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幼科证治准绳-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乳积
属性:其候但是吐下乳来有酸臭气,因啼叫未已,遽与乳吃,停滞不化而得。茅先生
先用丁香散(吐泻)调胃,后下牛黄丸取下奶积,后下匀气散(不乳食),常服健脾散(不乳食)即愈。
《圣惠》乳癖之候,面色青黄,发歇壮热,吐乳多睡,口内生疮,渐渐黄瘦,腹内结
块不散,由乳母食饮无常,醉饱过度,便即乳儿,或乳母偏卧一向,乳儿不能回转,
儿亦睡着,乳滞偏于胁下,因兹结聚成块而痛者是也。
《圣惠》x京三棱散x 治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积不化,令儿日渐羸瘦,面色痿黄,春
夏多发,不欲乳食。
京三棱 川大黄(微炒) 槟榔 鳖甲 赤茯苓(各半两) 枳壳(麸炒微黄,二钱半)
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
逐下恶物为度。
〔张涣〕x三棱散x 治小儿乳癖结实不瘥。
京三棱(炮,锉) 赤茯苓 当归(洗,焙干) 鳖甲(醋炙黄,去裙。各一两) 枳壳(麸炒,去穣) 木香 白
术(各半两)
上捣罗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圣惠》x化癖丸x 治乳癖结块,久不消化,诸药无效。
巴豆霜(半两) 腻粉 朱砂(各一钱,研) 黄鹰粪(二钱半) 砂 雄雀粪(各一字)
上件都研如粉,用糯米饭和丸,如黍米大。一岁儿每服空心煎皂荚仁汤下二丸。
取下恶物为度。
x丁香化癖散x(丹溪) 治乳癖。
白丁香 密陀僧 硫黄(以上各二钱) 砂(五分) 轻粉(少许)
上研细末。每一岁儿服五分,男病,女乳调,女病,男乳调。出下黑粪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x二丁丸x(见疳门疳热条。)
x青礞石丸x 治证同前。
硫黄(三钱) 青礞石 五灵脂 锅底黑(各一钱半) 白丁香(一钱,去土)
为末。米饭丸绿豆大,捻饼子。每服二十饼,温水下。
《玉诀》x银白散x 生胃气,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白术(麦面炒) 白扁豆(去皮) 藿香叶
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
〔张氏〕治小儿奶癖方
用芫花(一两,醋浸,三日,净洗) 大黄(半两)
为末,入蒜一斤,同药末研烂匀,男左女右,
用药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如闻得患人口中出药气,实时取了,立效。
《董氏家传》治小儿奶癖极效方
紫河车(二两) 寒食面(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用一匙许,水调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红帛
上缚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多矣,大便尽洗去。
《孔氏家传》治小儿奶癖方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极细,以大蒜自然汁调稠稀得所,涂于有奶脾处,
据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过,须臾,候儿口中有蒜气息,即是药透,子细以
手揉之,觉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用温浆水洗去,切须量度,不可令消尽,恐药
毒损气也,如未消,药先干,即以温水润之。
《谭氏殊圣》治月里孩儿奶癖方
紫河车(草)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用好醋调,拍成饼子,如大钱大。如左畔有癖者,药贴左畔脚心,用
绯帛扎,干后见效,左右一般使药。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食积
属性:肚硬而热于他处,或泻或呕,因饮食过饱,饱后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黄丸取
积,后用匀气散调理。常服万灵丸即愈。钱氏消积丸、真珠丸。(方见前)
x快膈消食丸x
砂仁 净陈皮 三棱 莪术 神曲 麦 (各半两) 净香附子(另炒一两)
为末,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下。看轻重,却用下积药,一方,加制枳壳。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气积
属性:其候面色黄白,不进食,腹痛,夭矫啼叫,利如蟹渤,此因荣卫不和,二气乖
忤,日久得之。茅先生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建脾散相夹调理。
《秘录》治小儿气癖,取三棱汁作羹粥,以米面为之与乳母食,每日取一枣大与
儿吃亦得,作粥与羹热食之。治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痫热、无辜、
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中脾积
属性:面黄如土色,或面带虚浮,脐上微痛,肚皮热,饮食减少,才食、便言脐上及
腹中痛,所食不化,头微热。此因先食硬物或冷物,所伤在脾,治之先下青金丸(见前)
取下脾中积,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调理。常服健脾散、万灵丸即愈。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惊积
属性:〔曾〕有时时泄清水如生米汁,是受伤而复有积,烦闷啾唧,常以生嗔,名为惊
积。先解惊,后理积,解惊五苓散或百解散,理积三棱散或乌犀丸及三解散,炒神
曲、生姜、煎汤调服醒脾散、沉香槟榔丸,宁惊化积,壮气和胃,仍节冷乳,自然平治。
〔庄氏〕x紫金丸x 治大人小儿,因惊积聚粘滑毒物在脾胃,累曾用药取不下,变成虚
中积。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胀满,夜有虚汗,日渐瘦恶,用姜枣汤下七丸。妇人
血气,米饮下五丸至七丸。小儿惊积,体热困重,目不开,用黄连、甘草、桃仁、
薄荷、汤化腻粉一字许下。一岁上三岁下三丸,小儿只可一丸二丸。
蝎梢(三七个) 犀角末 银末 朱砂(各一钱)
上研极细末,用水面糊为丸绿豆大。根据前汤使。
〔庄氏〕x软金丸x 治惊疳,下积聚。
青黛 腻粉 胡黄连 麝香(各二钱半) 寒食面(三钱) 使君子(三个) 天浆子(三七个)
上七味,研匀,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银薄荷汤化下。
〔刘氏〕x桃红散x 治小儿惊积、疳积,常服进食,面如桃花。
马牙硝 朱砂 茯苓 人参(各等分)
上末之。二岁服二字,一岁一字,三岁亦二字,四五岁三字,新汲水入少蜜调
