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19-医灯续焰 >

第24部分

519-医灯续焰-第24部分

小说: 519-医灯续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尖,八分) 甘草(六分) 桂心(三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x紫苏子汤x 治肺痹,胸心满塞,上气不下。 
紫苏子(炒,八两) 半夏(汤洗,五两) 陈皮(去白) 桂心(各三两)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x茯神汤x 治心痹,神思昏塞,四肢不利,胸中烦闷,时复恐悸。 
茯神(去木) 羌活(去芦) 麻黄(去根节) 麦门冬(去心、焙) 龙齿(各一两) 远志 
(去心) 犀角屑 薏苡仁 人参(去芦) 蔓荆子 防风(各七钱五分) 赤芍药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x萆 丸x 治肝痹,缓筋脉,去邪毒,调荣卫。 
萆 羌活(去芦) 天麻(酒浸一宿、切、焙,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乳香 
没药(另研,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入乳香、没药同研匀,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化下。日再服。 
x奇效人参散x 治肝痹,气逆,胸胁引痛,眠卧多惊,筋脉挛急。此药镇肝去邪。 
人参(二两) 杜仲(去粗皮、炒) 黄 (蜜炙) 酸枣仁(微炒) 茯神(去木,各一 
两) 五味子 细辛(去苗) 熟地黄 秦艽(去苗土) 羌活(去芦) 丹砂(细研) 芎 (各半两) 
上为细末。入丹砂,再研令匀。每服一钱,不拘时,温酒调下。日三服。 
x加味五痹汤x 治五脏痹证。 
人参 茯苓 当归(酒洗) 白芍药(煨) 川芎(各一钱,肝、心、肾痹倍之) 五味子(十五 
粒) 白术(一钱,脾痹倍之) 细辛(七分)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肝痹加酸枣仁、柴胡。心痹加远志、茯神、麦门冬。 
脾痹加浓朴、枳实、砂仁、神曲。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肾痹加独活、 
官桂、杜仲、牛膝、黄 、萆 。 
x温中法曲丸x 治脾痹,发咳呕汁。 
法曲(炒) 枳实(麸炒) 白茯苓 吴茱萸(汤浸、焙炒) 桂心 浓朴(去皮,姜汁炒) 当归 
(切,焙) 甘草(炙,各三两) 麦 (微炒五合) 细辛(去苗) 干姜(炮) 麦门冬(去心 
焙) 附子(炮、去皮脐) 桔梗(炒) 人参(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热水下。日三服。 
x黄 丸x 治脾痹,肌肉消瘦,心腹胀满,水谷不化,食即欲呕,饮食无味,四肢怠惰,或时自利。 
黄 (锉) 石斛(去根) 附子(炮、去皮脐) 肉苁蓉(酒浸、切、焙) 益智(去皮) 白 
术人参(各一两) 浓朴(去皮、姜汁炒) 桂心(各一两半) 五味子 当归 白豆蔻(去壳) 
枳实(麸炒) 沉香(锉) 良姜(各七钱五分) 诃黎勒(煨、去核,二两) 吴茱萸(汤洗) 
丁香(各半两) 
为细末。煮枣肉和捣五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x茯苓川芎汤x 
赤茯苓(一钱半) 桑白皮 防风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麻黄 芍药(煨) 当归(酒洗, 
各一钱) 官桂(五分) 川芎(一钱二分) 甘草(四分) 
水二钟,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温服。 
x肾沥汤x 
麦门冬(去心) 五加皮 犀角(各一钱半) 杜仲(姜汁炒,去丝) 桔梗 赤芍药(煨) 
木通(各一钱) 桑螵蛸(一个) 
水二钟,入羊肾少许,煎八分,食前服。 
x仙灵脾散x 治风走注,往来不定。 
仙灵脾 威灵仙 芎 苍耳子(炒) 桂心(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不拘时。 
x三因控涎丹x(见第二十二) 
x乌药顺气散x(见第六十五) 
x丹溪二妙散x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如有气,加气药。如血虚,加补血药。如痛甚,加姜汁,热辣服之。 
黄柏(炒) 苍术(炒制、去皮) 
上为末,生姜研,入汤煎沸调服。此二物皆有雄壮之气,如表实、气实者,少酒佐之。 
x东垣神效黄 汤x(见第六十七) 
x东垣温经除湿汤x 治肢节沉重,疼痛无力之圣药。 
羌活(七分) 独活 黄柏 麻黄(去节) 当归(各三分) 柴胡 黄 黄连 木香 草豆 
蔻神曲(各二分) 人参 甘草(炙) 泽泻 猪苓 白术(各一钱) 陈皮 苍术(各二钱) 白芍 
药(三钱) 升麻(五分) 
上作二服。用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x史国公浸酒方x 专治左瘫右痪,四肢顽麻,骨节 疼,诸般寒湿风气。 
当归 虎胫骨(酒浸一日,焙干酥炙) 羌活 鳖甲(炙) 萆 防风(去芦叉) 秦艽 川牛 
膝松节 晚蚕沙(各二两) 枸杞子(五两) 干茄根(八两,饭上蒸熟) 
用无灰酒一斗,绢袋盛药入酒内,封十日。取饮时,不可面向坛口,恐药气冲 
人头面。饮酒不可间断。饮尽,药滓晒干为末,米糊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忌食发风动气之物。 

