萎黄,口渴,舌苔白干乏津,溲频,大便干结。断其气阴两虚,投:生晒参10g麦门冬30g五味子10g五付,水煎服。二诊口渴减轻,大便日一次,效不更方,原方10付继服。后其子告知完全痊愈。
另外说明一点:处方中我应用的是生晒参,生晒参,苦甘微寒,所以有益气生津作用。红参经过炮制寒性尽去,已无生津止渴作用。
二:另有一老年妇女,常年服用西药降糖,口渴咽干,两目干涩,舌苔白干,小便频,血糖17,足底疼痛。据证为肾阳不足,津亏筋挛。处方:淡附子30g生白芍60g肉桂30g甘草30克生山药30g黄连6g共研末分六十天服用,每天两次。药后告知诸证消失。血糖也降到了10。
简单谈治病与标本
辨病治病标本很重要,阴阳体质为本,疾病为标(这是民间中医的精华,万世不变的真理,颠倒治疗后患无穷)。举例说感冒:阳虚体质之人,感冒之后一般不发热,或者发热也很少高热,鼻流清涕、咳嗽、发烧等。现举一例,此例患者小儿反反复呼吸道感染,便秘、咳嗽、发热、吸鼻子(实际上是清涕)。如果按照温病学派就会苦寒药一大片,临床症状或许会减轻(有的人说效果很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陷入阳气日虚,阴气日增,缠绵不愈的状态。
感冒
有一份发热就有一分阳气,体虚之人感冒了一般不发热,即便发热也不是高热,时人就怕发热,一发热就用退热药,殊不知你退掉的是生生不息之气,正确的治法就是辨清阴阳二证。阴证: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鼻流清涕,咳嗽,畏寒,鼻塞声重,用药以六经辨证,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等为正方。阳证: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鼻息口气热等,用药液以六经辨证,麻杏石甘汤、三承气汤,三黄石膏汤等。往来寒热病,口苦、目炫、病在在少阳用从小柴胡汤。
请问为什么脾阳虚;就会肝脏因此遭了殃?
答:古人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乃运化之官,脾阳虚则运化不利,饮食入胃,精微在小肠,糟粕归大肠, 精微吸收不足则肝血生成不足,糟粕传导不利则毒素归肝脏,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肝脏不遭殃吗?家父常常对我说“能把五行颠倒颠,此是人中仙”,原本是肝木克脾土,如今脾土病则邪气倒克肝木。
从“否”卦说痞满
人身不过一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否卦的卦象是乾在上(肺为华盖象乾),就也就是阳气在上,坤卦(脾为至阴象坤)在下,也就是阴气在下,二气不能交感,太阴脾阳明胃为寒湿所阻,清气(轻清之阳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胃腹痞满、大便稀溏。也就是《内经》上说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临床上可以出现脐中冷痛,口不渴、食不下,不知饥,命门冰凉,容易感冒,并且感冒后不发烧,这时用药就用热性(阳)药,大把姜附尽管用,大便成型药就停,这是用药真规则。
坎离(心肾)
心肾是人立命之根本,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成。凡是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口诀:离中虚,坎中满。意思是说离卦外面(上下)两个阳爻(在人身为气),中间一个阴爻,卦象为火,在人为心,为气摄血、为眼目;坎卦外面(上下)两个阴爻(在人身为血),中间一个阳爻,卦象为水,在人为肾、为血液、为血载气。抽出坎中的阳爻填充离中的阴爻,就构成了乾卦,全是三个阳爻,这三个阳爻就是气,阳刚之气,乾为健,坎离交媾平衡(水火既济)就是无病的状态。因此,郑钦安先生非常重视人体的阳气,阳气就是生气,从坎卦看外阴内阳,要使这点阳气生生不息,别无它法,只有破阴(寒)存阴精(真阴)回阳气。这也正是临床上大量应用干姜、附子、桂枝、肉桂的原因。很多人问我学中医的启蒙教材,我都会推荐 他先学《易经》,学会了《易经》就学会了治病法的简单办法。大道至简就是从这里说的。
澄空说阴阳
《易》有太极就是“气”,是生两仪是阴阳,最初阴阳的意思是:阴为月亮,阳为太阳。简言之:阴是寒,阳是热。乾为纯阳,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为纯阴,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坤交媾化生六子:震、坎、艮三男,巽、离、兑 。由此可以看出乾阳统领坤阴。阳对阴的统领作用也叫驭,驾驭。阴盛阳就衰,阴证(阳虚)轻则冷,舌苔水滑,面青白,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渴也是喜饮热汤,重则上越,也叫戴阳证,治法:大补坎中之阳(元阳),附子、干姜是猛将,引火归原用肉桂,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