下。蜜水约盏内三分许。
汤氏云∶惊癖须用礞石药方可治之。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虚中积
属性: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
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茅先生先用青金丸取积,后用匀气、醒脾散调理。
常服万灵丸、保童丸即愈。
〔王先生〕x灵砂丹x 下虚中积、脏腑虚滑泄泻,久经取转,里急后重,久积恶痢暴泻
久不止,神效。
通明 砂(一钱) 颗块辰砂(通明、有墙壁者,二钱半。各细研)
上二味,衮研极细,用黄蜡半两,先于盏内熔化,入去皮全巴豆三七粒煎,候
巴豆紫色为度,漉豆出,细研,入前二味再研匀,于黄蜡内三分取一,再熔成汁,
倾药入内,急搅令匀,刮入瓷合收之。每服,暴泻恶痢,旋绝三丸如绿豆大。浓
煎艾汤,先呷三五口,然后吞下。水泻,冷水吞下。如取积,每服三丸如梧桐子
大,浓煎甘草汤,放冷吞下,临卧服。其久积药随积下,其小可不动便安。
按∶既是虚,即不宜用峻剂取积,仍须用四君子、益黄散之类,相兼服之。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实积
属性:其候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 腮,咽中涎响。茅先生先用夺命散(急惊)吐下热
涎,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调理。常服牛黄膏、天竺黄散(并实热)镇心丸即愈。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积痛
属性:仲阳云∶积痛,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
大便酸臭者,当磨积而痛自除,宜下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气,用
白术散(渴)、小沉香丸、感应丸治之。又有食积肚痛,有热者芍药甘草汤(腹痛)加干葛。
吐者加半夏、生姜,或加枳实亦效。
x小沉香丸x 和中顺气,进食消痰。
砂仁 蓬术(各四钱,煨) 香附子(去毛,炒,一两八钱) 舶上丁香皮(二两四钱) 沉香(六钱) 甘松
(去土,三两六钱) 益智仁(微炒,一两二钱) 甘草(炙,一两四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或四十丸,食后温姜汤下,或嚼破更妙。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积寒热
属性:《良方》x妙香丸x 治小儿虚中积,潮发寒热,心腹胀满疼痛。
辰砂(一两) 牛黄 生龙脑 麝香(各二钱半) 金箔(十四片) 粉霜 腻粉(各一钱) 黄蜡(二两)
巴豆(肥者,一百二十粒)
上,丸如弹子大。量虚实加减,龙脑浆水下,夜半后服。脏虚即以龙脑米饮下,
每服三丸如小豆,欲药势缓,即按令扁。疾坚者加至十丸,皆以针刺作数孔,以
行药力。小儿取积,丸如绿豆,治小儿吐逆尤效。此药最下胸中烦及虚积。
《婴孺》治小儿自下后得寒热,血结成癖气在左胁下,或寒饮,或冷食积聚气动,胸
心留热,不下食饮,暗瘦。宜先服少饮子散气下食,后服紫双丸去宿积,自充溢
也。
x饮子方x
柴胡 茯苓 人参 白术 鳖甲(醋涂,炙香熟。各半两)
上,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空心分温三四服。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食粥将息。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癖
属性: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日上至七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
卵大,常叫疼痛者。亦分数类,在左胁下痛者名 气,在右胁下痛者名癖气,下蓬
莪术散、夹建脾饮(不乳食)与服即愈,如见面黑,眼直视,泻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
进食者死。钱氏论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
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故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过
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胃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
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论癖为潮热云∶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
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
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下白饼子(见前),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见前),此乃癖也,
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管内不能消,致令发寒。服止渴药吐者,
以药冲脾故也,下之即愈。仁斋曰∶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
惟癖,为能发潮,为能生寒热,故疟家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复结癖,寒热不已,
有是疾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
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关隔,以致水饮停滞肠胃,不能宣通,如冷气搏之,则结
聚而成癖,轻者用积滞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曾氏曰∶婴儿始生,禀赋未完,失
于襁褓之不谨,乳哺之不节,外为六淫侵袭,内因五脏气虚,冷积久停于脾,不能
克化,结成癖,鬼突于胁下,或左或右,俗曰龟KT ,其疾皆因积滞蕴作,致有寒热,
或腹肚疼痛,或昼凉夜热。治疗之法,气实者,亦须温正胃气,后用乌犀丸或水晶
丹下之,如过二三次,即以稀粥略止,候所作形证消尽,方投补益之剂。气虚者,
先与调脾胃,固真元,神色稍正,饮食进多,如前法下之。若太虚甚,用三棱散、
化癖丸、渐消之,顺适阴阳,以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