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257-症因脉治 >

第8部分

257-症因脉治-第8部分

小说: 257-症因脉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三方,其败毒散,治太阳经纯是表邪之症也;其冲和汤,治太阳经表有邪,里有热 
,用此和解者也;其家秘冲和汤,治太阳经汗出,热不减之方也。 
x羌活木通汤x 
羌活 木通 
二味同煎。 
x干葛汤x 
干葛 桂枝 麻黄 白芍药 甘草 
陶氏以升麻易麻黄;里有热,加石膏;时寒时热,加柴胡;恶寒身痛,加羌活;头痛, 
加川芎。前方去麻桂,加荆芥、葱白,名葱白干葛汤。 
x干葛石膏汤x 
干葛 知母 石膏 甘草 
心烦躁,加麦冬、竹叶;呕而多痰,加半夏;烦渴痰多,加花粉;小便涩,加木通、灯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胸热痞满,去人参,加川连、枳壳;渴,去半夏,加花粉。 
x凉膈散x 
山栀 黄芩 川连 天花粉 连翘 薄荷 桔梗 甘草 
x大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枳实 浓朴 
去芒硝,即小承气汤。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甘草 
家秘加广皮。 
x桂枝大黄汤x 
桂枝 大黄 白芍药 甘草 
x导赤各半汤x 见中风。 
外感风寒,从毛窍而入,必要从毛窍而出,故伤寒发热症,首重发表解肌。太阳篇曰, 
初起病时,发汗不彻,则转属阳明而病不解,但坐,以汗出不彻之故,再当发汗则愈。以身 
表发热,未有不出汗而能凉者,若汗虽出而仍干,到底出汗不彻,而热不退,必得时时有汗 
,邪热方解。若不分方宜,概以北方麻黄桂枝汤,治南方温热之症,则犯火闭无汗,而热愈 
甚。又有表邪烦热,失用解表,误用寒凉,则胃阳抑遏,不能敷布作汗。又有外冒表邪, 
内有痰饮食滞,误用寒凉,凝结胃阳,岂能作汗外解。夫发汗以治发热,人人知之;然发之 
不效,以其未知发汗之真诀在何处,前书未有发明,后人愦愦到老。谁知《伤寒论》首条用 
麻黄汤,治无汗发热,气逆喘满,独加杏仁,以理肺气,默示肺气壅遏,则皮毛闭郁,不能 
作汗,此开发肺主皮毛,润肺气为发汗之真诀。又以桂枝汤,治有汗之发热,方下注明服 
药后,食稀粥以助药力,此默示发热之症,必胃气空松,方能敷布作汗;若汗出而邪不散, 
以桂枝汤解肌散邪,助以稀粥,则胃阳敷布,汗出而邪亦散。可见有汗之症,胃无凝滞,可 
食稀粥;无汗之症,胃家必有壅滞凝结,决不食稀粥,此开发胃主肌肉,疏利胃气,升发胃 
阳,为发汗之真诀。然此暗度金针,非精思不觉者。至于头汗条中,则明言但头有汗,遍身 
无汗,皆系水饮瘀热,凝结中焦,胃阳不能通达,隔绝周身升降之道路,故遍身不得出汗, 
治以宣发胃气,疏通经络,余今化立败毒散中加枳桔桑皮,宣通肺气,治风寒壅肺,喘逆 
发热无汗之症;此从麻黄杏仁理肺发汗中,化出治法。又常以败毒散中加枳朴半夏广皮,疏 
散胃滞,宣扬胃气,以治痰涎食滞,凝塞中焦,腹满发热无汗之症,此从头汗条中,及太阳 
表症,心下有水饮,用小青龙汤,化出辛散水饮,宣发胃阳,敷布作汗之真诀,一名理肺 
发表汤,一名平胃发表汤。 

