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27-本草述钩元 >

第55部分

027-本草述钩元-第55部分

小说: 027-本草述钩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十毒草部
莽草
内容:一名 草。诸家皆谓之草。而本草居木部。今世所用皆木叶。如石南。不作花实。枝硬。 
干则诌。(音炒。相扰也。)揉之。其臭如椒。五七月采叶。阴干用。(宗 颂) 
气味辛苦温。有毒。主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疗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 。除湿 
风。 
医家 
大蒜研 
误食害人 

卷十一蔓草部
菟丝子
内容:火焰草。俗呼黄丝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入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 
延草物。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而细 
梗上尤佳。怀孟林中产此。入药最甚。萦草者不经久。若傍松柏及他树。则蔓延四布 
经纬。根或绝地。质甚轻扬。其实或着树间。次年随在吐丝。不下引也。 
气味辛(辛味为甚。却与辛香燥热之辛不同。)甘平。入足三阴气分。诸本草主续绝伤。 
补不 
男女 
健。 
小 
( 
则 
使 
上。 
及中 
从子半 
在外 
阴阳 
则 
子。 
熟地 
虚损 
白浊 
苓三 
少血燥。 
十丸。腰 
末。将原酒 
〔论〕菟丝当春末夏初。气乘浮长而丝萦蔓引。不须更藉于根蒂。其实结于夏末。更乘 
金水 
本经所主续绝伤益气力。夫绝伤之能续。未有无真气而只藉浮气者。而真气又未有离于真阴 
者。雷公谓禀中和以凝正阳之气。(要知正阳之气。原不得离于阴。 
阳互交之机。意谓无阴不能感阳。此生物元理也。盖夏月正天地气交 
采实。其奉长气而感于蕃秀也。自阴而感之。其奉化气而归于降收也。 
之阳。更由气交以降于在地之阴者乎。人身身半以下为阴。肾主之。菟 
归于降收之阴。故能益肾气。(漫谓得阳气之盛而益肾气者梦梦)大都肾 
味以化阴而益气。肾阴不足。更能助阴味以化阳而益精。(化阴化阳皆指 
此别录所谓强阴。而甄权所谓添精髓者也。且其味由辛而甘。从天之阳而 
故主治在肾居多。至又补肝脏风虚。与补脾气者。以归于阴则又即化阳 
其益。而太阴脾气。即借此阴中之阳。传化而转运者也。足三阴同起于 
脾。是又何疑之有哉。 
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仲淳)本不助相火。然肾有火 
者。亦 
〔修治〕米泔淘洗极净。略晒。拣去稗草子。磨五六次。用酒浸一昼夜。捣之不尽者。 
再浸 
湿研碎。 

