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03-医碥 >

第39部分

603-医碥-第39部分

小说: 603-医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脐明属脾胃。其肾之筋脉从腰贯脊,并不及脐,当脐痛用肾经药太误。愚谓肾附于脊,正与 
脐对。又胎胞初 
结,中起一茎,形如莲蕊,一茎即脐蒂,莲蕊即肾。是脐乃肾之根蒂,而位又正对,则当脐痛, 
虽与少阴经 
无涉,而谓与肾脏无关,亦不可也。)小腹痛,厥阴也,重则正阳散、回阳丹之类,轻则当归四 
逆汤(见厥。)之类。小腹痛∶因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见伤湿)。若小便利者,审是血证,桃 
仁承气(见血)之类。若肝气郁痛者,青皮、柴胡之属。亦以可按为虚,拒按为实。气寒 
血结,威灵散。气滞血凝,当归散。若连阴作痛,按之即止,为肝经血虚,四物(见血) 
加牛膝、人参、炙草。又白胶香一味最妙。其有青筋见于小腹及大腹,乃肝火乘脾, 
小柴胡(见寒热)合四物,加胆草、山栀。若因睾丸肿疼,牵引而痛,乃疝气病也。霍乱 
腹痛,必吐利兼作,亦有不吐利者,名干霍乱。又肠痈腹痛,小腹痛并小便数,似 
淋,身甲错,腹皮急,按之软,如肿状,或绕脐生疮,可辨也。又有胞痹一证,小 
便不利,小腹按之痛,若沃以汤,详痹及淋二门。 

卷之三·杂症
腰痛
属性:膀胱脉抵腰,肾脉入腰。又经曰∶腰者、肾之府也,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是 
腰痛乃肾与膀胱之病也。太阳经虚,则风寒湿诸客邪皆得为患,而肾虚之所患尤多。 
腰肢痿弱,身体疲倦,脚膝酸软,脉或洪或细,皆无力,痛亦悠悠隐 
隐不甚,是其候也。分寒热二证,脉细无力,气怯弱,小便清利,为阳虚,宜肾气丸( 
见虚损)、橘香丸、生料鹿茸丸(见血)之类。仍以茴香炒研,猪腰切片,勿 
令断,糁末其内,纸裹煨热,黄酒下。脉洪而无力,小便黄赤,虚火时炎,为阴虚。 
东垣所谓醉以入房,损其真阴,则肾气热,热则腰脊痛不能举,久则髓减骨枯,发 
为骨痿,六味丸(见虚损)、滋肾丸(见小便不通)、封髓丹(见遗精)之类。疟痢后, 
月经后痛者,多 
属虚,于补气血药加杜仲、侧柏叶。丹溪云∶久腰痛,必用官桂开之,痛方止。胁 
腹痛亦然。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伤于风, 
脉必浮,或左或右,痛无常处,牵引两足,羌、防、秦艽必用。感寒而痛,腰 
间冷如冰,脉必紧,得热则减,得寒则增,姜附汤(见中寒)加辣桂、杜仲,外用摩 
腰膏。伤于湿,如坐水中,脉必缓,遇天阴或久坐(久坐则湿凝)必发,身体肿,渗湿汤、 
肾着汤。(并见伤湿。)体重腰冷,饮食如故,小便自利,名肾着,(寒湿之气,凝着 
不行。)治宜 
除湿兼温散。风湿,独活寄生汤。湿热,苍术汤、独活汤、羌活汤。闪挫或跌扑损伤而痛。乳香 
痛散,五积散(见中寒)加桃仁、大黄、苏木各一钱,倍当归。或以茴香根同红曲擂烂,热酒 
调服。若因劳役负重而痛,和气饮(见肿胀),或普贤正气散。瘀血脉必涩,转侧若刀锥之刺,大 
便黑,日轻夜重,桃仁酒调黑神散,或四物(并见血)。加桃仁、红花之属。气滞脉必沉,乌 
药顺气散(见中风)、人参顺气散。痰注脉必滑,或沉弦,二陈(见痰)加南星、香附、乌药、 
枳壳、威灵仙治痛要药,为末,每用二钱,糁猪腰内煨吃,热酒下,微利为度。 
杜仲(姜汁炒断丝)、黑丑、破故纸、桃仁(炒,去皮尖)、玄胡索,等份为末,酒煮面糊,胡 
桃肉和丸,桐子大,空心温酒或白汤下五七十丸,宜下者用之。腰痛虽属肾与膀胱, 
然有子病累母者,故郁怒伤肝亦致腰痛,宜调肝散。有土病及水者,故忧思伤 
脾,亦为腰痛,沉香降气汤(见气)和调气散(见中气。)腰痛面忽红忽黑,为心肾交争,难治 
之证也。 