卷一伤寒总论
中寒病
属性:秦子曰∶中寒之症,身不发热,手足厥冷,二便清利,即仲景直中阴经之真阴症也。若 
恶寒发热,则伤寒阳症,而非中寒症矣。故仲景以恶寒发热者,名曰伤寒,曰阳症;以恶寒 
不发热者,名曰中寒,曰阴症。今余以直中阴经之阴症,立其名曰中寒;以寒伤三阳之阳症 
,名曰伤寒,则阳症不混于阴症条内。 
【中寒之症】恶寒身蜷,遍身疼痛,或自下利,口有冷涎,面如刀刮,手足厥冷,无 
热神清,唇不焦,口不渴,二便清白,此中寒之症也。 
【中寒之因】其人真阳素虚,阴寒内盛,胃中之阳,不能捍卫于外;脾中之阳,不能 
腐熟于中;肾中之阳,不能封闭关门;一得外寒,则直中三阴,而为中寒之症矣。 
【中寒之脉】脉多沉微,或微而迟,或极似绝,或伏而沉。或空而浮,或紧而弦。 
【中寒之治】寒中少阴,二三日应微汗者,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少阴身痛手足寒,脉 
沉者,附子汤。若下利脉微,白通汤;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以止 
烦。又少阴下利,有水气,或咳或呕,真武汤。又太阴自利不渴,其人脏有寒也,用四逆汤 
以温之。若厥阴下利,四肢疼,厥逆恶寒,四逆汤。又厥阴下利清谷,汗出而厥,通脉四逆 
x麻黄附子甘草汤x 
麻黄 附子 甘草 
x附子汤x 
熟附子 白术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x白通汤x 
葱白 干姜 熟附子 
x白通猪胆汤x 
葱白 干姜 熟附子 猪胆汁 人尿 
x真武汤x 
白茯苓 白芍药 生姜 白术 熟附子 
x四逆汤x 
干姜 熟附子 炙甘草 
x通脉四逆汤x 
干姜 熟附子 炙甘草 葱白 
葱白加于四逆汤中,则阳气和,血脉通;若腹痛,加白芍药,合戊己汤以和中,减去葱 

卷一
中热中暑总论
属性:秦子曰∶热与寒,相反也。冬有寒,夏有热。仲景于冬则有直中阴经之寒症,有寒伤三 
阳之热症,总其名曰《伤寒论》。其夏秋寒热病,则无垂训也。洁古、东垣,虽有动而得之 
之中热,静而得之之中暑,然其治法,似乎未纯。夫中热中暑,均是热症,但得之有动静 
之分,则治之不无差别。盖动而得者,行役气扰,外引时令之热,直中阳经,并无寒邪外束 
,即俗云热病也。静而得者,里有热邪,伏于身中,又因纳凉太过,束其内热,不得外越, 
郁而发热,此即俗云寒热病也。古人因其均是热病,以动而得,明其无表邪,故曰中热;以 
静而得,明其有表邪,故曰中暑。后人不解其义,概用寒凉,不知治热病,原有两条分别, 
无表邪者,不必用发表,即可寒凉;若有表邪者,先散外束之寒邪,后用寒凉可也。此症与 
仲景冬月伤寒相似,但冬月伤寒,内无暑热,故初起无口燥舌干内热之象;直待日久,寒郁 
成热,然后口燥咽干,今夏秋寒热病,内有暑热,外冒风寒,初起即见外寒里热之症,故不 
同冬月伤寒治法,妄用辛温,但宜辛凉散表以治之。今有重视表症者,误用仲景麻桂发表, 
碍其暑热,重视暑热者,误用寒凉清里,抑遏表邪,良以不明夏秋之热病,不同冬月伤寒治 

