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丹台玉桉-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用理中汤。此症必腹痛而泻。痛止仍用小柴胡。若入少阴厥阴经。用阴症伤寒。传经治
之。如春夏染者参看温热病二条。秋时染者多身热咳嗽。金沸草散。若渴白虎汤加苍术。若
热蓄发疸。茵陈五苓散。若痢疾。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炒。倘燥太过。用润燥散。冬时染者
。多身热头疼咽干。人参败毒散。或甘桔汤。加玄参。发斑者。阳毒升麻汤通用。加减调中
汤。预防四时疫气。用藿香正气散。四时外感发热恶寒。用香苏散。四时感冒风寒。鼻塞头
疼。痰涎呕逆。用参苏饮。又有大头伤寒。天行时。病初觉寒热身痛。次则头面红肿疙瘩。
甚则咽喉堵塞害人最速。多发于冬温之后。脉浮在表。用普济消毒散。或荆防败毒散。脉沉
在里。羌活。黄连。黄芩。俱酒炒。大黄酒蒸。鼠粘为主。连两目鼻面肿者。阳明也。加干
葛。升麻。石膏。赤芍药。发耳前并头角。少阳也。加柴胡。栝蒌仁。发脑后颈下肿起。太
阳也。加防风。荆芥。水煎时时呷。邪气甚者。通大便。加芒硝。遇凶荒劳役。宜普济消毒
散。(即普济散)
x普济消毒散x 专治大头伤寒。
黄芩 黄连(各一钱) 鼠相子 蓝板根 连翘 马屁勃(各一钱) 陈皮 生甘草 桔梗
玄参 柴胡(各一钱) 升麻 僵蚕(各五分) 人参(三钱)
为末。白汤调服。时时呷之。留一半蜜丸噙化。或加防风薄荷。当归川芎。水煎服。大
便硬
。加大黄。若非便秘。忌用降下之剂。肿不消者。砭去血。可用通关散。倍羊踯躅。及藜
芦少许搐鼻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脓者。内服托里消毒散。
x疏风清热饮x 治虾蟆瘟遍身如虾蟆之皮皆属于风热。
羌活 防风 荆芥 黄芩 甘草(各二三钱) 煎服。
又方 侧柏叶自然汁。调蚯蚓泥敷之。
又方 丁香尖。南星醋磨敷之。
x三黄石膏汤x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各二钱) 麻黄(钱半自汗者去之) 石膏(五钱) 香豉(三钱)
水煎加辰砂服。
又方 治时疫寒热。将黑豆二合炒香。甘草二寸炙黄。切碎。用水煎时时呷之。
x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大便涩者。用散。利者用丸。寒甚腹痛。四肢冷。加附子脐下动气。欲作奔豚。去术
。加肉桂。吐多。去术。加半夏。姜汁制。下多。还用术。悸。加茯苓。渴。倍白术。腹痛里虚
。倍人参。寒。倍干姜。
吐不止。去甘草。加姜汁。吐蛔。去甘草。加乌梅。饥逆。加丁香柿蒂。哕逆。加木香
。霍乱转筋。加石膏。寒湿发黄。加茵陈。脾弱泻不止。溺不利。
倍参术。合五苓散。内虚腹痛。合小建中汤。陶氏加肉桂。陈皮茯苓姜枣临服入
陈壁土炒一匙。自利肚腹痛。加木香磨。姜汁。腹痛甚。去白术。或阴结症。本方加大黄利
x金沸草散x
金沸草 荆芥 麻黄 甘草 赤芍 半夏 前胡 姜枣
x润燥汤x
生地 山栀 升麻 柴胡 石膏 生姜
自汗加桂枝。无汗。加苏叶。干葛。虚烦。加麦门冬。渴。加天花粉。咳嗽。加杏仁
x阳毒升麻汤x
升麻 犀角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
x加减调中汤x
芍药 茯苓 白术 麦门冬 生地 陈皮 桔梗 乌梅
痰。加贝母。热甚。加黄芩。
x藿香正气散x
此方治内伤脾胃。外感风寒。若病在太阳。头疼发热。骨节痛。不可用。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浓朴 白术 陈皮 桔梗 半夏曲 甘草 姜枣
一方去白术加香附米。
x香苏散x
香附 紫苏 陈皮 甘草 葱姜 头目痛。加川芎白芷。热甚。加柴胡。
x参苏饮x