卷十一蔓草部
五味子
内容: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五味皆具。味全者真。本经但云酸。以木为五行之 
先 
南北 
五味。色 
入手太 
足之水 
热 
精。中 
厥气水 
能收逆 
必先发散 
入肺中。不 
在上则滋源。 
下之气也。咳逆 
之不足。(烦劳 
以入为水脏事 
邪入脏。永无出 
愿言慎重。(子 
伤不足。肢体羸瘦。 
阴亡阳。膀胱厥逆。 
调和五脏。此其能 
肾。同吴茱山萸人 
黄柏。令人有子。 
炒过半两。为末。 
不可服此方。痰 
下。阳事不起。 
十女。忌猪鱼蒜 
萸汤泡七次五钱 
〔论〕五味之皮肉。初酸后甘。甘少而酸多。其核先辛后苦。辛少而苦多。俱带咸味。 
虽五 
气告 
四味 
而即 
总 
此味具足斯义)。夫气之元在肾。本藉风木而至。肺气之主在肺。还藉风木而归肾。一阴为 
独使。故五味以酸胜者相媾。而神其升降也。继辛而有微甘者。合中土生化之气以俱下也。 
先辛后苦者。至地之苦。合于至天之辛。以同归也。五味本由肺而媾肝。肝因媾肺而至脾。 
脾仍合肺以归肾。是具足三阴之气收之以降。而阴亦随之矣。阳为气。阴为味。气固依味而 
至肾。肾非纳气者欤。此本经首主益气咳逆上气也。人身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肺统五 
脏六腑之气而主之。肾气之上际于肺。肺气之下归于肾。原以一气自为升降者也。若六淫七 
情有以耗散之。致肺失其降而不能归。不归则元气随耗而日虚。归肾则真气还源而日益。兹 
味能收之以入肾。即为五脏六腑之精。肾受而藏之矣。(经曰。五脏主藏精者也。伤则失守 
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数语可悟五味子收五脏之气以归精义)。气盛则精盈。 
故本经既谓其益。又谓其强阴益男子精也。精盈则气盛。所以先哲谓其暖水脏。镇水壮阳。 
补虚除热。壮筋骨。疗羸瘦也。至其能生津止渴者。是收肺阳中之阴以至于脾。能止肾泄者 
。又收肾阴中之阳以至脾也。敛虚汗者。收肺阳中之阴以至心。明目者。更收肾阴中之阳以 
至肝也。五脏俱受之。而肺肾为升降之本。肺且由降得升以为气之益。阴之强。并为五脏之 
养。然则兹物之酸收于精气形。(精化气。气生形)有全功矣。卢氏云。五味收元气。治降 
下 
升 
中 
至治寒嗽之浓朴麻黄汤而亦投五味者。以散寒达阳之外。即当收真阴以召元阳。且恐阳中少 
阴。为寒郁之热所僭。而必假酸收以平上逆之气也。阅方剂中五味治嗽。或寒或热。各有对 
待之药。而兹味似为主守。又似于诸味中用之为关捩子者。大约治嗽勿论寒热。皆以阳中之 
阴气能降为主。(热嗽者阳邪伤乎阴。寒嗽者寒邪伤乎阳。原亦病乎阴。故热喘之治。凉 
其阳邪而收阴。寒喘之治散其阴邪以畅阳。亦当寓收阴之义。)东垣分治热喘寒喘。皆不能 
舍五味子。固以肺气为阳中有阴。职同天气而司降耳。凡治肺气之病。如嗽如喘。先识阳中 
阴降之本。更审病机之所在。或外淫。或内伤。或伤阴。或伤阳。而适事以为治。如阳邪伤 
阴。此固的治矣。然阳邪方炽者。收之太早。不反锢其邪乎。阴邪伤阳者。此固不宜矣。然 
阴邪已除。而阳气以祛散而虚。不当寓收阴于益阳中。使阳有所依乎。总之。五味治嗽。惟 
久嗽及虚劳嗽。用之补与收。相驭而行。更无踌躇。若嗽未至于喘。即嗽而气不逆者。便宜 
酌量。至为湿痰之阻气。与湿热之病乎气。以致病乎主气者。更当虑其妄投之害矣。方书用 
五味。治嗽为多。而消瘅即次之。然则消瘅亦取责于肺欤。曰。人身元气。固水所化。而人 
身津液。又气所化。如气归于水。是阳之随阴而降。还其一阳陷于二阴之坎也。故能益气津 
化 
之。在阴之随阳以升者。肾主之。此皆五味之相及以奏功。而入肺尤先耳。凡病因虚而热。 
或 
则以散邪为主。即以收阴召阳归元。而全正为助。其无邪气而只有虚乏者。则以补正为主。 
亦即有收之一法。合而奏效。其有元气虚损。遂因虚郁化热者。则有清补一法。而收与散并 
行。其散不敌收之半。乃为得之。此义不独疗嗽为然。又凡元气耗散之甚者。非惟补益可恃 
。而收之一法。更有捷功。又后人调气只知调其阳而已。恶知五运所主之病机。是一气变动 
。 
缪氏。疹痧初发。及一切停饮。 
食收补。太过且骤。反致虚热。又酸甚 
〔修治〕入药。不去核。必打碎核。方五味备。去枯者。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 
巳至 