卷一中热中暑总论
中热病
属性:(即无表邪之热病) 
【中热之症】发热昏沉,闷乱口噤,烦躁大渴,神识不清,遗 
尿便赤,外无表症,此即古名动而得之为中热症也。 
【中热之因】时值夏令,天之热气下降,地之热气上升,人在气交之中,日中劳役扰 
动其阳,热邪直中阳经,则有中热之症矣。 
【中热之脉】脉息洪数,六经皆热。或见洪长,阳明之热。或见沉数,时有结热。身 
【中热之治】忽然倒仆,闷绝不知,切勿置极热极冷之处,宜以鲜藿香煎汤,调六一 
服,得汗乃佳;若治之太热,恐增其热,治之太冷,则遏其热,直待手足自汗,热邪外出, 
人事少知,然后以黄连香薷饮、三黄石膏汤治之;渴者,人参白虎汤加干葛;若肺家多热 
赤各半汤;心肺俱热,神志不清,凉膈散;湿热甚,苍术白虎汤;燥热甚,竹叶石膏汤。 
x黄连香薷饮x 通治暑热。 
黄连 香薷 白扁豆 浓朴 
加鲜藿香同煎。身痛,加羌活;转筋挛缩,加木瓜;小便赤涩,加六一散;呕,加广皮 
x三黄石膏汤x 治无表邪,多汗口渴,里热甚者。 
黄连 黄柏 黄芩 石膏 山栀 玄参 知母 甘草 
x人参白虎汤x 治阳明经里热之症。 
人参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葛根 
x桔梗汤x 治肺素有热,烦热喘咳,口燥咽干。 
薄荷 桔梗 黄芩 山栀 连翘 甘草 竹叶 
x导赤各半汤x 利去小肠之热,则心火自退,故曰导赤;泻去心火,则小肠自利, 
黄连 生地 木通 犀角 山栀 黄芩 麦冬 灯心 甘草 
x凉膈散x 治上焦热甚,表解里热,宜清未宜下之症。 
黄芩 山栀 桔梗 连翘 天花粉 黄连 薄荷 
x苍术白虎汤x 治阳明湿热。 
苍术 石膏 知母 甘草 
x竹叶石膏汤x 治阳明燥热。 
石膏 知母 麦冬 甘草 竹叶 人参 
中热,即暴发热病之重者,以其昏沉卒倒,故曰中热;以其无恶寒表热之表症,故不曰 
寒热病、温病。热令之温热病,但热不恶寒,而无卒倒昏沉之候。按中热与热病,同纯阳之 
症,而热病可用寒凉直折;若中热恐痰饮食滞,迷塞中焦,昏沉不省,胃阳抑遏,手足反冷 
,故凡治神昏之症,反不得用寒凉,重在胃阳凝结、填塞痰迷者多耳,治中热昏沉,宜先用 
利中焦,待其胃气宣通,胃阳敷布,手足温热有汗,方可用以上诸方,以清上焦之热。如热 
结下焦,大便闭结,有下症者,用三化汤、承气汤;若大小便俱闭者,八正散。 
大凡去邪去病,止寻三条出路,身热上焦热,寻毛窍发汗而出;下焦热在小肠、膀胱, 
当从小便而出;热在大肠,当从大便而出;此三者人人知之,不曾认得的耳。 

卷一
寒热病论
属性:秦子曰∶寒热病,即古静而得之为中暑病也。以暴寒而伤有热之人,则恶寒发热,乃非 
时之伤寒。因在夏热之令,先伏暑热在内,故不得为伤寒矣。今更其名曰寒热病。夫寒热者 
,以寒伤热而命其名也。伤寒与寒热病,时异而治殊,故余注明症治。则伤寒与寒热,两无 
差误矣。总之同一暑热病,以无表邪者为中热病,以有表邪者为寒热病。同一有表邪病,以 
热令里有暑热者,为寒热病,照后条治法;以冬月里无暑热,惟外感风寒,在表发热者,名伤寒,仍照伤寒治法。 

卷一寒热病论
寒热病
属性:【寒热病之症】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去衣则凛凛,着衣则烦躁,口渴懊 ,足 
冷耳聋,谵语喘呕,或手足无汗,或两足独冷,即静而得之为中暑症也。 
【寒热病之因】痰饮之热积于中,时令之热感于内;或因纳凉太过,或因居处太静; 
身无汗出,热气无从发泄,又被早晚阴寒,束其肌表,则恶寒身痛身热足冷之症作矣。 
【寒热病之脉】脉见浮紧,太阳表邪。若见洪大,阳明有邪。或见弦数,少阳有邪。 
脉伏烦躁者,升阳散火汤发之;待足暖有汗,脉出不伏,然后清其里热。肺素有热者,桔 
梗汤;心热甚,导赤各半汤;心肺俱热,凉膈散。若足冷耳聋,寒热而呕,有 者,升麻干 
葛汤加柴胡;无 者,小柴胡汤。若手足汗少,两足不温,邪热未曾发越,亦用升阳散火汤 
。热令人手足应温,今反见足冷,乃是表邪未散,即上身热极,上身多汗,尚是表邪烦热, 
x羌活败毒散x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川芎 广皮 人参 甘草 
x羌活冲和汤x 
羌活 防风 苍术 川芎 细辛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 
x升阳散火汤x 
升麻 干葛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芍药 柴胡 防风 甘草 
x小柴胡汤x 见前伤寒。 
x桔梗汤x 
x导赤各半汤x 
x凉膈散x 以上三方见中热。 
无恶寒身痛表症,但见内热烦渴多汗,唇焦消水,六脉沉数,即为无表邪之中热症。若 
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六脉浮数,则为有表邪之寒热症,当从三阳经主治。然一见恶寒 
,即重太阳,以外感惟怕表邪不散耳。小柴胡汤,单主少阳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