人参 半夏 茯苓 陈皮 枳壳 桔梗 前胡 干葛 甘草 紫苏
后人去人参。以川芎代人参。柴胡代前胡。芎苏饮。
若寒天气促。咳嗽。加麻黄杏仁。金沸草。若温天咳嗽。加桑白皮。杏仁。如有热痰。
加黄芩。栝蒌仁。周身骨节疼。加羌活。妇人胎前产后。加川芎。当归。芍药。
又秘方 人中黄五钱。苍术。羌活。各三钱。煎服立愈。
x小陷胸汤x 胸膈迷闷。乃邪热结于上焦。而生痰也。
半夏(六钱) 黄连(三钱) 栝蒌(一个)
连皮肉取四分之一作一服水二钟。先煮栝蒌至一钟半。下余药煎至一钟温服。如未效再
服。口出黄涎即愈。
x大陷胸汤x 胸前胀闷烦满。不进饮食。及渴多饮水。有停饮在上。行早之故。名曰结胸
大黄(五钱) 芒硝(一两八钱五分) 甘遂(二钱五分)
为末。作二服。水二钟。煎大黄至一钟去渣。入硝煎一沸。入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
卷之二伤寒门
香港脚
属性:恶寒发热。全类伤寒。但新起脚膝软弱赤肿为异耳。此湿热之所聚在肌肤流注于脚膝。
x祛温汤x
治热气留于肌肉之中。宜急治之。少缓其气上行。至心即死。
苍术 黄柏 赤茯苓 牛膝 木瓜 木通 槟榔 甘草 黄连 乌药 防己(各三钱)
量轻重治之。水煎空心服。
又方 敷红肿处。朴硝大黄。寒水石牙皂。为末。以鸡子清调敷。甚效。
又方 人中黄为末。芭蕉水调敷甚妙。
卷之二伤寒门
食积
属性:外症头疼发热恶寒。全类伤寒。惟身不痛。心腹饱闷。嗳噎呕逆。为异耳。甚者。用滚
盐汤
调皂荚末五分探吐。复用加味平胃散。头痛身亦痛者。谓之夹食伤寒。加味治中汤。如表症
多。藿香正气散。里症多。小承气汤。
x加味平胃散x
苍术 浓朴 陈皮(各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八分) 干姜(一钱) 山楂 神曲 草
果(各三钱) 黄连(二钱) 枳实(一钱半) 姜
临服入木香磨汁调下。如腹痛。加桃仁。便实。去渣。曲。果。姜。加大黄。
x加味治中汤x
陈皮 枳实 青皮 浓朴(各一钱) 白术(八分)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干姜
(五分) 草果 砂仁(各一钱二分)
热甚。去白术。加柴胡。呕吐。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甘草。白术。加枳实。腹
痛甚者。加芍药。大黄。去干姜。白术。
卷之二伤寒门
夹痰症
属性:憎寒壮热。恶风自汗。胸膈满闷。气上攻冲。头不昏疼。项不强者。是也。自热者。芎
苏饮
。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汤。无热者。二陈汤。温胆汤通用。加味导痰汤。有痰结胸者。鹤顶
丹。枳桔二陈汤。有痰上隐隐头疼者。瓜蒂散吐之。
x加味二陈汤x
甘草(八分)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五分) 南星 枳实 黄芩 白术
黄连
去痰。后服此药。
x瓜蒂散x
瓜蒂 赤小豆(各五钱)
为末盐汤调服。服后宜卧片时。欲吐且耐之。良久用指探之。
卷之二伤寒门
虚烦
属性:外亦发热。有类伤寒初症但头身不痛。不恶寒。脉不紧数。但浮而无力。慎不可攻热。
去则寒生。
x人参竹叶汤x
石膏(五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七分) 麦门冬(一钱五分) 淡竹叶(四片) 粳米(一
撮) 水煎入姜汁二匙服。
如气弱大渴。加倍人参。汗多加黄 。痰。加贝母。泄。加白术。泽泻。阴虚夜烦。加
知母。黄柏。生地。芍药。呕吐。去石膏。加陈皮。茯苓。
x加减补中益气汤x
劳力伤寒。头疼发热恶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软无力。此内伤气血。外感风寒故也。
人参 黄 当归 生地 川芎 柴胡 陈皮 甘草 细辛 羌活 防风 白术 姜枣葱