卷之三·杂症
背脊强痛
属性:督脉主脊。经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别走太阳,实则脊强,取之所别 
也。(刺灸之。)大肠筋挟脊。心脉与脊里细筋相连贯,故心痛有连背者。脾筋着脊。 
肾筋脉贯脊,脊髓空则痛。膀胱筋脉挟脊,上项,为风寒湿所袭,则倔强不能屈伸, 
取本经 中血络。背上两角为肩解,小肠脉出之,肩解下成片肉为肩胛,大小肠筋 
脉俱绕之。又肩背属肺部分。太阳中风湿,经脉不行,脊痛项强,不可回顾,羌活 
胜湿汤(见伤湿)。兼气实郁滞者,则常常作痛,加木香、陈皮、香附。气虚郁滞者, 
则时止时痛,加升、柴、参、 。血虚郁痛者,则夜甚时止,加归、芍。血瘀郁痛 
者,则夜痛不止,加姜黄、灵脂、红花。风盛项背强,加威灵仙。湿盛肩背重, 
加二术。痰气凝滞则呕眩,本汤送青州白丸子(见中风)。看书封弈,久坐而脊背痛者, 
补中益气汤(见气),或八珍(见虚损)加黄 。喘咳气逆,肩背痛,汗出,肺实也,热也。肺 
虚亦痛,觉寒,少气不足以息,当补气。肾气上逆,先背痛,后及肩,和气饮(见肿胀) 
加炒盐、小茴。当肩背一片冷痛,而用神保丸者(见伤饮食),此有积气故也。素虚人, 
或病后,或发汗过多,心隔间痛引乳胁或肩背,此气上逆,当引使归元。有患肩胛 
缝一线痛起,上跨肩,(肩背属小肠经。)至胸前侧胁止,(胆经。)昼夜不息。 
丹溪谓因思虑伤心, 
(心血虚而火动。)移于小肠,及虑不能决,又归之胆,(胆火亦动。)子来乘母,为实邪,以人 
参四钱,(思虑则气结不行,故补其气以行之。)木通二钱(引火从小肠出)煎汤, 
下龙荟丸(见胁肋痛。除肝胆火)而愈。 

卷之三·杂症
胁肋痛
属性:(腋下为 , 下为胁,胁下为肋,肋下为季胁,季胁下为 。) 
肝胆脉布胁,而心包络筋脉亦挟胁。肝脉布肋,而脾筋亦结肋。胆筋脉乘季胁, 
而肺筋亦抵季胁。胆脉乘 ,是胁肋痛未必尽由肝胆,而肝胆为多。大概分气血食 
痰四种,而怒气瘀血居多,治者须分左右,审虚实。左痛多留血,或肋下有块, 
右痛多气郁,气郁则痰亦停,然左血右气,亦难泥定。大抵瘀血按之痛,不按亦痛, 
痛无时息,而不膨胀。气痛则时止而膨,得嗳即宽,以此辨之。胁痛火实者,忌陈 
皮、生姜、细辛,能令肝胀。(火盛忌热药,三者性热,而味又辛散,火得风而益炽也,故忌之。) 
龙荟丸,柴胡、青皮必用。肝火郁甚,用黄连、龙胆草等苦寒直折,火愈郁愈烈。 
用大栝蒌一枚,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妙,栝蒌甘寒润滑,于郁不逆,又如油之 
洗物,未尝不洁也。详《准绳》。气实痛,枳壳、青皮、姜黄、香附、甘草,有 
痰加苍术、半夏、白芥子。枳壳乃治胁痛的剂,必用。死血阻滞,必日轻夜重,午后 
发热,脉短涩,桃仁承气汤(见血)加鳖甲、青皮、芎、归之属。痰饮痛,脉沉弦滑, 
导痰汤(见痰)。食痛,凡痛有一条扛起者是也。煮黄丸(见心痛)治胁下 癖痛,如神。悲哀 
伤肝,气引两胁疼痛,枳壳煮散。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宜补 
肾,加芎、归之类和血。酒色太过,胁下一点痛不止,名干胁痛,甚危,惟大补气 
血而已。虚冷作痛,不宜疏散,须辛热补剂。肝虚,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青爪 
甲枯,胁引小腹痛,补肝汤。凡痛而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卷之三·杂症
臂痛
属性:(腋肿) 
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气血通则愈矣。以两 
手伸直,臂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其臂 之前廉痛者,属阳明经, 
以升麻、白芷、干葛行之。后廉痛者,属太阳经,以 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 
属少阳经,以柴胡行之。内廉痛者,属厥阴经,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廉痛者,属 
太阴经,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内后廉痛者,属少阴经,以细辛、独活行之, 
并用针灸法。臂为风寒湿所搏,或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致痛,或肿或不肿,除 
饮证外,其余并可五积散(见中寒),及乌药顺气散,(见中风。)或蠲痹汤(见痹)。 
审知是湿,蠲 
痹汤每服加苍术末三匙,防己四分。挈重伤筋者,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见肿胀), 
每服加白姜黄五分,以姜黄能入臂故也。(薄桂味淡,能横行手臂,引药至痛处,亦不 
可少。)痰饮,臂酸痛软麻,导痰汤(见痰)。加木香、白姜黄各五分,重者控涎丹(见痰)。 
加去油木鳖子一两,桂枝五钱,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血虚不荣于筋者,蠲痹 
汤、四物汤(见血)各半帖煎服。气血凝滞者,舒筋汤。 
腋属心包经、肝经,腋前属肺经,腋后属心经,腋下属肝经。经气热则腋肿, 
察其部位治之。 