卷十一蔓草部
覆盆子
内容:其总包似盆之覆。故名。皮色青绿。剥去皮。内细子乌赤色。五月采之。(当之)惟 
五月熟。状如覆盆。而味甘美者。为覆盆子。余不堪入药。(藏器)蓬 与覆盆。功用相近 
。虽是二物。其实一类也。蓬 子以八九月熟。覆盆四五月熟。色皆乌赤。故能补肾。(濒 
湖)此类凡五种。蓬 藤蔓繁衍。茎有倒刺。逐节生叶。如掌大。状类小葵。面青背白。浓 
而有毛。六七月开小白花。结实成簇。生青熟紫黯。微有黑毛。状如熟椹而扁。冬月苗叶不 
凋。以其熟于深秋。俗名割田 是也。覆盆蔓小于蓬 。亦有钩刺。一枝五叶。叶小而面 
背皆青。光薄而无毛。开白花。四五月实成。子亦小于蓬 而稀疏。生青熟乌赤。冬月苗凋 
。以其熟于盛夏。伪名插田 。即尔雅所谓 缺盆也。二者俱可入药。一种蔓如覆盆。一枝 
三叶 
即莓 
实如覆 
黄花。 
湖)味甘微 
长。女子食 
肾添精。缩小 
浊。鹤膝风。诸 
补肾。(嵩)同黄柏 
子衍宗丸。治男子精 
痿。临房不举。或精 
〔论〕覆盆蓬 。二子相似。第蓬 以深秋熟。冬月不凋。覆盆以盛夏熟。冬月凋。其 
所禀 
功。 
又 
生阴 
谁适 
及 
始 
缪氏。阳强不倒者。忌服。 
〔辨治〕上圆平底似覆盆样。去皮及心。用细子乌赤色味甘者。水洗。晒干后。酒拌。 
蒸 

卷十一蔓草部
使君子
内容:出岭南闽(邵武)蜀。(眉州)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四五月开红花。五瓣。七八 
月结子。如拇指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壳内白仁如榧。七月采之。久则油黑不堪用。 
气味甘温。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能益 
虫。人 
七生七 
泻痢者。 
繇)得芦荟 
米饮每服一 
〔论〕使君子花瓣五出。实介五棱。中仁甘白。为脾胃要药。夫健脾胃之味不少。何以 
疳虫 
酝酿 
五疳 
土而 
金。 
缪氏。小儿泄痢有赤积。是暑气所伤。禁与肉蔻诃子等涩热药同用。服此药。忌饮热茶。 
犯 
〔修治〕去壳用仁。或兼用壳。 

卷十一蔓草部
木鳖子
内容:出南中闽广诸郡。种时取子。雌雄相配。红绳扎定。排埋土中。及其生也。则去 
方结有子。四月开黄花。六月结实。实中有子数十枚。圆扁 。形状如鳖。一头尖 
种也。八月采之。附子类中亦有名木鳖者。即漏蓝子也。仁 气味甘温。味浓于气。可升可 
降。阳也。醋磨。主消结肿恶疮。肛门痔痛痔瘤瘰 。疗 
乳痈。方书治中风行痹。香港脚。鹤膝风挛悸。耳咽喉。 
为散血热除痈毒之要药。(仲淳) 
疳病目蒙不见物。木鳖仁二钱。胡连一钱。为末。米糊丸龙眼大。入鸡子内。蒸熟。连 
鸡子 
润喉 
作两 
食。 
〔论〕木鳖子须雌雄合种。迨吐花时须去其雄者。而实乃得结。是其初种也。雌之阴。 
必乘 
之 
为 
患 
肿 
不得血之流润于经中。与营养于经外。而入此以为用者。亦惟俾阴得受阳之气以资化生。并 
不受阳之蚀以全化成耳。更参悸证之济生心丹。何为心气不足。神志不宁。而亦须此味。以 
心脏主血。是固有以裕乎血化也。且如耳病之芍药散。解仓饮子。既治热壅以病于风。而脚 
气之寒湿。又需用治。总由兹味于血有以资始。复有以代终。故得不戾于寒热之气尔。 
其气非凉非热。谓为温者良是。古方治痛风多用之。意惟痹证之因寒湿郁热以病于痛者。 
乃 
〔修事〕去油用 

卷十一蔓草部
马兜铃
内容:蔓生附木。其叶圆浓且涩。入夏作青白花。结实似桃李而长。霜降叶脱。垂垂 
则四裂。中仁似榆荚。兜铃乃其实之壳。而所用者革中之子也。 
x实x 
味苦微辛。气寒。味浓气薄。入手太阴经。主肺热咳嗽痰结。(实证)肺气上急喘促。 
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虚证)清肺气。去肺中湿热。疗血痔 疮。马兜铃感冬气而生。 
味苦有辛。兼金气也。故能除肺热。降肺气。脏腑相为表里。清脏则自及于腑。此味下气散 
结。其功固归于金水。而二便之道。皆水脏所主。故治血痔 疮。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 
。有肺之象。故能入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