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秋冬也。大抵前胡下气之功。先在散结。(凡阴之不降。皆由阳结。散结者就阳中而散之。
故能与柴胡皆致其功于胃与肺也。)凡外淫之侵其正气者。皆能令结。但邪盛而暴者。为即
结。邪轻而缓者。久则结。气结则化热。必借此散结之用。使邪得去而后可以奏功。即内伤
气实而结者。亦堪推此义以投之。惟中气虚而结。与阴虚而气结为病者。未可漫尝尔。
缪氏云。前胡能散有余之邪热实痰。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虚火煎阴。凝痰发咳。
或
〔辨治〕 野蒿根其形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苦。若误用令人反胃不受食。真前胡味甘
微苦。皮黑肉白。有香气。凡使。水洗。刮去黑皮并芦。或用竹沥浸润晒干。
卷七山草部
防风
内容:出齐州龙山者最胜。青兖淄州者亦佳。九月采用。(不止用根。故通身采。)味辛而甘
。气温而浮。气浓味薄。升也。阳也。手足太阳经本药。又行足阳明太阴二经。为肝经气分
药。(洁古更言治上焦风邪。泻肺实。其义可合为一欤。盖肺统气者也。气者水火之所合化
也。气所合化之经。手足太阳是也。至于行足阳明太阴。即以经言伤肺之义参之。经曰。夫
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
即此数语。可以明于合一。且了然于诸上焦见血之义矣。)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
目瞀盲。并风行周身。骨节疼痛。治上焦风邪。泻肺实。除烦满胁痛。四肢挛急。搜肝气。
通利关脉。散经络中留湿。头目中滞气。上部见血。(诸本草)身半以上用身。身半以下用
梢。为治风去湿之仙药。除上焦在表。风邪为最。兼治下焦风湿。(洁古 嵩)。风药中润剂。
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辄至。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行。钱乙泻黄散。倍
用防风。乃于土中泻木也。(盖风木之邪不化。便侮其所胜而病于土。能升阳以达中土之气。
则土木各正其所司之位矣。)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
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也)病患身
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东垣)
亦入治风痹药用。若入大风疠风药中。须加杀虫活血药。不可纯任风剂。同黄 芍药。
能实表止汗。同荆芥穗白芷生地地榆黄 。治破伤风有神。同桔梗甘草紫苏杏仁桑白皮细辛。
解利伤风。以薄荷换紫苏。加石膏。兼除风热。用麻黄易紫苏。治风寒郁于腠理。皮肤致密
无汗。
附方 破伤中风。牙关紧急。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用童便五升。煎至
四升。分二服即止。妇人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
面糊酒投之。累验。一方。加炒黑蒲黄等分。
〔论〕 防风先辛而后甘。辛又胜于甘。谓其防上焦风邪泻肺实者。确论也。何以为手
足太阳本经药。盖风木即继寒水之后。经曰。卫出下焦。本阴中之阳气。以际于极上。而肺
统之。此所谓风升之气。即元气也。主肺表之风剂。岂得不本于首出之根蒂哉。其行足阳明
太阴者。亦缘升阳之剂。即以达中土之气。东垣谓风升之气。元气。胃气。当作一体而论。
故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行。(盖风木藉土以为用。而即能使土木不相侵者。惟此味独擅其长。)
惟其由肺以合于脾胃。故能通利五脏关脉。散经络中留湿。(以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故也)
夫肝主经络。
防风气味。皆属风升。又为肝经气分药。故风行周身。本于善行数变。而此亦随其所行
以为治也。羌活防风。通行经络。有不能不少为区别者。羌活味辛苦。苦多而辛少。防风味
辛甘。辛多而甘少。本乎地者亲下。非苦无以至地。本乎天者亲上。非辛无以至天。盖手足
太阳相表里。一水一火攸分。羌活达其气于水中。散其阴之结。防风则畅其气于火中。而散
其阳之结。(故谓除上焦风邪而泻肺实)阳结即肺实。所谓肺阳盛而肺阴虚是也。(以风邪而
云结者。阳不得阴以化也。第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故必因其气以为施治。惟类中风证。
止从阳不得阴以化。更不得阴以守之治法耳。)要知羌活非不除风。然其所治之风是湿化风。
本于阴也。防风非不行湿。然其所治之湿是风化湿。本于阳也。惟二经原表里相须。而风湿
亦相因为病。故羌活散湿以化风。时与防风合而奏散风之功。防风祛风以行湿。时与羌活协
而为除湿之助。所以用之概为风剂耳。凡人病于风。则元气即因之以病。元气病而元阴亦因
之以病。(风木为化阴之地。而风淫还以蚀阴。)故人身血之为病。类先病于元气以及元阴。
是即风化湿之证也。如本经所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见等证。是非风化湿之证欤。至
于通利五脏关脉及散经络中留滞。不与本经所主相发明欤。更如洁古主治上部见血。亦可以
前义推求之矣。(参观下羌活论自明)
缪氏云。凡南方中风及头痛。不因风寒。溏泄不因寒湿。或气升作呕。火升发嗽。盗汗
自汗。二便闭涩等病。犯之增剧。诸病血虚痉急。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咸在所忌。
〔辨治〕 质实而润头节坚者良。去芦并叉头叉尾及形弯者弗用。能令人吐。
卷七山草部
羌活独活
内容: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称独活。本经独活一名羌活。为其生于羌地也。