卷之三·杂症
身体痛
属性:(身体拘急) 
体痛,谓一身尽痛,伤寒、(太阳表证,六脉俱紧,发汗后痛,为气血不和,脉弦迟。) 
阴毒、(伤 
寒阴毒,痛如被杖。)霍乱、(吐泻腹痛。)中暑、(汗太多,脉虚。)湿痹、(湿流关节, 
一身尽痛,风湿相搏,重痛 
不可转侧,脉缓。)虚劳,(气血虚损,脉弦小,或虚数。)皆有之。寒者,甘草附子汤。 
热者,当归 
拈痛汤。内伤劳倦饮食,兼感风湿者,补中益气汤(见气)。加羌、防、升麻、苍术、 
本治之。春月寒湿郁遏,清阳不得升,火伏下焦,浮而躁热,虽在阴室中亦 
汗出,壮火食气,困乏懒言,以麻黄复煎汤,渐渐发之,令寒湿去,阳气升,困倦 
乃退。遍身痛如劳证者,参、 、甘草、附子(炮)、羌活、木香、知母、芍药、川芎、 
前胡、枳壳、桔梗、白术、当归、茯苓、半夏(制),各五钱,柴胡、鳖甲(醋炙)各一两, 
桂心、酸枣仁各三钱,杏仁(炒)五钱,为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二个,乌梅 
三个,葱白三寸,水煎空心调服。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治,惟伤寒体痛不宜。 
活血丹与四物苍术各半汤相表里,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身体拘急属寒,寒则收引 
也。又属湿,湿亦寒也。寒属肾,湿属脾,于二经取之。 

卷之三·杂症

属性:(详四诊察面。颊车蹉。) 
诸阳经皆上至于头,而胃脉起鼻交 中,侠口环唇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故面部属胃经。(按小肠脉别支从观上 ,抵鼻络颧,亦面部也。)胃热则面热,便燥 
结者,先用调 
胃承气汤(见大便不通)。彻其本,次用升麻加黄连汤,以去其经络中上行之风热。胃寒则 
面寒,先以附子理中丸(见中寒)温其中气,次以升麻加附子汤,以散其经络中上行之寒。 
风热甚则面肿痛,白芷、升麻、葛根、薄荷、防风、荆芥、羌活、苍术、黄芩、石 
膏,外杵杏仁膏涂之。肿如蛇状,青苔水调涂。风水亦浮肿,详肿胀门。(肿与浮异,风 
火上炎,红肿而痛,此邪有余而肿也。脾肺气虚,不能营运,上壅不降,面目虚浮, 
此正不足而浮也。)面疮或粉 
刺,或起白皮作痒,但浅在皮肤者,皆属肺经风热,清肺饮。 
面焦,胃脉衰,人参、黄 、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面尘,(即晦暗。) 
阳气郁滞则无光,水涸则不润,故晦暗如蒙尘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