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07-诊家正眼 >

第12部分

507-诊家正眼-第12部分

小说: 507-诊家正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中断,而成阴绝阳绝之诊矣。又云∶“寸芤积血在胸中,关里逢芤肠胃痈。”是以芤为蓄血积聚之实脉,非 
失血虚家之空脉矣。以李时珍之博洽明通,亦祖述其言为主病之歌,岂非千虑之一失乎?伪诀又云∶“芤主淋 
沥,气入小肠。”与失血之候,有何干涉!种种邪讹,误人不小,不得不详为之辨也。即叔和《脉经》云∶“ 
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然暴失血者脉多芤,而谓卒病得之死可乎? 
其言亦不能无疵也。至刘肖斋所引诸家论芤脉者,多出附会,不可尽信。 

卷二
伏脉(阴)
属性:x体象x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着骨,始得其形。 
x主病x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症。伏居 
右寸,气郁之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按】伏之为义,隐伏而不见之谓也。浮中二候,绝无影晌,虽至 
沉候,亦不可见,必推筋至骨,方始得见耳。故其主病,多在沉阴之分,隐深之处,非轻浅之剂所能破其藩 
垣也。在《伤寒论》中,以一手脉伏为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症见阴脉为例也。火邪内郁,不得发 
越,乃阳极似阴,故脉伏者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必先六合阴晦,一回雨后,庶物咸苏也。又有阴 
症伤寒,先有伏阴在内,而外复感寒邪,阴气壮盛,阳气衰微,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阳 
乃复回,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则必死无疑。刘玄宾云∶“伏脉不可发汗,为其非表脉也, 
亦为其将自有汗也。”乃伪诀云∶“徐徐发汗”,而洁古欲以附子细辛麻黄汤发之,皆非伏脉所宜也。伪诀论 
形象则妄曰∶“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是于中候见形矣,在伏之名义何居乎! 

卷二
疾脉(阳)
属性:x体象x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x主病x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旦夕殒灭。左寸居疾,弗戢自焚。右 
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按】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形,数之甚者也。是惟伤寒热极,方见 
此脉,非他疾所恒有也。若劳瘵虚惫之人,亦或见之,则阴髓下竭,阳光上亢,有日无月,可与之决短期矣。 
阴阳易病者,脉常七八至,号为离经,是已登死籍者也。至夫孕妇将产,亦得离经之脉,此又非以七八至得 
名,如昨浮今沉,昨大今小,昨迟今数,昨滑今涩,但离于平素经常之脉,即名为离经矣。大都一息四至,则 
一昼一夜约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计之当五十周于身,而脉行八百一十丈,此人身经脉流行之常度也。若一 
呼四至,则一日一夜周于身者当一百营,而脉遂行一千六百余丈矣。必至喘促声嘶,仅呼吸于胸中数寸之 
间,而不能达于根蒂,真阴极于下,孤阳亢于上,而气之短已极矣。夫人之生死由于气,气之聚散由乎血,凡 
残喘之尚延者,只凭此一线之气未绝 
耳。一息八至之候,则气已欲脱,而犹冀以草木生之,何怪乎不相及也! 

卷二
脉法总论
属性:脉状颇多,未可以二十八字尽之也。然于表里阴阳、气血虚实之义,已能括其纲要矣。如《内经》之所 
曰鼓者,且浮且大也。曰搏者,且大且强也。曰坚者,实之别名也。曰横者,洪之别名也。曰急者,紧之别 
名也。曰喘者,且浮且数也。曰躁者,且浮且疾也。曰疏者,且迟且软也。曰格者,人迎倍大也。 
曰关者,气口倍大也。此二脉者,后世不能深维《内经》之旨,而误作病名,不知病因脉而得名也。曰溢者, 
自寸口上越鱼际,气有余也。曰覆者,自尺部下达臂间,血有余也。如仲景论脉,曰纵者,水乘火,金乘 
木也。曰横者,火乘水,木乘金也。曰逆者,水乘金,火乘木也。曰顺者,金乘水,木乘火也。曰反 
者,来微去大,病在里也。曰覆者,头小本大,病在表也。曰高者,卫气盛也,阳脉强也。曰章者,营气盛 
也,阴脉强也。曰纲者,高章相搏也。曰 者,卫气弱也,阳脉衰也。曰卑者,营气弱也,阴脉衰也。曰 
损者, 卑相搏也。《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 
于司命之职矣。虽二十八脉亦已含藏诸义,然不详于二十四字之义,又安能入二十八字之奥哉!而犹不 
止此也。阴阳不可不分而剖,色脉不可不合而稽,尺肤不可不详而考,主病不可不谙而识,四者得,而持脉之 
道思过半矣。《脉要精微论》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 
之有度,四时为宜。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是以圣人持脉之 
道,先后阴阳而持之。若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升阴降,阳前阴后,阳上阴下,阳左阴右;数者为阳, 
迟者为阴,表者为阳,里者为阴,至者为阳,去者为阴,进者为阳,退者为阴,其恒经也。 
或阴盛之极,反得阳象,或阳亢之极,反得阴征,或阳穷而阴乘之,或阴穷而阳乘之,随症更迁,与时变易, 
此阴阳之不可不分而剖也。”岐伯曰∶“察脉动静,以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 
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又曰∶“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 
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曰∶“色脉与尺如鼓桴相应,青者脉弦,赤者脉钩,黄者脉代,白者 
脉毛,黑者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则死矣;得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又曰∶“精明五色 
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 
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此色脉之不可不合而稽也。《灵枢》曰∶“审尺之缓急大小 
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目窠微肿,颈脉动,时咳,按之手足 而不起,风水肤胀也。尺肤滑而淖泽 
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伤饮 
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脉小者,泄而少气。尺肤炬然,寒 
热也。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 
腹热;掌中寒者,腹寒。鱼上有青脉者,胃中寒。尺炬然热,人迎大,当夺血。尺坚大,脉小,少气, 
有加,立死。”又曰∶“脉急者尺肤亦急,脉缓者尺肤亦缓,脉小者尺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肤 
亦贲而起,脉滑者尺肤亦滑, 
脉涩者尺肤亦涩,此尺肤之不可不详而考也。”《脉要精微论》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 
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 
其去如弦绝者死。”《平人气象论》曰∶“脉短者头疼,脉长者足胫痛,脉促上击者肩背痛。脉沉而坚 
者病在中,脉浮而盛者病在外。脉沉而弱,寒热及疝瘕,少腹痛。脉沉而横,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脉沉 
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小弱以涩,谓之久病;浮滑而疾,谓之新病。脉急者, 
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 安 
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尺脉粗常热者,谓之热中。此主病 
之不可不谙而识也。”如上所述,不过大略耳。若欲达变探微,非精研《灵》《素》,博综百家不可也。许胤 
宗曰“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口且莫能宣,而笔又乌能写乎? 
博极而心灵自启,思深而神明自通,则三指有隔垣之照,二竖无膏肓之 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