陶隐居言羌活出羌地。而益州西川者为独活。是一物而二种矣。濒湖历据诸说。谓独与
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后人判为二物者非矣。又川中
羌所产独活。另是一种。并属可用。
卷七山草部
羌活独活
内容:根性温。味苦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手足太阳行经风药。并入足厥阴少阴经
气分。治风邪在表在上。去膀胱并肾间风邪。太阳经头痛。(巨阳从头走足。惟厥阴与督脉
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痛也。)周身尽痛。骨节痛。项强脊痛。并搜肝风。
泻肝气。(泻青丸用之为其壬乙同归也)治诸风掉眩。口面 斜。凡风湿相乘。或风寒湿痹。
酸痛不仁。筋骨挛拳。遍身 痹血癞。(虽不治血虚筋燥。然挟风湿者。亦可于血药中兼用
。)并散痈疽败血。(诸本草)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
故入手足太阳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士材)骨乃少阴肾之合。
羌活虽为太阳风药。而太阳少阴相表里。羌活亦入之。但专力于达巨阳之气分。而少阴血分
当推独活耳。所以治历节风痛。必兼羌独二味。并用松节。羌独防三味。统理脊痛项强督脉
为病。以足太阳夹督而行。会督者二手太阳。又会诸阳于督之大椎。故三味并为治督之剂。
(东垣)升举中焦。用柴胡升麻。升举下焦。则 本羌活。
卷七山草部
羌活独活
内容:根味苦辛甘。气温。气浓味薄。沉而升。阴中阳也。足少阴行经气分之药。本经主风
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挛拳。骨节酸痛。中风湿冷
。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祛足少阴伏风。百节痛风。(此伏风深入骨节者)凡两
足寒湿痹不能动止。非此不治。与细辛同用。止少阴经头痛。疗劳损风毒齿痛。(诸本草)
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敛而能舒。沉而能升。缓而善搜。可助表虚。故入太阴肺少阴肾
以理伏风。(士材) 独活细而低。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东垣)
〔羌独活总论〕 羌浮而升。独沉而升。(主治秘诀)羌活气雄。故大无不通。小无不
入。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为却乱反正之主药。独活气细。细者治足
少阴伏风头痛。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而不治太阳之证。(好古)羌入太阳。独入少阴。一表
一里。似气血之原已分矣。后人用治三时寒疾。以代麻黄桂枝。有孕妇初春外寒。病于足太
阳腑。为头痛骨痛。更病于足少阴脏。为腰痛。表里俱病。气血两伤。此本麻黄桂心所治病。
而药在所禁。但用羌活为君。入太阳。独活为臣。以入肾。一剂便效。同白术苍术秦艽生地
薏仁木瓜石斛黄柏。治下部一切风湿湿热。同生地赤芍甘草丹皮石膏等。治风热上攻牙肿痛。
〔论〕 羌活性温。本地中首出之气。其味始苦。次辛。苦多辛少。辛后又有甘。是首
出之气。本于味苦之入地者以上行。更辛甘合。而上行之气乃畅。所以为手足太阳行经风药。
能大畅寒水之郁而宣其化也。其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者。以督为人身之真阳。此品能达真阳
以散寒郁也。又治风湿。(盖肾之真阳不畅。水郁即化湿。羌活从风化以畅水中之阳。正所
以除湿。即举外受之湿。皆能治之也。)而通经络者。以营行脉中。每患于湿以为血病。血
病则邪气恶血住留而经络伤。伤则不能行血气而营阴阳。故患为诸痹。甚且不得濡筋骨。利
关节。致骨节酸痛。屈伸不利而拘挛矣。(即病于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
皆其由湿以化风者。)羌活本风升之阳。从寒水中达阳以化湿。亦即畅阴以和风。而藏血之
肝。实司风化以主经络者。遂并太阳而效其用焉。(凡便秘属风者。方药中类用羌活。即此
可悟风血相关之义。盖便秘患于燥。燥者血不足。用羌活举阴以升而裕血之用。原非以燥湿
为功。要知风和则血裕。风淫则血燥。羌活不徒达阳以化湿。亦且畅阴以和风。可漫以风剂
例视乎哉。)夫风阳而寒湿阴。羌活固畅阴以达阳矣。乃如防风之冶。反以泻阳实而令阳畅
者何也。盖人身风升之气。与元气无二。畅阴以达阳者。固所以裕元气。俾阳出阴中而上际。
其升之机藉于肝。至泻阳以蓄阴者。更所以裕元气。俾阳依于阴以下蟠。其降之机举在肺。
如肺实不泻。是所谓升降不前气交有变也。至二味之能通经络。防风则自上而达于周身。羌
活则自下而上以及周身。其亦区以别矣。抑先天之元阴。水也。后天之真阴。血也。羌之达
阳以畅阴。与防之泻阳以蓄阴。总乃阳之不离于阴以为用。非泛然谓风剂便通经络也。试观
防风主上部见血。而羌活能治血癞及痈疽败血。则可知斯义之不爽矣。
独活为肾药。肾乃阴中之至阴。独活能 至阴中之阳化。以裕足太阳之气化而上际通
天。言其通经络之功。固不如羌活。第其入至阴之地。即寒水而裕风化。又就风木而达水化。
所谓不争下流者。独活有焉。即本经主治诸证
缪氏云。羌独活本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但本经别录并主中风及诸风。用者宜审。夫真
中风。惟西北高寒之地。表虚者当之。往往猝中。或口眼歪斜。或口噤不语。或手足瘫痪左
右不仁。或刚痉柔痉。(即角弓反张)此药与风药并用可也。若夫吴楚闽越百粤鬼方梁州之
域。从无刚劲之风。多有湿热之患。质脆气虚。多热多痰。其患中风如前等病。外证虽一一
相似。而其中实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