卷十
五疸脉证第六十九
属性:五疸实热,脉必洪数。涩微属虚,最忌发渴。 
疸者,黄胆也,谓湿疸、谷疸、女劳疸、酒疸及黄汗也。名虽分五,实脾胃为 
之总司,湿热为之原始。夫脾胃属土,合肌肉而主四肢。其化湿,其性滞着,其色 
黄,其脉迟缓。所畏者风木,而复喜风之燥。能制者寒水,而反恶水之湿。人之病 
也,若内无脾胃之郁,外无风湿之搏,虽有外邪,气机自利,热不 蒸,黄又何自 
而成乎?故《金匮要略》论湿疸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 
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盖言风之独行者,乃名中风。中风则腠理空 
疏,皮毛开泄,汗出热越,不能发黄。今则脉浮而缓,浮固为风,缓为土湿。湿则 
痹着,非若风之疏利,必郁瘀成热。脾土所主之四肢,亦苦烦闷,而黄色则蒸行于 
表也。其论谷疸,则曰∶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 
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 
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夫人饮 
食入胃,胃主消纳,脾主运输。脾胃温和,两称其职。今胃热而过于强,则徒能消 
纳。脾寒而失之弱,则不能运输。既寒且弱,肝木得以乘之。木者,风也。风与寒 
搏,脾愈不运。更加以食,气愈不消。搏于寒,则中为满。搏于风,则上为眩。气 
既不消,胃中自浊。浊则不能清升,而反下流。下流则脾之紧寒乘肾,胃之数热乘 
膀胱。(《尚书》洪范曰∶土爰稼穑。稼穑作甘。夫万物藉土以生,人赖稼穑以养。稼穑者,谷也。 
谷气下流,而必归之肾与膀胱者,亦土乘水义。《难经》三十七难曰∶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脾主五味,食味之归于脾者不可胜数,而独言一谷味者,正稼穑作甘之义也。)膀胱者,州都之官,主 
藏津液。肾者水脏,主通二阴。热流膀胱,而小便又复不利。水与热郁,未有不蒸 而成黄者。 
以膀胱太阳主表,故黄 
遍于周身也。(或兼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宜茵陈汤加减主之。)其论女 
劳疸,则曰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 
水状,不治。此言女劳而成疸,则黄不言可知矣。细察仲景文义,是亦谷气郁蒸之 
变证也。盖人过劳于房室则伤精,精伤则肾虚,肾虚则真水不足,真水不足则相火 
炽炎。于是胃中浊热之气,不流于膀胱而竟归之肾。一以乘不足之水虚,一以就同 
类之火炽。火炽则君火亦因而动。况子午同气,心肾交通,故不惟肾经之足心热, 
而心经之掌心亦热也。薄暮气降而属阴,乘其已虚之阴,助其下流之势,无如此际, 
故薄暮病即发也。膀胱虽虚急,而热不内蓄,故小便自利也。若湿热相火郁甚,久 
而不愈,则脾气积而不运,肾气散而不藏,致腹胀如有水状者,是脾肾两败,故不 
治也。《金匮》又云∶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 
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 
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宜硝矾散主之。其论酒疸,则曰∶心中懊 而热,不能 
食,时欲吐,名曰酒疸。酒疸者,过饮而病黄,亦谷气郁蒸之变证也。《灵枢》论勇 
篇云∶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熟则已经酝酿,拔其精微,蜕其糟粕,纯阳 
气胜之物。其性 悍,多升而少降。(今人饮少酒即头面先红,此多升少降之明验也。)非上所云谷气, 
未经腐熟酝酿者比。故湿热不流于下,但积于中焦,郁胃熏心,令人外发黄而内烦 
懊,不能食而时欲吐也。又云∶酒疸诸证,小便不利,心中热,足下热,又或无热, 
谵语,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心中热,欲呕 
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 
肤抓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酒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 
主之。黄汗一证,仲景《金匮要略》收入水气病中,其主治与治疸亦自悬绝。后人 
以其汗黄,遂列为五疸之一,实非疸也。今本文既云五疸,则黄汗在其中,似不可 
移去,姑从之,而论治仍从《要略》。在圆机者,自为识别可也。《要略》曰∶黄汗之 
为病,身体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汗,脉自沉,从何 
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 芍桂酒汤主之,此黄汗之 
病因也。盖人作劳汗出,阳气动张,阴液妄泄。此时玄府未闭,荣卫两虚,即浴于 
水。水寒之邪,未有不乘虚而入者。入则水湿内侵,浮阳外拒,郁搏于肌肉之间。 
肌肉者,脾土之合,故身则发热,而汗则见黄色也。原以荣卫虚而受邪,邪入则愈 
虚,而阳仍不固,阴液仍泄。即仲景所云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之义。以汗 
液出多,故渴。以水气在表,故状如风水。水性就下,故脉沉。治以黄 芍桂酒汤 
者,所以和荣固卫,托里建中,则黄从汗减,水从汗消,与治疸之发汗利小便者, 
固不可同日语也。又云∶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 
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荣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 
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 
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 汤主之。此黄汗之变证也。黄汗既为阴阳两虚, 
阳则浮散于表,阴则脱根于下。两胫逆冷者其常也。今不冷而反发热,是热为湿郁 
所成,乘阴之虚,流注下焦,以及于胫。而胫以上之诸节,历遍而痛,不言可知。 
此黄汗之传为历节者如此。卫者,阳气也。劳则阳动,阳动则卫气张散。卒逢食谷, 
胃阳骤升。张散之虚阳不能羁谷气之 悍,故与之俱出而为汗也。又暮为阳衰之时, 
劳动衰耗之阳,暮则愈衰。衰则不能外固,而汗因盗出矣。此黄汗之挟劳气者如此。 
凡热随汗而解者,理之常也。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