。水煎温服。
如元气不足。加升麻少许。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细辛。加芍药。胸中烦热。加山
栀。竹茹。干呕。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生地。甘草。黄 。白术。加枳壳。桔梗。痰盛
。去防风。细辛。加栝蒌仁。贝母。腹痛。去 术。加芍药。干姜。
卷之二伤寒门
蓄血症
属性:外症寒热往来。但脉芤涩。日轻夜重。蓄于上焦。则衄血。善忘。嗽水不咽。胸胁腹皆
满
痛。谵语昏愦。谓之血结胸中。用犀角地黄汤。蓄于中焦。则头汗。发渴。发黄。用桃仁承
气汤。蓄于下焦。则如狂。便黑小腹急胀。按之则痛。用抵当汤丸。或用犀角地黄丸。加青
皮。大黄通用。小柴胡。加桃仁生地。兼栀子茵陈。一切血症药。此皆治法不易伤寒。有用
承气大下不解。反更兼善食者。瘀血也。所以打蹼伤损症。亦类伤寒。
x犀角地黄汤x
犀角 牡丹皮(各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一方有当归钱半。如表热。加柴胡黄芩。鼻衄。加山栀。内热甚。加黄连。腹胀。或通
瘀血
未下。加桃仁红花。大黄。小腹急痛。加青皮。陶氏加甘草。桔梗。陈皮。红花。当归。姜
三片。临服入藕节汁三匙。调下。
x紫雪x
治发斑。谵语。蓄血。三阳症。烦躁。作狂。气喘。
赤金(十两) 升麻(六钱) 寒水石 石膏(各四两八钱) 犀角 羚羊角(各一两) 玄参
(一两六钱) 沉香 木香 丁香(各五钱) 甘草(八钱)
上以水五升。以赤金同升麻先煮至三升去金。入诸药再煎至一升滤去滓。投朴硝三两二
钱。微火煎熬。即成紫雪。
x桃仁承气汤x
大黄(四钱) 桃仁(三钱) 桂枝 芒硝(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水煎温服。血尽为度。未尽再服。陶氏加枳壳。青皮。当归。芍药。柴胡。姜三片
临服入苏木一钱。煎二沸热服。
如伤寒犯内伤。食积蓄血。大便硬胀。不能言语神思尽脱。两目直视。手足僵仆。难以
下药者。将紫苏煎汤。用手巾泡热。绞干拥肚腹。及小腹上。轻轻探运。手巾渐冷即换热者。连
连探运。待宿粪硬块。或积血下。才可用药。如粪门结用蜜导法。
卷之二伤寒门
江南溪毒
属性:江东江西诸源涧有虫。名曰短狐溪毒。又名射公。其虫有翅能飞。有一长角横在口前。
如弩
檐。临其角端如上弓。以气为矢。无目。有耳能听。在山源水中。闻人声使以气毒射人。故
谓之射公。此虫畏鹅。鹅能食之。此症似乎伤寒。寒热往来。身不喜冷。筋急体强。目疼头
痛
。张口呻吟。咳嗽。呼吸闷乱。始终更不能言朝轻暮重。非其土人中之。便谓之伤寒。今说
其状。以明其症。与伤寒别矣。
x螺蛳疔x
恶寒发热。胸膈作闷。身发红点。如蚊迹者。类乎伤寒。此点起之于手。沿至于心前其
人发狂闷乱而毙。不知者。但以伤寒发斑治之。百无一生也。
卷之二伤寒门
治法
属性:以三角针刺其红点之首尾处出血。外用锈铁钉。磨水敷之。内服犀角地黄汤立愈。(方
卷之二伤寒门
水渍法
属性:(阳毒渐深六脉洪大内外结热舌卷焦黑鼻如烟煤。)
叠布数重。新水渍之。稍捩去水。搭于患人胸上。须臾蒸热。又以别浸冷布易之。频
换热稍退。再进阳毒药。
验舌形症。三十六种。
r里黑舌ps48a23。bmpr
舌见红色。内有干硬黑色。形如小长舌。有刺者。此热毒炽盛。坚结大肠。金受火制。
不能平木故也。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白胎舌ps48a24。bmpr
舌见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乃少阳半表半里之症。宜小柴胡汤
。栀子豆豉汤治之。
x小柴胡汤x(方见前)
x栀子豆豉汤x(方见后)
r将瘟舌ps48a25。bm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